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观美术馆作文
今天下了一场大雪,空气特别清新。下午我和妈妈去参观了美术馆。
美术馆的画可真多呀!还有很多雕塑呢!画的品种也是各种各样,有油画、水墨画、还有漫画等。而最有趣的就要数五层的民间艺术展了。
在五层展厅里,有面人、脸谱、还有皮影。我最感兴趣的是皮影。这些皮影做工十分精细,胡子刻得又细又密。那些人物都形态各异,眼睛也很传神。而且颜色五彩缤纷,十分鲜艳。
后来我们参观了四层,四层有许多雕塑。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叫《躲避》的雕塑。雕像上的一位母亲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手上还牵着一个孩子,眼神惊恐,好像正有敌人追来的样子,形态逼真,惟妙惟肖。
今天,我看到了许多的艺术品,真让我大开眼界,留恋忘返!争取下次有机会再去参观。
2.如何参观美术馆
这是一本写给大众读者的美术馆参观指南,是旅美艺术家倾心打造的艺术欣赏入门好书。
每当我们进入美术馆,面对琳琅满目的艺术品,却往往不知该从何看起,也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使参观进行得更有效。
作者希望借由该书的引导,让我们对美术馆的参观有基本的认识。诸如,在参观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参观时又该注意哪些原则,才不会在参观时眼花缭乱,又能在感性和知性上都有最大的收获。 此外作者还对世界重要的美术馆、博物馆作了简单扼要的介绍,除了具有导览的功能之外,也方便读者的查阅索引
3.参观美术馆作文
参观宁波美术馆
昨天下午,爸爸妈妈带着我,参观了宁波美术馆-“人与自然”大型科普展。
我一进入展厅大门,就被面前的巨大恐龙给吸引住了,体长26米,身高足有9米的亚洲最长最完整的马门溪龙,而旁边只有1米出头的鹦鹉嘴尤其显得袖珍了很多,它半直立的后肢和灵巧的前肢让人觉得家里的小宠物一样。
据展区的阿姨介绍,马门溪龙以植物为食,是1997年在四川省井研县发掘的蜥脚类恐龙,马门溪龙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动物,它四足行走,身体笨重,行动迟缓,估计体重达60多吨,生活在1亿6千万年的早期。
一旁的鹦鹉嘴龙是角龙中最为原始的型类,是后来长角角龙的最早的祖先。在至今发现的鹦鹉嘴龙个体长超过2米的很少,身体都比较轻巧,并且前肢明显短于后肢,主要依靠后肢来走路,牙齿平滑,以植物为食,是恐龙家族中的“小不点”。
走进右边的三号展厅,这里有7条大大小小的恐龙,此外,值得一看的还有一旁的一窝30多个恐龙蛋,是目前为止中国出土最多最完整的恐龙蛋。
还有人体展览区,展区陈列着72件人体各器官标本,有九大系统展览:运动系、消化系、呼吸系等,有彩色分辨头盖骨,用不同的颜色将人的头盖骨的各部分分解开来,还有髋关节、骨盆、畸形的胎儿……
更有意思的是凡进入展区的参观者都有一张答题纸,如答对了,就可以赢得一份纪念品,并有机会获得恐龙蛋呢!
