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球比赛总结
列文: 9月11日-20日,全运会女子手球项目在威海赛区成功举行。
11支比赛队伍的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叱咤驰骋,最终山东队夺得铜牌。在此次比赛期间,来自哈工大(威海)、山大威海分校的240多名志愿者为赛会提供了场馆服务、会务服务、团队服务、拉拉操表演、颁奖礼仪、火炬传递等多项服务,赢得了运动员、技术官员和各部门负责人的高度评价。
可以说,众多的志愿者为此次比赛项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领导高度重视,为全运会志愿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9月4日,威海赛区志愿者誓师大会暨培训仪式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举行。市委副书记、十一运威海赛区组委会副主任边祥慧,市政府副市长、组委会副主任、秘书长张波,山大分校党委副书记刘玉殿、哈工大(威海)党委副书记王建文,市政府副秘书长、组委会副秘书长宋林继,市体育局局长、组委会副秘书长邹积峰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大会。
威海高校400余名志愿者也参加了本次活动。会议由团市委书记李英春主持。
威海赛区志愿者誓师大会后,我们对两所高校所有的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进行礼仪知识和全运会知识培训。边书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十一运会威海赛区大学生志愿者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9月18日上午,威海市副市长张波、哈工大(威海)党委常务副书记唐安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宋林继、市体育局局长邹积峰、共青团威海市委副书记许宏妮等来到市商业银行体育馆亲切慰问了服务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手球比赛的志愿者。 张波先后来到新闻服务、技术保障、竞赛服务、场馆服务等志愿服务岗位,慰问了一线的志愿者们。
每到一处,张波都仔细了解志愿者们的工作情况,并十分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张波对志愿者们的服务工作表示满意,她指出,全运会女子手球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得十分出色。
她鼓励广大志愿者们要再接再厉,保持良好的服务状态,出色地完成好威海赛区以后的赛事服务工作。 二、志愿者热诚服务,全心全意为全运贡献力量。
这次全运会所使用的志愿者数量是前所未有,志愿服务时间之长也是前所未有的。9月6日,我们就对分配到各部门的志愿者进行岗位对接,当天,行政接待部的28名志愿者开始上岗。
第二天,办公室、新闻、竞赛等部门的志愿者也进行岗位实践。9月9日,40名拉拉操志愿者也到场地进行预演。
10日,医疗和兴奋剂检测陪护志愿者上岗。到比赛开始后,各部门都在原有计划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对志愿者数量的需求,令志愿者工作部必须临时协调更多预备志愿者冲上岗位。
到比赛结束时,赛会志愿者和拉拉操志愿者共计240人,为赛会提供12500多小时的服务。 同时,我们组织部分城市志愿者活跃在比赛场馆门口、市中心、车站、旅游景点等人流密集地,进行十一运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联系新闻媒体,宣传营造志愿者正面形象。 9月18日,威海日报以《我们是全运志愿者》为题,整版刊发了宣传志愿者在全运会期间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努力,讲述了志愿者背后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
8名负责抬担架的志愿者,为了解运动员在比赛中各种摔倒的情形是否需要冲上去抬担架,他们自己在赛场上进行实地摔打演习,体会倒地的疼痛,判断摔伤的严重程度。8名负责场地清洁的志愿者,精神高度紧张,时刻盯着裁判、地面和运动员,几乎每隔几分钟就要就进入场地清理,每次比赛下来都是一身大汗。
安保部的志愿者叶志平从6月中旬起就为赛会提供服务,经手整理全运会人员信息6000人次,采集、录入、核对、更正,曾经接连几个晚上工作到深夜,最迟忙碌到凌晨三点。40名拉拉操志愿者从4月份就开始利用每个晚上进行练习,从动作节奏到面部表情,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台上三五分钟的精彩表演凝聚了她们几个月艰苦训练的汗水。
