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奏章怎么写
你想问奏章格式的话那你白问了,中国那么些朝代,那么些官员,那么多种奏章,哪有固定的格式,估计就跟现在的人大建议报告似的。
你想问内容的话,那也没什么,以前的大臣嘛事都管,天家无私事,皇上结婚生孩子神马的都在奏章建议范围之内。
给你个范文吧,巨出名的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高中学,高考考。要不人家怎么是千古名臣呢,这奏章写的,牛啊。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1〕,居域中之大〔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4〕,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5〕,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8〕,则思三驱以为度〔9〕;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10〕。简能而任之〔11〕,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古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会竭尽诚心地来对待臣民。既已成功,则放纵自己的情感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见到自己喜欢的,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天下就能治理好。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呢?
2.姓盖的古代人是什么
盖姓古代历史名人盖 公:(生卒年待考),胶西人(今山东潍坊高密)。
著名西汉朝贤士。精通黄老学说(黄帝、老子)。
曹参为齐相时,派人请他,他对曹参说:“治理国家,贵在清静,百姓自然会安定。”曹参照他的话去做,果然使齐国大治。
盖 寓:(生卒年待考),著名五代时期后唐太傅。盖 延:(公元?~39年待考),字巨卿,渔阳要阳人。
著名东汉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七。据说盖延“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
边俗尚勇力,而延以气闻”。先后担任过郡的列掾、州的从事。
时彭宠为太守,召盖延署营尉,行护军。王郎起事后,盖延与吴汉相谋,准备奔刘秀。
盖延到广阿(今河北隆尧)后,与刘秀相见,刘秀拜盖延偏将军,号建功侯,随其征战河北。 刘秀即位后,封盖延为虎牙将军。
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更封安平侯。农历3月,汉光武帝刘秀派盖延南击敖仓(今河南荥阳),并转攻酸枣(今河南延津)、封丘(今河南封丘),盖延皆克之。
农历4月,派盖延率军五万,督驸马都尉马武、骑都尉刘隆、护军都尉马成、偏将军王霸等南伐刘永,分东西两路直攻睢阳。西路夺战攻克襄邑(今河南睢县),东路攻占麻乡(今江苏砀山),将刘永围于睢阳(今河南商丘)数月。
尽收野麦,使刘永无食可觅。农历8月,盖延率汉军乘夜架梯入城,刘永惊惧,率军出东门而逃,盖延急令汉军追击,大破其军,刘永弃军逃到虞县(今河南虞县)再至谯县(今安徽亳州)。
盖延率军进攻,拔薛,斩其鲁郡太守,于是彭城、扶阳、杼秋、萧皆降。盖延又率军进攻沛郡(今安徽淮北)太守,将其斩杀。
刘永部将苏茂、佼强、周建等率三万余人前来相救,共击盖延。盖延与其战于沛西,大破其军。
刘永军顿时混乱,遁没溺死者大半。刘永弃城逃到湖陵(今山东鱼台),苏茂也逃到广乐(今山东虞城)。
盖延乘胜夺占沛、楚(今江苏徐州)、临淮(今江苏泗洪)的大部地区,并派人修缮了高祖庙。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汉光武帝令大司马吴汉围苏茂于广乐。
周建率军救茂,大败。茂、建弃城还保湖陵,睢阳城又叛归刘永。
盖延与吴汉率诸将再攻睢阳,围城百日,收其野谷。刘永乏食,率苏茂、周建弃城走郡(今河南水城西)。
盖延率军追击,尽得辎重。刘永被其部将庆吾所杀,刘永弟刘防举城投降。
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春,盖延率军在蕲攻打苏茂、周建,又与董宪战于留下,皆破之。狄将军庞萌也攻克西防。
盖延追周建、苏茂军,在彭城将二人战败,二人投奔董宪。董宪部将贲休在兰陵城降。
董宪闻之,从郯(今山东郯城)率军围攻贲休。时盖延和庞萌在楚地,请求前去解救。
汉光武帝决定采取围魏救赵之计,令二人“可直往捣郯,则兰陵必自解”。但盖延等人认为贲休危机,应先去解救,所以没有攻打郯。
董宪回军与盖延交战,盖延等不敌,只得入城。第二天,董宪率大军出兵合围,盖延等惧怕,突围而走,前去攻郯。
汉光武帝闻后,说:“闲欲先赴郯者,以其不意故耳。今既奔走,贼计已立,围岂可解乎”!盖延等至郯,果然不能攻克。
而董宪攻下兰陵后,杀死贲休。盖延率军在彭城、郯、邳等地与董宪部将交战,颇有克获。
汉光武帝因盖延轻敌深入,也数次写信,令其引以为诫。不久,庞萌造反,攻杀楚郡太守,并率军袭击盖延,盖延败走,北度泗水,一路上“破舟璙,坏津梁”,才得以逃脱。
汉光武帝率将东征,令盖延与大司马吴汉、汉忠将军王常、前将军王梁、捕虏将军马武、讨虏将军王霸等会于任城,在桃乡与庞萌交战,然后又随汉光武帝在昌虑与董宪交战,全部获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春,率军屯驻长安。
汉建武九年(公元33年),隗嚣死,盖延率军西击街泉、略阳、清水等地,全部获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盖延与中郎将来歙攻河池(今甘肃徽县),因来歙被公孙述派人刺杀,未能攻克,盖延也因病退军,被拜为左冯翊,其将军如故。
