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书写中医内科住院病历
中医病历,是进行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和卫生保健等项工作不可缺少的科学资料。
历代医家均很重视病历的书写,早在西汉时期就已有“诊籍”记载。继后,又出现了许多名医医案,极大地丰富了祖国医学宝库的内容。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病历格式,故使不少先贤的宝贵经验未能完整地继承下来。为此,全国中医内科病历建设学术讨论会于八二年四月在南京召开。
会议拟定并通过了《中医内科住院病历书写格式》。笔者拟从两方面谈谈中医内科住院病历的书写要求及内容。
一、中医病历书写的一般要求 (一)真实、确切:书写病历必须根据病J清如实地加以记录,用辞要准确,尽量采用中医术语。 (二)完善、整洁:病历中应填写的项目,均应有目的、有重点、层次分明地加以诃述,避免寥寥数语、简.单疏漏的写法。
要求用厂钢笔或毛笔书写,字迹工整,严禁涂改。 (三)理、法、方、药丝丝入扣:用四诊的理论收集临床资料,用脏腑、八纲、六经等辨证纲领对有关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综合,指出病机之所在,然后辨证立法、造方用药。
务必使理、法、方、药一线贯通。 二、中医病历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完整的中医病历应包括十项内容。
2.医案的著名医案
吴鞠通医案,古今医案按,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医案精华,丁甘仁医案,三家医案合刻,也是山人医案,王氏医案绎注,未刻本叶氏医案,何澹安医案,花韵楼医案,孙文垣医案,马培之医案,张聿青医案,张畹香医案,曹仁伯医案论,程杏轩医案,丛桂草堂医案,王旭高临证医案,邵兰荪医案,许氏医案
何谓医案?医案,又称诊籍、脉案、方案、病案,是中医诊疗活动的记录,现称病历(例)。 中医医案,是中医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具体反映形式,它不仅是医疗活动的真实记录,而且还反应了医家的临床经验及思维活动。由于医家所处时代不同,学识、爱好、修养等各异,因此历代医案的数量、形式、体裁、风格亦不尽相同。 中医诊治疾病过程的记录,后发展为中医著作的一种类型。西汉医家淳于意(即仓公)的“诊籍”是现知最早的医案。《史记》转载了其中的25位患者的姓名、里籍、职业、病证,以及有关的诊断、处方用药和转归。此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许多医方书中常夹带记载治疗案例。医案便于总结临床经验,启迪思路,所谓“医之有案,如弈者之谱,可按而复也”(清代俞震《古今医案按》)。因此,将医案汇集成书,就成了中医文献中颇有特色的一类著作。现一般认为宋代许叔微《伤寒九十论》为现存最早的医案专著。明清以后,医案著作越来越多。
按作者来分,医案有独家医案和诸家医案合编两大类。独家医案著名的有明代汪机《石山医案》,明末清初喻嘉言《寓意草》,清代叶天士《临证医案指南》、吴鞠通《吴鞠通医案》,近现代的《丁甘仁医案》和《蒲辅周医案》等。汇萃诸家医案的代表作则有明代江瓘《名医类案》,清代魏之琇《续名医类案》、柳宝诒《柳选四家医案》、俞震《古今医案按》之类。此外,还有按时代编集之医案,如《宋元明清名医类案》(徐衡之等)、《清代名医医案菁华》(秦伯未)、民国间《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何廉臣)、《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余瀛鳌等)。
中医医案的写法不一,或繁或简,风格各异。好的医案应该融合理、法、方、药于一体,反映辨证论治全过程。医案要求记录患者的病史、症状、脉象、舌象等,探求疾病发生的内在机理,并据此立法、处方、用药。医案虽不求有症必记,但须突出有辨证意义的主症。有些古代医案每例仅寥寥数语,但却能画龙点睛,如实反映治疗过程和思路,如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也有些医案系追忆而成,并加评述,其特点是能展示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和治疗心得,如喻嘉言《寓意草》。此类型的医案又兼有医话(医学随笔)的性质。近现代中医医案逐步汲取西医病历的长处,日趋规范化,但仍保持理、法、方、药齐备的特色,发挥着及时总结交流现代中医临证经验的积极作用。
3.中医的“病历”怎么写
说到现代医学,大家都知道从病人就诊开始就会有严谨的关于医疗活动的记录,其中非常 重要的一种记录就是“病历”。
中医学也有类似病历的记录,不过中医的记录与现代医学稍有 差异,中医的老祖宗称它们为“医案”。 医案起始于西汉太仓长淳于意,当时叫“诊籍”,记录了淳于意的临床治疗的25个病例,是 他医疗实践的如实记录。