9月20日晚,28名颁奖礼仪志愿者身着白色礼服参与女子手球颁奖仪式,以优雅的姿态吸引了众多媒体的聚焦。光彩的背后,是她们从8月初的酷暑中开始训练的:口含筷子,练习露出6颗牙齿的标准微笑;头顶书本,练习昂首挺胸的站姿,每一个动作都要经过千锤百炼而成。
为了能够实地演练,她们每天清晨六点就赶到商业银行体育馆,赶在运动员进行训练之前。 志愿者是一个崇高的群体,他们不计报酬得失,默默为大会服务,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四、本次赛会服务志愿存在的不足。 1、大型赛会经验不足,志愿者分配不足。
威海首次承办全国级体育赛事的正式比赛,大家的赛会经验都不足。我们初始征求各部门志愿者需求数量,都有或多或少的情况。
最后比赛到来之前,我们听取国家手球协会技术官员的意见,在场馆服务的志愿者分成两批,轮流上岗服务,减轻了志愿者的劳动强度。我们又重新对志愿者进行分工,使之更好地为全运会服务。
其他部门,由于人手不足等原因,不能进行轮岗。志愿者服务时间过长,课业落后,需要自己抽时间自己补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的积极性。
行政接待部的部分志愿者为接送运动员,开始是每天早五点起、晚十二点归,太过劳累,我们及时沟通协调,在宾馆开一大包间,增加志愿者的休息时间。场馆等使用志愿者的部门。
2.手球比赛总结
列文:9月11日-20日,全运会女子手球项目在威海赛区成功举行。
11支比赛队伍的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叱咤驰骋,最终山东队夺得铜牌。在此次比赛期间,来自哈工大(威海)、山大威海分校的240多名志愿者为赛会提供了场馆服务、会务服务、团队服务、拉拉操表演、颁奖礼仪、火炬传递等多项服务,赢得了运动员、技术官员和各部门负责人的高度评价。
可以说,众多的志愿者为此次比赛项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领导高度重视,为全运会志愿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9月4日,威海赛区志愿者誓师大会暨培训仪式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举行。市委副书记、十一运威海赛区组委会副主任边祥慧,市政府副市长、组委会副主任、秘书长张波,山大分校党委副书记刘玉殿、哈工大(威海)党委副书记王建文,市政府副秘书长、组委会副秘书长宋林继,市体育局局长、组委会副秘书长邹积峰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大会。
威海高校400余名志愿者也参加了本次活动。会议由团市委书记李英春主持。
威海赛区志愿者誓师大会后,我们对两所高校所有的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进行礼仪知识和全运会知识培训。边书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十一运会威海赛区大学生志愿者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9月18日上午,威海市副市长张波、哈工大(威海)党委常务副书记唐安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宋林继、市体育局局长邹积峰、共青团威海市委副书记许宏妮等来到市商业银行体育馆亲切慰问了服务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手球比赛的志愿者。张波先后来到新闻服务、技术保障、竞赛服务、场馆服务等志愿服务岗位,慰问了一线的志愿者们。
每到一处,张波都仔细了解志愿者们的工作情况,并十分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张波对志愿者们的服务工作表示满意,她指出,全运会女子手球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得十分出色。
她鼓励广大志愿者们要再接再厉,保持良好的服务状态,出色地完成好威海赛区以后的赛事服务工作。 二、志愿者热诚服务,全心全意为全运贡献力量。
这次全运会所使用的志愿者数量是前所未有,志愿服务时间之长也是前所未有的。9月6日,我们就对分配到各部门的志愿者进行岗位对接,当天,行政接待部的28名志愿者开始上岗。
第二天,办公室、新闻、竞赛等部门的志愿者也进行岗位实践。9月9日,40名拉拉操志愿者也到场地进行预演。
10日,医疗和兴奋剂检测陪护志愿者上岗。到比赛开始后,各部门都在原有计划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对志愿者数量的需求,令志愿者工作部必须临时协调更多预备志愿者冲上岗位。