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封安平侯增食邑万户。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盖延死于任上,其子盖扶嗣,颇享殊荣,画像被绘于云台阁。
盖 勋:(生卒年待考),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人。著名东汉大臣。
家世二千石。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
凇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武都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苏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盖勋。
盖勋素与苏正和有仇,或劝盖勋可因此报隙。盖勋却说:“不可。
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并谏梁鹄曰:“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亨之,将何用哉?” 梁鹄从其言。
苏正和喜于得免,而诣盖勋求谢。盖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怨之如初。后汉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等寇乱陇右,刺史左昌因军兴新盗数千万。
盖勋固谏,左昌怒,乃差使盖勋别屯阿阳以拒贼锋,欲因军事罪之,不料盖勋数有战功。边章等遂攻金城,杀郡守陈懿,盖勋劝左昌救之,不从。
边章等进围左昌于冀,左昌惧而召盖勋。盖勋初与从事辛曾、孔常俱屯阿阳,及左昌檄到,辛曾等疑不肯赴。
盖勋怒曰:“昔庄贾后期,穰苴奋剑。今之从事,岂重于古之监军哉!”辛曾等惧而从之。
盖勋即率兵救左昌。到,。
3.文言文中"盖"字的翻译这个字一般哪几种翻译
文言文中“盖”字的翻译: “盖”在古代字典里还有:“?”、“盖”之异体字。
同时“盖gài”也是“盍hé”的通假字。 一、当“盖gài”字讲时,《说文》:“盖,苫也。”
本义指芦苇或茅草编的覆盖物。虚词“盖gài”与本义无关,而是假借字,可用作副词。
先秦已有用例,后一直沿用于文言中。现代汉语中除了仿古的书面语外,已不再使用。
它的语法作用是当做“副词”: ㈠用于谓语前,表示对动作行为或人、事、物的情况、性状、数量的揣测、估计。可译为“大概”、“也许”、“大约”等。
举例:①《庄子·让王》:“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②《史记·平原君列传》:“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 ㈡用于句首,表示对所述的内容不敢肯定,仅是一种约略的情况。
可接上下文义灵活译出,或不译。举例:①《盐铁论·非鞅》:“盖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
今有之而百姓困乏,未见利之所利也,而见其害也。”②《汉书·杨王孙传》:“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
” 二、当“盍hé”字讲时,它的语法作用也是“副词”。兼有副词“何”和“不”的作用。
“何”询问原因或加强反诘语气;“不”表示否定。可译为“为什么不”、“怎么不”等。
举例: ①《诗·小雅·正月》:“谓山盖卑,为冈为陵。”按:杨树达《小学述林·卷六》:“盖当读为盍(hé),何不也。
……时人谓山言:‘汝高高在上之山何不降卑而为冈与陵乎?’以喻汝无德之小人在公卿之位,何不降居卑位,或尚不大为害于民乎?”②《礼记·檀弓上》:“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③《史记·孔子世家》:“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4.写完书法作品怎么盖章
写完书法作品以后盖章是很有讲究的,这也是评定一幅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代书法大家对盖章都非常注意的。
盖章的方法有很多种,我只和您说一种最常见、最常用的吧。其它的您在以后逐步的学习,您的作品用这一种盖章方法应该足够。如下图:
这是在最后盖两个章,不过这个盖的也不算太好,这两个章还应该同时往下来一点儿,让后面的空白再小一点儿就更好了;另外也可以盖圆的章,但两个章的大小不要相差太多,而且要离开一定的距离;第三,如果盖圆章,一定要盖在方形的上面,不可到下面。
当然,这幅作品并不是什么好作品,只是用它来说明以下盖章的问题,
5.古代描写盖成新房子的诗词有哪些
1.《伤思》 唐代:李群玉
八月白露浓,芙蓉抱香死。红枯金粉堕,寥落寒塘水。
西风团叶下,叠縠参差起。不见棹歌人,空垂绿房子。
2.《食槟榔》宋代:苏轼
月照无枝林,夜栋立万础。
眇眇云间扇,荫此九月暑。
上有垂房子,下绕绛刺御。
风欺紫凤卵,雨暗苍龙乳。
裂包一堕地,还以皮自煮。
北客初未谙,劝食俗难阻。
中虚畏泄气,始嚼或半吐。
吸津得微甘,著齿随亦苦。
面目太严冷,滋味绝媚妩。
诛彭勋可策,推毂勇宜贾。
瘴风作坚顽,导利时有补。
药储固可尔,果录讵用许。
先生失膏粱,便腹委败鼓。
日啖过一粒,肠胃为所侮。
蛰雷殷脐肾,藜藿腐亭午。
书灯看膏尽,钲漏历历数。
老眼怕少睡,竟使赤眦努。
渴思梅林咽,饥念黄独举。
柰何农经中,收此困羁旅。
牛舌不饷人,一斛肯多与。
乃知见本偏,但可酬恶语。
3.《王迥子高挽章五首》宋代: 贺铸
我昔官房子,长怀忠穆贤。
里无行马第,山有卧牛阡。
当代三公后,维君五福全。
桐棺远归祔,追旧几潸然。
4.《悼王子开五首》宋代:秦观
我昔官房子,长怀忠穆贤。
里无行马第,山有卧牛阡。
当代三公后,惟君五福全。
桐棺远归祔,追旧几潸然。
5.《伤思》唐代:李群玉
八月白露浓,芙蓉抱香死。红枯金粉堕,寥落寒塘水。
西风团叶下,叠縠参差起。不见棹歌人,空垂绿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