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藏语怎么写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5个地区。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四个国家,也有人说藏语。
藏语主要分为三大方言:卫藏方言(即拉萨话)、康方言(德格话、昌多话)、安多方言。藏语是我国藏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现代藏语有以下特点:1、浊辅音趋于清化,局部地区所保留的浊辅音都是来源于古复辅音中的浊基本辅音;2、复辅音趋于简化和消失,只在局部地区保留带前置辅音的二合复辅音;3、单元音增多,特别是鼻化元音;4、元音有长短区别,并与声调有互补关系;5、有鼻化和非鼻化两类真性复元音;6、辅音韵尾趋于简化,从而引起带辅音韵尾元音的简化;7、有较完整而稳定的声调系统,而且数量有增多的趋势;8、谓语是后置表达系统(即谓语的语法意义由谓语之后的部分表示);9、构语和构形的语素之间有丰富的减缩变化;10、动词只保留简化的屈析变化,而且它已失去独立表达语法意义的功能;11、动词有丰富的体的范畴;12、判断动词和存在动词有两种表示不同人称的词汇形式;13、动词无人称和方位范畴;14、单一部分表示否定(即在所否定的词的前或后加否定成分表示);15、有丰富的助词,而且常常有减缩和独立两种形式;16、形容词和部分派生名词有构词后缀;17、有敬语和非敬语的区别。声调:藏文本是记录了7世纪的藏语语音,当时没有声调;当代藏语以拉萨方言为标准语,产生了四个声调:调值为55的高平调(标为´或˥˥)、调值为53的降调(标为^或˥˧)、调值为12的低平调(标为`或˩˨)、调值为14的升调(标为ˇ或˩˦)。
每个音节的声调和该音节在7世纪的声母和韵尾有严密的对应关系,以浊辅音字母为基字的音节在当代藏语里读做低平调,以清辅音字母为基字的音节在当代藏语里读做高平调,以-ག、-གས、-བ,-བས,-ད,-ས,-ངས和-མས为后加字的音节,原本高平调要变为降调,原本低平调要变为升调。辅音:藏文有30个基本单辅音字母,每个字母在7世纪的发音是辅音加元音a。
在当代拉萨音的发音出现了有规律的变化,基字声母为浊塞音、浊擦音和浊塞擦音的字母读成相对应的送气清辅音。藏语的7世纪复声母向现代拉萨音单声母的演变如下: 7世纪藏语发音的国际音标当代拉萨话发音的国际音标spa, dpa, lpa->párba, sba, dba, sbra->pàlba, ɦba->mpàɦpʰa->pʰárma, sma, dma, smra->mámra->màdba->wárta, lta, sta, twa, gta, bta, brta, blta, bsta, blda->tárda, sda, gda, bda, brda, bsda->tàzla, bzla, lda, mda, ɦda->ntàmtʰa, ɦtʰa->tʰádwa->tʰàrna, sna, gna, brna, bsna, mna->nákla, gla, bla, rla, sla, brla, bsla->lálwa->làrtsa, stsa, tswa, gtsa, btsa, brtsa, bstsa->tsárdza, gdza, brdza->tsàmdza, ɦdza->ntsàtsʰwa, mtsʰa, ɦtsʰa->tsʰásra, swa, gsa, bsa, bsra->sázwa, gza, bza->sàkra, tra, pra, skra, dkra, dpra, bkra, bskra, bsra->ʈʂádgra, dbra, bgra, bsgra, sgra, sbra->ʈʂàmgra, ɦgra, ɦdra, ɦbra->ɳʈʂàkʰra, tʰra, pʰra, mkʰra, ɦkʰra, ɦpʰra->ʈʂʰágra, dra, bra, grwa->ʈʂʰàhra->ʂárwa