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掌握“血”字的读音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对“血”字的读音作了如下说明:
血 (一)xuè
(文)用于复音词及成语,如“贫血”、“心血”、“呕心沥血”、“血泪史”、“狗血喷头”等。(二)xiě
(语)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及几个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晕”、“血块子”等。
从“审音表”的说明可以看出, “血”字是一个“文白二读”字,读音的不同是由“文”和“白”两种语体色彩决定的。所谓“文”就是具有书面语色彩,所谓“白”就是具有口语色彩。根据“审音表”的说明,鉴别“血”字语体色彩的一个标准是看其所在的词语是复音词还是单音词:用于复音词及成语是书面语色彩(文),要读xuè;用于单音词是口语色彩(语),要读xiě。按照“审音表”提出的标准,基本上可以把“血”字的不同读音区别开来,但有时就行不通:口语词多数是单音词,但单音词未必都是口语词;书面语词语多数是双音词,但双音词未必都是书面语词。所以,鉴别“血”字的读音,主要的还是要看“血”字所在词语的语体色彩,有时还要看感情色彩。
说“血”字在口语中单用,要读作xiě,基本符合实际,但单音词如果有书面语色彩,也要读第四声xuè,如,“血浓于水”“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历史”,再如,“血的历史”“血的代价”“血的教训”,这些短语中的“血”都是单音词,但是,都应当读作xuè。
“血”字在复音词和成语中要读作xuè,也基本符合实际,但复音词如果有口语色彩,也读xiě,如,“血印”“血块”“换血”“鸡血”“出血”“血淋淋”“血糊糊”。
《她是我的朋友》中的“血”字,不论单用还是用于复音词,都应当读作狓狌è。“抽血” “献血” “验血”这三个词语,都应当看作是定型的、带有医学专用术语性质的双音词,而不是动宾式短语。它们分别是由“抽取血液”“捐献血液”“检验血液”缩略而成,而且这些词语都具有书面语和褒义色彩,所以应当读第四声狓狌è。“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里的“血”虽然是单音词,但是具有书面语的庄重色彩,应当读四声xuè。
另外,单音词“血”要读第三声的规定,不适用于文言作品,因为古代汉语书面语词语以单音词为主,如“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李白《蜀道难》),“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这些句子中的单音词“血”都要读作xuè(第四声)。
2.流血的血字的读音
流血根据意思的不同有两个读音,分别是:[liú xuè] [liú xiě]
流血 [ liú xuè ] [ liú xiě ]
释义
[ liú xuè ]
〈动〉特指牺牲生命或负伤。
[ liú xiě ]
〈动〉流出血液。
血
读音:[xuè][xiě]
部首:血
五笔:TLD
基本释义
[ xuè ]
1.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型。~脂。~压。~糖。~迹。~汗。~泪。~洗。~书。~雨腥风。~海深仇。
2.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统。~缘。
3.喻刚强热烈:~性。~气方刚。
[xiě ]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详细释义
1. 血 [xiě]2. 血 [xuè]
血 [xiě]
〈名〉
[口]∶“血”( xuè)的口语读音(多单用) 。
如:鸡血;血块子;血沥沥(血淋淋);血唬零喇(血糊淋粒。血淋淋的);血胡同(血湖同。于人丛中杀出的血路);血糊突(流血很多,像粥样);血渌渌(鲜血淋漓);血心(忠心;热忱);血的教训;流了一点血,不要紧
血 [xuè]
〈名〉〈动〉〈形〉
指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亦指血缘、血统
亲附疏,割犯血。——汉· 扬雄《太玄》
又如:血叔(嫡亲的叔父);血胄(后裔);血胤(同一血统的子孙后代;犹血统);血嗣(指子孙);血属(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喻赤诚 。
如:血气之勇(指一时感情冲动而产生的勇气)
喻红色
杜鹃灿烂,血艳夺目。——《徐霞客游记》
俄有赤龙长千余丈,雷目血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血殷(暗红);血旗(指红旗);血紫(紫红色)
用鲜血涂沾
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汉书》
又如:血刃(血沾刀口。谓杀戮);血衣(沾血的衣服);血花(飞溅的鲜血);血点,血踪(犹血迹)
杀伤,杀害
挥直刃以血其邪者。——唐· 沈光《李白酒楼记》
又如:血风肉雨(形容剧烈残酷的搏斗或屠杀);血场(指战场);血沟(条状的流血伤口)
染,涂
(指事。小篆字形,从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本义:牲血,供祭祀用)
同本义。后泛指血液
血,祭所荐牲血也。——《说文》
取其血膋。——《诗·信南山》。笺:“血以告杀也。”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礼·大宗伯》
血祭盛气也。——《礼记·郊特性》
叩其鼻以血社也。——《公羊传·僖公十九年》
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汉· 扬雄《法言》
又如:狗血喷头;贫血;呕心沥血;心血;血海的干系(关系非常重大的责任);血映征袍(喻战斗激烈);血肉蹀躞(死尸阻路,只能小步慢行)
指妇女的月经
今常见怀胎七八个月而生子者,但以血止为度。——张介宾《景岳全书》
又如:血分(妇女的经血);经血;血崩(经血过多)
悲痛的泪水
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唐· 顾况《伤子》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易·屯》
又如:血泪
血脉
气血俱动。——唐· 李朝威《柳毅传》
组词
抽血 血液 血型 输血 歃血 喋血 咯血 血印 血气 血路 流血 血沉 血亏 碧血
3.“血”字的读音
“血”字有文白二读:一读xùè(文),用作书面语读音;一读xiě(白),用作口头语读音。但是,书面语和口头语有时候不大容易区分,要是按“血”字的用法来区分,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血”用在合成词和成语中,属于书面语用法,应读成xùe。如:血液、血管、血汗、血迹、血案、血本、血统、血色、血债、输血、贫血、心血、充血、热血、浴血、血小板、吸血鬼、混血儿、脑溢血、血海深仇、血流如注、头破血流、狗血喷头、有血有肉。
“血”单独使用或用在短语(词组)中,属于口头语用法,应读成xiě。如:吐了一口血、血的教训、血的代价、像血一样红(以上属单用),血脓、血块、血斑、鸡血、猪血、卖血、献血、验血、抽血
4.血的多音字组词
一、血的多音字组词有:
1、血xuè:血液、输血、歃血、喋血、血压、血统等。
2、血xiě:咳血、放血、出血、吐血、血晕、便血等。
二、基本释义
[ xuè ]
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2、有血统关系的:血缘。
3、比喻刚强热烈:血气。
4、指月经。
5、姓。
[ xiě ]
义同“血”(xuè):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
三、血字的偏旁部首是血,结构是单一结构。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血,祭所荐牲血也。从皿,一象血形。凡血之属皆从血。
白话版《说文解字》:血,祭祀时敬献给神灵的牲畜的鲜血。字形主要依据“皿”字而构造,字形中的“一”,像器皿中装着鲜血的样子。所有与血相关的字,都采用“血”作边旁。
三、相关组词
1、放血
[fàng xiě]
医学上指用针刺破或用刀划破人体的特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某种疾病。
2、失血
[shī xuè]
由于大量出血而体内血液含量减少:~过多,病势危险。
3、骨血
[gǔ xuè]
(多指子女等后代):她确是这对夫妇的亲~。
4、血路
[xuè lù]
战斗中拼死冲杀而突破重围的道路,也用于比喻:杀出一条~。
5、歃血
[shà xuè]
古代举行盟会时,嘴唇涂上牲畜的血,表示诚意:~为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