到比赛结束时,赛会志愿者和拉拉操志愿者共计240人,为赛会提供12500多小时的服务。同时,我们组织部分城市志愿者活跃在比赛场馆门口、市中心、车站、旅游景点等人流密集地,进行十一运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联系新闻媒体,宣传营造志愿者正面形象。9月18日,威海日报以《我们是全运志愿者》为题,整版刊发了宣传志愿者在全运会期间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努力,讲述了志愿者背后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
8名负责抬担架的志愿者,为了解运动员在比赛中各种摔倒的情形是否需要冲上去抬担架,他们自己在赛场上进行实地摔打演习,体会倒地的疼痛,判断摔伤的严重程度。8名负责场地清洁的志愿者,精神高度紧张,时刻盯着裁判、地面和运动员,几乎每隔几分钟就要就进入场地清理,每次比赛下来都是一身大汗。
安保部的志愿者叶志平从6月中旬起就为赛会提供服务,经手整理全运会人员信息6000人次,采集、录入、核对、更正,曾经接连几个晚上工作到深夜,最迟忙碌到凌晨三点。40名拉拉操志愿者从4月份就开始利用每个晚上进行练习,从动作节奏到面部表情,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e68a84e799bee5baa631333332616364,台上三五分钟的精彩表演凝聚了她们几个月艰苦训练的汗水。
9月20日晚,28名颁奖礼仪志愿者身着白色礼服参与女子手球颁奖仪式,以优雅的姿态吸引了众多媒体的聚焦。光彩的背后,是她们从8月初的酷暑中开始训练的:口含筷子,练习露出6颗牙齿的标准微笑;头顶书本,练习昂首挺胸的站姿,每一个动作都要经过千锤百炼而成。
为了能够实地演练,她们每天清晨六点就赶到商业银行体育馆,赶在运动员进行训练之前。志愿者是一个崇高的群体,他们不计报酬得失,默默为大会服务,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四、本次赛会服务志愿存在的不足。1、大型赛会经验不足,志愿者分配不足。
威海首次承办全国级体育赛事的正式比赛,大家的赛会经验都不足。我们初始征求各部门志愿者需求数量,都有或多或少的情况。
最后比赛到来之前,我们听取国家手球协会技术官员的意见,在场馆服务的志愿者分成两批,轮流上岗服务,减轻了志愿者的劳动强度。我们又重新对志愿者进行分工,使之更好地为全运会服务。
其他部门,由于人手不足等原因,不能进行轮岗。志愿者服务时间过长,课业落后,需要自己抽时间自己补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的积极性。
行政接待部的部分志愿者为接送运动员,开始是每天早五点起、晚十二点归,太过劳累,我们及时沟通协调,在宾馆开一大包间,增加志愿者的休。
3.手球比赛总结
列文:9月11日-20日,全运会女子手球项目在威海赛区成功举行。
11支比赛队伍的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叱咤驰骋,最终山东队夺得铜牌。在此次比赛期间,来自哈工大(威海)、山大威海分校的240多名志愿者为赛会提供了场馆服务、会务服务、团队服务、拉拉操表演、颁奖礼仪、火炬传递等多项服务,赢得了运动员、技术官员和各部门负责人的高度评价。
可以说,众多的志愿者为此次比赛项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领导高度重视,为全运会志愿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9月4日,威海赛区志愿者誓师大会暨培训仪式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举行。市委副书记、十一运威海赛区组委会副主任边祥慧,市政府副市长、组委会副主任、秘书长张波,山大分校党委副书记刘玉殿、哈工大(威海)党委副书记王建文,市政府副秘书长、组委会副秘书长宋林继,市体育局局长、组委会副秘书长邹积峰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大会。
威海高校400余名志愿者也参加了本次活动。会议由团市委书记李英春主持。
威海赛区志愿者誓师大会后,我们对两所高校所有的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进行礼仪知识和全运会知识培训。边书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十一运会威海赛区大学生志愿者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9月18日上午,威海市副市长张波、哈工大(威海)党委常务副书记唐安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宋林继、市体育局局长邹积峰、共青团威海市委副书记许宏妮等来到市商业银行体育馆亲切慰问了服务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手球比赛的志愿者。张波先后来到新闻服务、技术保障、竞赛服务、场馆服务等志愿服务岗位,慰问了一线的志愿者们。