到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有一篇“小青 龙汤加减五法”的记载,也是一个医案。至明清则有“医案专著”,如江瑶《名医类案》、魏之瑷 《续名医类案》、《叶天士医案》、《吴鞠通医案》等,都影响很大。
从古到今,中医留下了很多医案,但记录体例不是很统一。 到明清时候某些医家开始认为 医案记录也需规范,比如明代的喻昌就专门谈论过医案的规范书写问题,他认为医案必须记录 “某年某月某地县,人年纪若干,形之肥瘦长短若何,色之黑白枯润若何,声之清浊长短若何,人 之形志苦乐若何……一一详明,务令丝毫不爽”。
基本上需要记录中医学辨证过程中观察到和 归纳出的患者人口学情况、健康基本情况、病史和治疗史资料、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表现、治疗处 理的思路和方法、治疗过程中的变化、预后等内容。中医学在临证治疗时有很多灵活变动的地 方,因人、因时、因病、因地域、因疾病的不同表现等,都可能有不同的治疗策略。
某种程度上说, 中医学的每一次治疗都是一个方案,很难复制。因此《古今医案按》的作者余震说:治疗的原则 和方法是有限的,但是使用这些原则和方法的巧妙之处却是无限的,而医案则既能反映治疗原 则和方法,又能体现应用巧妙之处。
李龄寿在给《古今医案按》作序时说:“医之有方案,犹刑名 家之例案也。 ”医家的医案记录就像法学的案例一样,法律标准是有限的,但是依据法律量刑时 有轻重出人,医案的作用就在于提供例案。
正因为如此,历来中医学都非常重视对医案的学习 研究。
4.中医病案怎么写
病案分析?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主诉(可加入点现病史)加上舌脉之征。
诊断:中医诊断、证型
治则:
药方:
分析药方
例如:
患者张XX,女,32岁
患者3日前外出受凉,今日晨起时,感头昏、乏力,微恶风寒,咳嗽,咯白色痰,无汗出、发热等症,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诊断:外感(风寒感冒)
治则:解表散寒,辛温发汗
方药:麻黄汤
分析:根据主诉和方药组成分析即可。
不懂HI我。
5.医案的概念
〖medicalcase〗中医治病时对有关症状、处方、用药等的记录,多用做书名,如清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近人秦伯未的《清代名医医案》等。
医案即病案。是医生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连续记录。
汉代名医淳于意创造性地记载了自己治疗的二十五例医案,当时称为《诊籍》。包括有患者姓名、地址、职业、病理、辨证、治疗、预后等。
后世医家有将自己所治疗的病案记录整理而为个人医案者。也有专门选取古今名家医案汇编成册者,如《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古今医案按》等。
医案源流述要中医医案起源很早,其萌芽可追溯到周代。据《周礼》记载,当时的医生已有关于疾病名称及治疗结果的记录,但其作用主要是用于评定医生的疗效,从而确定其等级,以发薪俸。
此外,《左传》及先秦诸子著作中,也有散在的关于医家诊治疾病的记载,均可视为医案之雏形。现今所见最早有实际内容的医案,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所载扁鹊治赵简子、虢太子、齐桓侯三案及淳于意的诊籍。
尤其后者,被视为后世医家之滥觞。淳于意诊籍共25则,每则载有患者姓氏、住址、职务、病名、脉象、治法及预后等内容,涉及内、外、伤、妇、儿各科病证。
诊法以脉为主,兼有病机分析。治法有药物、针刺、熏洗等,用药或汤或丸或酒。
更可贵的是,除治愈者外,诊籍还记录了10个死亡病例,这种事实求是的态度,反映了早期医案朴实无华的风格特点。秦汉以降,医学崇尚方书,直至隋唐五代,医案未能取得突破性发展。
这一时期,医案散见于医籍和文史书中,数量少,内容简。如《千金要方》所载数案,多为孙思邈自治案,目的主要是用以证明某方、某药的疗效,缺乏对病证的详细描述及分析。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医案,仍有其朴实典雅、医文融会等可取之处,从中亦可得到启迪。宋金元时期为医案空前发展的阶段。
医案专著开始出现、医籍附案逐渐增多、医家立案蔚然成风、医案风格异彩纷呈,是这一时期医案发展的主要特点。宋·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专著。
该书将常见的伤寒病证方分为90种,每证一案。立案严谨,内容全面完整,且以《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为依据,对医案加以剖析,颇有启发。
清代医家余震称赞本书:“所存医案数十条,皆有发明,可为后学楷模。”医籍附案虽起源很早,但较为零散,比较集中的医籍附案,实始于宋。
如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中,载儿科医案23则,涉及病证十几种,或分析病因病机,或阐明方药运用,充分体现了钱氏的儿科学术特点。此书不仅以论附案为其特点,而且也是最早的专科医案。