->ʐàkja, rkja, skja, dkja, bkja, brkja, bskja->cárgja, sgja, dgja, bgja, brgja, bsgja->càmgja, ɦgja->ɲcàkʰja, mkʰja, ɦkʰja->cʰágja->cʰàgtɕa, btɕa, ltɕa, pja, dpja->tɕárdʑa, brdʑa, dbja->tɕàldʑa, mdʑa, ɦdʑa, ɦbja->ɲtɕàmtɕʰa, ɦtɕʰa, pʰja, ɦpʰja->tɕʰábja->tɕʰàɕwa, gɕa, bɕa->ɕáʑwa, gʑa, bʑa->ɕàrɲa, sɲa, gɲa, brɲa, bsɲa, mɲa->ɲáɲwa, mja->ɲàg.ja->járka, lka, ska, kwa, dka, bka, brka, bska->kárga, sga, dga, bga, brga, bsga->kàlga, mga, ɦga->ŋkàkʰwa, mkʰa, ɦkʰa->kʰágwa->kʰàrŋa, lŋa, sŋa, dŋa, brŋa, bsŋa, mŋa->ŋádba->ʔáhwa->há元音藏文有/a/、/i/、/u/、/e/、/o/五个基本元音,每个无附标的藏文字母表示元音为a的音节,在字母上方加附标ི表示元音为/i/的音节,在字母下方加附标ུ表示元音为/u/的音节,在字母上方加附标ེ表示元音为/e/的音节,在字母上方加附标ོ表示元音为/o/的音节。
在拉萨话中,如果一个音节以ས/s/、ད/d/、ན/n/、ལ/l/为第一后加字,元音要发生音变,/a/读成/ɛ/,ོ/o/读成/ø/,ུ/u/读成/y/,并且ས/s/、ད/d/两个后加字不发音,后加字ན/n/和前面的元音合成鼻化元音。藏文拉丁字母转写系统:藏文拉丁字母转写系统是指将藏文字母转换成拉丁字母,从而使藏文罗马化的一套文字转写系统。
现在通用的是威利(Wylie)转写方案。1959年,威利(TurrellWylie)精炼了原有的转写方案,只使用基本的26个拉丁字母,而不需添加字母和添加符号。
在此之后,这套方案成为藏学界尤其是美国藏学界的标准转写方案,并以威利的姓氏来命名。在以拼音文字为文字形式的语言中,藏语有其特殊的地方:文字系统与语音系统不一致。
现行藏文字母纪录的是11世纪的藏语语音,这与现代藏语的语音有着很大的区别(例如,“。
2.晚安,用藏语怎么,写
གཟིམ་འཇམ་གནང།,这个字面意思是“睡好”,用来表示晚安的意思。
藏语语音声调:藏文本是记录了7世纪的藏语语音,当时没有声调;当代藏语以拉萨方言为标准语,产生了四个声调:调值为55的高平调(标为ˊ或˥˥)、调值为53的降调(标为^或˥˧)、调值为12的低平调(标为`或˩˨)、调值为14的升调(标为ˇ或˩˦)。
每个音节的声调和该音节在7世纪的声母和韵尾有严密的对应关系,以浊辅音字母为基字的音节在当代藏语里读做低平调,以清辅音字母为基字的音节在当代藏语里读做高平调,以-ག、-གས-བ,-བས,-ད,-ས,-ངས和-མས为后加字的音节,原本高平调要变为降调,原本低平调要变为升调。
扩展资料:
藏语特点
1、浊辅音趋于清化,局部地区所保留的浊辅音都是来源于古复辅音中的浊基本辅音;
2、复辅音趋于简化和消失,只在局部地区保留带前置辅音的二合复辅音;
3、单元音增多,特别是鼻化元音;
4、元音有长短区别,并与声调有互补关系;
5、有鼻化和非鼻化两类真性复元音;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藏语
3.“我爱你”用藏语怎么说
“阿2113秋拉尕”[ā qiū lā gǎ ]这是藏语5261用汉语谐音表示出来的,藏族朋友听懂率为百分4102之九十五。
日常藏语:吉1653祥如意 ( 扎西德勒) 、早晨好( 休巴德勒) 、下午好(求珠得勒) 、晚上好(宫珠得勒 ) 、谢谢(突及其 ) 、再见( 卡里沛) 、你好吗( 如索得波饮拜) 、叫什么名字( 名卡热 ) 、对不起(广达) 、买( 尼) 、卖( 冲) 、贵了( 孔泽青波) 、钱(贝夏卡则热 ) 、我买了 ( 尼格因 ) 。
