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的分成在田字格怎么写
解答:
2的分成在田字格写法如图所示:
扩展资料:
下面介写法绍些其他数字的写法:
田字格是一种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包括四边框和横中线、竖中线。是小学初学写字规范。习字时需在田字格中逐渐将汉字写规范,能给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途:
田字格别看只是四个小格子,其实每个格子都大有名堂,每根线、每个格子,格子中的每个方位,都有其不同的名称,熟记田字格、牢记各部分名称,是初学书写重要的前提。认识了“田字格”后,欣赏田字格中的汉字,让孩子感受到每个字都有他的位置,而不能胡乱摆放,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等等。只有在田字格中逐渐将汉字写规范,这样才能给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田字格
2.幼儿园 数的分成怎么讲啊
2的分成
教学目标:
1.学习2的组成,知道2可以分成1和1 ,1和1合起来就是2
2.认识分合符号^
3.正确书写数字2
教学准备:
1. 手一套分合符号,插片若干。
2. 具熊1个,玩具猫2个,玩具香蕉2个,2个乒乓球,2个盘子,香蕉卡片2个。
3. 课前每位幼儿都准备好了田字格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
一 指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用整体分为两个部分来说明数的分解,用两个部分合起来为整体来说明数的组合
1.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2可以分成1和1 ,1和1合起来就是2。
例:今天的小熊家里来了两位客人小猫,(出示玩具熊和猫),小熊拿出了几个香蕉来招待客人呢?(2个),小熊送给每位客人各1个香蕉,同时用语言表述:2个香蕉可以分成1个和1个,可是小猫说了他们不爱吃香蕉,于是就把香蕉还给了小熊,现在小熊的手里有几个香蕉呢?并用语言表述:1个香蕉和1个香蕉合起来是2个香蕉,最后,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卡片香蕉和数字,表示上述分和过程,同时出示分和符号“^”,向幼儿说明分合号及其用途,讲解分合号的使用方法,并教幼儿正确用语言表达:2可以分成1和1 ,1和1合起来就是2。
1. 教师出示2个乒乓球和2个盘子,问:“要把2个球放在2 个盘子里,并且每个
盘子里都有球,应该怎么放呢,引导幼儿说出2可以分成1和1 ,再用同样的方法把两个盘子的球合起来,表述称:1和1 合起来就是2。
2.启发幼儿学习用口语表述其分和关系: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来就是2。
二.幼儿操作活动:要求幼儿把两个插片分成两堆,(用上分合符号),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整个分合过程。
三.指导
幼儿书写数字2
1.教师先在黑板上示范2的写法,(写法: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
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讲明书写占格位置,请幼儿和教师进行书空练习。
2.幼儿在田字格上书写2,教师指导个别幼儿。
建议游戏和日常教育
1老师边拍手边问幼儿:“小朋友,我问你,2可以分成几和几”,幼儿拍手回答:“x老师,告诉你,2可以分成1和1 ”,合起来的儿歌同上述说法一样。
2在户外场地,请两名幼儿到大圆圈中站好,老师问:“圈中有几人”,(2人)老师接着问:“2可以分成几和几”,幼儿边跳到小圈中边说:“2可以分成1和1 ”,老师接着问:“1和1 合起来是几”?幼儿跳到大圈中说,1和1和起来就是2。
3在日常生活中抓住随机教育:例如幼儿穿鞋子时可引导幼儿说出鞋子是2只,穿上,脱下时说出2可以分成1和1 ,1和1合起来就是2。
3.幼儿园学前班巜学习2的组成和加减教案怎么写
活动目的: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让幼儿掌握2的加减法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性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苹果卡片2个、动物卡片:狮子、老虎、大象、斑马各2张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①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出示1个苹果)
②再出示一个苹果问:1个添上1个,一共是几个?1个减去一个,又是多少?
③引导幼儿说出加减法的含义以及2以内的加减法算式
二、复习2的组成
①让幼儿回忆2可以分成几和几
②幼儿边说教师边往黑板上写
三、出示直观教具
1.:狮子王要给所有的狮子开会,先来了1个狮子(出示1个狮子图片) 过了一会又
来了1头狮子(出示2个狮子图片)
问①1头狮子再添上1头狮子是几头?
②为什么1+1=2?写出算式1+1=2
③、可是开舞会的时候有1只先回家了,那么还剩几只?
为什么1-1+2?写算式1-1=2?
③依次出示老虎、大象、斑马表示加减法算式(方法同上)
五、引导幼儿口述2的加减法应用题
1.教师举例,讲清口述加减法应用题的要求
2.让幼儿任意选一道2的加减法进行口述应用题
3.教师进行表扬和鼓励,对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启发和帮助
六、玩“谁最快”游戏
1.每组做一道必答题(2的加减法)
2.教师出示加减法算式卡片每组进行抢答,哪组最快哪组胜利
七、书写算式
1.让幼儿书写加减法算式
2.教师检查,对书写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帮助。
课后分析:
这节课中,我注重有效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在引入阶段,通过幼儿所喜爱的童话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展开阶段,组织幼儿进行观察、操作、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手脑并用,自主探索研究,培养了幼儿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巩固阶段,让幼儿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中,验证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加深了理解。总结阶段,让幼儿回顾这堂课用了哪些方法,学到了什么知识,从而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在教学活动之中,让幼儿轻松地投入学习活动。使数学真正成为幼儿要学、爱学的数学,幼儿能够学会、学好的数学。
4.1.把算式分成两类怎么分
分成两类
(1)一步计算:2+9,17-6,9-4,20-9,6+6,15-10
(2)两步计算:3+8-5,7-5+9,9+8-5,18-7-5,4-1+11,4+5+6
分成三类
(1)加法算式:2+9,6+6,4+5+6
(2)减法算式:17-6,9-4,20-9,18-7-5,15-10
(3)加减混合算式:3+8-5,7-5+9,9+8-5,4-1+11
扩展资料
1、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2、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减法的简便运算。减法与加法互为逆运算,除法与乘法互为逆运算。几个加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或者先把几个加数相加再和其他的加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中依次减去和里的每一个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