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二三繁体字怎么写
1、壹 [yī]
①常用于支票、银行票据等,以避免差错或涂改 。如壹圆。
②古书及汉人用字。如”一之与壹,二之与贰,三之与叁,其义皆同。
③表示数量、次数。如壹再、壹倡三叹、壹尊等。
2、贰[èr]
①用于会计账中以防伪造
②古国名。故地在今湖北省应山县境 。如”楚屈瑕将盟贰、轸“。
3、叁 [sān]
①”三“的大写,代表数字。如”大都不过叁国之一“。”
壹贰叁“并非是繁体字,仍是简体字。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汉字的发展,大体上是由繁趋简,字形越来越简单,也越来越方便书写。
参考资料
在线新华字典:/zidian/S/0931807522862996700.htm
2.一二三的繁体字
”一“的繁体字是“一”。”
二“的繁体字是“二”。”
三“的繁体字是“三”。
一是自然数之一,是最小的正整数,也是介于0和2之间的整数,最小的正奇数。1是一个有理数,是一位数,也是单数,1是Heegner数。
二,汉语常用字 ,读作èr,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为由混沌分出的天、地两极,后引申为一加一的和、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不专一、不忠诚等。
三,汉语常用字 ,读作sān,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特殊指事字,指衍生万物的天、地、人,后引申为二,四之间的正整数、多多地、一再地等。
扩展资料:
数字的源演变:
二,指事字。古文字一、二、三、四皆以积画为之,大约都跟刻画记数有关,是纯符号的指事字。
“一”是特殊指事字,既代表最为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二”也是特殊指事字,表示天地两极。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
此二横画历代写法无大异。战国时期产生两种新写法:一增繁从“戈”;二增繁从“戈”从“肉”。
古文字从“戈”从“弋”每无别,从“戈”者后代写作“弍”,作为“二”的异体字。的“肉”旁可能是临时赘加的符号,也可能是从“贝”的讹误。从“贝”者后代写作“贰(贰)”,作为“二”的大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
3.“123”繁体字怎么写
123读作一百二十三,繁体字为壹佰贰拾叁。
1、壹读音: yī/yāo(方言),"一"的大写。常用于支票、银行票据等,以避免差错或涂改。
2、贰是一个汉字,读作èr,本意是指副;也是"二"的大写形式,用来计数和记账; 还指变节,背叛。
3、叁,拼音,sān。三的大写形式,一般用于钱财记账方面,如叁佰元整。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对应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
扩展资料:
明朝初年,一起涉及12名高官,6个部的左右侍郎的重大“郭桓贪污案”,就是利用空白账册大做假账,通过篡改数字大肆侵吞钱粮,累计高达2400多万石(dàn),这个数字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当。
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怒,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几万人斩首示众,同时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把汉字中的数字改为了难以涂改的大写,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金额数字大写的首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写数字
4.大写一二三怎么写
数字一、二、三的大写形式分别是壹、贰、叁。
拼 音 【yī】 数目“一”的大写。多用于票证、账目等。
组词:混壹 、壹食 、专壹 、壹意 、端壹 拼 音 【èr】 1.数目“二” 的大写。多用于票证、账目等。
2.变节;背叛。例:~臣。
组词:贰臣 、贰心 、违贰 、嫌贰 、贰节 、楚贰 拼 音 【sān】 数目“三”的大写。多用于票证、账目等。
组词:叁天两地 扩展资料人民币金额用到的中文大写汉字如下: 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如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样,不得用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毛、另(或0)填写,不得自造简化字。
如果金额数字书写中使用繁体字,如贰、陆、亿、万、圆的,也应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