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金文写一个好
用金文好字,如下图:
金文一般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尤其以铸刻在礼器、乐器上的铭文为重。金文字体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字体的一个重要门类,作为书法中的独立分支之一,其发展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金文最初受甲骨文的影响,其与金文,一为刀刻一为浇铸,且文字载体不一样,形成书法后,其所依附的书写工具变为一致,但表现出风格特点大相径庭。
在字体笔法特色方面,甲骨文笔笔中锋,一丝不苟,因而每一笔画皆饱满、劲健,即使是折笔,也写得坚韧挺拔。金文字体则中锋、侧锋并用,其笔画厚重、自然、拙朴。
锋与露锋的运用方面,甲骨文藏露结合,以露为主,起笔如刀切,十分爽利,收笔干净利索。金文则藏露结合,以藏为主,藏锋起笔,回锋收笔,笔画含蓄、厚重、筋力饱满。
方笔与圆笔的运用方面,甲骨文圆并用,以方为主。起收笔有切割之势,笔画链接处以方折为主,棱角分明,因此笔画清劲秀健、瘦劲刚挺。 金文字体则方圆并用,以圆为主,起笔、收笔顺势自然,无多余动作,笔画圆润丰腴,但又蕴藏刚劲。
2.我字的金文怎么写
“我”字的金文写法有:
“我”字本义是一种类似戈的兵器,有三个刺。甲骨文“我”的写法是:
1975年陕西扶风县庄白村出土的西周青铜 我(木杆已经没有了),现藏扶风博物馆:
到了后来,作为兵器的“我”渐渐不再使用,但该字却借用为第一人称代词,用于自称,一直沿用到今天。
《说文》:我,施身自谓也。
3.探索金文怎么写
所谓【金文】,自然不是{金朝}的文字,是指【刻在金属器皿上的文字与符号】。那时候的金属,指的是提炼极为不纯的青铜,(还没出现铁器时代)。
它的前身就是【甲骨文】。
【探索金文怎么写】,这个题目哈,太大啦。
郭沫若老先生是甲骨文的鼻祖。
金文,大致的写法是:
1,以象形文字主。2,字体松散。3,不成行。4,大小不一。5,歪歪扭扭。6,笔道刚且直,同时笔道粗细不一。7,笔划常有(无意识的少刻上去的)残缺。
它比【大篆书】还古老。你可以看看【说文解字】这本挺厚的书典。它上面有每个字的篆书写法。
在【康熙大字典】上也有,只是写的不太全,也不太像。
以上估计就是我能给您的回答啦。
4.“第一”的金文怎么写
第一
金文大篆
书写字体
5.古代一字怎么写
一,甲骨文
是特殊指事字,抽象符号“一”既代表最为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造字本义: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
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一 ,代替混沌太初的整体;二 ,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三 ,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
扩展资料
一,读作yī,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后引申为相同的,无二至的、整体的、全部的、整个的、所有的等。
文言版《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
白话版《说文解字》:一,开天辟地之初、万物形成之始,道立于一体化的浑沌,然后造化分出天地,化成万物。所有与一相关的字,都采用“一”作边旁。弌,这是古文写法的“一”。
“一”在古文中的含义:
①。《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②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③专一。《劝学》:“用心一也。”(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一
6.金文的"人"字怎么写
读音:rén 部首:人 笔画:2
释义:1.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2.别人,他人。3.人的品质、性情、名誉。
金文“人”字的写法
“人”字写法的演变
从上图中就可以看出,甲骨文的“人”字像一个站立的人,到小篆,变化不大,但更加抽象了。再到现代楷书,将甲骨文或者小篆右边部分简化成捺,就成现代汉字的“人”字了。
字在变革中有一个过程,现在可辨识的最早文字是甲骨文,主要是殷商时期使用。到周朝(春秋战国),甲骨文发展成金文,各个诸侯国的文字不尽相同,所以金文写法是多种多样的。到秦始皇一统天下,统一文字,于是有了规范的小篆。在小篆的书写过程中,为了较为快速的书写,衍生出了书写在简牍上的书体,类似于后来的隶书。这种书体后来发展成为章草(具有非常浓烈隶书意味的一种草书)。到汉代,书写方式进一步演变,最终形成了规范的隶书。隶书发展到魏晋时期,隶书的一波三折逐渐被现代楷书的笔法取代,形成现代楷书的样式,隶书与楷书之间过度的书体被称为“魏碑”,其实已经是属于楷书范畴的书体了。在楷书的基础上,与章草结合,形成了今草。草书由楷书简化而来,使书写速度加快,但写法很多,简化规律不统一,最终以王羲之的草书为标准,才统一下来成为后世草书的标准。而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书体,就被称为行书。楷书的书写样式一直持续到近代,都未曾改变。到解放后,汉字又经过了一次大规模的简化,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简化汉字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