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变化的作文怎么写
户住的低矮的石头房子,今年春节,我随爸爸妈妈来到爸爸老家过年,如今的新农村面貌一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荷开车来到村口,以前那些弯弯曲曲的小路已经变成了笔直宽阔的柏油马路,马路直通到了爷爷家门口。路两旁不仅栽了整齐的龙爪槐树,还种植了五颜六色的花草,行走在路上,仿佛进入了一个大公园,漂亮极了。
以前家家户现如今都已是底上两层的小楼房,一色的大落地窗,家家窗明几净。晚上的路灯照耀着农村,使农村原来那夜晚间黑黑漆漆的脸,变明亮了,变的漂亮了。
清早赶集时,我和爸爸妈妈发现了公共健身场所,每一个健身运动品都被擦得干干净净,还有一个牌子上写着“大家一定多运动,身体健康最重要。”老人和小孩都在那里游玩,一看就知道大家很喜欢这个公共场所。
爷爷家中,已经换上了29寸的大彩电,以往那黑白小电视已不知去向。一家人围在一起开开心心的看电视,有说有笑,别提有多快乐!原来在爷爷家室内都要穿上厚厚的棉衣,用煤炉子取暖,一会向炉膛内加一铲煤,既不卫生取暖效果也不好,而现在什么土暖气、空调、电暖气等等都派上了用场,房间内温暖多了,再也不用像熊猫似的穿了许多。
小朋友们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学校,他们坐在教室里上课,聚精会神,朗朗的读书声飞出窗外,脸上洋溢幸福的笑容,吃得饱了,穿得好了,睡得香了,农村的变化可真大呀。
2.描写新时代农村变化的文章
文章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村庄旧貌变新颜。幢幢楼房高高立,人民生活大改善。崭新轿车停门前,出门行走多方便。河塘整治砌石坎,河深水清可灌溉。打竹板笑开颜,村容村貌大改变。河塘整治砌石坎,河深水清可灌溉。亭子牌楼村中建,健身器材装公园。男女老少都锻炼,强身健体乐无边。竹板响声连声,大家一道听分明。村庄道路硬又平,高高路灯亮通明。垃圾卫生搞干净,包干到户落到人。路平干净灯又明,生活舒适美环境。竹板响声连声,我俩说给大家听。绿化家园美化村,村里积极发花甑。村民自觉来执行,路旁屋前绿荫荫。
##############
文章二:
新农村目送着时间那远去的背影
迈着新时代前进的步伐
伴着金鸡的又一声啼鸣
迎来了与城市一起发展的希望啊,让我们一起歌唱
收起那挑水的扁担
拆卸掉割麦的 镰刀
解放那驮物的驴子
那幢幢高楼如丰碑,
拔地而起如巨人,
伟岸挺立如坐标,
指向导航瞧,
那条条大路似经济腾飞的翅膀
似文化交流的形象
似那人对山与天的向往 。 。
3.怎么写一个贫困村的变化新闻
里外台,里外台。
出去大门就是崖,拌死麻雀儿摔死蛇,姑娘媳妇请不来。 ——当地民谣 这里是青海东部的一个小山村,山是典型的大山,绵延数十里而不绝;村是纯粹的小村,里里外外,台上台下,零零散散住了几十户人家。
这个小山村,就是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里外台村。 因为地处山区,这里交通不便,信息十分闭塞; 因为地处山区,这里十年九旱,农民靠天吃饭; 因为地处山区,这里的人们生活困难,经济窘迫。
这里,被外界称为“山上”,光秃秃的山上拉羊皮都不粘草。这里的人,被称作“山上人”,意味着落后。
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进崭新的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自2001年起,在相继沐浴退耕还林工程、澳援项目、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及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春风之后,这个昔日贫困的小山村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巨变。 退耕还林:靠天吃饭变为靠政府吃饭 里外台村,共5个生产合作社,99户人家,421口人,其中劳动力215名。
位于互助县哈拉直沟乡西北部,与东山乡接壤,属浅山地区,耕地全是山地。 这里十年九旱,老百姓纯粹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
2001年,对于里外台这个干旱山村里那些靠天吃饭的人们来说,是一个永远都无法忘怀的年份。这一年,出于对西部生态环境的考虑,国家决定在西 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让当地山区的老百姓把一些连年谦收的山地退下来,栽树种草,以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
