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昌龄的出塞是在什么时候写的
这首诗就是王昌龄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地区写成的。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的深秋,27岁的王昌龄在科考落第后心情有些烦乱,他不愿意待在家乡京兆闲赋,于是,就又想起像以前那样去四处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该去哪里呢?突然,他的心头一亮,想起了一个地方。对,就去那里,遥远的塞外边关。说走就走,王昌龄简单地收拾了一下随身携带的物品后,就单骑简从匆匆地出发了。王昌龄的好友名叫吴吉虎,此时正在大青山下的云中(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境内)担任军中斥候统领(类似于现在的侦察兵军官)。吴吉虎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所钦佩的好友王昌龄会千里迢迢地从老家来到这遥远的塞外来看他,久别重逢的喜悦荡漾在两个人的心头。“摆酒!”吴吉虎大声地吩咐手下人,只一会儿的功夫,丰盛的酒菜就摆了满满一桌子。看着老友真诚的问候,面对着飘香的美酒和异地他乡的美味,王昌龄的情绪显得十分高涨。两个人频频举杯,为了这难得的相遇而激动着,谈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之情,又忍不住潸然泪下。伺候他们的士兵看到两个人如此豪情狂饮,也深受感染不住地抹眼泪,在又给他们的酒杯里添满了美酒后,悄悄退了出去,好让他们尽情抒发各自的情感。酒过三巡之后,吴吉虎又像以前那样迫不及待地问道:“兄弟最近又有什么大作问世?可否先让我一睹为快呢!”王昌龄慢慢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回答说:“唉,不满老弟你说,自打这科考落第后我的心情就很不好,也没有创作的兴趣了。这不,我想到来你这里体验一下生活,也许会有灵感呢!”“好哇!你是有名的边塞诗人,自然应该来边关采风啊!来看看我们这些长年累月戍边保国的将士是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这对你写诗会有好处啊!”吴吉虎这样安慰好友。“那咱们现在就去山上的军营里去看看如何?”王昌龄有些迫不及待地问吴吉虎。“可是,你刚来一会儿,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一下,身体能受得了吗?”吴吉虎关切地询问道。“放心吧!咱现在就走。”说这话的时候,王昌龄仰头饮尽了杯中酒,便站了起来准备出发。于是,两个人带了十多个随从骑着马乘着酒兴向大青山驶来。漫漫边关,猎猎山风,深秋的大青山已经是寒气逼人了。等到来到帐篷相接,阵营相连的军营边,已是月上山顶的时候了。此时此刻,站在山顶之上,望着一座又一座的军帐,王昌龄感到内心很是不平静。他们随意走进了一座军帐中,一群衣着破旧的年轻汉子们正围坐在一起吃着晚饭,饭菜并不丰盛可他们依然吃得津津有味。当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官陪着一位书生模样的人走了进来时,都有些吃惊和慌张,纷纷站了起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王昌龄见状连忙摆了摆手说:“弟兄们,坐下,继续吃饭吧!我们是随便来看看大家的。”吴吉虎也对士兵们说:“大家坐下吧!这位先生就是著名的诗人王昌龄先生,他是特意从京兆来我们这里体验生活的,大家欢迎啊!”士兵们得知眼前站着的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王昌龄时,都是既紧张又兴奋。王昌龄笑着对大家说:“弟兄们辛苦了!”接着,他转身和蔼地问一位十七八岁模样的小士兵:“苦不苦啊?”“苦”年轻的士兵回答说。“那累不累啊?”王昌龄又问。“累”年轻的士兵很干脆地又回答说。“那你说说,这每天又苦又累的在这大漠边关图的是什么?”“保家卫国,不让敌人进犯我们的边关。”这位年轻的士兵斩钉截铁地又回答说。他的回答让王昌龄十分惊讶和感动,他紧紧握住了这位士兵的手,眼角已是泪光盈盈。稍微平静了一下自己的思绪,王昌龄又问另一位士兵:“兄弟是那里人氏?”士兵回答说:“河南人”。“当兵几年了,想家吗?”王昌龄又问道。“当兵三年了,也没有回过家。不过,不打败敌人我们都绝不回家。因为,我的好多同乡都已经战死在了这里。”士兵的话语里透出坚定的语气。王昌龄的眼泪再也抑制不住了,他转身走出了军帐,心里不住地欣慰:“多可爱的士兵啊!有这样的将士戍边,敌人还敢进犯吗?”
从军帐中出来后,王昌龄和吴吉虎又爬到了山顶的烽火台边。月朗星稀的夜晚,举目远望,远处的山,近处的军帐,以及这眼前的烽火台,在王昌龄看来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豪情在诗人的心中迸发。回到驿馆的住处,诗人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提起笔来一气呵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写成后,迅速在军营里传播开来,也在社会上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2.王昌龄出塞怎样扩写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诗译文: 1: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还未回还。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现在依旧健在, 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 秦汉以来,明月还是那样照着关塞, 离家万里远征,将士至今仍没有回还。
如果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还在, 就不会让胡人的军队越过阴山。 3: 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如果英勇善战的将军们依然健在,绝不会让匈奴的兵马越过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2003年,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对“龙城飞将”的注释做出修改:“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汉之飞将军”李广。
“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5.胡马:指敌方的战马。
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6.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时匈奴常常从这里南下侵扰中原地区。
7. 不教:不叫,不让。 8. 度:越过 【韵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3.王昌龄《出塞》改写
秦朝的时候,国家的时事还不稳定,尤其是奴人到处挑起事端,一心想着占有天下,但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著名诗人王昌龄,王昌龄不但是诗人,但他关心国家大事.一天晚上,他一个人坐在屋子里,透过窗户,望着天上的明月,依旧照在汉代的关塞上.但是,那些自古至今远征万里之外的战士们,却仍旧没有归来.是死是活谁也不知道,想着想着不禁让他怀念英勇善战的飞将军李广.如果李广今天还活在世上的话,他一定会带上他的兵马英勇杀敌,绝对不会让胡人的兵马度过阴山,侵占我国的领土.
王昌龄越想越难过,不禁地流下了眼泪,于是他拿起笔就写了千古流传的这首诗.来反映军旅生活.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入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