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字行书怎么写
如图(名家手迹19款,点击看大图)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而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2.草书怎么写李福荣和李二龙拜托了朋友们
[李福荣]、[李二龙]的草书写法很多,现提供各两例以供参考。如图:
3.草书葛字怎么写
“葛”字草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赵构。
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赵构的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赐岳飞手敕卷》《赐岳飞批札卷》及《光明塔碑》等。
2、第二种:书家——王羲之,作品——成都帖。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3、第三种:书家——李怀琳,作品——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李怀琳是唐代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太宗时待诏文林馆。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相传为李怀琳仿作,共159行,1209字,现藏日本。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扩展资料
“葛”字行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朱熹,作品——与彦修书。
朱熹善书法,名重一时。自幼跟随父亲朱松及武夷三先生刘子翚、刘勉之、胡审习字,尝学曹孟德书,后攻钟繇楷书及颜真卿行草,一生临池不辍,书法造诣精湛,笔墨雄赡,超逸绝伦。朱熹善行、草,尤善大字,传世作品以行书简牍为主,大字墨迹很少。
2、第二种:书家——米芾,作品——德忱帖。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
3、第三种:书家——欧阳询,作品——九成宫。
欧阳询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草书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行书
4.欧写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什么写成〝兰亭叙〞
<兰亭集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由多方书籍记载来看 应是宋代米芾最先说的(不过我没考证过) 其实后面还有一些人由此跟进 比如元代鲜于枢管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 还有苏轼的<黄州寒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等等 可见古代的文人也是无聊的紧 呵呵 至于为什么有“天下第一行书”的叫法 首先 从书法自身来看 两晋时期由于士族崇尚黄老和清谈风气的影响 书法上的风格也逐渐转变为更加重视笔势和神韵 由行书的特点来看 点到为止 随意发挥 更符合魏晋风骨 故此两晋书法以行书为极盛 也是中国书法史中行书成就最高的一个年代 而<兰亭集序>。
现在存世的只是摹本 不过其文通篇气息淡和空灵 潇洒自然 无雕琢之痕迹 自然天成 而且最为后人称道的是通篇凡是相同的字 写法各不相同 如“之”、“以”、“为”等 各有变化 特别是“之”字 变幻出二十几种不同的笔法 确是堪称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并且其文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传为王羲之当时醉酒后的作品 醒来后王又写多幅 却均无第一幅的神韵 其次 从历史角度来看 从南朝开始 王羲之的书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 而这篇<兰亭集序>也就随着水涨船高 及至唐代 太宗李世民最喜欢这篇字 甚至令当时朝中大臣也要学 更使得此书大盛 可惜真迹后来被他陪葬了 总结来说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而王羲之的真草又被喻双绝(真体 是指从汉魏到隋唐以前的过渡性楷体 特征是楷中有隶)还有太宗皇帝帮他宣传 后世历代书家也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而且王羲之本人也曾被评上了草圣、书圣等名号 他的巅峰之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也不足为奇。
5.笑字草书怎么写
笑的草书写法如下:
笑,读音是xiào ,部首是竹,笔画名称是撇、横、点、撇、横、点、撇、横、撇、捺 ,共11画。
读作xiào时,意思是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
相关词语有:大笑、欢笑、微笑、见笑、说笑、谈笑。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新附》:笑,此字本阙。〖注〗臣铉等案:孙愐《唐韵》引《说文》云:“喜也。从竹从犬。”而不述其义。今俗皆从犬。又案:李阳冰刊定《说文》从竹从夭义云: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未知其审。
白话版《说文解字》:笑,此字在《说文解字》中本来没有,是后来附上的。〖注〗臣铉等人案语:孙愐在《唐韵》中引用《说文》说:“笑,喜悦时发出的声音。字形采用‘竹、犬’会义。”然而孙只引用,并未阐述“笑”的会义的道理。
现在俗体字都采用“竹、犬”会义。又臣铉等人又案语:李阳冰刊定的《说文》中,“笑”的字形采用“竹、夭”会义,并解释说:当竹林遇风,竹身会夭屈像人发笑的时候一样。但不知这样的解释是否合理可靠。
词语解释:
1、憨笑
[hān xiào]
释义:傻笑;天真地笑。
2、取笑
[qǔ xiào]
释义:开玩笑;嘲笑:被别人~。他说话有点口吃,你别~他。
3、狞笑
[níng xiào]
释义:凶恶地笑:发出一阵~。
4、哗笑
[huá xiào]
释义:众人放声大笑。
5、笑柄
[xiào bǐng]
释义: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传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