1.写地名;来历
看原贴,回复请点击 古往今来,中国有着无数的地名。
地名的来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今择要介绍如下: 1、依山、水命名。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1)直接以山脉、河流、湖泊等名称命名,如五台县、牡丹江市、沂水县、微山县。
(2)以山、水配上吉祥语命名,如泰安市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3)以几座山、几条河的首字组成地名。
新泰市,西晋以前曾称“东平阳县”。晋泰始年间,南城侯羊祜奏本取新甫山、泰山之首字,改县名为“新泰”。
潇湘,古镇名,五代时置,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西北,因地处潇、湘二水合流处得名。(4)以位于山、水的方位命名。
如山西省因地处太行山以西得名,云南省因位于云岭以南得名,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得名,汝南县因县城位于汝河之南岸得名。位于山水南北两边的,多用“山水的专名+阴(或阳)”命名: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如衡阳市因在衡山之南得名,洛阳市因在洛河之北得名,海阳市因位于黄海之北得名。这一类地名还有蒙阴县、江阴市等。
此类地名中,阳字地名极多,阴字地名较少。(5)因地处河流的源头而取名,如济源市、沂源县、资源县。
(6)因位于河流的尾闾而命名,如汉口、海门市、河口瑶族自治县。(7)因靠近水或山而得名,如临沂市、临汾市、临海市、江浦县、溆浦县、淮滨县、滨海县、临朐县、临邛县、临高县。
此外,合川市古称合州,因地处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汇合之处,1913年改称合川县。三水市因位于西江、北江汇流处,城临西江、北江、珠江三条河流而得名。
(8)因山脉走向或河流流向的曲折得名。这一类地名多在山水专名后面或在姓氏后面缀以湾、曲、套、圈、隅、里等字,如河曲、河套、易家湾、苗家曲、王家圈、高里、朱家里庄,有的则直接用两个此类字组成,如圈里。
2、按地形地貌或所处地理位置命名。如平原县因地势平坦而得名。
大洼县因位于辽河、浑河下游,地势低洼而得名。云南大理的洱海,以湖形如耳得名。
台湾岛东北部的鼻头角,是伸入海中的小半岛,因形如鼻子尖,故名。太湖之滨的鼋头渚,是伸入湖中的半岛,因形如鼋头而得名。
福州东郊的鼓山,因峰顶有形状如鼓的巨石而得名。湖北省麻城市的龟峰山,因形如巨龟得名。
位于山东省平邑县的蒙山主峰龟蒙顶,亦因形如巨龟得名。曲阜市、三门峡市、崇明县、扬中市均属此类。
3、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名合并构成新地名。福建省,唐代取福州之“福”和建州之“建”置福建经略史,始有福建之名。
清康熙六年(1667年),将江南省分置江苏、安徽两省,江苏省由江宁、苏州二府之首字得名,安徽省由安庆、徽州二府之首字得名。清置甘肃省,以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
1939年,以富顺县自流井及荣县贡井合并设置市(1942年批准),取名“自贡”。1949年,将原武、阳武两县合并,县名“原阳”。
1951年,将西隆和西林两县合并为隆林县,县名由原来两个县名的末字组合而成。1952年,达尔罕旗与茂明安旗合并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赣江上游东源贡水和西源章水在赣州汇合后称赣江,“赣”字是由“章”和“贡”二字组合成的合体字。唐河、白河汇合后称唐白河。
新海连、旅大等旧地名,武汉、襄樊、潍坊、淄博、乌海、六盘水、高青、兰考等现行地名均属此类。 4、沿用旧地名。
有以下两种情况:(1)沿用古国名作县、市名。孔子的故乡曲阜,是鲁国的国都,所以曲阜古时候曾称鲁县。
孟子的故乡邹国(本作邾国,周朝改称邹国),秦时置县曰邹县(今邹城市)。诸葛亮的故乡琅琊郡阳都县(在今山东省沂南县南部),曾是春秋时期一个小国——阳国的国都。
莒县、滕州市、郯城县都是以古国名命名的。(2)以本地不同历史时期的几个地名的首字组成新地名。
德平为山东省旧县名,此地汉朝为平昌县,魏属安德郡,五代后唐时从郡、县名中各取一字,名曰“德平”。 5、以村庄名作乡、镇名,以村镇名作市、县名。
在我国,绝大多数乡镇都直接用乡镇政府驻地村庄名称命名,因此,这里就不再举例了。以村镇名作市、县名的,在全国也为数不少,诸如石家庄、枣庄、鹤壁、驻马店、东营、景德镇、姜堰、辛集、张家界。
2.关于地名的来历