对退下来的土地,国家实行补贴,每亩耕地国家给农 民生活补助粮食200斤,折合人民币160元。 起初,这里的人们不理解,“好端端的土地,不种庄稼种什么?”“政府只管8年,往后的日子咋办?”人们议论着,不知所措。
其实,他们不知道,正是这些贫瘠的土地,在养活他们的同时,又深深地把他们拉向贫穷的边缘。有人曾算过这样一笔帐:如果遇上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 景,每亩耕地可收400斤小麦,按市场价0.70元算,每亩地收入现金280元,除去肥料钱、种子钱、人工劳力等各种投入,结果所剩无几。
如遇旱灾、雹 灾,结果更是格外惨淡。据村干部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2001年,全村126户人家,在乡信用社的贷款总额达28.6万元,外帐累计14万元。
这些贷款和 欠款基本都是用在化肥、籽种等农业投入上,由于土地收成不好,形成了逐年贷、逐年多的恶性循环。当年,村里有27户农民到海西等地另谋生路,撂荒地达868亩。
因此,乡、村干部讲政策、比效益,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当年总共退耕520亩。到了年底,仔细一划账,老百姓这才恍然大悟:靠天吃饭靠不住,靠了政府才稳妥。
到2007年,全村退耕3760亩。对此,村支部书记陈得宝仔细算了一下账:退耕地3760亩,每亩国家给生活补助160元,全村421口人平均就有1428元。
在哈拉直沟乡政府的统计报表上,我们见到,里外台村2006年的人均收入是2590元。 时值农历六月,站在里外台村高高的山岗上,漫山遍野一片翠绿,已退耕的耕地里很有规则地布满了竹节状、漏斗状的各种雨水集流坑,山杏、柠条、沙 棘、紫花苜蓿等作物在里面欣然成长。
寂静的山谷中,不时传来山鸡一两声欢快的鸣叫。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这里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 重的状况得到了有效地改善。
澳援项目,让脱贫之路走上快车道 2004年,沿着泥泞的山路,村里来了几个“老外”。他们一路走,一路看,山里的野草,地里的庄稼,学校里的娃娃,村里的巷道,甚至连水窖里的窖水也要仔细看一下。
他们,就是来自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专家。 他们将要在这里实施一个让当地老百姓受益无穷的项目——旨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治理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一项国际援助项目。
为了使该项目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确保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丰收,使项目区的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哈拉直沟乡党委政府从农科、畜牧、林 业、水利等部门抽调业务精、能力强的干部成立了示范区领导小组。同时,组织群众以提议表决的方式,选出了热心于群众工作且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10名群众代 表组成项目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于是,在省、县项目办及中外专家的直接指导下,澳援项目的各项工作在里外台村顺利实施: 2004年,投资10余万元,修建17.36公里的田间道路; 2005年,投资29万元,从东山乡大泉村引来自来水; 2006年,项目队长罗兰先生从新西兰争取资金5.6万元,用于村小学危房改造。同年,修筑全长60多米的防洪坝两处; 2004年-2006年,对全村劳动力进行科技及法律培训860余人(次),对56名村民进行电焊、汽车及挖掘机驾驶、烹饪等职业培训。
