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绘画比赛作品介绍怎么写
1、绘画比赛的作品介绍可以包括你个人的创作灵感、创作背景、创作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创作感受等等,作品的主题肯定要介绍的,根据你的作品主题介绍作品内容,比如创作过程中每个事物的寓意也可以详细介绍。可以根据绘画作品的风格选定介绍的风格走向,比如作品是清新风的,介绍的风格走向就是文艺。介绍的文体则根据绘画作品的内容确定的,现代诗歌或者抒情小段、短句都是不错的选择。
2、“动之以情”,让别人看懂你的作品,明白其中的内涵,就要在介绍中向大家阐述作品表达的情感,当你的作品情感让人理解,创作的时候一定要真诚,能打动自己,这样才能打动别人。除此之外,还可以介绍运用的技巧等,还有作品的基础介绍,创作时间,名字,尺寸等等也是一些基本的重要信息。
3、作品介绍肯定是不能使劲夸自己的,要让别人看到你作品的价值,不是靠作品介绍里面空口夸赞出来的。介绍内容一定要真诚,文体可以和作品风格相契合。把立志、知识及素质训练融为一体,注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交融,力求使读者感到有益、有用、有趣。开头可以用开篇点题的方法,从浅入深的介绍,从作品的表象尺寸、色彩到绘画技巧、绘画环境到作品情感和创作灵感。
另外,可以尝试套用模板:作者名、作品名、作品材质、作品完成时间、作品简介、作者简历。
拓展资料:
绘画是一种艺术,技巧是需要积累的,以下是一些绘画技巧:
1、画人脸的时候记住一条重要原则,那就是不论构图方式怎样,重点突出的部分都是越大越好。
2、有大、小元素构图,形成反差对比。
3、自然景观画面中,可以在近景中画一个物体作点缀,以衬托远景。
4、人眼能够欣赏一副画作最终都是因为有光,所以,有一个强烈的光源非常受用。
5、如果在作品中添加不同的纹理结构或者标记元素,将更能吸引人的眼球。
参考资料:
凤凰网——绘画作品介绍
2.创作说明要怎么写好呢
一、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它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写说明文时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事物有确切的了解。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写作,也就是抓住了说明的中心。
当然,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想在一篇说明文里面面俱到地加以介绍是不可能的,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例如:鸭与鸡都是家禽,都会走路,都有两翼,都可以做肉食。
但要写一篇关于鸭的说明文,就要抓住鸭区别于鸡和其它家禽的特征。与鸡相比,它喜欢在水上生活,尾部能分泌油脂;有一双掌状的蹼,会划水;嘴又长又扁,等等。
抓住鸭的这些特征进行说明,就可以使人对鸭的生活习性和外形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不同的事物固然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同类事物也往往有着差异,这些差异也就是它们的特征,写说明文时要紧紧抓住这些特征。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写的是赵州桥和卢沟桥,两桥都是石砌的拱桥,相同的地方很多,但也各有特色。茅以升先生就抓住了它们各自特色,进行对比说明,使读者认识了两座桥的不同形状、结构和艺术风格。
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这是写好说明文的一个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研究,做到真正熟悉被说明的事物,并且掌握这一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规律。
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说明事物。二、针对具体情况,选好说明角度 写文章都是具有针对性的,比如说写给什么样的人看;写文章也是有目的性的,比如通过文章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例如,写关于落花生的说明文,如果读者对象是农民,目的又是为了向农民传授栽培落花生的技术,那么,就要根据落花生的生长规律,从如何栽培才能夺高产的角度去说明,重点说明怎样选种、选地、播种、施肥、管理等。如果对象是厨师或食品加工厂的工人,目的又是为了介绍如何加工食用落花生,那么就应侧重说明花生仁的营养价值以及如何加工、配料才能使花生仁更加可口等等。