军粮城位于天津市东丽区(原天津市东郊区,1992年3月6日更名) 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军粮城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度24'--117 33'北纬39度01'.商时并入冀州.周时分封同姓诸侯分为幽州.国名燕,延至春秋和战国 .秦统一后改分封制为郡县制改幽州为上谷郡属渔阳县管辖.汉承秦制 西汉孝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在渔阳一带推广耕地,铁器,养殖,发展农业.东汉孝光武帝建武二年划建雍奴县又隶属于雍奴.延至三国 晋,初唐.古时军粮城便是天津的中心地区.汉,晋,唐 在今军粮城一带为海港城镇.元代在大直沽一带为河港.明清时中心在三岔口一带 .军粮城名称的出现始于唐代.是为预防北方奚,契丹的骚扰而在此幽蓟地区驻守重兵,当时军队给养问题无法解决主要依靠南方供给主要是从江浙沿海饶过胶东半岛再经过沧州(现黄骅,盐山)即渤海西岸到达军粮城在此转输军粮从而又修筑城池,故名军粮城.在宋清时期军粮城别名又叫聚粮城因为这里曾储过漕粮,作过义仓.在明代由于燕王扫北所造成的战乱从而大量百姓则在此定居。
军粮城历代都曾遭受过战火直至清末, 英法联军从大沽登陆进犯北京,法军首先占领 天津.并以军粮城为腹地在杨台村东建立兵营,(民国初年兵房尚存直奉战争被毁,奉军师长李振棠命士兵拆除移建苗街小学)法军又于负责天津至塘沽段铁路(保护)驻扎此地.(军阀混战暂不详叙)军粮城的大量开垦是在清末民初.民国初年军阀混战部分军阀遗老在此购置田地养老打算后因经营不善而失败.北伐成功后先后有大陆,金城,盐业,中南 等八家银行购置土地开发棉田稻地实业救国也未能实现.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部分日军占领军粮城火车站并对该区实行保甲管治,为适应需求日军为其提供军粮改全种水稻并于40年在此建造军谷公司,即军粮城机米厂,为加强武装防卫先后为军谷公司 训练了一批汉奸并发给枪支组成勤务队,以强迫农民为其种稻。45年日军投降国民党接收军谷公司.次年国共内战。
北京地区以其地理位置之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公元936年“儿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出卖给契丹“父皇帝”耶律德光,契丹将幽州升格为五京之一的“南京”以来,北京地区历经辽、金、元、明、清连续五朝皆为国都,更是军营林立,壁垒森严。
谚语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纵然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或者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古老的军营还要化做地名,流传人间。 北京地区最资深的“营”,首推顺义区的“高丽营”,是公元645年唐太宗亲征高丽班师后,安置归顺唐朝的高丽将士及家属的地方,已有1300多年了。
辽、金时代,粮食经船运到京郊,在坝河码头换用骆驼驮载进城,因此在码头建有骆驼房。押运粮食的都是军人,他们的营盘叫“驼房营”,在今酒仙桥地区的坝河南岸。
1272年,忽必烈建立元大都。如今在圆明园西侧有个“骚子营”,曾是蒙古兵军营,因汉人蔑称蒙古兵为“骚鞑子”而得名。
1368年,明朝朱元璋称帝这年,大将军徐达拿下元大都,派副将军常遇春镇守通州,留下了“常营”,在今通州区西邻的管庄北部。常遇春是回族,常营至今也还有不少回民。
1406年,明永乐皇帝发兵征伐安南国(即古代越南),搜罗安南工匠7700名参加营建北京城,安置在安南营居住,即今大栅栏地区的“大安澜营胡同”。其中有个安南人阮安,在正统年间还任过续建北京城的指挥官。
明朝末年,四川女将秦良玉,曾两次入驻京城,防范八旗军的攻掠。四川兵的驻地叫“四川营”,在今菜市口以东的“四川营胡同”。
如今在雍和宫西边,有个“五道营胡同”,在明朝是“武德卫营”驻军之地,后转音讹变为“五道营”。 清朝是距今最近的朝代,留下的“营”字地名更多。
1644年,多尔衮率清军占领北京城,于6月15日下达“清城令”,将内城汉人全部驱赶至外城及郊外,将内城(除皇城范围)划分为8块,分驻清军八旗,号称“京旗”。 清初的八旗军作战以骑马射箭为主,因此各旗都设有修造弓箭马具的工匠营。
雍正八年曾有谕旨,“五匠俱系出征、行围所需,命定期考验,其技艺不精者勒限学习”。京旗五匠的构成为:弓匠1118名,铁匠1113名,鞍匠447名,盔匠222名,铜匠23名(雍正时的编制。
“匠”指师傅,徒弟、助手人数在外)。现存的工匠营地名列举数例: 东直门内海运仓有北弓匠营胡同,阜成门内福绥境有东、西弓匠胡同;福绥境有鞍匠胡同;蒲黄榆一带有东铁匠营,建国门内古观象台的附近有铁匠营胡同和盔甲厂胡同;东城区炮局胡同(清初的造炮厂)附近以前有铜厂胡同。
至于城外留下的军营地名就更多了,例如: 东营房胡同,在工体西里;西养马营胡同,在金融街以北;南营房胡同,在日坛公园以北;北营房中街,在阜成门外华联商厦以西;勇士营,在朝来农艺园以北,是“九门提督”下属的五营之一;火器营,在海淀区蓝靛厂北路,是火枪手驻地;船营,在昆明湖南岸,是“昆明湖八旗水师”驻地。因水师教官是福建来的,旧时称南方人为“南蛮子”,所以附近还有个“蛮子营”,是福建教官们的驻地。
北京还有许多地名虽不带“营”字,但也和军营有关。
