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生的奖励与处分有哪些
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或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应予以奖励。凡受到校级以上奖励的,应记入学生电子档案。学校应根据规定,民主、公开、公正地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学生严重违反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管理和治安管理等有关规定的,应给予处分。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记过以上处分须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因违法犯罪经人民法院判决需服刑、劳动教养的学生,服刑、教养期满超过十六周岁的,由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报告,经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取消学籍。学生留校察看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在留校察看期内仍无改正表现的初中学生,经监护人同意可送工读学校托管。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学生,可按规定送工读学校。(2)高中对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或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给予表彰和奖励。表彰和奖励可采取张榜公布、大会表扬、颁发荣誉证书(奖状、奖章或奖品)、授予荣誉称号、发给奖学金等形式。
对犯错误的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协同家长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可视其问题性质、情节轻重及对待错误的态度,给予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给予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处分的,须报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对学生的处分结论应事先告知学生本人及家长。学生本人及家长对学校的处分决定不服的,可向教育主管部门申诉。教育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进行复议,并及时将复议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学校和申诉人。
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和记大过处分的学生经一学期后,如确有悔改表现并有明显进步者,可撤销其处分。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经一年后,如确有悔改表现者,可撤销其处分;如仍无悔改表现,尚属未成年人,学校应适当延长留校察看时间;如已属成年人,学校可开除其学籍。
2.在校期间受过何种奖励处分怎么填写
就是你的人生里面有得到什么奖励或者处分,要写清楚获奖或者处分的时间,一般来说,还是要写自己得到的荣誉好一点,但是也不能作假,要脚踏实地的,实事求是。
如果没有什么处分或者奖励,这一栏就写无。
需要尽量精简字数,不要使用回车、空格等字符,如果没有就填“无”;最多输入200个字节的字符,如有处分需如实填写。
要如实填写,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进行处理。
3.在校奖惩情况怎么写
一般分为以下两类:
1、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各类奖学金;
2、在校期间所获得的个人和集体奖励证书、荣誉称号等;
在校期间的惩罚情况,一般同学都没有,就填写“无”。如果真有的话,也应如实填写,但是建议写清楚惩罚原因以及自己后续为所犯错误做的弥补和改正。
当然我们每个人在填写的时候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例如有的同学奖励特别多,那就应该挑主要的来写。
班级奖惩制度:
第一条:凡一学年内品学兼优,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可评为三好学生。具体条件为: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热心为集体服务,劳动积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同学中能起模范作用,操行等第为“优”。
2.学习目的正确,学习态度端正,能掌握好各门功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能力较强。外语、数学成绩在85分以上,语文成绩在82分以上,其他各科成绩在80分或良好等级以上。
第二条:对基本符合三好学生条件(即除体育成绩外,学科成绩标准可有一门降低5分或一个等级),担任正副班长、团支部正副书记、少先队正副大队长、正副中队长,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成绩突出,有先进事迹材料,学年末可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第三条:操行等第为良好以上,学科成绩都不低于70分或良好,并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单项奖励。
1.勤奋学习积极分子。学习态度端正,作业规范,成绩优良(符合三好生成绩标准,体育成绩70分以上),能帮助学生。
2.文明礼貌积极分子。遵守社会公德,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说话文明,表现突出。
第四条:对学有特长,在校、市、省、全国举办的各学科体育、文艺、科技等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学业成绩取得显著提高的学生给予专项性奖励。
第五条:评选工作坚持严格标准,实事求是的原则,不稿名额分配,反对弄虚作假。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一学年评一次,第一学期进行初评,第二学期总评。单项积极分子每学期评一次。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需由班主任上报名单,教导处审批。
第六条:为严肃校纪,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养成教育,对严重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的学生,应给予通报批评或处分。处分分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
第七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全校通报批评处分。
1.不做作业,经常抄袭作业,经教育仍不改正者;
2.扰乱上课秩序,经教育不改者;
3.随地吐痰,乱抛纸屑,且不听劝阻者;
4.语言、行为不文明,且不听劝阻者;
5.有严重欺骗家长和教师的行为;
6.违反学校有关规定,经教育仍不改正者。
第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1.学科考查、考试有作弊行为者;
2.同学之间不能和睦相处,有辱骂、殴打和欺侮其他同学的行为者;
3.经常破坏纪律,妨害他人学习和正常活动,多次教育无明显转变者;
4.无故旷课、逃学并不能正确认识错误者;
5.违反《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规章制度,影响较大者。
第九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1.敲诈勒索同学钱、物,情节严重者;
2.将校内同学间矛盾扩大到校外,引起斗殴等其他恶性事端者;
3.在校内外有盗窃和破坏行为者;
4.违反公共场所秩序,较大地影响学校声誉者;
5.纠集他人,聚众斗殴者;
6.受第十款处分,无改过表现,继又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影响较大者;
7.严重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其他严重过错行为者
参考资料
问问.问问[引用时间2017-12-20]
4.受处分后然后又获得了学校奖励撤销处分的学位申请书怎么写
学工部老师:
您好,我是****学院2004级****专业学生****(学号****),由于。。(自己受处分原因)学校给予警告处分。我的行为给学校的同学和自己带来了损失,影响极坏。在这两年里,痛定思痛,我认真作自我反省、努力学习,同学的帮助和老师的耐心教育使我终于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受益颇多,思想有了提高,学习也有巨大进步。而且在某某时候由于什么获得什么奖励,从而处分已被撤销。
第二段开头写受处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自己的悔悟。此事虽然过了很久,但还恍如昨天发生一样。平时思想懒散,没有及时纠正,终成大错,现在我深深地后悔我那时的错误表现,也很后悔没有听老师不停的警告。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改正不良习惯和纠正错误才是最根本的后来,老师找我谈过,进行了思想交流。我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建议,同学们也热心帮助我。。。。.
