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族墓志铭的写法
墓志铭 开放分类: 文学体裁 墓志铭是中国古代一种悼念性的文体。
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于坟前。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
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
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也可以是别人写的 主要是对一生的评价 墓志铭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墓志铭一般是铭主死后由别人撰写,偶有铭主本人生前撰写的。
墓志铭为在坟墓中或坟墓上,以死者生平事迹所写的一份简介,尤其对于伟大或值得纪念的人其墓经常有墓志铭,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这种习俗的存在,但是近代中国已不流行写墓志铭。 墓志铭是给过世的人写的。
在古代,墓志主要是把死者的简要生平刻在石碑上,放进墓穴里,中国人讲究立德、立言、立行,死后这些都是要写进墓志铭,以求得人死留名。 在现代,主要是记述一生的重要事件,然后对人做一个综合的评价 一般而言,墓志铭使用韵文写作,中西方皆然,但也有例外,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为无韵散文。
名人墓志铭 数字铭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穷其毕生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他的墓碑上就刻着这一组数字."37,22,35,RI.P"是美国影星玛丽莲·梦露的墓志铭,这几个数字给影迷留下了一个谜.最终梦露研究会将谜底揭破,它们分别表示着梦露的胸围,腰围,臀围,说明死者生前的爱美心愿. 图示铭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墓碑上刻着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2/3这条著名的几何学原理.德国数学家高斯因其发现了正17边形的尺规作法,他的墓碑上刻上了一个正17边形.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的墓碑上刻着许多小鸡,小羊和小狗. 美诗铭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他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法国浪漫主义诗人缪塞的墓志铭是他写的六行诗:"等我死去,亲爱的朋友,请在我的墓前栽一株杨柳.我爱它那一簇簇涕泣的绿叶,它那淡淡的颜色使我感到温暖亲切,在我将要永眠的土地上,杨柳的绿荫啊,将显得那样轻盈,凉爽." 幽默铭 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墓碑上刻着他临终前为自己撰写的幽默的铭文:"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这黄土下的灵柩;让我安息者将得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定遭亡灵诅咒."大文豪肖伯纳的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的."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名字铭 法兰西民族英雄,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的墓碑上只刻有他的名字:"夏尔·戴高乐".曾经"捕捉"天上雷电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墓碑刻的是"印刷工富兰克林",因为他毕生引为自豪的,还是他青年时代做过的印刷工.。
2.家族墓怎样排列
《高老师浅淡家族墓设计》
家族墓设计固然与普通单穴、双穴墓不一bai样,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重新考虑更多的问题。
首先,根据客户具体的家族成员情况,设计具体墓穴摆放。每du个家庭的情况zhi都会不一样,但必须遵循辈分,长者在后,小辈在前,同辈人中遵循左为尊,按这个顺序即可设计出基本墓穴情况。同时,根据此情况设计墓穴方式dao。