这次的参观让我学到不少课外知识,也让我喜欢上了科学,更让我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
4.参观美术馆的作文,450字左右
有人说,那里是美的源泉,有人说,那里是艺术的殿堂。
今天,我有幸到了那里——工艺美术馆。走进中厅,这里如仙境一般,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美丽的水晶灯。
正前方一块大屏风上,刻着几行醒目的大字,我国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品种纷繁,技艺精湛,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的特色,是世界文明中一颗璀灿的明珠。我激动地想:其实这些荣誉都是那些能工巧匠用辛勤劳动换来的啊!我们走进第一展室,这里是陶塑的天地,那红结晶300件鱼尾瓶,钧窑双龙戏珠瓶,那活灵活现的瓷大象、瓷山猫,还有那栩栩如生的十二金钗瓷人。
最引人注目的展品要数陶塑《天问(屈原)》了。只见屈原仰望天空,好像在高声长叹,仿佛在向天控诉不平。
“津京,快快来!”随着妈妈的喊声我匆匆忙忙地走进了第二展室。忽然一只下山猛虎向我扑来,我转身就跑。
年幼的小妹妹说:“姐姐,你怕什么呀?”我扭过头,仔细一看,噢,原来是湘绣《虎》。只见这只虎左脚插在水中,张大了嘴,两眼平视远方,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真虎呢!“姐,快点!”拉着妹妹的手,我们又来到别的展品前。
我们看了苏绣《狼狗》,看了象牙扇,看了十万唐诗扇……尤其是十万唐诗扇引起了我的深思。看着那密密麻麻、只有黑芝麻的十分之一大小的小字,看着那只有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的娟秀的字体,我不禁想到,艺术家们要用多少心血,要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制造出这么精致的珍品啊!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做什么事总不肯下苦功夫。
我暗下决心:以后做事一定要有毅力,不再半途而废。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进了第三展室了。
这里可以说是宝中之精华,四大国宝就在这里展出。我们在一块长方形的翡翠前停住了脚步。
这就是国宝《四海欢腾》。只见,翡翠上雕着九条蛟龙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遨游。
蛟龙形态逼真,令人陷入无边的遐想。国宝之二是《岱岳奇观》。
艺术家们运用了翡翠的自然色彩,在翡翠左侧偏上方雕出了泰山日出时的美丽景色。看着这精美的艺术品,我仿佛看到了泰山的半山腰云雾缭绕,渐渐地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长起。
那耀眼的红光照出了绚丽夺目的朝霞,十八盘天街、南天门沐浴在红色的霞光中,格外壮观。我们随着解说员来到珍品《含香聚瑞》前,制造它的艺术家发挥了中国玉器史上高难度的料中套料的工艺,充分地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
它晶莹剔透,十分美观。艺术珍品《群芳揽胜》原料是梯形,艺术家们在上面雕刻了菊花、腊梅、牡丹、月季等四十多种花卉。
我心中暗暗称赞:真棒!这时一位外国友人说:“中国艺术品OK!”说着,挑起了大拇指。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回到了家。
但“中国艺术品OK!”这句话总回荡在我耳边,外国友人那挑起的大拇指总浮现在我眼前。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争光。
5.参观美术馆500字
参观美术馆 现代人的生活忙碌,平时为了准备月考更忙,忙到没有办法让自己的生活有美丽的回味。
在这年假假期,爸爸决定带我们去美术馆。爸爸开车带着我们去接一位老爷爷,他就是举办展览的艺术家,一个拍照片超过七十年的摄影家。
由于老爷爷的作品非常多,而且不同于我生活的年代,于是爸爸开始为参观的人一一导览。经过解释后,我终于可以看懂作品的内容,这也是黑白照片的神奇之处。
首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五十几年前所拍的野柳“女王头”,那时的女王头有着粗粗的脖子和今天看起来十分不同,妈妈解释这是因为风侵蚀作用的结果,社会课本里面也有提到。我想再经过一百年,女王头也许会完全消失。
另外我也喜欢野柳的特殊岩石。老爷爷透过他艺术的眼光与黑白照片的手法,将平凡无奇的石壁都拍成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旷世巨作了。
除了黑白照片,老爷爷也运用特殊的镜头,捕捉平常眼睛看不到的微小世界,他把花朵最细微的地方放大成缤纷的彩色画面。这都是摄影家非常不一样的眼睛才能看到的。
展览中,我也观察到每一个人都找到自己有兴趣的作品细细的观赏,也许每一个人在美术馆都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而丰富了每天忙碌而且无趣的生活了吧!所以我希望大家再忙也要去逛逛美术馆,那么平凡的生活也会充满美丽的回忆。
6.老师:写一篇参观美术馆的文章咋写,谢谢老师
参观美术馆
很早就想去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参观了。听说今天正好开放。吃完午饭,我就急忙和爸爸去参观。
我们沿着楼梯来到负一层,负一层展览的是刘文斌教授的油画。他的油画擅长画山水和人物,他画的漓江山水色彩分明,山水的层次感很强,和我亲眼看到的一模一样,就像拍摄的照片。
今天的主题展览区是在三层,展览的是“长安印象”陕西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我记得的几个名家有:王西京、刘文西和雷平安。他们的画都很好看,我最喜欢王西京的山水画;刘文西画的**也很像。
看完画展,我也有了长大当画家的想法。
7.怎样写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如今院外看画展参观美术馆的
一进展厅,我便看见了琳琅满目的绘画作品:素描、水彩画、儿童画、沙画、国画,应有尽有,还有别具风格的手工制品。
一件件美丽而精致的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更令我叹为观止的是一副夏日荷花图,是一幅国画。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的荷花优雅的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的花瓣将柠檬黄的花蕊轻柔的包住,十分美丽。
左侧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小姑娘。荷花下方,几片嫩绿的小荷叶刚刚长成,两侧的墨色的荷叶更衬托出小荷叶的生机勃勃。
一只如画龙点睛般的蜻蜓停在盛放的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的香气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开。池塘中,几条顽皮的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十分生动可爱。
看到这幅画,我便想起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觉得,这幅画的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和杨万里一样: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像荷花一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怎样写参观画展心得
范例:希望你采纳!
