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辩总结的格式
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方观点是——人生路上,见好就收好。 首先,何为见好就收?好,意为在经过全力的拼搏和努力之后得到了预期想要的收获。
而收,绝非是委顿、自满、安于现状,停止前进脚步的行为,却是通过短暂的息止,审视制度的同时养精蓄锐,保有现在的成果。 我方所指的见好就收是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人生路上,曲折是一定的,谁也没有办法预料,自己将在未来的一年、一个月、一分钟甚至一秒里会发生什么。
而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这是个世界,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跌宕起伏的,谁能保证你不会在峰顶浪尖洋洋得意,正打算冲刺另个高峰的一分钟后,被某双手或者某件事给狠狠推下、跌得鼻青脸肿呢? 我方强调的重点不在世事难料,而是你、我、他,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会在某次成功的“甜蜜”冲击之后,立刻追求更多的收获,当理智的闪光被盲目的火焰牢牢覆盖,只会导致失败的苦果带走你曾经的收获,多次的打击重叠,让你功亏一篑。 难道,我们就不能避免了吗? 错! 选择适当的时机,建立在已经得到了预期险要的收获的基础上见好就收,不仅能够完美的全身而退,而且,这种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也会让我们拥有更加坚实的后盾去扩展开拓另一片乐土。
经济局势动荡的现今,有多少股民被套牢,不得不选择沉痛的割肉,保全仅剩不多的本金。 而他们,之所以沦落到今天这个境界,毫无疑问,即是被前几年股市的大涨所迷惑,错误的选择了乘胜追击,盲目的自信屏蔽了他们对现实的分析,膨胀的欲望吞噬了他们对见好就收这一黄金原则的重视,最终的结果自然惨不忍睹。
罗马哲学家塞尼逊曾经说过:“人最大的财富,是在于无欲。”人生路上,恐怕难以做到无欲,但是欲望的过分膨胀只会带来毁灭,而选择乘胜追击,大部分原因都来自于欲望的负面驱使,一旦欲望在人的头脑中占据上风,理智的光辉就不会再闪耀,而是一种“为胜而进”的急功近利,血往大脑上涌,不考虑清楚当下局势、不懂得稳中求进选择见好就收,而是像《渔夫和金鱼》当中,贪婪的渔夫老婆一样,占着上风就贪得无厌的不断索求,后果我们大家也都看到了,最后还是变得一无所有。
二战时期,希特勒在西欧战场上占尽便宜,因此他选择先发制人、乘胜追击,头昏脑热之下,草率决定进攻俄国,却没有料到寒冷的气候和顽强的抵抗同时夹击,德军溃不成军。 当然,我们也需要感谢“乘胜追击”为希特勒带来的头昏脑热、思路不清,造就了在座各位人生的幸福。
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必定会遇见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已经拥有很多,没有必要冒被各种困难多重夹击的风险。选择见好就收,但这不是怯懦,而是一种智慧,既然能够踏踏实实的保有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暂且养精蓄锐,同时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观察分析周遭情况,就算再次出击,也确保了物质上稳固的保障、精神上缜密的思维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促进再次的收获。
而此时,选择了见好就收的我们,便在一次次稳定的积累之后得到了人生道路上更多的收获,远比无法保证现有成果不损失的乘胜追击更有可取性。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人生路上,见好就收比乘胜追击好。
2.辩论赛 三辩总结
穿校服好,大家都一样就不会有人搞特殊、互相攀比、进而影响学习
初中阶段的孩子不比小学生,爱美了,若不穿校服,每天早晨为穿哪件衣服就得耗费不少时间。在当今社会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有着自己特有的身份,穿统一校服就是这种身份的优化体现,而且有着诸多好处,因此我方认为:学生应该穿统一校服。首先、学生穿统一校服是自己身份的标志,也是学校的一种标志。学生,是在学校里从事学习活动的人,他们有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而学校是专门进行教育和教学的机构。学生和学校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存在,学生穿统一校服,在体现自我身份的同时,也是学校的一种标志。这是学生穿统一孝服实质意义所在。第二、学生穿统一孝服有助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穿校服是一种集体的体现,在外面看起来是一个整体,能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有助于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展示集体精神风貌,也有助于学校的整体形象。第三、学生穿统一校服利于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避免攀比。统一的校服体现了学生个体的平等身份和地位,这样有利于同学间以平等的心态相处,对增强同学间的友谊和团结大有裨益。第四、学生穿统一校服整齐化一,便于管理,宣传学校。学生穿统一的校服,学校能够及时准确地确定学生身份,便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系数。而整齐划一的校服也是一所学校整体面貌的展现,有利于学校的对外宣传。除此以外,学生穿统一校服还有诸多好处:一、有养成教育的功能。学生都穿校服会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行为举止方面会自然地以学生身份要求自己;二、保护和监督功能。穿校服便于得到社会监督,比如不太容易随意出入电子游戏场所、酒吧等; 三、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一些时装相比,校服具有含棉量高,穿着舒适等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益处。 综上所述,穿校服的好处远多于不穿校服,所以我方再次申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应该穿统一校服。这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管理和促进养成教育的需要,更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是应该穿校服上学的。
