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姚字的 篆书写法
一、图为姚的篆书写法: 二、姚的释义: 姓。
三、姚的笔顺: 四、相关组词: 姚黄 剽姚 姚魏 姚佚 姚花 姚远 魏姚 远姚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三、相关组词: 1、剽姚 [ piāo yáo ] 勇猛劲疾。 2、姚魏 [ yáo wèi ] “姚黄魏紫”的省称。
亦泛指牡丹花。 3、姚佚 [ yáo yì ] 轻浮放荡。
4、远姚 [ yuǎn yáo ] 犹远扬。 5、姚姒 [ yáo sì ] 指虞舜和夏禹。
相传舜为姚姓、禹为姒姓。
2.王字的甲骨文怎么写
中国人很早就对“王”有了敬畏和崇高的认识,在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现了“王”字,而且使用的频率很高。
王”字原是一把斧头的轮廓。那时的大斧是两面双刃的,显示了它的无所不能。
于是它的斧口部分,就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两横,斧柄则形成“王”字中部的一横。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王”就成为古代隶书和今天楷书时的样子。
“王”字的原义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开路的工具,也是征战杀戮的兵器,谁掌握大斧.谁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就是 “王”,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的原因。
王字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管的”王”的不二学说。
3.吴童的甲骨文怎么写
吴童的甲骨文,只有童字有甲骨文,如图:
甲骨文介绍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现存中国古代最成熟的一种文字,因其最早发现在动物骨头上而得名。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
目前已经发现的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多字。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4.杨的甲骨文怎样写
甲骨文简介: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以现有考古资料发现,甲骨文并非商代特有,早在商朝之前就已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