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这首词写一个下阕
素月静,零星渺。
弄弦怀思,指舞情丝漾。
曲跃楼亭,清风送暗香。
雪落帘深处,伊人秀妆,回首喜相望。
两句诗,三年得。
红袖添香,夜来沁书芳。
圣贤问道,何似我逍遥?
两心想交付,君子谦谦,携手尽万言。
———————————————————————————
把“明星璨”改为“零星渺”
因为月亮很亮往往会遮盖周围的光芒。除了几颗很亮的星星,其他的都看不见。所谓“月明星稀” 而且下雪天又有星星又有月亮太少见了,雨雪天气多阴天
“指舞心欢畅”改为“指舞情丝漾” 读上阙以为是一女子弹琴……,“情丝”一是含蓄表达感情,二是以“丝”暗示丝线,女子女工,双方千里姻缘一线牵。
“夜香悦漫飞”应该是想表达夜里清风徐来想起四溢,但表述稍显生硬,有月有星已知是夜晚了,所以改为“清风送暗香”
“雪色帘深处”是静景,改为动态,有空间变化“雪落帘深处”
“执首喜相望”,执意为拿,有执子素手一说。所以改为“回首喜相望”
—————————————————————
下阙
两句诗,三年得。 出自“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指治学严谨
红袖添香,夜来沁书芳。 出自“红袖添香夜读书”,
圣贤问道,何似我逍遥? 意为古之圣贤求学问道,谁有我的闲情逸致?
两心想交付,君子谦谦,携手尽万言。 指二人两心相知,与上阙最后一句対应
———————————————————————————————————
上阙以女子视角,下阙换为男子视角
——————————————————————————————————根据词牌 全部押仄韵
改为
玉烛新 是夜
素月静,零星渺。
弄弦怀思,指舞情丝漾。
曲跃楼亭,清风送暗香。
雪落帘深处,伊人秀妆,回首喜相望。
两句诗,三年获。
红袖添香,夜来泛书海。
圣贤问道,似我意悠远?
两心想交付,君子谦谦,志存青山外。
2.青玉案 元夕 这首词上阕写什么 下阕写什么
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 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最后点出“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 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 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 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 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这首词上阕写什么,下阕写什么
青玉案 元夕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体裁:【词】 类别:【】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注释】
①元夕:阴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④玉壶:指月亮。
⑤鱼龙舞:指舞鱼、龙灯。
⑥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指盛妆的妇女。
⑦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⑧蓦然:突然,猛然。
⑨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评解】
此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先写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热闹场面。花千树,
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满城张灯结彩,盛况空前。接着即写游人车马彻夜游赏的欢
乐景象。观灯的人有的乘坐香车宝马而来,也有头插蛾儿、雪柳的女子结伴而来。在倾
城狂欢之中,词人却置意于观灯之夜,与意中人密约会晤,久望不至,猛见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结尾四句,借“那人”的孤高自赏,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
格。全词构思新颖,语言工巧,曲折含蓄,余味不尽。
【集评】
彭孙遹《金粟词话》:稼轩“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秦、周之佳境也。
谭献《谭评词辨》:稼轩心胸发其才气,改之而下则扩。起二句赋色瑰异,收处和
婉。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玉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
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
不许也。
《唐宋词选析》人们称赞辛弃疾的豪放沉郁的词作,也赞美他婉约含蓄的词作,这
首《青玉案》词就是这后一方面的代表作之一,历来多有美评。它的好,在于创造出了
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