对管委会成员专门培训19次,组织管委会及乡项目办成员150余人(次)赴北京、内蒙等地考察、参观。 购置了脱粒机、粉碎机、条播机、翻转犁、机动喷雾器等农机具及磨面机、榨油机、压面机等,安装91个太阳灶; 购置桌椅20套,购置跳棋、象棋、篮球等文体器材和文化科技书籍若干…… 从2004年到2007年,项目办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用于治理生态和改善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于是,里外台村变了: ——山路全部实现“。
4.农村的变化600字作文
农村的变化
我的家乡在大同市,位于黄土高原上。听爷爷说,家乡以前很穷很穷。村上到处是烂土墙、破瓦房,屋子里黑暗、潮湿,地方很小。有的屋子还是用石棉瓦、油毡和稻草搭成的。屋里的地面全是黄土,时间长了就被人们用笤帚扫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土坑。下雨天,院子里、村道里全是烂泥巴,一脚踏下去,鞋子就陷在里面再也拔不出来了。人们做饭烧不起煤,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烧的都是玉米秆、烂树叶。吃水的井有好几十丈深,打水用的粗麻绳盘起来有一大堆,力气小的人,两个人也抬不动。遇到天旱,井里就打不上水来,人们只好到很远的水库里去拉水。有时遇到天下雨,人们就接雨水来做饭。下雨天,房子经常漏雨,冬天挡不住风。有一年冬天,爸爸领着姐姐回老家,尽管奶奶把土炕烧得很热很热,但刺骨的寒风从四壁透进来,冻得他们耳朵发麻,不得不把头埋进被窝里,被窝里的空气不好,害得他们一夜都没睡好觉。
现在可好了。家乡这十几年简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破草房、土瓦房变成了一座座的二层小楼,墙是用红砖砌成的,屋里屋外和村上的道路全部用水泥硬化了,有的屋子里还铺上了亮光光的大地砖。人们的住房都很宽敞,有大客厅、厨房、卫生间,大人小孩都有自己的房间。烧水煮饭再也不用烧玉米秆了,只要你一个电话,送煤的人就会把煤送到你的家门口。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那黄泥水做饭、洗脸了。人们也都有钱了,家家户户都是专业户,有果园、菜园和大棚蔬菜,每年收入近万元。有好多家庭都装上了电话,用上了电饭锅、电冰箱、洗衣机,有的还买了大沙发,睡上了席梦思床。家家户户都买了大彩电,可以收十几个频道呢!人们再也不用夜里赶十几里路去看电影,再也不用深更半夜跑到别人家去看电视了!
我爱我的家乡,农村变化真大呀。
5.我们村里的变化作文
我 们 村 里 的 变 化我的老家在临泽县板桥镇友好村,我们村是镇里一个偏僻的小村,距镇里有二十七公里路程,又不靠国道。
通村的道路原来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外头人都不愿意到我们村来。交通不便,村容村貌环境差,苍蝇、蚊子满天飞,还存在隔三岔五吵口、打架现象,村民收入不高,外地姑娘都不愿嫁到我们村来。
新农村建设几年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小屋变成了大房子,马路通到了家门口,现在家家户户都买上了摩托车或电动车,装上了电话,用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卫生厕、太阳能。
农网改造后,电费便宜了很多,家用电器也多了,生活方便多了。真是做梦都没想到,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村里人把荒山都开垦出来了,种植了红枣、葡萄。县上还派了专门的技术员作技术指导,给果树打农药、施肥,我们一点都不用操心!至于销售,就更不要担心了,政府全联系好了。
村里人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6.农村新变化作文
新中国成立60年了。
60年来,我们全国各项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农村也一天天地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以前住的茅草屋、土坯房,既不能挡风也不能遮雨,而现在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两层楼、三层楼的砖瓦房,还安上了玻璃钢窗、防盗门,室内彩电、冰箱已不是稀罕物了。有线电视已联网,2010年的世博会的各个展馆的精彩片段也能在家里“现场”观看了。
