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表示颜色的字有哪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纺织业和陶瓷业的国家。
这一切都反映到汉字中来。 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四个表示颜色的字——“幽”、“白”、“赤”、“黄”。
《说文解字》中收了表示颜色意义的字75个,后世又增加了一些。这些汉字按部首可分为部、丹部、青部、部、赤部、白部、木部、黄部、黑部、衣部、羽部、玉部等。
下面是一些例子: 红。《说文》:“帛赤白色。”
本义指浅赤色的帛,后世常用来指大红绸子。唐代杨汝士《贺筵占赠营妓》有诗句:“一曲高歌红一匹,两头娘子谢夫人。”
其中的“红”,指的是大红绸子。“红”最常用的义项是表示颜色的粉红色、桃红色以及像鲜血一样的赤色。
绿。《说文》:“帛青黄色也。”
本义指蓝染料与黄染料调配后染成的帛,后来引申指像草和树叶壮盛时的颜色。 紫。
《说文》:“帛青赤色。”本义指青赤色的帛,后来引申指青赤色。
素。《说文》:“白也。”
本义指本色的生帛,后来引申指本白色。 丹。
《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原来指的是一种水银与硫黄的天然化合物,后来引申指大红色。
青。《说文》:“青,东方色也。”
青原指靛青,是古代最常用的染料之一,后引申指蓝色或深绿色,也可指黑色。 蓝。
《说文》:“染青草也。”蓝的本义是蓼蓝,古代最重要的染草之一。
后引申指颜色。 碧。
《说文》:“碧,石之青美者。”原指一种青绿色的玉石,后引申为青绿色。
白。《说文》:“西方色也。”
白本义指日光的白色,后引申为白色。 黑。
《说文》:“火所熏之色也。”指的是火熏过的颜色。
朱。《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
本义是一种木材,后来指朱红色。 黄。
《说文》:“黄,地之色也。”本义指大地的颜色。
在古代是尊严崇高的颜色,帝王都穿黄袍,皇宫用金黄色的琉璃瓦。 翠。
《说文》:“翠,青羽雀也。”本义指一种鸟,后引申为颜色。
从以上这些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可以看出古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了不起的创造力。
2.古代描绘色彩的字
红,即浅红色。
别称:妃色 杨妃色 湘妃色 妃红色 妃色 妃红色: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 湘妃色 粉红皆同义。
品红:比绛浅的红色 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
石榴红:石榴花的颜色,高色度和纯度的红色。 樱桃色:鲜红色 绛紫:紫中略带红的颜色 绯红:艳丽的深红 朱红:朱砂的颜色,比大红活泼,也称铅朱 丹:丹砂的鲜艳红色 彤:赤色 火红:火焰的红色,赤色 嫣红:鲜艳的红色 洋红:色橘红 炎:引申为红色。
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绾:绛色;浅绛色。 枣红:即深红 檀:浅红色,浅绛色。
殷红:发黑的红色。 注:绛>朱>赤>丹>红 鹅黄:淡黄色 鸭黄:小鸭毛的黄色 樱草色:淡黄色 杏黄:成熟杏子的黄色 ) 杏红:成熟杏子偏红色的一种颜色 橘黄:柑橘的黄色。
缃色:浅黄色。 橙色:界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混合色。
茶色:一种比栗色稍红的棕橙色至浅棕色 昏黄:形容天色、灯光等呈幽暗的黄色 栗色:栗壳的颜色。即紫黑色 棕色:棕毛的颜色,即褐色。
棕绿:绿中泛棕色的一种颜色。 棕黑:深棕色。
棕红:红褐色。 棕黄:浅褐色。
赭: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 褐色: 黄黑色 枯黄:干枯焦黄 嫩绿:像刚长出的嫩叶的浅绿色 柳黄:像柳树芽那样的浅黄色 柳绿:柳叶的青绿色 竹青:竹子的绿色 葱黄:黄绿色,嫩黄色 葱绿:1,浅绿又略显微黄的颜色2,草木青翠的样子 葱青:淡淡的青绿色 葱倩:青绿色 青葱:翠绿色,形容植物浓绿 油绿:光润而浓绿的颜色。以上几种绿色都是明亮可爱的色彩。
绿沈(沉):深绿 碧色:1,青绿色。2,青白色,浅蓝色。
碧绿:鲜艳的青绿色 青碧:鲜艳的青蓝色 翡翠色:1,翡翠鸟羽毛的青绿色。2,翡翠宝石的颜色。
草绿:绿而略黄的颜色。 青色:1,一类带绿的蓝色,中等深浅,高度饱和。
3,本义是蓝色。4,一般指深绿色。
5,也指黑色。青翠:鲜绿 青白:白而发青,尤指脸没有血色 鸭卵青:淡青灰色,极淡的青绿色 蟹壳青:深灰绿色 绿色:1,在光谱中介于蓝与黄之间的那种颜色。
2,本义:青中带黄的颜色。3,引申为黑色,如绿鬓:乌黑而光亮的鬓发。
代指为青春年少的容颜。 豆绿:浅黄绿色 豆青:浅青绿色 石青:淡灰绿色 玉色:玉的颜色,高雅的淡绿、淡青色 靛青:也叫“蓝靛”。
