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花二字的行书写法
行书写法如下:
释义:
1. [lotus]
2. 多年生草本,生于水中,叶圆大,花红或白,种子称莲,地下茎为藕
3. 莲的花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荷花之异馥。--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注音:hé huā
荷花(Lotus flower)属山龙眼目,莲科,是莲属二种植物的通称。又名莲花、水芙蓉等。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
造句:
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 荷花凋谢了,花瓣像小船一样轻轻地漂浮在水面上。
3 公园里的荷花,有的绽开了笑脸,有的含苞欲放,美丽极了。
4 泥土不能玷污荷花的洁白和芬芳。
5 她看着舒展的荷叶,闻着荷花的清香,心里也舒展了。
6 在碧波无际的水面上盛开着鲜艳的荷花。
7 盛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开放了,一派娇艳美好的景象。
8 星星点点的荷花点缀在荷叶中间。
9 池塘里的荷花渐渐地凋零了。
10 姐妹俩并肩站在那里,丰姿绰约,像两朵盛开的荷花。也作“丰神绰约”。
11 小池里那美丽的荷花,像亭亭玉立的公主;像可爱的小女孩;像一个正在微笑的姑娘。
2.荷的繁体字怎么写
荷(hé)的繁体字为“荷”
1. ~包a.佩戴的小囊;b.食品名。
2. 〔~尔蒙〕“激素”的旧称。
3. 即“莲”。
释义:
1.用肩扛或担;背负
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以杖荷蓧。——《论语·微子》
2.肩负,担负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门者。——《论语·宪问》
又如:荷累(负累;牵累);荷担(承担生活、工作、责任、事业等)
3.承受;承蒙
荷天下之重任。——张衡《东京赋》
又如:荷佩(承受);荷得(承蒙;亏得);荷护(保佑,佑护);荷蒙(承蒙;承受)
用于书信中表示感谢或客气。如∶感荷;拜荷;荷佩(荷佩。感荷;感激);荷恩(蒙受恩惠);荷眷(荷睠。承受恩宠;承蒙关注)
4.拿,持。如:荷杖(拄着拐杖)
5.担子。道德上、法律上或精神上的责任。如:肩负重荷
6.电荷的简称。如:荷质比
7.植物名。即莲
荷,芙蕖叶。——《说文》
隰有荷华。——《诗·郑风·山有扶苏》
有蒲与荷。——《诗·陈风·泽陂》
8.古代酒器荷叶杯的代称
明画烛,洗金荷,主人起舞客齐歌。——宋·辛弃疾《鹧鸪天》
3.嫠字的楷书写法,行书写法
[嫠]字历代名家名帖的行草书写法和楷书写法。如图所示:
4.在书法中‘夏’字的楷书怎么写
“夏”的楷书如下:
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扩展资料
“夏”的释义:
一、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体是农历四月至六月。
二、指中国:华~。
三、朝代名。
1、(约前2070—约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相传为夏后氏部落联盟首领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传到桀,为商汤所灭。
2、十六国之一(407—431)。匈奴族赫连勃勃建立。建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东北)。为吐谷浑所灭。3.(1032—1227)。北宋时党项族李元昊(hào)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为蒙古所灭。
5.谢字的硬笔楷书怎么写
释义1.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
~仪。~忱(谢意)。
~恩。~意。
面~。致~。
感~。 2.认错,道歉:~过。
~罪。 3.推辞:~绝。
闭门~客。 4.凋落,衰退:~顶。
~世(去世)。凋~。
新陈代~。 5.告诉,询问:“使人称~:‘皇帝敬劳将军。
’” 6.逊,不如:“锦江何~曲江池?” 7.古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8.姓。
详细释义 谢 〈名〉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唐河南 于邑于谢,南国是式。
——《大雅》姓。如:谢女(指晋朝女诗人谢道韫);谢太博(即晋朝谢安;又被称为谢公,谢郎);谢家(指谢安家或指南朝宋的谢灵运家) 谢 〈动〉(形声。
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同本义 自谢曰。
——《战国策·赵策》长跪而谢。——《战国策·魏策》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史记·项羽本纪》惊谢曰。——清·周容《芋老人传》又如:谢咎(引咎自退;悔过;谢罪);谢错(认错赔不是);谢室(待罪之室)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命。
——《史记·汲黯列传》谢媒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楚而谢。
——唐·李朝威《柳毅传》谢客矣。——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
——宋·苏轼《盖公堂记》又如:谢医(谢绝医疗);谢金(谢绝礼金)辞去官职 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无复游宦之兴矣。——《南齐书·王僧虔传》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唐·王维《送张五归山》又如:谢老(告老还乡);谢事(卸去官职);谢政(致仕退休);谢役(辞去差使);谢职(卸去官职)告辞;告别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史记·李将军列传》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史记·魏公子列传》故不复谢。不报谢?过谢侯生。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如:谢了扰(告辞);谢别(告别,辞别)告诉,告诫 谢汉使。
——《汉书·李广苏建传》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以言辞相问候 至府,为我多谢问赵君。
——《史记·赵广汉传》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感谢 休谢之。——《三国演义》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史记·项羽本纪》且谢曰。——唐·李朝威《柳毅传》虽死必谢。
又如:谢承(感谢;答谢);谢荷(感谢);谢候(致谢并问候);谢私(感谢私下帮助)逝去 诏曰:弟勰所生母潘早龄谢世,显号未加。——《魏书·彭城王勰传》又如:谢宾客(死亡的委婉说法);谢世酬谢 婚礼不许多用盘盒猪羊糖饼,不许厚礼物谢媒。
——明·海瑞《禁约》受人十万,谢客数千,又重馈部吏。——《潜夫论》又如:谢土(修建完毕,祭祀土神的礼义活动);谢犒(酬谢;犒劳);谢银(酬谢用的银子);谢灶诰(祭灶王爷的青词)衰败,衰落 宿觉名未谢,残山今尚存。
——宋·叶适《宿觉庵》花之既谢。——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逊让;不如 既鲸鲵折首,西夏底定,便宜诉其本怀,避贤谢拙。
——《宋书·王宏传》又如:谢拙(自谦愚笨而辞职)避免,避开 必以俪辞为文,何缘《十翼》不能一致,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章炳麟《文学总略》又如:谢短(避其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