3.写地名;来历
集家嘴的由来
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 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 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粮食之用,改称 “集家嘴”。
卓刀泉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 也”,于 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广埠屯的由来
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 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楚王积极响 应,他 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称都以广字开 头,楚王的仓库 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兰陵路的由来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إ
武汉何以又称"江城"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谓江城,乃指武昌,后沿称武汉为江城。ؤ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
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六渡桥。 إ
是谁称汉口为东方芝加哥
20世纪初,日本驻武汉领事小野幸吉在所著《汉口》一书中称:“汉口今为清国要港之第二,……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芝加哥”。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一篇署名为魏尔·瓦 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写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إ
沧海的变迁.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إ
汉口: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 、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发展更趋快速。إ
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4.你还知道那些地名的来历
1、烟台——意为“狼烟升起的炮台”。又说,因有烟台山而得名,且源远流长。烟台山原无名,古为荒丘,三面环海,海拔53.5米,占地7.07公顷,因位置在北海岸,当地人称“北山”。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点建设港口城市,与威海同为中国著名的“雪窝”。
2、无锡——《锡金县志》记载:周秦时代,无锡西郊的锡山发现铅锡,附近居民,竞相开采。故此地原名“有锡”。到了西汉初年,锡矿挖掘殆尽,就被命名为“无锡”。这一传说在《东周列国志》中,则被艺术加工成一则动人的故事:战国末年,秦王嬴政令大将王翦率军讨伐楚国,驻军锡山,士兵在埋锅造饭时,掘出一块石碑。碑上刻着十二个字:“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当地百姓告诉王翦,此地盛产铅锡,但近年来已逐渐减少。王翦听了,道:“此碑露出,天下由此渐宁矣。今后当名此地为无锡。”
3、开封——开封古称汴梁,开封二字取“开土封疆”之意 简称汴,古称东京、汴京,为八朝古都。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庄公选择这里修筑储粮仓城,便取 启拓封疆 之意,定名 启封。到了汉代景帝时(公元前156年),为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就将 启封 更名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北宋东京开封更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5.一个地名的来历作文
举个例子:青岛
处黄河流域下游、黄海之滨的青岛,不仅以其秀丽的海光山色闻名于世,而且还以悠久的文化历史曾成为山东省的文化中心和我国北方的一个著名文化城市.1994年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青岛,又称小青岛,别名琴岛,它既是青岛美的象征,又是青岛美的缩影.
