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文翻译:
译文
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生的丑陋,身子短但面孔长,他常常照着镜子认为自己的长相奇异,说:"七尺长的身子不如一尺长的脸."慷慨激昂地有志于做朝廷公辅大臣.起初,他去考进士,主办的官员反感他的姓,认为"桑""丧"同音.有人劝他不必去考进士了,可以从其他门路当官,桑维翰非常感慨,就写了《日出扶桑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又用铁铸了砚台向别人出示道:"砚台磨坏了,就改为其他途径当官."最终考中了进士.晋高祖征召他为河阳节度使书记官,以后又常常让他跟随着自己.
2.古文翻译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性情慎重,不乱与人交往。元颢进入洛阳,任用元邃做东徐州刺史,元邃延请申徽做主簿。元颢失败,元邃被装入囚车押送到洛阳,元邃原先的官吏宾客都抛弃他而离开,只有申徽去送别他。等到元邃得到赦免,就广召宾客朋友聚会,赞叹申徽有古人风骨。不久就任命他做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年,文帝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文帝观察申徽深沉细密有度量,每逢有事都很信任地委托他去办,于是做了大行台郎中。当时军队和国家刚刚建立,幕府的事务很多,四方文书檄文都是申徽写的。河桥之战,朝廷的大军出师不利,近侍官吏逃散得很多,只有申徽不离左右,魏帝称赞他。(大统)十年,升任给事黄门侍郎。
朝廷屡次征召刘彦进京朝见,他不接受命令,又在南方勾结吐谷浑,将要图谋叛乱。文帝对动用大军镇压感到为难,想用灵活的谋略擒拿他,于是让申徽做河西大使,秘密命令申徽谋取刘彦。申徽轻车简从,率五十人骑马出发,到了以后,住在宾馆。刘彦见申徽单独一人来做河西大使,就不怀疑他。申徽就派一个人暗暗地劝刘彦入朝,用来揣测刘彦的意图,刘彦不听从。申徽又派人赞助促成刘彦驻守本地拒绝进京的计策,刘彦就听从了他,于是来到宾馆。申徽先前已和瓜州的豪门大户秘密商议捉拿刘彦,于是就呵叱捆绑了刘彦。刘彦说自己没有罪,申徽一一列举他的罪状说:“你没有一点点的功劳,却掌管着一方重要的权力,依仗着地方偏远做一些违背欺骗朝廷的事,不恭敬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却怠慢侮辱朝廷使者,轻视朝廷的命令。计量你的罪行,实在是杀了你也抵不了你的罪行。但在我接受朝廷的命令那天,本是要我把你送到朝廷,遗憾的是我不能立即申明法度将你惩处,来向边地的百姓谢罪。”于是宣读诏书慰问官吏、老百姓和刘彦的下属,又说大军接着就到,城内没有一个人敢闹事。
十二年,因为申徽讲信用,与边地的老百姓关系融洽,被任命为瓜州刺史。申徽在瓜州五年,以身作则,勤俭节约,边地的老百姓生活快乐而安定。申徽性情勤奋细密,在做官期间,文书案卷不论大小都要亲自查看,因此事情没有拖延的,官吏不能做邪恶狡诈的事。后来虽然担任公卿的职位,但这志趣一点不松懈。后来他离京做襄州刺史。当时南方刚刚归附,按旧日风俗官员都相互交往馈赠钱财,申徽性情廉洁谨慎,于是就画了(廉吏)杨震的像放在寝室来自我告诫。等到被替代回京,老百姓和官吏送他的人延续几十里。申徽自以为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内心感慨感到惭愧,于是写了一首诗,题在清水亭上。不管老人少年,听说这事,都争着前来阅读,互相称赞说:“这是申使君手迹。”人们纷纷抄写吟诵这首诗。
3.如何写文言文
学好各种“文言现象”如用法、活用、字词古今义、倒装句等,熟悉文言文语法,掌握了虚词的运用技巧,就可以试着写文言文。先从单句开始,再学着表述有关简单的事情,再到记事、抒情、论事,逐渐推进。
附一篇我发表过的习为参考:
《炒驴》
某日午未许,余生骑蹇驴过大邑,人困而驴乏,欲觅店小憩。偶见城南有“炒肆”,人声鼎沸,遂趋之。递驴缰于小二,欲觅座。小二问曰:“驴何炒?”余生曰:“驴乃某代步,草料、清水饲之。”
既登楼,有侍者迓之曰:“鄙肆客众,须打号。”余生不得已,于打号机处取单。单载:“某号,年月日。本肆效西餐之自助,主随客便。候次,欢迎观览。”余生观夫肆堂,有“炒股司”、“炒房司”、“炒钱司”、“炒官司”、“炒名司”、“炒利司”多处。堂左,赫然有“炒人司”。其入口设一案,置“炒料”数瓯于其上。瓯有标帖,注明料性、用量及用法。案左另有签牌,书“择善而从”字样。余生踟蹰有倾,细审炒料,无非豪由、狂言、腐汝知、花交、胡搅、八脚、诡皮、生僵、粉丝、鸡精诸味。生见案头有《咨询册》,信手翻阅,方知此肆非酒肆。若干瘪三、阿飞经入口入,久也未有出者,询诸侍佣,或曰:“彼等经小肆略炒,身价遽增,已为猎头攫去,将从业诸行当,或为文化、教育、娱乐、公知,乃至官宦新星。”余生未得要领,且腹枵口焦,寻阶急下。