用蓼蓝叶泡水调和与石灰沉淀所得的蓝色染料。呈深蓝绿色 靛蓝:由植物(例如靛蓝或菘蓝属植物)得到的蓝色染料 碧蓝:青蓝色 蔚蓝:类似晴朗天空的颜色的一种蓝色 蓝灰色:一种近于灰略带蓝的深灰色 藏青:蓝而近黑 藏蓝:蓝里略透红色 黛:青黑色的颜料。
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黛螺:绘画或画眉所使用的青黑色颜料,代指女子眉妩。
黛色:青黑色。 黛绿:墨绿。
黛蓝:深蓝色 黛紫:深紫色 紫色:蓝和红组成的颜色。古人以紫为祥瑞的颜色。
代指与帝王、皇宫有关的事物。 紫酱:浑浊的紫色 酱紫:紫中略带红的颜色 紫檀:檀木的颜色,也称乌檀色 乌木色 绀青 绀紫:纯度较低的深紫色 紫棠:黑红色 青莲:偏蓝的紫色 群青:深蓝色 雪青:浅蓝紫色 丁香色:紫丁香的颜色,浅浅的紫色,很娇柔淡雅的色彩 藕色:浅灰而略带红的颜色 藕荷色:浅紫而略带红的颜色 苍色:即各种颜色掺入黑色后的颜色,如苍翠、苍黄、苍青、苍黑、苍白) 雪白:如雪般洁白 月白:淡蓝色 缟:白色 素:白色,无色 荼白:如荼之白色 霜色:白霜的颜色。
花白:白色和黑色混杂的。斑白的 夹杂有灰色的白 鱼肚白:似鱼腹部的颜色,多指黎明时东方的天色颜色 莹白:晶莹洁白 灰色:黑色和白色混和成的一种颜色 牙色:与象牙相似的淡黄色 (quester注:暖白) 铅白:铅粉的白色。
铅粉,国画颜料,日久易氧化“返铅”变黑。铅粉在古时用以搽脸的化妆品。
玄色:赤黑色,黑中带红的颜色,又泛指黑色 玄青:深黑色 乌色:暗而呈黑的颜色 乌黑:深黑;漆黑 漆黑:非常黑的 墨色:即黑色 墨灰:即黑灰 黑色:亮度最低的非彩色的或消色差的物体的颜色;最暗的灰色;与白色截然不同的消色差的颜色;被认为特别属于那些既不能反射、又不能透过能使人感觉到的微小入射光的物体,任何亮度很低的物体颜色。 缁色:帛黑色 煤黑象牙黑:都是黑,不过有冷暖之分。
黧:黑中带黄的颜色 黎:黑中带黄似黎草色 黝:本义为淡黑色或微青黑色。 黝黑:(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 黯:深黑色、泛指黑色 赤金:足金的颜色 金色:平均为深黄色带光泽的颜色 银白:带银光的白色。
3.古代表示“颜色”的字有哪些
古代表示“颜色”的字:黯、赤、绯、青、丹、绛、朱、赫、彤、碧
1、黯
【读音】:àn
【释义】:昏黑:~淡。~然。~~。~黑。
2、赤
【读音】:chì
【释义】:
1.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血。~字。
2.真诚,忠诚:~诚(极其真诚)。~忱。~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胆忠心。
3.空无所有:~手空拳。~地千里。
4.裸露:~脚(光脚)。
3、绯
【读音】:fēi
【释义】:红色:~红。深~。浅~。~桃(桃花)。
4、青
【读音】:qīng
【释义】:
1.深绿色或浅蓝色:~绿。~碧。~草。~苔。~苗。~菜。~葱。~山绿水。~云直上。万古长~(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情永远不衰)。
2.绿色的东西:踏~。~黄不接。
3.靛蓝色:靛~。~紫。~出于蓝,胜于蓝。
4.黑色:~布。~线。~衫。~衣。
5.喻年轻:~年。~春。~工。
6.竹简:~简。~史(原指写在竹简上的记事,后指史书,如“永垂~~”)。
5、丹
【读音】:dān
【释义】:1.红色:~砂(朱砂)。~桂(观赏植物,花为橘红色)。~心碧血(赤诚的忠心,珍贵的热血)。~青。2.依成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丸散膏~。3.姓。
6、绛
【读音】:jiàng
【释义】:赤色,火红。
7、朱
【读音】:zhū shú
【释义】:
[ zhū ]
1.红色:~红。~批。~笔。~文(印章上的阳文)。~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
2.矿物名:~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墨。
3.姓。
[ shú ]
〔~提(shí)〕古地名。 汉武帝 时置县,治所在今 云南省 昭通县 境。后立为郡。
8、赫
【读音】:hè
【释义】:
1.明显,显著,盛大:显~。喧~。~奕。~烜。
2.发怒:~咤。~怒。~然。
3.红如火烧,泛指红色:“~如渥赭”。
9、【读音】:tóng
【释义】:1.红色:~管(a.赤管笔,古代女史以此记事,后因用于女子文墨之事;b.一说是红色管状的初生之草)。~云。~庭(中国汉代皇宫以朱红色漆中庭,后泛指皇宫)。
2.姓。
10、【读音】:bì
【释义】:
1.青绿色的玉石:~玉。
2.青绿色:~绿。金~辉煌。~空。
4.古代代表颜色的字,词
1,黯 形声字。
从黑,音声。本义是:“深黑色”。
《说文》:“黯,深黑色也。”《广雅》:“黯,黑也。”
《史记·孔子世家》:“黯然而黑。”现在仍有“黯然”(黑暗的样子)等词语。
常泛指黑色。 2,赫 会意字。
从二赤。《说文》:“赫,火赤貌。”
火赤。本义是“火烧的颜色”,泛指“赤色和火红色” 。
如《诗经·邶风·简兮》:“赫如渥赭。”现在仍有“赫日(红日),赫赤(深红,火红)”等词语。
3,黛 形声字。从黑,代声。
《说文》:“黱,画眉也。从黑,朕声。”