青岛、小青岛、琴岛,都是指胶州湾入海处北侧的小岛.这个小岛和青岛历史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历来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和文人墨客的歌咏.但由于这个小岛名称的起源及其与陆地上青岛名称的关系、发展变化、名称的涵义等确有着不同的解释,几十年来还说法各异.时至今日,在多种出版物中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看法.本文试就几十年间先后发见的历史资料,就以下诸问题琐考如下.
一
青岛本是指胶州湾海口北侧的海中小岛,面积仅零点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余,北侧距陆地一华里多(约720公尺).清朝同治年版《即墨县志》卷一“岛屿”条目中记载,“青岛,县西南百里”.是说青岛位于即墨县城西南百里的海中.在“山川脉络图”和“七乡村庄图”中都标注有这个海中岛屿.《胶澳志》还明确地说,“青岛,在青岛湾内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耸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岛.
关于青岛名称命名的年代,缺少具体的记载,从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古籍来看,明朝中叶已有青岛名称的记载,嘉靖刊《郑开阳杂著》中已载有“青岛”一名.明万历六年(1578年)任即墨县知县的许铤在《地方事宜议·海防》一文中记有:“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按胶州湾自唐宋以来已成为北方重要港口,尤其是宋代“元三年(公元1088年)……乃置密州板桥市舶司”(见《宋史•食货志》),板桥镇即现在胶州湾畔的胶州市.“市舶司”类似现在的海关和港口管理机构,掌管检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板桥市舶司的建立,使胶州湾成为当时中国北方唯一设有市舶司的贸易口岸,海运频繁,所有货船必经胶州湾海口方可到达板桥镇.而青岛位于胶州湾入海口重要航道的一侧,不可能没有“青岛”或青岛的其他名称,只是我们没有见到记载罢了.
在出现“青岛”名称的同时,也出现了“青岛口”的名称.胶州湾内女姑口所立《重整旧规》碑文中明确记载了:“我即邑自前明许公奏请青岛、女姑等口准行海运,于是百物鳞集、千艘云屯,南北之货即通,农商之利益普……”.许公就是许铤.从明朝开始,“青岛”这个地名开始从海中间逐渐移向陆地.青岛北面的海湾称为青岛湾;湾边的村庄称为青岛村;村南的小河称为青岛河;村东南的山称为青岛山.