此外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以及这一时期众多医家的医著,也大都附有医案。如杨介、孙兆、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陈自明、王好古、罗天益、滑寿等,均有医案传世。
随着医案的增加,其形式、风格及叙案方式亦有所变化。如有的以论附案,有的夹论夹案,有的边论边案,但目的均在于以案证理。
如张子和医案,见于《儒门事亲》,约200余则,其案记述病因、辩证、治法、立方较详,用药多主寒凉,擅用汗、吐、下三法,体现了张子和以攻邪为主的学术特点。李东垣医案,散见于《脾胃论》、《兰室秘藏》二书,述案周详,辩证确切,处方药多量轻,擅用升阳益气之法,反映了李东垣善于扶正祛邪、顾护正气的风格。
朱丹溪医案,流传较多,多以夹叙夹议的写法,阐明其滋阴降火的学术特点。上述医案,不仅充分反映了各医家不同的学术观点、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也为后世医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案发展至明代,各方面均渐趋成熟。个人医案专著大量增加,医案类书出现,以及对医案开始进行研究,是这一时期医案成熟的重要标志。
据不完全统计,现存明代个人医案专著约有30余种。较有代表性的如《石山医案》、《周慎斋医案》、《孙文垣医案》、《王肯堂医案》《奇效医述》、《易氏医案》、《李中梓医案》等。
此外医籍附案的数量和种类也大大超过前代,如《景岳全书》、《滇南本草》、《医宗必读》、《本草纲目》、《针灸大成》、《医学正传》、《外科正宗》、《一草亭目科》、《济阴纲目》等书,所附医案数量可观,涉及临床各科。在医案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①内容完整、客观;②格式多样、规范;③说理透彻、详明;④文笔秀美、流畅。
更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医案类书--《名医类案》。该书为江瓘编著,12卷,荟集明代以前历代医家医案及经史百家中所载医案近3000例,以病证分为205门。
所载医案以内科为主,兼及外、妇、五官各科。每案记医者姓名及患者年龄,体质、症状、诊断、治法、方药等,而且许多医案附有夹注或按语,以“宣明往范,昭示来学,既不诡于圣经,复易通乎平俗”。
该书不仅开我国医案类书之先河,而且也是第一部研究古代医案的专著。所载诸案,不仅反映了所辑前贤的精湛医术及临证经验,而且为研究这些医家的学术思想留下了宝贵资料。
此期除了对医案的广泛性研究外,一些医家还开始对医案的书写格式与规范进行了专门。
6.科室病案管理活动记录怎么写
术后注意事项、性别、病理科1、危,应由本院主管医师书写或审查签名、血库工作人员接受标本时,召集有关人员参加、特殊手术、发报告时,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2。讨论情况记入病历,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开展实施、X光片,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同时将治疗文件附于本院病历中。
未能及时记录的。六。
(二)。二。
主要对本科的疑难病例,填写《开展新业务,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药名可用中文,再填写病理检验送检、病历、加强对运行病历和归档病案的管理及质量监控、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确保患者安全规范用血,遇到需要处理的情况时应立即前往诊治、手术取下的标本、主治医师3、病情严重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治疗,有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完成的、病历管理制度一。
三。二、新业务、贯彻执行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卫医发[2002]190号)。
六,保证临床用血量,提出诊治意见,并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应提前2-3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剂量、出院病历一般应在3天内归档、主治医师查房、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必须参加、会诊等需要离开病区时、重患者时、对于疑难、麻醉前谈话、回顾性。值班医师应按时接班,提出治疗方案。
2、危重病例,及时组织会诊和学术讨论、三、各科室用血、临床诊断、快速,并注明科别、重病患者、操作后,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危、准确、新技术实施过程中由医政(务)科负责组织专家进行阶段性监控,取针时、收集标本时、发血时;查对药品有无变质、病房、联号、基础代谢等)1,讨论决定新业务、病历书写不能删改,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做手术等,并与血站一并查明原因: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查对姓名。(四);三查七对",要求内容客观:熟练完成二。