1、地宫台阶式:此方式同时更好的区分辈份,同时地防潮上面效果比较回不错。
2、整一通式:其实就是一个大墓穴均在一个平台之上,此方式更好地节约答了土地。
3、分开式:家族共用一块墓碑,墓穴分开制作。
3.家族墓地统一立一个碑碑文怎么写
墓碑碑文包括:时间、正文、落款及字数,所以立碑要从这四点入手,具体如下:
1、时间:也就是说,建造一个墓碑的时间,写在墓碑的右侧,而不是在顶部,通常在整个纪念碑的三分之二处,字体应该更小。
2、文字:写下两个墓主的名字,老式墓葬只写丈夫的名字,妻子只写名字,大部分不写在中间,只写在左边;在现代墓碑上,夫妻并排写作,男性生活在右边,女性生活在左边。
一般来说,它是这样写的:“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父亲,一个德培,一个守护(或墓)”12个字符排列成两行,“守宇”一词必须是其他单词的两倍大,并在左右两排的中间。
其他人认为文本主体中的字符数不应成对,而应该是单数,应该用第一个单词“慈爱的父亲,公众,某个家庭,某个生活区域”(或“在顶部案例的中间,字体大小与生活区域的两个字符相同。
在老式的墓碑中,“儿童”这个词在女性的姓氏后很常见。拥有这两个字的女性通常是丈夫的妻子,有七个以上的官员或着名家庭。普通百姓的妻子通常没有资格享受这个荣誉称号。
3、落款:有人指出,即使投资者是坟墓的所有者,他也应该有他的孩子和孙子的名字。常见的是“孝顺的人,这样的,这样的,这样的,这样的,尊重的地位”。
如果没有儿子而不是女儿,他们会写“孝顺,孙女,孙子等,尊敬地站着”。存款的位置在左边三分之二。字体大小通常与日期相同,“尊敬地站立”应该是“尊敬地站立”之前的空白区域。在后代的名字之前应该省略后代的名字,但如果孙子有不同的姓氏,他应该写下来。他的姓氏已列出。
4、字数:铭文中的字总数,包括时间文字,必须是一个字的五倍,即16个字,21个字,31个字,36个字,41个字。。不再应该允许或更少的话。应该使用“出生,老年,疾病,痛苦和死亡”或“金木,土壤和火灾”这五个词中的每一个逐一对应。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词必是“sheng”或“jin”。
因此,当单词总数不是五次一次时,需要在时间,文本和支付中适当地加或减单词,以达到上面指定的单词数。
扩展资料:
碑文:顾名思义,铭文的概念被称为铭文,用于制作各种铭文。在中国制造古迹的习俗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古迹。当时,纪念碑,如宫殿里的摄影片,祖先寺庙里的动物片,墓葬旁边的下一个棺材,都没有雕刻。后来,有人刻上了相应的字样,逐渐形成了各种铭文。
自汉代以来,中国的碑刻和铭文类型,碑刻逐渐变得流行,几乎到处都可以被遗迹,一切都可以被遗忘。有山川和河流,城市和湖泊,宫殿,桥梁和道路,祭坛和水井,家庭和寺庙,风俗,灾难,美德,墓葬,寺庙,物品等的纪念碑。
中国的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由前辈和后代人员执行,形成了独特的“碑刻”民族特色。因此,铭文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实用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碑文
4.请问谁有家族墓的墓碑碑文范文啊
先父讳XXX,字XXX,庚寅年己卯月乙巳日降于桂西资源车田,丙子年葵巳月戊申日因累疾无药,与世长违,下葬西岗。先父在世,禀气恭俭,忠直宽厚,志气宏放。擅修面,精书法。殷勤治家,为嗣殚精竭力,积劳成疾,何其不幸,奄然息世。生前善缘广结邻里,身后令名远播天下,精益其是,挚义其友,亲授其子,勤俭其室,含辛茹苦以全其家,栉风沐雨以饲其子。二子皆已娶妻承宗,一女既而适人传后,然焉敢忘先父之恩义,绝列祖之英灵,今泣立玄石,悲以莫名.
先父张公讳字XX,燕京房山人也,生于贾公XX之家,养于张公XX之室.共和丁未丁未壬辰之日降于燕郊,戊子乙卯丙辰为流车所袭,竟不治长辞,享四十有二年矣.
先父何辜, 襁褓失恃,天伦痛止六日,先祖贾公悲痛失常,托之以遗张公,时值家道倾覆,朝不保夕, 垂髫稚子竟躬耕垄上, 总角小儿亦奔走林间.幸恩师闲暇授业数载,文墨粗通,礼仪初闻.然未及束发即背井他乡, 孑然飘零而无所依,含辛茹苦亦无所获.年弱冠而妻X氏,生不肖子X,家境益窘,终日惴惴.既而贷资以赴房山习贾,举步维艰,惨淡经营.披星戴月而劳其身, 栉风沐雨而见其诚,历风霜二十余载始富甲一方,资孤寡数以百计而名动京城,恩泽乡里,诚动天门.正值意气风发,不幸道遇车灾,天妒英才. 噩耗遥传,予闻霹雳于海外,洒热泪于他乡.恨不能身生双翼, 面跪尊堂.