每到一处,张波都仔细了解志愿者们的工作情况,并十分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张波对志愿者们的服务工作表示满意,她指出,全运会女子手球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得十分出色。
她鼓励广大志愿者们要再接再厉,保持良好的服务状态,出色地完成好威海赛区以后的赛事服务工作。 二、志愿者热诚服务,全心全意为全运贡献力量。
这次全运会所使用的志愿者数量是前所未有,志愿服务时间之长也是前所未有的。9月6日,我们就对分配到各部门的志愿者进行岗位对接,当天,行政接待部的28名志愿者开始上岗。
第二天,办公室、新闻、竞赛等部门的志愿者也进行岗位实践。9月9日,40名拉拉操志愿者也到场地进行预演。
10日,医疗和兴奋剂检测陪护志愿者上岗。到比赛开始后,各部门都在原有计划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对志愿者数量的需求,令志愿者工作部必须临时协调更多预备志愿者冲上岗位。
到比赛结束时,赛会志愿者和拉拉操志愿者共计240人,为赛会提供12500多小时的服务。同时,我们组织部分城市志愿者活跃在比赛场馆门口、市中心、车站、旅游景点等人流密集地,进行十一运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联系新闻媒体,宣传营造志愿者正面形象。9月18日,威海日报以《我们是全运志愿者》为题,整版刊发了宣传志愿者在全运会期间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努力,讲述了志愿者背后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
8名负责抬担架的志愿者,为了解运动员在比赛中各种摔倒的情形是否需要冲上去抬担架,他们自己在赛场上进行实地摔打演习,体会倒地的疼痛,判断摔伤的严重程度。8名负责场地清洁的志愿者,精神高度紧张,时刻盯着裁判、地面和运动员,几乎每隔几分钟就要就进入场地清理,每次比赛下来都是一身大汗。
安保部的志愿者叶志平从6月中旬起就为赛会提供服务,经手整理全运会人员信息6000人次,采集、录入、核对、更正,曾经接连几个晚上工作到深夜,最迟忙碌到凌晨三点。40名拉拉操志愿者从4月份就开始利用每个晚上进行练习,从动作节奏到面部表情,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台上三五分钟的精彩表演凝聚了她们几个月艰苦训练的汗水。
9月20日晚,28名颁奖礼仪志愿者身着白色礼服参与女子手球颁奖仪式,以优雅的姿态吸引了众多媒体的聚焦。光彩的背后,是她们从8月初的酷暑中开始训练的:口含筷子,练习露出6颗牙齿的标准微笑;头顶书本,练习昂首挺胸的站姿,每一个动作都要经过千锤百炼而成。
为了能够实地演练,她们每天清晨六点就赶到商业银行体育馆,赶在运动员进行训练之前。志愿者是一个崇高的群体,他们不计报酬得失,默默为大会服务,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四、本次赛会服务志愿存在的不足。1、大型赛会经验不足,志愿者分配不足。
威海首次承办全国级体育赛事的正式比赛,大家的赛会经验都不足。我们初始征求各部门志愿者需求数量,都有或多或少的情况。
最后比赛到来之前,我们听取国家手球协会技术官员的意见,在场馆服务的志愿者分成两批,轮流上岗服务,减轻了志愿者的劳动强度。我们又重新对志愿者进行分工,使之更好地为全运会服务。
其他部门,由于人手不足等原因,不能进行轮岗。志愿者服务时间过长,课业落后,需要自己抽时间自己补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的积极性。
行政接待部的部分志愿者为接送运动员,开始是每天早五点起、晚十二点归,太过劳累,我们及时沟通协调,在宾馆开一大包间,增加志愿者的休息时间。场馆等使用志愿者的部门,有存。
4.我喜欢打手球作文800字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一说到“运动”这两个字,我就两眼发光,那是因为,我,就是一个非常爱运动的小女生。
在许许多多的运动项目中,我喜欢跑步、打乒乓球、打羽毛球……但最令我着迷的那就是手球了。
说到手球,大家也许对它不是很熟悉,那就先让我来做个简单介绍吧。手球,它和篮球相像,只不过比篮球小一点罢了,它的运动规则和篮球也是大同小异。别看说起来简单,但真正上场打起比赛来还真是不容易哪!