对宁波美术馆,早已熟悉,它的外观依旧是一个线条和结构都极为简单的长方形盒子。要说在这样一个乏善可陈的结构中再造艺术风格独特而又极具实用价值的美术馆,实非易事。然而,就是在这个被废弃的庞然旧物上,建筑师王澍挖掘出了他的艺术空间。外立面的木墙和钢柱,色调单纯,尺度超常,带给你视觉的冲击和不同凡响的感受。整个建筑的体量在浑然不觉中增大了许多。光线的介入是打破单调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让不同材质更显柔和协调的一个手段。干净的线条,简约的色块,光的参与,影的投射,人的渺小感……这一切竟让你凝神无语。 于是12月5日上午,姜山镇中学全体艺术组成员参观了宁波美术馆。值逢第五届宁波国际海报双年展及部分潘公凯先生的画展。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宁波国际海报双年展的背景海报图及对国际海报双年展的简介。从讲解员的讲解中我们了解IGDB(宁波国际海报双年展)创办于1999年,至今已成功地举办四届。如今,IGDB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中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声望、影响与主张,并成为中国平面设计国际化的象征。IGDB旨在展现和推广当代全球范围内的年轻设计师的设计思考和设计表达,并探索社会文化与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我们说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实践基础上的思想变革、理论创新为先导。宁波国际海报双年展是国际同类型平面设计双年展中唯一一个主张与坚持参展作品的初评也是由包括本国以外的国际评委来评选的双年展。展出的海报中特别让我们感受到的就是创新的思维与创作展现手法。画展特别展现了IGDB这一创新价值的追求,在今天这个由网络连接的高速发展的世界里,具有着公认的表现当代设计文化的最新视觉探索与沟通媒介的完整性和权威性。IGDB带给我们了一种视觉的享受。社会的巨大转型,推动当代平面设计发生巨大的转变,一场伟大的设计变革正在形成。在媒介和交流方式的巨大变革之后,不同学科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平面设计早已经不再只是传统的方式。IGDB鼓励创新的思想与另辟溪径的创作,并以推动世界设计的发展、研究与交流为己任。让我们也开始呼唤新的思考、方法与表现力。
在2号展厅中我们还欣赏到了潘公凯先生的作品。《静水深流-潘公凯作品展》作品气势宏大,笔墨恢宏,不仅是作品的尺幅上,还是用笔用墨上,以及整个作品章法的经营与架构上,都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既继承了其父亲在中国画作品中对于笔墨和构成的研究,又对中国画如何体现现代感作了突破性的实验和探索。潘公凯先生作品中的这种“势”超越了作品本身,把美术馆的空间给“镇”住了,可以说,宁波美术馆馆体的这种现代感和潘公凯先生的作品相得益彰。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需要创新,当缺乏创新的主动性和耐性,独特的创新目标不明确时,所绘画的作品也缺乏让人欣赏的激情。所以我们更应该发挥主动性与创新性。通过参观这次展览,我们对创新要求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同时我们也明白了自身的缺陷,对日后我们的自我创新培养有很好的指导。
9.参观中国美术馆有感作文
今天下午,妈妈带我参观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很大,我们决定从风筝展开始看起。风筝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它们可以被制作成人物、鸟兽、水族、草虫、器皿等形象。
这次展览中最大的风筝是板鹞“观音全图”,它高2.4米,宽2.4米。最小的风筝是《张飞脸谱》,只有一公分见方,但系上风筝线居然还可以飞起来。
最引人注目的悬挂在天花板上一只长10米的风筝,人们把这只风筝设计成“龙”的形状,威武极了!在美术馆同期展出的还有年画展、莫高窟壁画展等。今天的风筝展让我大开眼界,原来风筝可以如此多姿多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