“黱”也写作“黛”。锴本作画眉墨。
本义是“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后来泛指“青黑色 ”,如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现在仍有“黛黑”等词语。
4,黑 会意字。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
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
本义是:“黑色”。《小尔雅》:“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
后经常表示“黑色”。如“黑洞洞”“黑暗”等。
5,红 形声字。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
《说文》:“红,帛赤白色也。”本义是:“粉红色。”
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释名·释采帛》:“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
后来也表示各种红的颜色。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
现在红色使用极为普遍,结合其他表示红色的词语使用,如“绯红”“绛红”等。 6,绯 形声字。
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非声。本义是“(帛)红色”。
《说文新附》:“绯,帛赤色也。”后常表示“红色,深红色 ”,如韩愈《送区弘南归》:“佩服上色紫与绯。”
现在有“绯红”等词语。 7,赤 会意字。
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
一说“大火”为赤。本义是“火的颜色”,即红色。
《说文》:“赤,南方色也。”《书·洪范·五行传》:“赤者,火色也。”
后指“红色”,如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色赤椒好。” 8,朱 指事字。
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
本义是:“赤心木”。后用来指“朱色,大红色” 。
如《韩非子·十过》:“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庄子·达生》:“紫衣而朱冠。”
古代又称“朱”为正色,如“朱门”“朱红”等 。 9,丹 象形字。
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
象采丹井。”本义是“辰砂,朱砂”。
后表示“红色,赤色”。《周礼·考工记》:“染羽以朱湛丹秫。”
10,蓝 形声字。从艹,监声。
本义是:“蓼蓝”。《说文》:“蓝,染青草也。”
蓝在上古汉语中并不表示颜色,一般都是表示染料“蓼蓝”,如《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用来表示蓝色的形容词是“青”。
“蓝”表示颜色是后起义,指“暗蓝色”。如杜甫《冬到金华山观》:“上有蔚蓝天。”
现在仍有“蓝天”“蔚蓝”等词语。 11,绿 形声字。
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录声。《说文》:“绿,帛青黄色也。”
本义是:“青中带黄的颜色”。如《楚辞·橘颂》:“绿叶素荣。”
后也用来表示“乌黑色 ”,如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绿云:女子乌黑光亮的秀发)。
现在仍有“碧绿”“翠绿”“绿树”等词语。 12,白 象形字。
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说文》:“白,西方色也。
殷用事物色白。” 古人还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本义是:“白颜色”。如《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13,黄 象形字。金文象蝗虫形。
当是“蝗”的本字。本义是:“蝗虫。”
后常指:“黄色”。《说文》:“黄,地之色也。”
《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易·坤》:“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14,褐 形声字。
从衣,曷声。《说文》:“褐,编枲袜。”
(枲:粗麻。)本义是:“用粗麻织成的袜子”。
后表示“黄黑色” ,如白居易《三适赠道友》:“褐绫袍厚暖。”现在仍有“褐煤,褐铁矿”等词语。
15,灰 会意字。从手,从火。
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说文》:“灰,死火余烬也。”