更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家乡的柏油马路已经开通,以往雨天的泥泞,晴天尘土飞扬的现象已经消失了,人们出门就能坐上车,交通方便了,更为家乡的人们带来了财富。还建起了许多工厂,农民们可以一边种地,一边打工,这样农民手里的钱宽裕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不再只是填饱肚子,而且注意营养搭配,注意营养均衡,合理膳食。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农村人也照样能享受“医保”。
大街上七老八十的老奶奶、老爷爷,一天到晚乐呵呵的,简直就像电视上的一句广告语:越活越年轻。总之,农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乡的差别越来越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社会齐发展。我们相信明天的农村将更灿烂,我们更深信祖国的明天将更辉煌。
7.乡村的变化作文
远去的鸟儿最终的牵挂是森林;漂泊的船儿最终的思念是码头;阔别的游子最终的心愿是回家。
久别的故乡,在这漫长的十年中,似乎一直都有一根无形的细线始终牵着我的心。我的愿望---回乡,终可如愿以偿了。金秋十月,正逢祖国六十华诞,恰巧赶上中秋节。这下可与故乡来个大团圆了。于是,我带着激动的心情上路了。去往故乡的路…。
火车终于开动了,窗外一闪而过的绿油油的麦田,节日庆条,远处的高楼,还有…。你瞧那边,几十个农妇在庆祝呢?依稀之中听见祖国庆歌,庆歌好动听,庆舞更美。但爱国之心更动人。我的家乡,是否也变了样呢?
到站了,我目瞪口呆。先前的土房子变成了高楼大厦;稀有的二手拖拉变成了繁多的四轮轿车;从破旧的布衣变成了华贵的西装……
乘着“的士”不一会儿就到了家门口。我家呢?我不知所措。“走,到三单元401室。”走进,这儿张灯结彩,走进这儿仿佛走进了红色的海洋。眼前是一片新气象,让我顿时眼花缭乱。老人们坐在石桌旁,看看手中的剑,闻闻捧着的茶,听听特色的中国古典音乐,悠游自在,怡然自得。小孩们在旁,跳跳绳,玩玩掷沙包,有的则踮起脚,欲与同伴试比高。走进屋子,布局竟是欧式风格:柔软的沙发,立式的空调,液晶电视…“爷爷呢?”我疑惑的问倒。“你爷爷前几天老说退休了没事做,这不我帮他报了社区的老年人健身俱乐部。还是免费的呢?你爷爷估计呆会就会回来了。”哇,国家的政策可真好!
弹指而过的几十年里,改革开放的力量像汹涌的浪花,一浪接一浪而来。给广大的中国人民带来了一个崭新的精神面貌。给中华大地带来了如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OK?
8.农村的变化作文写1000字
农村的变化
改革开放的脚步悄悄地走进了千家万户,不仅仅是安溪这个小县城变化了,连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信请看:
序曲——农村旧社会 好久没去舅舅家了。今天我随爸爸妈妈登上了去往舅舅家的客车。对舅舅家,我有很深的印象:泥泞不堪的土路,破旧的矮屋,简单的陈设,朴素的衣着,拮据的生活。我还记得,小时候去舅舅家,只能坐在矮小的凳子上,有客人来了才把家里的鸡蛋拿出来煮荷包蛋,再去集市上买一点二肉来煮面线汤。平时,舅舅、舅妈、表姐都没尝过肉的滋味。舅舅一家人每个月只能靠干点苦力活卖些菜,勉强过日子。因此,表姐的衣服、鞋子也是补了又补的,十分破旧。一家人挤在一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屋子里。
不知现在过得怎样了? 进行曲——农村新气象 经过一个钟头的旅途,我们在舅舅家门口下了车,我大吃一惊,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窄小的泥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破旧的小矮房变成了三层的小洋房,红专白瓦,绿树成荫,我以为走错路了,就往回走,妈妈叫住了我:“不会错的,这就是你舅舅家!”这时,一个衣着时尚的的俏丽女孩儿走了过来,见到我们,笑着说:“姑妈、姑丈、表妹,别在门口呆着呀,快进来啊!”妈妈笑逐颜开:“小颜呀,长这么漂亮啦,这袋零食送给你!”哦,原来是表姐啊!难怪这么眼熟。
表姐笑着接过东西,还不忘甜甜地说一声:“谢谢姑妈” 我们脱了鞋,进了屋,便看到一间宽敞、装修讲究的客厅,纯白的沙发、木地板、水晶大吊灯、液晶电视、空调、冰箱……应有尽有。大人们一边泡茶一边聊天,我好奇地问舅舅:“舅舅,您有什么赚钱的秘诀,教教我行吗?”舅舅一听,乐了,说:“我哪有什么赚钱秘诀呀!还不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好呀!