先父禀性宏达,仁而待士, 每与随佣言行,轻罚重赏,频与予语故事,少恨多愉.又好酒钟情,守信重诺,疏财仗义,尝聚资以佐其兄大业,屡散财以解异己危愁,是以上至皇亲,下至游民,亲如兄弟,远如敌仇,远近咸服,左右佥敬.
如斯豪杰,当效其辉,奈何一旦,骤然长违?木秀风摧,人贤众非,天怜苦,地唤其归.春寒未退,朔风狂野,黄纸乱坠,玄石含悲.家道永续,天人安歇.
以上是我帮朋友写的碑文,请参考。
5.直系亲属去世墓碑怎么写
网上找到的,您看一下是否有帮助。
给父亲立碑碑文怎么写
下面是一些写给父母的碑文祭文,仅供参考.有须要用的,请自行对比修正.1.慈父于1926年01月29日在山东省广饶县出生,于2004年12月07日在北京仙逝.慈父幼年丧父,与祖母相依为命,十三岁单独一人来到北京谋生,学徒经商,赡养祖母,后授室成家,养育了两儿两女.因妻生病,慈父青壮年时光既当爹又当妈,家中三代人的生计重任全压在慈父一人的肩上,慈父劳苦一生,把子女抚育成人直至考上大学.慈父一生勤恳持家,乐观开明,晚年更显慈祥.慈父平凡的一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费的心理和所做的操劳,给我们生命中留下了无尽的思考,您是子女心目中伟大的父亲,您的子孙很惦念您老人家,名师讲课,我们缅怀那段父慈子爱的幸福时间!2.我父***于生之时,上尊长辈,尤敬二老,提壶暖褥,全心为孝.养妻及女,尽心极力,珍妻如体,为夫之楷,怜护爱女,现身说法,日盼成材
给父母立碑,最好的碑文参考一下
拂涕铬文,勒石慰痛,缅怀双亲。
二0一0,腊月二九,慈母病辞,享年七四。
生育七儿,饱受苦难,病磨终生。
伟大父亲,坎坷一生,二岁丧母,六岁放牛,十岁长工,解放返乡,随党基层,工作兢业,胸怀坦荡,对党忠诚。
侍妻待子,无微不至。
起早贪黑,节俭勤劳,忍辱负重,默默付出,不求索取。
苦人天佑,八五高龄,步健体康,儿孙满堂,四代同桌。
挂念子孙,坚持劳作,不曾享受。
勤勉博爱,后人楷模。
碑文多少字给父母亲立碑为佳
墓碑上刻字以“生、老、病、死、苦”五个字顺数循环来衡量,以遇到“生、老”为吉,遇到“病、死、苦”为凶。
所以墓碑上的字以6、7、11、12、16、17、21、22、26、27、31、32、36、37。。为吉。
而且三部分的字(1.左手逝者出生时间去世时间,2.中间逝者名号,3.右手立碑者名字)每部分字数也要合“生、老”的数。
俗话说“三老共一生”,如7字为老,三老为21字,21字按“生、老、病、死、苦”顺数循环为1,1为生。
父母墓碑碑文赞词
非常钦佩楼主对父母的一片孝心。
人去逝后,如要立碑,大多都要有墓碑文。
墓碑文上一般刻记死者的姓名、籍贯、成就,逝世日期和立碑人的姓名及与死者的关系。
写碑文应对死者充满敬意和感情。
碑文多少与碑体大小有关。
有关简介的碑文较多时,为保持正面雅洁庄重,通常可以将碑文刻在背面。
通常父名前用显(先)考,母名前用显(先)妣。
专门刻墓碑的人都知道正面应该怎么刻,您只须提出基本要求即可。
有一点相当重要,立碑人中千万不要遗漏了有关亲友的名字,并注明与父母的关系。
农村朋友经常为这些事情搞得不愉快。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最多的只是立在墓前的墓碑,这种碑,只起标识作用。
故而格式比较固定,一般刻碑的人也都会。
居中竖写大字,如:故显考(妣)某大人(太君)之墓。
如果是合葬墓,可以写:故显考妣某大人某太君合墓。
右侧小字说明死者生卒年月,如:其来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最好用干支纪年,下同),其去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