第三段写写自己现在的表现和进步 如:现在我有了很大的进步。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我都很积极的参加,从不缺席,同时自已还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以及社会上的公益活动。以往做事拖拉,现在做事紧凑。原先睡觉晚、起床晚,现在基本改掉。同时我努力学习,经过努力的学习,我的英语已过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我也努力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各科学习成绩良好,也有很多科目学习成绩很优秀。
因此,现我申请。。.学位,我衷心希望院领导和老师们能根据平时的表现,恳请准予我的学位申请。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申请时间
自己修改一下
5.奖励与处罚话题作文
发给提示文给你看看,可以做参考用,这里是全文,你要写作文就要节选用 教育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奖励与惩罚是教育者常用的两种控制被教育者行为的方法。此方法不但使教育者能控制学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它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形成关于个人的行为和结果的关系的信念,进一步形成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负责的模式。
奖惩法是以教育者为主导的广泛存在于不同领域的教育方法,它属于外加的激励作用。当受教育者对于努力学习工作和自我管理约束,没有自发的内在的动机时,教育者通常采用的便是利用表扬、奖励或批评、训斥。
奖励的方法包括一般的赞许、表扬、物质奖励等,惩罚的方法一般包括批评及较严重的处分和罚金等。 奖励作为一种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活动中被广泛接受和采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对别人的赞美是人际交往的润滑济,是情感勾通的需要”,它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的天性的至深本质是渴求为人所重视”,可见奖励的重要性。
“奖励”意味着对学生正确认识与行为的肯定或较高的评价。适当的奖励可以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其学习的动机,改善教育活动的氛围。
在学校教育中,经常看到一些成绩一般甚至有某些缺点的学生,因为得到表扬等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了自主学习与探索求知的欲望,因“皮格巴利翁效应”而真正成为优等生的成功范例。 但是奖励如果要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而非一般的教育手段,就应该是一门教育的艺术。
教育者在实施这个方法时要注意奖励的艺术性,包括以下几点要求:1、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成就的过程,即过程中表现的动机、态度、学习方式、意志力等。2、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
频率指当奖则奖。不能无原则地乱用奖励,使之成为一种效应逐渐降低的手段。
程度指奖励的级别应与成就的高低相当,过高或过低的奖励都会降低奖励的功效。3、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
应注意奖励的时效性、针对性,实施奖励的最佳时间应在正确行为发生后不久,才能加深记忆,增强效力。在奖励对象上,一些胆小没有信心的学生特别需要鼓励,而一些自尊稳定,有骄躁表现的学生,过多的奖励反而对他们有害。
所以奖励既要有统一和公平的性质,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此外奖励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从点头赞许到口头表扬,到用特定形式(奖状、奖品、奖金等)进行的奖励都应当恰当和灵活运用。
4、无论何种形式的奖励,本质上都应是精神上的鼓励。作为鼓励的外在象征可以是奖品和奖金,但在学校教育中,除了要慎用物质奖励以外,就是要努力引导学生将奖励的象征意义而不是象征形式看成是第一位的。
5、奖励应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以形成集体舆论,获得学生群体的支持,也收到教育全体学生的功效。6、奖励的标准要适中。
奖励条件高了不容易做到,就会失去争取的信心,奖励也就没有意义;奖励条件太容易,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兴趣也就不高了,奖励的功效也不能持久。针对不同的对象,必要时可分层、分级实施,让每个人都有获胜的机会。
奖励也会产生的负面影响,过分的和不合时宜的奖励会使目的或目标发生转移到当前的奖励上,而把学习目标放在次要地位,产生“有奖才做”,影响将来的“价值观”。一个集体中,有奖励便有竞争。
竞争的结果,只是少数人获胜,获胜的自然感到一时的兴奋,而特别努力勤学,可失败的不免灰心丧气。再者,来自内心的喜悦产生的学习动力才是真正的。
当然不能把奖励作为唯一的手段滥加使用。 惩罚作为一种消极的或者是一种负强化的方式,是一种比较严厉的手段,在教育活动中使人们产生一种十分矛盾的心态。
一方面体罚等惩罚方式被广泛否定和禁止,因为它不符合现代教育尊重学生的基本民主精神;另一方面,许多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也都认识到了惩罚所具有的教育性。例如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当头棒喝”对人的惊醒教育作用曾经得到过特别强调。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正确地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所以,正如奖励并不必然就构成教育性的方法一样,惩罚也并不必然与教育性无缘。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惩罚手段。
正确使用惩罚手段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惩罚的目的是教育,而不能为惩罚而惩罚。必须让学生认识问题所在,认识惩罚手段所实际寄寓的教师的爱心、善意与尊重。
在学生已经认识错误所在并决定不在重犯时应免于惩罚。2、惩罚时一定要弄清事实,应当公平、合情合理、准确,掌握一定的分寸,要避免那种主观情绪化和武断的惩罚,更不能偏激。
严禁体罚,因为不仅伤害肌体,更伤害自尊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学生奖励与处分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