以前,白有一大片空地,咱不懂得利用,还不是前年,政府叫咱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做新一代农民,劝我把田地改种茶,我同意了,改成了茶园,因为水土好,所以茶树长得也很好,我又去村里的种茶培训班里学了一段时间的制茶技术,没想到制作出来的茶叶竟然十分畅销。幸亏当初政府劝我种茶,不然我现在还在破屋里呆着呢!”听了舅舅的一番话,我感慨万千,改革开放的力量真大啊!
间奏曲——农村旧现象 接着,我们又到舅舅的邻居王奶奶家,王奶奶一见我们来了,又激动又高兴地对我说:“孩子呀!你长高了,长高啦!”王奶奶叫我们坐下聊天,我听王奶奶说:“以前,人们素质比较差,垃圾是随地乱扔也没人管,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吵架,旧农村呀,很乱啊!” 尾声——农村新现象 王奶奶停顿了一会儿,激动地说:“现在啊,不一样了,那次政府来宣传,真的很有用!
大家都比较文明了垃圾都自觉扔到垃圾桶里,也不讳乱骂人啦!我腿脚不灵便,附近几个中学生还常常主动帮我倒垃圾什么的,这都是改革开放的功劳啊! 改革开放的脚步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城市乡村,在未来,改革开放将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丽!
9.农村的变化作文从哪几方面写
农村新变化
小时候,爸爸妈妈上班忙,没法带我,就把我送到农村——鸭暖老家,让爷爷奶奶带我。所以,对于我这个生在城市,长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农村对我来说并不陌生。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房前终年是泥泞不堪、尘土飞扬的路面,还夹杂着土疙瘩和石块,只要是下雨天、下雪天,人的双腿双脚沾得都是泥巴;路上行驶的大多是自行车和牛拉车,偶尔会有拖拉机驶过,我嘴角的这个疤痕就是那个时候留下的。那时,我刚学会走路,乘爷爷奶奶没看好的时候跑出去玩,结果被石头绊了一下,衣服弄得脏兮兮的不说,嘴角还被碰得裂了个大口子,到现在还留着疤痕呢!
你看现在,爷爷家门前的泥泞路面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面,门前的葡萄、苹果和枣子伸手就可以摘到;路上不时穿过的是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和各种实用的农机车;规划整齐、红瓦白墙的小洋房是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文明程度也有了提高,院落打扫的干干净净,房前屋后不见了杂草土堆,垃圾都清理到村尾的那个大垃圾池里了,就连农具都不见在院落中随便放置,阳光撒进屋子里更显得窗明几净,看,几位叔叔正在计算机上看致富信息呢!吃的是自来水,用的家电真是一应俱全,做饭还用节能的沼气,既干净环保,又节能方便;以前大家洗澡,只能在夏天到渠里去洗洗,现在可好了,有了太阳能,想什么时候洗就什么时候洗。以前,老听爷爷说浇水难,打坝难,你看,现在的田地边,哪儿没有U型渠,水清的都可以看见小鱼了。以前爷爷总爱和一伙老年人围在大门前下象棋,现在好了,村里建起了文化中心,既可以下象棋、打扑克,还有健身器材可以锻炼身体呢……
农村的变化真是说也说不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