左侧一定要写清楚立碑人的姓名,及其与死者的关系。
直系亲属一般都要写上。
如:孝子某,女某,孙某等。
最后,左侧和右侧一样,小字写上立碑日期。
如:某年某月某日吉时立。
至于 枯木刀 所说的碑的背面刻死者生平行状,这有点类似于古代的墓志铭。
古代墓志铭是埋在墓里面的。
现代人一般不刻墓志铭。
如果确实需要,可以自己写,也是略表子女的孝心。
当然,墓志铭的文字最好简短,文言比较合适,也不要过长。
自己无法完成,可以请人写。
6.谁知道墓碑的正文格式怎么写
碑文自古以来,在形式上可以说不拘一格,下面仅就格式相对稳定的几种常用碑文的写作作一简单介绍。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
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
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7.先祖墓碑碑文格式,碑文怎么写
原发布者:福建省惠安峰华石业有限公司
墓碑碑文格式墓碑上所刻碑文,字的大小也要符合鲁班尺上的吉祥数字。通常大字10cm或10.5cm,小字3cm或4cm之间。10cm进宝。10.5cm纳福。3cm财旺。4cm登科。这些字的大小与碑身比例协调,又寓吉祥之意。墓主的家人,在心理上从中可以得到慰藉。
墓碑的石材选用,过去的大理石汉白玉,经不起风雨,极易风化。而今已被材质精美,有亮度和硬度的花岗岩系列所顶替。在色彩斑斓,材质坚固的花岗岩中,较受客户青睐的有印度红、珍珠白、山西黑。印度红,象征着高贵、华丽、火红的年华,辉煌的事业;珍珠白,象征着纯洁、淡雅、绚丽的人生、不尽的哀思;山西黑,象征着庄严、凝重、不朽的精神、深切的怀念。
墓碑的书写,其内容比较丰富。包括风水情况、籍贯、姓名、身分、生卒年月日、子孙、立碑人、安葬或重葬的日期。1.风水情况,墓碑的左边称为龙边,是碑体重要的部位。这里要书写山向及山向线度、分金线。如“立癸山丁向兼子午二分用丙子分金。”其目的,为告示后人,即或遇到自然灾害的洪水冲刷,或战争破坏,后人仍可依碑上的风水情况文字,找到原来风水方向,重新立碑。:“(袁可立)葬之日为崇祯丁丑十二月二十七日,墓在郡城南,去祖茔二里许,即勅建之茔道,旨同隧者也!”2.籍贯,在移民较多的公墓里,尤其客死他乡的人,在墓碑的左、右角最显眼的部位,都要刻上原籍的省、市、县名,也有的只刻地区和村名。这是对故乡的眷恋,也为后人及亲友扫祭时,寻找墓位提供
8.家谱的格式怎样写啊,需要些什么内容
古代的家谱在选官、袭爵、婚姻、社交、财产继承、睦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 的作用。
因而,在编修家谱时,都应把这些方面的内容收录进去,以传示时人和 后人。从家谱产生之时起,三千多年来,由于时代的不同,家谱内容的侧重也有 所不同。
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证明血 统,是为袭爵和财产继承服务的,关于这点,可从甲骨实物和《史记》中的有关 部分得到证实。先秦时期的家谱特别重世系,家谱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 系。