6.地名的来历
秦朝末期,陈胜、吴广抗秦后四方响应,齐国后裔的田横也是其中之一。
后来刘邦统一天下,田横不甘心失败,就带着他的五百将士在山东的田横岛上躲了起来。因为田横很得人心,刘邦担心其日后为患,便下了诏令,说田横归降可封王侯,反之则要被统统消灭。
为了五百将士的生命,田横就带了两名部下随着汉朝的使者去见刘邦。本来如果事情就这样了,或许一切都好,但是一路上,刘邦的使者不断对田横冷嘲热讽,所以最后距离京城只30里的时候,田横不甘屈辱,自刎身亡,并叫手下把人头带给刘邦,表示自己誓死不屈,同时请刘邦保存岛上五百人的性命。
刘邦见了田横首级后,下令厚葬,并叫人前往孤岛安抚那五百将士,但随即,跟田横随行的两名部下自杀于田横墓中。那五百将士得知田横死讯后,集体跪于岛边遥祭田横,集体自杀。
五百将士居住地附近后来就叫了田横镇,迄今已二千多年历史。
7.有意思的地名的来历
1、鹿泉
相传在楚汉战争期间,韩信在此地一清泉处射死一只白鹿而得名。
2、介休
春秋时期,介子推与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介子推竟与母亲抱树而死,介休即因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
3、侯马
古称新田。明末,李自成率军经过此地,由于李自成睡不着觉,他索性让马卧下,自己则靠着马背歇息,士兵们也都学李自成的样子过了一夜。次日,李自成对大家说:“我们伺候了一夜马啊”。侯马由此而得名。
4、舒兰
旧时舒兰境内的霍伦川、四合川一带盛产山果,舒兰就是满语果实的意思。
5、图们
名称来自图们江。图们江满语原为“图们色禽”,就是万水之源的意思。
6、文登
秦始皇曾东巡至此召文人学士登山吟诗作赋,文登即“文人登山”之意。
7、荣成
因境内有荣山和成山而得名。
8、高邮
因秦始皇在此地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
9、仪征
西周时期一个叫“蚁”的太子封地在此。到了北宋,传说境内的二亭山发现了王气,皇帝便命人在此塑真武像,因仪容逼真而赐名仪真。清代为避雍正皇帝胤的讳,改名仪征。
10、句容
境内有勾曲山(即茅山),山形如“已”字,勾曲而有所容,故名勾容。因古代勾句二字相通,勾容就演变成了今天的句容。
11、金坛
因茅山华阳洞内有“金坛百丈”而得名。
12、义乌
古称乌伤。传说秦时有个叫颜乌的人,父死后负土筑坟,一群乌鸦衔土相助,结果乌鸦嘴喙皆伤,乌伤由此得名。唐代乌伤改称义乌。
13、石狮
相传隋代此处建有一石亭,亭外立有一对石狮,商旅往来都以石狮为标记。久而久之,这个地方原来的名字就没有人知晓了,石狮就顺理成章变成了地名。
14、樟树
因盛产樟树而得名,樟树市是著名的南国药都,自古以来就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美誉。
15、登封
因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故名登封。
16、仙桃
古称沔阳。相传一仙女手捧仙桃前去为王母娘娘祝寿,蓦然之间发现一片绿洲,仙女向这片绿洲撒桃祝福。转眼之间,此地桃花灼灼、仙桃累累,仙桃由此得名。
扩展资料:
地名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及代表性等特性:
1、社会性
地名是社会的产物,它的命名、演变始终都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没有航海知识的积累和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像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的名称。地名由少数人称说到为广大社会成员所公认,要经过一定的传播和筛选过程。
2、时代性
恢复有历史文化内涵地名,体现一定区域地名序列化,调整更新重名名称不雅,有歧义道路名称保持与周边道路名称协调性增强地名命名的指位性以时代特征为主题创意地名的命名通常反映命名时代的特征。
3、民族性
不同民族分布区域内的地名,一般总是由生息在当地的居民以其语言命名。地名的命名依据还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风俗习惯和其他文化特征。
4、地域性
地名是地方的指称,它的命名常反映当地当时的某些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有多少地名故事被我们错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名
8.地名的来历
秦朝末期,陈胜、吴广抗秦后四方响应,齐国后裔的田横也是其中之一。
后来刘邦统一天下,田横不甘心失败,就带着他的五百将士在山东的田横岛上躲了起来。因为田横很得人心,刘邦担心其日后为患,便下了诏令,说田横归降可封王侯,反之则要被统统消灭。
为了五百将士的生命,田横就带了两名部下随着汉朝的使者去见刘邦。本来如果事情就这样了,或许一切都好,但是一路上,刘邦的使者不断对田横冷嘲热讽,所以最后距离京城只30里的时候,田横不甘屈辱,自刎身亡,并叫手下把人头带给刘邦,表示自己誓死不屈,同时请刘邦保存岛上五百人的性命。
刘邦见了田横首级后,下令厚葬,并叫人前往孤岛安抚那五百将士,但随即,跟田横随行的两名部下自杀于田横墓中。那五百将士得知田横死讯后,集体跪于岛边遥祭田横,集体自杀。
五百将士居住地附近后来就叫了田横镇,迄今已二千多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