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月报表怎么做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作为新手的会计人员请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做法吧,好方便今后的会计工作。
方法/步骤
学习:在编制表格请,大家要先了解一下,三个表格应该包括那些内容,了解每个表格内各项目的对应的内容,并学会三个表格的会计等式或方法。
准备:每个月将公司的一切财务状况,包括收入、支出、纳税等等用表格记录下来,并在月末和年末将每个项目均合计一下,做成一个汇总表格,方便在制作财务报表时使用。这样就能做到帐项平衡,账账相符,以保证帐簿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资产负债表:下载或找好表格后,先在表头将公司名称和时间真好,根据前面准备好的项目汇总表,按照表格顺序依次填入,需要计算的,则根据会计等式将其计算好后,再填入表格即可。
利润表:填表方法和填资产负债表的方法一样,而且有的数据可在资产负债表找到,不用再次计数,只需将资产负债表上已经计算好的数据填入表格即可,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则另行填写或计数。
现金流量表:填表方法和填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方法一样,而且有的数据可能根据填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的数据来填写。
6
将三个表格分别填写完毕后,建议在检查一次,避免填写错误,一个不小心埴错数字或多写少写就不好了。
2.月报表怎么写
如何做人力资源月报表如何给公司领导做月报?应该有哪些统计指标? 人力资源统计指标汇总 :人力资源季(月)报表统计指标汇总: 一、人员数量指标 1、按行政单位划分(总部、区域)与编制对照; 2、按性质划分(职能部门); 3、按时间划分(期初人数、期末人数、平均人数-例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4、按职务划分(经理级、主管级、文员及员工级) 二、人员素质指标 1、学历分布(本科以上、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及以下);平均教育年限; 2、年龄分布(20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岁以上);平均年龄; 3、通常统计人员素质指标时,与人员数量指标结合进行二元组合统计。
三、劳动时间利用指标 1、出勤率(%)=出勤工日(工时)÷制度工日(工时)*100%; 2、加班加点强度指标(%)=加班加点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四、劳动生产率指标:实物劳动生产率=报告期销售额/报告期平均人数*100%; 五、劳动报酬指标 1、工资总额与平均工资(一般按某个范围统计-总部、区域、城市公司); 2、薪金占人力资源成本、销售额比重; 3、固定与变动薪酬比,用于衡量激励水平; 4、薪金范围分布(某一薪金级别人数分布)。
六、人员流动指标 1、流失率=报告期流失人数/报告期平均人数*100% 2、同批雇员留存率及损失率(通常用于衡量核心员工的稳定性,)留存率=留下人数/初始人数*100%损失率=损失人数/初始人数*100% 3、流失人员工龄分布 4、流失人员原因统计分布 5、新进员工比率=报告期入职人数/报告期平均人数*100%(通常与流失率比较,用于衡量员工流动) 七、其他人事业务指标招聘人次、调配人次、晋级人次、招聘来源统计、培训人次、培训费用、招调员工数等应增加人员结构的分析,例:管理人员、职能人员、技术人员等等。
3.财务报表怎么填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时候,我们都会用到这些项目,我们说根据一个或者几个总账科目进行填列,根据明细账科目进行填列,总账与备抵科目进行填列,综合填列,无非就是从以上的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中来确定。比如说存货,就是进行综合考虑,存货根据多个项目进行填列,原材料,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在途物资,生产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劳务成本扣除存货跌价准备综合填列。金融资产需要计提减值,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外,因此都是根据总账与明细账科目余额进行分析填列,同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学习具有融资性质购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时,我们学到了长期应付款和长期应收款,这两个项目要根据长期应付款与未确认融资费用期初余额与一年到期支付的款项的差额进行填列;长期应收款要根据长期应收款与未实现融资收益期初余额与一年到期收回的款项差额进行填列。还有一些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填列比较简单,直接根据科目余额进行填列,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应付职工薪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库存股,本年利润。最常考的是根据明细科目余额进行填列,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预付账款的填列,我想这里大家应该很熟悉了。资产负债表的填列就是这么一点东西,我想大家只要掌握了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就没问题了。
对于利润表,首先我们要记住公式,其次我们要注意判断哪些项目计入损益,比如说借款予以资本化的费用就不影响损益,因此就不计入利润表,接受控股股东的捐赠,这里不走营业外收入,因此也不计入利润表。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三项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这里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项目总额,其他综合收益项目根据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项目扣除所得税影响填列,而综合收益总额需要加上净利润。
4.财务报表怎么写
财务报表是随着商业社会对会计信息披露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不断发展的。
主要有: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财务报表注释,其他财务报告和会计界争论的第四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的雏形产生于古意大利,随着商业的发展,商贾们对商业融资的需求日益加强。高利贷放贷者出于对贷款本金安全性的考虑,开始关注商贾们的自有资产状况,资产负债表于是孕育而生; 2、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随着近代商业竞争不断加剧,商业社会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越来越高,静态的、局限于时点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已无法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人们日益关注的是企业持续生存能力,即企业的盈利能力,于是,期间报表——损益表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另一种观点认为,损益表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近代税务体系发展的要求。
3、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现金流量表的前身是资金表,最早出现于1862年的英国。
1908年,威廉·莫斯·考尔在他撰写的会计教科书中,正式称该表为“来龙去脉表”,若干年后,称该表为“资金表”。 自20世纪70年代后,资金表成为西方国家企业对外必编的财务报表之一。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国有企业的资金由财政部和银行管理,企业只需编制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 1985年财政部颁布了《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及1992年1月1日起执行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合资企业和股份制试点企业必须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
1992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必须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 1998年3月,财政部颁布了具体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以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
4、会计界关于第四财务报表的争论 第四财务报表争论的起因 巴林银行的倒闭 对冲基金的异军突起 东南亚金融危机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清盘 过度运用衍生工具将使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凸现,衍生工具巨大的杠杆效应极易将企业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第四财务报表要求企业披露主要是三表之外的事项,包括: 披露企业面临的或有事项(担保、诉讼等) 企业所从事业务的详细介绍,并附上详尽的风险分析(例子:安然公司的破产) 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否已提取充足的资本准备)资产负债表的原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是资产类项目: 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 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短期投资净额 应收票据 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应收帐款 坏帐准备 应收帐款净额 预付帐款 应收关联企业款 应收补贴款 其它应收款 存货 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变现损失 存货净额 待摊费用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一年内到期长期债券投资 其它流动资产 内部往来 流动资产合计 长期股权投资 其中:合并差价 长期债权投资 长期投资合计 减: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长期投资净额 固定资产原价 减: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净值 工程物资 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清理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固定资产合计 无形资产 开办费 长期待摊费用 递延资产 其他长期资产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合计 递延税款借项 资产总计资产负债表右边的项目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负债项目包括: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帐款 预收帐款 代销商品款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应付股利 未交税金 其他未交款 其他应付款 预提费用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其他流动负债 待扣税金 应付关联企业款 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流动负债合计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住房周转金 其他长期负债 长期负债合计 递延税款贷项 递延收益 负债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