我们中学生在写说明文的时候,可先设想为谁而写,这样就能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说明,不至于把文章写得散乱无章,目的不明确。三、讲究结构安排,做到条理分明 文章的条理性是客观事物、事理本身特点、规律在文章结构上的反映。
说明文解说事物、阐述事理就要按这些关系来安排说明次序,使之层次清楚、主次分明。例如,四川大邑县“地主庄园陈列馆”中的“收租院”里,有若干泥塑人物像,……。
这些画面相对独立,是并列关系。地主收租时设有四道关口,依次是验谷关、风谷关、过斗关、算帐关。
每个交租农民都要过四关。从第一关到第四关,是先后关系,这些个别的实例共同揭露地主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的罪恶,这就是“收租院”的总体概貌。
这个总体概貌与各体实例成为总分关系。《收租院解说词》一文就把握了这些关系。
采取先总后分的写法,开头扼要地介绍了地主刘文彩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的罪恶,接着按照泥塑画面排列顺序,分别介绍,突出了有压迫和剥削就必然有革命和反抗的基本思想。 并列关系的事物,还要注意方位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等,只有按照这些顺序去写才能条理清楚。
例如《故宫博物院》全文是介绍一座古建筑群,作者按照先总后分的办法,条理明了地介绍了这座雄伟的建筑群。写建筑物局部时,层次也十分清楚。
如写太和殿的一段,先从外后到内,介绍大殿外面时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由天空到殿顶直到台基。介绍其内部时又按从中间到两旁,从前到后,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次说明,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介绍生产过程的说明文,应按生产的时间顺序说明;介绍植物生长的说明文应考虑其生长顺序,依次说明,当然不管哪类说明文都应注意主次分明。四、注意语言艺术,提高说明效果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朴素平实,且常使用专门术语,容易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
为了提高说明的效果,必须在语言上下一番功夫。说明文的语言不在于堆砌华丽的词藻,而在于用语确切、精当、通俗、风趣。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在仔细观察事物,透彻了解事物特征的基础上选用最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词语加以说明,尤其要注意恰当选用限制范围大小、表明条件关系之类的词语。如《中国石拱桥》中说到卢沟桥:“桥宽约八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一个“约”字说明桥面并不恰好是八米,这里只取约数;一个“几乎”说明路面平坦的程度基本上与河面平行,但还不是完全平行。《看云识天气》中“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而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这里形容云的形态特征的词语和表明时间性的词语配合用,十分确切,十分精当。 其次,要注意掌握和运用好必要的专门术语,防止说“外行话”,例如“航天”和“航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称为航空;卫星、飞船在大气层外飞行称为航天。
它们是采用不同的飞行器在不同的空间来完成飞行任务的。写文章时必须注意诸如此类的区别。
再次,适当运用比。
3.这幅线描画的创意说明怎么写
学 画 回 忆我七八岁时入私垫,先读《三字经》,后来又续《千家诗》。
《千家诗》每页上端有一幅木板画,记得第一幅画的是一只大象和一个人,在那里耕田,后来我知道这是二十四孝中的大舜耕田图。但当时并不知道画的是什么意思,只觉得看上端的画,比读下面的"云淡风轻近午天"有趣。