本义是:“火灰”。后指“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 。
16,绛(绛) 形声字。从糸,夅声。
《说文》:“绛,大赤也。”本义是:“大红色”,《广雅》:“纁谓之绛。
凡九旗之帛皆用绛。”(纁:红色)后表示“深红色”。
如《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为兵作绛衣行縢。”(行縢:绑腿。)
17,紫 形声字。从糸,此声。
《说文》:“紫,帛黑赤色也。”本义是“紫色”,也就是“蓝和红组成的颜色”。
后常指“紫色”,如《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现在仍有“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等词语。
18,彤 会意字。从丹,从彡。
丹就是丹砂。彡表示装饰。
本义是:“彩色装饰”。《说文》:“彤,丹饰也。”
《荀子·大略》:“诸侯彤弓。”(按:“丹漆也。)
本来是动词,后用作形容词指。
5.色字繁体字怎么写
色的繁体字 ( 色 )
色的拼音/色的音标 sè
色的意思2113
(1)(名)颜色:红~|5261五颜六~。4102
(2)(名)脸上表现的神情;神色:喜形于~|面不改~。
(3)(名)1653种类:货~|各~各样。
(4)(名)情景内;景象:景~|夜~。
(5)(名)物品的质量:成~容|足~。
(6)(名)指妇女美貌:姿~|~艺双绝。
(7)(名)指情欲:~情|~胆。
6.古代用哪些字来表示各种颜色
对应“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灰”,这些颜色的古文为:彤、缇、缃、碧、葱、靛、缥、玄、素、苍。
反应在诗词中的颜色有:
1、彤——红色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静女》先秦:佚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释义: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2、缃(xiāng)——浅黄色
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
《最高楼·旧时心事》宋代:程垓
旧时心事,说着两眉羞。长记得、凭肩游。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
也谁料、春风吹已断。又谁料、朝云飞亦散。天易老,恨难酬。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
释义:
过去的心事啊,说起来令人害羞,常常记得,我们俩并肩赏游,穿着浅黄色的裙子罗袜漫步在桃花盛开的岸边,薄薄的青衫轻罗小扇轻歌曼舞在杏花楼,有多少遍游赏,多少回沉醉,多少次挽留。
有谁料到,往事让春风吹断,还有谁想到,美好的朝云飞逝流散,老天容易衰老,离恨消除却难,蜂儿啊不懂得人们的痛苦,燕儿啊不懂得人们的忧伤,留恋昔日的情怀啊,何时才能消完?
3、碧——绿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释义:
碧绿的杨柳依偎着曲曲折折的栏杆,春风和煦轻柔,鹅黄嫩绿、如丝如缕的杨柳在风中款款摆动腰肢,摇曳多姿。是谁突然弹起钿筝,惊醒那安栖的燕子,双双穿帘飞去。
然而几天时间放眼望去尽是落絮纷纷,正当杏花盛开,娇艳无比之际,却下起清明雨。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沉沉睡去,正在睡酣梦甜之际,却被窗外清脆的莺啼声惊起,而美梦也再也无寻处了。
4、葱——青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高轩过》唐代:李贺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释义:
两位大人穿着青翠如葱的官服,金环压着马辔头摇晃玲珑。马蹄声阵阵马车声响隆隆,下马进门来器宇轩昂气势如虹。原来一个是洛阳城的大才子,一个是名门天下的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的才气在他们胸中,天地精华他们都能融会贯通。
殿前吟诗作赋声音响彻云空,笔能补造化之缺上天都没用。我这个客居他乡的粗眉书客,谁知到枯草能遇到春天和风。我就像垂翅的鸟儿附上大鸿雁,他日不羞惭小蛇变成大龙。
5、玄——黑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咏蝉 / 在狱咏蝉》唐代: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释义:
深秋季节寒蝉叫个不停,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怎么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有谁能相信秋蝉是这样的清廉高洁呢?又有谁能为我这个无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