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从鸦片战争起,中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统治,为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可歌可泣的斗争。可以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同时也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和现代的爱国运动史。
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
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然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从中获取了什么历史教训?腐朽无能的清政府、愚昧无知的中国人民、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使中国终于尝到了自己酿下的苦果。从中我们可知: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盲目自大是愚蠢的,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了希望。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中国**的诞生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在此之前,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撒热血,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吗?而这条道路就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还记得,小时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好》,歌词的最后那一句“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相信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听过《没有**就没有新中国》,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凭空编造的,它们的存在是有依据的。提到中国,又会忍不住想到让我们全体中国人自豪的“红军长征”。
长征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长征精神”却代代相传,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种一样。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报告怎么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报告(辛亥革命不君主与制制度的终结) ——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不五权宪法 孙中山先生所处的旪代是民族危机加深,清朝几乎“破产”以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涌动的年代。
首先,20 丐纨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他们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 条约》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张在华经济势力。
1904 年至1905 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次之,在清朝的最后几年,各种赋税丌 断追加,新税层出丌穷,官吏中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
第事,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政府已经完全沦为 外国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他们甘当“洋人的朝廷”。虽然清政府后来实施了一系列的变革, 但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所以反而激化了矛盾。
亊实表明,清政府已经无 法统治了。 最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开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 来。
首先觉醒的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不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旪,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 体。
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 年8 月20 日,中国同盟 会成立。
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 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最早是发表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中,之后的《中国国 民党党纲》和《廸国大纲》中也有阐述三民主义以及五权宪法的相关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一、三民主义 : (甲) 民族主义:以本国现有民族构成大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国家。
(乙) 民权主义:谋直接民权之实现不完成男女平等之全民政治,人民有一下各 权:选丼权、创制权、复决权以及罢免权。 (丙) 民生主义:防止劳资阶层之丌平,求社会经济之调节,以全民之资历,廹 发全民之富源,其大要实施如下: 1、国营实业:凡国中大规模之实业属二全民,有政府经营管理之; 2、平均地权:有国家规定土地法、使用土地法及地价税法,以谋地权之平均; 3、改革货币:革新货币制度,以谋国内经济之进步。
事、五权宪法: (甲)立法权 (乙)司法权 (丙)行政权 (丁)监察权 (戊)考试权 以五权分立为原则,完成民国更进步之宪法。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 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事是追求独立,廸立民族独立的国 家。从这一点上来说,孙中山的思想具有划旪代的意义,他既看到了外国列强对中国 的肆意侵略和掠夺,也意识到清政府的软弱和无能,决心推翻无能的清政府。
对二民权主义,西方对三权的集中已非常害怕,孙文却只怕丌是“万能政府”。 他认为可以用选丼、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来防止万能政府变成独裁政府。
3.近现代史纲要
1)1变化迅速剧烈 2社会变化复杂2)第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第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第三,基本特征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从政治上讲: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皇权对人民的束缚已达到最大。阶级矛盾尖锐。
从经济上讲: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经济不再又积极作用,反而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文化上讲:明朝实行八股取试,清朝大行文字狱,摧残了知识分子,严重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从外交上讲:明朝自郑和以来鲜有主动的对外交往,清朝则走向闭关锁国的道路,阻碍了文化的交流发展。
4.近现代史纲要
1\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为新中国而奋斗
3\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7)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简述1《南京条约》? 2、简述《辛丑条约》? 3、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发生了怎样根本性的变化?你怎么评价? 4、简述洋务运动及其历史作用、失败原因? 5、什么是三民主义,有何评价? 6、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你是怎样看待它的失败的? 7、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怎样评价? 8、为什么说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9、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性质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政权? 10、简述遵义会议? 11、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怎样看待? 12、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13、什么是第三条道路,具体主张什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14、简述《五四指示》? 15、如何理解没有**就没有新中国? 16、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成就?有哪些经验? 17、**的发生有何历史原因,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简单了解《马关条约》 中国**在《五四指示》时期的土地改革,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1)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 (2)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英国(1) 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2) 侵略目的: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1)中国在正当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贸易顺利) P3△2 (2)英国走私鸦片,用以扭转贸易逆差 P3△3 (3)民族英雄林则徐1839年6月在(广州)虎门销烟,禁烟运动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3.英国发动侵路中国的鸦片战争 (1)时间:1840年~1842年 P5△2 2)过程:1840年6月英舰进犯广东,战争开始--林则徐防范充分,英军北上--琦善赴广东妥协谈判--1841年1月英军占领广东香港岛--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4.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1)《南京条约》的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丧失领土权) 【2】赔款2100万银元(赔款)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侵犯贸易主权)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丧事关税主权) (2)附件的内容 。
第二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英国从中获得了【1】领事裁判权 【2】片面最惠国待遇 【3】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5.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国社会性质 ,主权因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开始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因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而逐步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最主要 (3)革命任务:由单纯的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历史阶段: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新思潮的萌发 : 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6.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英法发动战争的直接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 【1】公使进京 【2】增开商埠(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航行 【4】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5】赔款:英法军费200万两,英商损失200万两 (3)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 (4)中国同英法签订的《北京条约》内容: 【1】《天津条约》有效 【2】 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给英国 【4】 准许华工出国 【5】增赔英、法军费 7.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会) P20△5 目的:推翻清朝统治 (2)金田起义 1851年秋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转战中洪秀全称天王 (3)定都天京 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8.《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1)主要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实行绝对平均分配的政策。实行圣库制度,实行绝对平均的产品分配制度。
(2)评价:性质,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局限性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
二、31.AB 32.A、B
三、41、错42、对43、对44.对
45答: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紧紧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在变革旧有的生产关系的过程中,努力保护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事实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尽管在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缺点和偏差,但整个来说,我们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前提。 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就是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有重要意义的成就。当然也有教训,就是那时候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对社会主义改造所要达到的社会主义模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来模式的某些影响,以为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完全的计划经济,表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很多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7.简述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目的和要求
1、目的bai
了解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du**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中国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树立“没有**就zhi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信念,提高运用dao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2、要内求
了解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了解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弄清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目的及中国怎样一步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容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8.近代史纲要中自我评估怎么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全院选修课选学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整个学习过程我感触颇深。
我对中国近现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愈加深刻的了解,本身我的历史在初高中学的就很好,我个人很喜欢这段历史,虽然是近现代中国的一段屈辱史,但是更是鞭策我们奋进的血泪史,给我们一无穷的动力,她深深的印在我们心中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近现代史的时间:公元1840-1949年。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是中国的近现代史;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是中国现代史。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这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夜的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这是一段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第二个阶段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入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