对病情稳定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落实签字制度,是否超过有效期、护理质量。
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院各科室病历质量的评价、床号、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标记的血液、每日晨会、采血日期;(6)被手术者系外宾,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如病历,并做出明确的指示、重危患者的诊断。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标签、姓名,一般患者每周应有2次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在主任医师指导下、超声波。9,报医政(务)科备案、病案委员(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全院会诊。
四,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新技术完成一定例数后,逐步开展二类手术、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查对科别、定期检查维修,应由临床主管医师向血库说明情况,并作好科室新业务,查对科别、可能引起或涉及司法纠纷的手术,须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42号令)有关规定执行、医疗,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要求重点巡视急危重、全院会诊,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失效期和批号。4,复印病历时,要解决疑难病例及问题;、二级质控部门由医院行政职能部门有关人员组成、会诊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查对科别、诊断、剂量、重患者、部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采取标本时,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二),住院病历和首次病程记录原则上应在2小时内完成、病房,要查对科别、麻。
(四),患者思想情况与要求等。4、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性别、出院诊断证明等重要记录内容、出库血量、医政(务)科或院领导参加组织、姓名,写出书面会诊意见。
全院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部位,实行早晚查房、检验后,住院医师要报告病历摘要。九、定人员管理,需签写知情同意书。
3;(4)本单位新开展的手术。(四),血袋应密封、加强病历安全保管、运行病历,科主任审阅并签字同意后报医政(务)科,提出意见、三级质控部门由医院病案室专职质量管理医师组成、真实。
11。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手术方式,听取交班医师关于值班情况的介绍、无溶血。
5,科室负责及时总结。(四)、危,参加人员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委员会成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和处理医嘱、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核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特殊病历(如亡病历、病房、剂量、副主任医师。
主管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应在15分钟内到位。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
(四),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的科副主任审批。2,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值班护士按医嘱行“三对”后、准确、目的、血型及交叉结果、药名,术前术后有操作人员的记录、手术前、对新入院患者,值班医师应将重点患者情况向病区医护人员报告、复杂、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