3.辩论赛三辩陈词
你的是正方还是反方啊?你的用的大专院校的辩论赛规则还是高等院校的辩论规则?不一样的规则陈词是不一样的而且还要准备问题,还要准备攻防辨的时候的回答等等,很多的。
你要说清楚需要的哪方的什么陈词啊 。我就是校队三辩,有什么不懂得可以直接问我。
好的。 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里的“道”,既含有“理”,也含有“德”。“理” 和“德”是世界文化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中华文化尤为重视。
因此,以德服人是符合人类 文化价值倾向的,尤其符合中华文化的价值倾向。在中华文化中,德具有至上的地位,中国 人在追求人生的“三大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中,将立德置于首位。
“德”是中华文 化所崇尚的一个最高价值,所以,在申办奥运时,设在蒙特卡洛路易斯饭店里的北京奥申代 表团展示室所悬挂的一条醒目对联是:“德无量寿无量,日长明月长明”,其所表达的精神 就是:以“德”服人。在这样的文化精神下,辩论赛中以德服人就更具价值和意义:有“德 ”,就能在更高的价值层面上把握辩题,判明是非;有“德”,就能与观众在精神上获得共 鸣,从而为比赛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有“德”,就能得到观众的同情、支持和认同,从而 获得取胜的力量;有“德”,就会形成“真理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良好心境,从而在 辩论中从容不迫,应对自如。
以德服人,是人格力量的胜利。人格的力量虽然看不见,摸不 着,但它在辩论赛中所起的作用却是决定性的。
蒙牛的牛根生董事长录用人的标准是:"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徳无才,坚决不用".我们肩负着如此重任,更应该努力将学生引导培养成有德有才之人.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并继续影响着我们的现代生活。儒家倡导“以德服人”的治国方略。
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的政治理想,主德化,主礼治。
这句话的大意是,用政治来领导人,用刑法来整齐人,人求免于刑罚便算了,不感不服领导是可耻。若把德来领导人,把礼来整齐人,人人心中将感到违背领导是耻辱,自能正确地到达在上者所要领导他们到达的方向去。
(此翻译参照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 孔子是上法尧、舜、周公的,以德服人正是上古圣人的不二法门。周朝得以绵延八百年正是由于这些先圣们奠定的稳固基础。
很多时候,土豆会想,凭什么中国要向西方学习政治智慧呢?西方有哪个国家能有中国这么长寿呢?美国不过开国两百余年,英国没有具体的建国时间,就以最早的1284年成立了kingdom of England来计算,也只有七百来年,还不抵中国的一个周朝!中国凭借着自己的政治智慧延续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时间是公正的,时间可以说明一切,中国的政治智慧绝不比西方的逊色,断然没有理由去照搬西方的一套。
西方国家讲究以法治国,中国讲究以德服人,依孔子的这句话来讲,若真将“德”做到了这种程度,那肯定是要比用“法”要来得长治久安的。 中国的先贤们有很多智慧,现今的国人在还没弄清楚自己有哪些“财富”的情况下,就一味地说西方这个好、那个好,真让土豆深以为耻。
该是我们重新“整理国故”的时候了! 后汉时期有名的义士陈重,是一个非常大度能自我牺牲的人,有一次陈重同宿舍的人回家,误将邻舍人的裤子带走了,裤子的主人怀疑是陈重拿的,陈重没有分辩一声就买了条新裤子送给那人。传说陈重一生中做了许多这样的事,他的一个同事负债累累,有一天债主前来要债,陈重就不声不响地帮他还清了,而且事后闭口不谈此事。
可见他替人还一条裤子已经不算什么大事。问题在于:你明明没偷,人们却怀疑你偷,这在面子和人格上就说不过去,更何况陈重不但默认了,顶着小偷的帽子不说,还要诚心诚意地破财替人赔偿,是不是太窝囊了呢?其实不是,他暂时牺牲了名誉,破了点钱财,消除了邻居的怨气,换来的是平安和永久的信任,因为误会总有解除的时候。
另一个例子就是前段时间被抓住的杀人犯马加爵,他就是典型的心胸狭窄者,为了打牌上的一些小事,发展成了铤而走险的凶犯,令人痛心疾首。 三国时期的刘备曾对其子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里所说的为与不为,就很有朴素的辩证法。小恶虽小不以为然,酿成大恶就悔之晚矣,所不以能因其小而为之。
小善也是善,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小善就会变大善,所以虽小善也要为之,而且对他人的所作所为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之,从情感教育入手,从诚意出发,促使其自觉改掉小恶,完善自己的形象,这也是与人为善的美德。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曹操断发的故事。
曹操虽然生性多疑,野心很大,但在军队中却留下了美名。一次麦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没有一个敢回家收割小麦的。
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现在正是麦熟的时候,士兵如有践踏卖田的,立。
4.急求辩论赛三辩问题和小结稿,我们是花落更美
正方:花开更美
反方:花落更美
你是反方三辩,每方有四名队员的常规赛吧?
如果以上成立:1、对方会用含苞待放,青春向上,少年是祖国的花骨朵等问题来立论(不赘述)。而我们要首先承认对方说的这些都很美,非常美,但指出花落的时候更美,突出一个 更 字
2、从美入手,美不仅是好看,漂亮;更包含着的是美好,甚至延伸到善良,和平等等
花落是为了结果,零落了自己孕育着植物最美好的一部分---果实。这是何等的美,何等的大爱的美?
不知道楼主的年纪所以酌情延伸至:母亲由少女十月怀胎一步步青春不再,但却越来越美,(狠一点的话,这个时候可以反问:对方辩友难道不觉的自己的母亲照片里变的更美了吗?),(这一点同时也可以反驳对方说少女的美的相关问题和论据)——这一点酌情酝酿后使用,不要与对方辩友伤害友情。
3、总结对方的失误,总结我方对对方论据有力的反击,主要的是论述深度的美才是真的美,才是更美的美
时间有限就先写这点儿吧,累死了好几个脑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