自从我加入我们学校的女子手球队后,便渐渐地迷上了这项运动,并下决心要坚持练好手球,遇到再大的挫折也不放弃。在练习手球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至今还难以忘怀的事,有开心的、失望的、愧疚的、激动的……
记得那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练习手球已经两个多月了,教练田老师准备组织我们打比赛。田老师将我们分成两队,我们这一队是攻方。只听哨声“嘘”的一响,比赛开始了,发球的同学迅速把球传给了我,接到球,我立即向对方的球门跑去,看准队友传球,紧接着打门……yes!球进了!不容得我们庆贺战果,激烈的比赛又开始了……此刻,每一个队员都想把平日的训练功底发挥出来,每一个队员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最终,我们队以6:5的略微优势赢得了本次比赛的胜利。
当然了,训练中我也有挨批评的时候。一次,因为我传球时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到位,受到了田老师的批评。那滋味可真不好受。回家后,我心里十分愧疚,但又一想:人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只要我从今后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就一定能打好手球。
自那次受到批评后,我更加认真、刻苦地训练手球,曾经许下的诺言会一直记在我的心里,永远激励我奋发向上。
5.关于特奥手球比赛的观后感随笔要写,速度哦
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场特奥手球比赛还没开幕我就觉得心里非常激动了,我真是期待这场比赛的开始.啊!!开始了,先是看到了好多个别国家的的队员这场面真是没的说,好庄严肃穆我从来没有这么激动过,以前也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时我才感觉到世界有多么大~当我再一次听到"你行,我也行!"这个口号时,我就顿时感到"世上无难事,只要努力什么办不到?"开始打了,先是中国队员和巴西队员开始了打的好激烈我心中默默的为中国队加油,希望中国队能赢"加油,加油!"我就这样看到了电视的末尾,看完以后心中产生了一种参加了奥运会的感受. 附加:写的不好哦!不要见笑哦!不过你要选我啊,这些全是我自己编的,其实打手球我看都没看过,乱想的.。
6.五年级上册语文 一场精彩的手球比赛
我班第一届女子跳绳比赛结束我组吕舒婷同学获得冠军我们班女子跳绳比赛,经过了激烈无比的角逐及比拼,终于在4月17日下午于本校后操场落下了帷幕。
本组的吕舒婷同学,以自己的优异成绩取得了胜利,成为了本组的冠军。吕舒婷同学是一位弹跳能力与协调能力都十分优秀的选手。
她在比赛中一直都处于速度较快、平衡能力较好的状态之中,一开始便赢得了同学们的满堂喝彩。别组的参赛选手们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之下并没有气馁,用尽全力地甩着绳子跳,想以快一些的速度与吕舒婷同学打成平局。
可由于太心急,双手与双脚没有配合好,以好几分的成绩之差失利。在操场的两边,加油、鼓劲之声不绝于耳,他们的鼓励将会是参赛选手们最大的动力。
他们也为同学们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同学们个个都没有坚持下来,不是被绊倒就是因为体力不支的原因,与冠军擦肩而过,却只有吕舒婷同学坚持了下来,以每分钟109次的好成绩,夺下了冠军的宝座。
参加这次比赛的女同学有24位,分为四小组来赛,每组选出一位冠军,吕舒婷便是我们组的冠军。这一次我们班组织的跳绳比赛,一方面锻炼并提高了我们的弹跳能力与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我们学习之余的生活,增强了我们的体育锻炼意识。
因此,这次活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5月24日,和意大利《新闻报》亚太地区主任郗士的专访,约在了北京难得的雨天里。玻璃窗外的寒意烘托着咖啡馆里的浓香。
《新闻报》每天发行50万份,是意大利的主要报纸。和郗士的谈话从他与中国的缘分开始…… 郗士20年前来到北京,在社科院学习中国古代历史。
他说,选择这个专业很偶然。但恰巧是这个偶然,让他娶到了一位中国太太,从此把家安在了北京,一住就是20年。
1989年,郗士进入意大利安莎通讯社,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这期间还做过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参赞,但由于对新闻事业的眷恋,他最终还是做回了“老本行”,成为意大利《新闻报》亚太区主任。
在《新闻报》工作的2年里,郗士主要写中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方面的新闻评述。郗士力求透彻客观地向意大利人民展现真正的中国。
“我每天都要读大量的报纸,了解各个新闻单位在做哪些方面的报道,而我要做的就是他们还没做过的。” 对于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郗士所要做的工作并不是出现在每一场比赛的现场,而是在场外观察奥运会中的北京。
“我并不是体育记者,我所关注的是北京奥运会将会给国际形势带来哪些影响。在对北京十多年的深度报道中,郗士对北京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全面、详尽的了解。
在他看来,奥运会对于北京乃至全中国都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机遇。“到2008年,全世界的目光投向北京,全世界的媒体也会陆续来到这里。
他们中有一部分是关注赛场情况的,而更多的部分则会对北京和中国社会进行大量的报道。所以,北京奥运会最大的新闻在赛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