4.谁有简单的日常藏语以及写法
汉语 藏语音译 吉祥如意 扎西德勒 你好 姑索得波 您好,欢迎 切让配伯尔歌苏雄 见到你很高兴 切让结威嘎不穷 一路上好吗 哪姆哪,得布穷咧 谢谢 突及其 再见 卡里沛 对不起 广达 辛苦了 嘎地 好的,谢谢 拉索,突及其 不客气 可儿朗个马热 叫什么名字 名卡热 我的名字是 额阿吉名 记住了 额儿松 从哪里来 卡内沛巴 到哪里去 卡巴太卡 请坐 秀垫佳 请进 牙费 什么事 掐烈卡日云啊 现在几点钟了 躺搭趋翠卡簇热 到那里需要多久 的几拙哇土簇卡翠果热儿 有座位吗 朽萨赌格儿 有,请进来座座 独,芽配徐点家 我们座哪儿 额啊让措卡巴徐嘎 无所谓 概米度 你要吃什么 切让卡日确嘎 好吃吗 鞋辣桌布赌盖儿 很好吃 桌布洗扎独 不客气 可儿郎喀马日 请喝茶 苏儿掐确 有导游吗 你先吧哟伯 同他怎么联系 只哇肯浙茄古日 可以在你这里借宿吗 切让叠呢捏呢永古度枚 称谓用语 我 额阿 你 切让 他 阔让 我们 额让措 你们 切让措 他们 阔让措 男孩 普 女孩 普姆 大姐 阿佳 大哥 金布 妻子 阿吉 女朋友 嘎若 师傅 哥郎 奶奶 阿莫拉 爷爷 阿勃拉 叔叔 阿古拉 姑姑 阿尼拉 小伙子 巨决 解放军 金珠玛米 购物用语 买(卖) 尼(冲) 价格 孔泽 钱 贝夏 多少钱 贝夏卡则热 贵了 孔泽青波 便宜 孔泽开波 我买了 (额啊)尼格因 我不买 (额啊)尼格没 没有 敏度 有度 没有零钱 毛兹敏度 这是什么 笛卡热 求求你 咕叽咕叽(最容易记住的,哈哈) 看病用语 医院 门康 头痛 觉冻 我不舒服 啊代彼敏度 你哪儿不舒服 切让卡日拥给朵 不要紧吧 册切不杜给 我想要点热水 啊拉曲擦波告 帮我找个医生 安木期才热囊 场所用语 旅馆 准康 商店 村康 书店 贝村康 加油站 弄鲁萨 银行 威康 邮局 伊松康 寺庙 贡吧 街道 狼嘎 市场 村纳 食品用语 糌粑 乃糌 豌豆糌粑 散玛 奶酪 达雪 青稞酒 羌 牛肉 擦下 羊肉 鲁下 追问: 我女朋友也是个 西藏 迷。
能有一些更贴近的吗? 回答: 那就买本《日常藏语 一本通 》,看看书店里有没 /ygw/szcd/zysc.htm 这里有一些 藏族 和藏语介绍。
5.天府一词在藏语中怎么写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由来已久。这是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主要是:
1、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2、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择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然就要被称为“天府之国”了。
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藏器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可见,“天府”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吏,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战国策·秦策》中记述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以上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关中平原是富庶之地。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后来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条地理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