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惊恐害怕的成语
胆颤心惊 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惶惶不安 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诚惶诚恐 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怛然失色 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大惊失色 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担惊受怕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胆裂魂飞 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胆战心寒 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胆战心惊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骨寒毛竖 形容十分害怕。
骇人听闻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寒毛卓竖 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汗不敢出 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
魂飞魄散 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惶恐不安 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惊恐万状 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2.惊恐万状的恐是什么意思
恐:害怕
惊恐万状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解释】:惊恐: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自】: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示例】:大家定睛看时,原来是一群野雉,象是大敌袭来,~地向南飞去。 ◎曲波《林海雪原》三十四
【近义词】:胆战心惊、心惊胆战
【反义词】:不动声色、处之泰然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3.形容惊恐、恐惧的成语
毛骨悚然、怵目惊心、驰魂夺魄、动魄惊心、胆战心惊
一、毛骨悚然 [ máo gǔ sǒng rán ]
【解释】: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翻译】:秦王听说了,不知不觉脊梁骨发冷,十分恐惧。
二、怵目惊心 [ chù mù jīng xīn ]
【解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出自】:闻一多《龙凤》: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
三、驰魂夺魄 [ chí hún duó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1333431356666 pò ]
【解释】:形容振撼心灵。
【出自】:徐迟《地质之光》:“各种印象,新鲜而又庄严,使他目不暇给,驰魂夺魄。”
四、动魄惊心 [ dòng pò jīng xīn ]
【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自】:**《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其事至险 计至毒。道路相告,动魄惊心。
五、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三回: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 ,不敢举步。
【翻译】:三藏看见说,十分害怕,不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