遽离,顿忆骞驴尚遗肆中。索诸小二,小二曰:“炒矣。”余怒,斥之曰:“驴虽蹇,乃某代步;向购诸张屠户处,且耗吾银三钱,尔竟炒而食之,将奈何!”小二亦怒:“遵客官嘱,所炒靡费水、料逾百金,赖账乎?”值纷争起,有大堂经理排解:“客官息怒。此炒非为食也。客官之驴见于城之西郊,往可得见。小二可引客官往,水、料费索之于驴可也。”
至西郊,有人众塞途,一青衣人据高阶而侃侃。小二谓余生曰:“此即先生驴。”余生细审,彼除所言驴事外,止脸、鼻、唇处尚余驴状,依稀得辨识。
4.求古文翻译
陈尧佐进士及第,历任魏县、中牟县尉,撰写《海喻》一篇,人们惊奇他的志向。
以试秘书省校善郎知朝邑县,恰逢其兄陈尧叟出使陕西,揭发宦官方保吉的罪行,方保吉怨恨他,以事诬陷陈尧佐,降为朝邑县主簿。
移任下邦县主簿,升任秘书郎、真源知县,任开封府司录参军事,升开封府推官。
因言事忤逆圣旨,降为潮州通判。
修建孔子庙,造韩吏部祠,以教化潮州人民。
百姓张氏的儿子与其母亲在江中洗澡,鳄鱼尾随而吃掉其子,母亲不能营救。
陈尧佐听说后为之伤心,命令两个小吏乘小船拿着网前去捕捉。
鳄鱼最为凶暴,不能网到,到这时,鳄鱼顺服被网住,陈尧佐写文章把鳄鱼示众街市而烹之,人们都感到惊异。
召陈尧佐回朝,任直史馆、知寿州。
当年大饥荒,陈尧佐拿出俸米做成粥供饥饿的人吃,官吏都献出大米,赈济几万人。
改任庐州,因父亲患病请求辞官回家,提点开封府界事,后来为两浙转运副使。
钱塘江用竹笼装石筑堤,堤第二年就毁坏。
陈尧佐请求放进柴薪装满泥土以坚固耐久,丁谓不以为是,陈尧佐政任京西转运使,后终于按陈尧佐的建议实行。
改任河东路转运使,河东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依靠石炭焉生,奏请朝廷免除税收。
又减少泽州大广冶铁课税几十万。
改任河北,母亲年老请求就近侍养,召他纠察在京刑狱,为御试编排官,因安排等次失误被降官,监鄂州茶场。
召他同修《三朝史》,替代弟弟陈尧咨同知开封府,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于是授官枢密副使。
祥符知县陈诂治理严厉苛刻,手下官吏打算加罪陈诂,就使县空逃去,太后果然愤怒;但陈诂与吕夷简连亲,执政大臣以嫌疑不敢争辩。
事情传至枢密院,陈尧佐独自说:“惩处陈诘则奸吏得计,以后谁敢再约束胥吏呢?”陈诂因此得以免罪。
陈尧佐以给事中为参知政事,升任尚书吏部侍郎。
生性勤俭节约,看见动物必定告诫左右侍从不要杀害,器物衣服坏了,就随时缝补,说:“无非是使之不全部被丢弃。”号称“知余子”。
自己写墓志说:“年寿八十二不为夭折,官一品不为低贱,使相接受俸禄不为耻辱,这三者大略可以归息于父母栖神之地了。”陈搏曾对他的父亲说:“你三个儿子都当为将相,惟有中子颢贵而且年寿高。”后来果像陈搏所说的那样。
陈尧佐有《集》三十卷,又有《潮阳编》、《野庐编》、《愚丘集》、《遣兴集》。
5.古文翻译急
太和(唐文宗年号)初年,礼部侍郎(官职名)崔郾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公卿大臣都到长乐宫送行,吴武陵最后到达,对崔郾说:「您就要替皇上选拔奇材,我谨推荐一个好人才。
」并从袖内掏出一卷书,崔郾一看,原来是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言辞雄壮,警句频出,吴武陵读来声音洪亮流畅,在座的人很是惊奇。吴武陵说:「杜牧刚参加了考试,请您把他点为第一名。
」崔郾推谢说第一名已有人选。一直到第五名,崔郾仍然没有同意,吴武陵勃然大怒说:「既然不行,你应该把这首赋还给我。
」崔郾说:「就按您说的办吧。」杜牧果然被选为优异。
6.百字古文怎样写
《念楼学短》这本书中,收录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大水求直言诏》,原文是:“暴雨为灾,大水泛溢,静思厥咎,朕甚惧焉。文武百寮,各上封事,极言朕过,无有所讳。诸司供进,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
翻译成现代文,意思就是:最近连下暴雨,洪水泛滥,我作为皇帝,经过深刻反思后,认为这是上天对我的警告,一定是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自身修养不好,品德不够高尚,失了德行,才会导致这种天灾出现,为此我的内心感到十分惶恐。所以,专门通知文武百官,希望大家能指出我的错误,不要有任何顾虑,知无不言就可以了,我是绝对不会怪罪大家的。
另外,从现在开始,京城要少问地方政府索要钱粮,皇宫里的各种用度开支也要能省就省。如果还有什么工程需要征用民力,要么暂停,要么就别再干。还有,对于遭受了洪水灾害的民众,都要想方设法,按照受灾轻重,给予实物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