我家开着染坊店,我向染匠司务讨些颜料来,溶化在小盅子里,用笔蘸了为书上的单色画着色,涂一只红象,一个蓝人,一片紫地,自以为得意。但那书的纸不是道林纸,而是很薄的中国纸,颜色涂在上面的纸上,渗透了下面好几层。
我的颜料笔又吸得饱,透的更深。等得着好色,翻开书来一看,下面七八页上,都有一只红象、一个蓝人和一片紫地,好像用三色版套印的。
第二天上书的时候,父亲—-就是我的先生—-就骂,几乎要打手心;被母亲不知大姐劝住了,终于没有打。我哭了一顿,把颜料盅子藏在扶梯底下了。
晚上,等到父亲上鸦片馆去了,我再向扶梯底下取出颜料盅子,叫红英—-管我的女仆—-到店堂里去偷几张煤头纸来,就在扶梯底下的半桌上的洋油灯底下描色彩画。画一个红人,一只蓝狗,一间紫房子……这些画的最初的鉴赏者,便是红英。
后来母亲和诸姐也看到了,她们都说"好";可是我没有给父亲看,防恐挨骂。后来,我在父亲晒书的时候,我看到了一部人物画谱,里面花样很多,便偷偷地取出了,藏在自己的抽斗里。
晚上,又偷偷地拿到扶梯底下的半桌上去给红英看。这回不想再在书上着色;却想照样描几幅看,但是一幅也描不像。
亏得红英想工好,教我向习字簿上撕下一张纸来,印着了描。记得最初印着描的是人物谱上的柳柳州像。
当时第一次印描没有经验,笔上墨水吸得太饱,习字簿上的纸又太薄,结果描是描成了,但原本上渗透了墨水,弄得很龌龊,曾经受大姐的责骂。这本书至今还存在,我晒旧书时候还翻出这个弄龌龊了的柳柳州像来看:穿着很长的袍子,两臂高高地向左右伸起,仰起头作大笑状。
但周身都是斑斓的墨点,便是我当日印上去的。回思我当日首先就印这幅画的原因,大概是为了他高举两臂作大笑状,好像父亲打呵欠的模样,所以特别感兴味吧。
后来,我的"印画"的技术渐渐进步。大约十二三岁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我在另一私垫读书了),我已把这本人物谱统统印全。
所用的纸是雪白的连史纸,而且所印的画都着色。着色所用的颜料仍旧是染坊里的,但不复用原色。
我自己会配出各种间色来,在画上施以复杂华丽的色彩,同塾的学生看了都很欢喜,大家说"比原本上的好看得多!"而且大家问我讨画,拿去贴在间里,当作灶君菩萨;或者贴在床前,当作新年里买的"花纸儿"。那时候我们在私垫中弄画,同在现在社会里抽鸦片一样,是不敢公开的。
我好像是一个土贩或私售灯吸的,同学们好像是上了瘾的鸦片鬼,大家在暗头里作勾当。先生在馆的时候,我们的画具和画都藏好,大家一摇一摆地读《幼学》书。
等到下午,照例一个大块头来拖先生出去吃茶了,我们便拿出来弄画。我先一幅幅地印出来,然后一幅幅地涂颜料。
同学们便像看病时向医生挂号一样,依次认定自己所欲得的画。待画的人对我有一种报酬,但不是稿费或润笔,而是过种玩意儿:金铃子一对连纸匣;挖空老菱壳一只,可以加上绳子去当作陀螺抽的;"云"字顺治铜钱一枚(有的顺治铜钱,后面有一个字,字共二十种。
我们儿时听大人说,积得了一套,用绳编成宝剑形状,挂在床上,夜间一切鬼都不敢走近来。但其中,好像是"云"字,最不易得;往往为缺少此一字而编不成宝剑。
故这种铜钱在当时的我们之间是一种贵重的赠品),或者铜管子(就是当时炮船上用的后膛枪子弹的壳)一个。有一次,两个同学为交换一张画,意见冲突,相打起来,被先生知道了。
先生审问之下,知道相打的原因是为画;追求画的来源,知道是我所作,便厉声喊我走过去。我料想是吃戒尺了,低着头不睬,但觉得手心里火热了。
终于先生走过来了。我已吓得魂不附体;但他走到我的坐位旁边,并不拉我的手,却问我"这画是不是你画的?"我回答一个"是"字,预备吃戒尺了。
他把我的身体拉开。抽开我的抽斗,搜查起来。
我的画谱、颜料,以及印好而未着色的画,就都被他搜出。我以为这些东西全被没收了:结果不然,他但把画谱拿了去,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一张一张地观赏起来。
过了好一会,先生旋转头来叱一声"读!"大家朗朗地读"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这件案子便停顿了。我偷眼看先生,见他把画谱一张一张地翻下去,一直翻到底。
放假的时候我挟了书包走到他面前去作一个揖,他换了一种与前不说:"这书明天给你。" 明天早上我到塾,先生翻出画谱中的孔子像,对我说:"你能照这样子画一个大的么?"我没有防到先生也会要我画起画来,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支吾地回答说"能"。
其实我向来只是"印",不能"放大"。这个"能"字是被先生的威严吓出来的。
说出之后心头发一阵闷,好像一块大石头吞在肚里了。先生继续说:"我去买张纸来,你给我放大了画一张,也要着色彩的。
"我只得说"好"。同学们看见先生要我画画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