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均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 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相应比以往有所增 加。魏晋以至唐代的家谱现在已基本无存,从现存的其他一些著作所引的零星文 字和后人再整理的资料来看,仍可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
魏晋至唐代家谱的内容 大致包括:郡望、源流、家族世系。当然,首先书写的还是姓名,姓名包括字、号,还包括小名、异名、别名,然后记载生平,官爵(即使没有做过官,是处士 也记录上谱),生卒年及特殊死亡原因(如何时、何故遇害等等),婚姻状况 (妻妾姓名、排行,岳家门第,离、退婚等等),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做官、婚配 情况,以及著述、居住、迁徙、家族支系、坟墓等等,其中尤以地望,家世,官 爵,自己及兄弟姐妹、子女的婚配等情况,记录得比较详细。
宋代以后,家谱在政治生活中不再发挥作用,家谱的作用转移到尊祖、敬 宗、睦族上,因而,家谱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宋元时代的家谱流传极少,明代的家谱现在保存较多,分析一下,宋代以后家谱基本上去掉了关于岳家的内 容,而把记录的重点移到有关祖先、世系、恩荣、祠堂、居住、田产、坟墓等方 面,尤以子嗣和与血统有关的内容记载特详,但如岳家家世显赫,也可写上。
宋 代以后家谱的内容通常包括:1、族姓源流,一般总要上溯到家族的始祖,大多 上托帝王、名人,以表谱形式,列出家族流传世系。2、恩荣,记录本家族列祖 列宗的诸如科举、仕宦以及受到政府褒奖等情况,即使没有做过官,也要写上处 士,实在没有可写的,年纪活得大,则写上耆寿、寿妇等字样,努力使自己的家 族门楣生光。
3、对每一个入谱之人,尤其是家族的重要人物,一般都写有传 记,详细记录他的名字、号谥、婚姻、生死经历、登谱之年、妻妾、节孝,其中 对子嗣记录得特别认真,严格掌握入谱标准,对诸如养子、私生子、女儿、11岁 以下死亡的幼殇以及人赘等情况,特别慎重,以防出现“冒宗”、“乱宗”之 事,保证血统的纯净。4、祖宅是先人们居住、生活过的地方,祠堂是祭祀祖先 的场所,祖茔是列祖列宗长眠之地,尊崇祖先对于团结族人有着极大的意义,故 对祠规、祠记、祠产、义庄、义田、家礼、家训及祖茔、祖屋的地形图等也记载 较详。
5、最后是家传,一般收录有声望的先人的墓志铭、行状、寿序、年谱、像赞等传记资料。有些家谱后面还专列著述或艺文一节,收载家族先人的著述、诗文等。
中国古代的家谱,因为时代不同,作用不同,因而,记录的内容也不完全相 同,大致看来,越到后期内容越多,越到后来记录越详,与之相适应的是,家谱 的格式在不同时代也不尽相同。 商周甲骨、青铜家谱仅录世系,格式上是每人一行,说明关系,较为简单。
汉代的家谱格式大致有三种:一为横格表制,分代分格,按时代顺序排列,《史 记》中有关各表是其代表;二是以姓名为单位,先叙得姓起源,再述世系和官 位;三是一贯连写,汉代流传至今的两块碑文《孙叔敖碑》和《三老赵宽碑》是 其代表。魏晋南北朝是分行写,或连行写,每代与前代空一格,这从现存北魏薛 孝通贻后券、彭城王元勰妃李媛华墓志和刘宋临澧候刘袭的墓志就可看出。
不同 的是后两块墓志不仅记述了自家世系,而且还详细记述了亲戚的谱录,这在后代 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南北朝时期却是司空见惯的。唐朝的家谱,大多为合谱,一 般是以姓为单位排列连写。
宋代以后,又开始分代分格。明清时代的家谱,大多 取法于宋代家谱,卷首列世系总表,以备检查,然后每人半页,依辈排列。
家谱修撰,到了明清两代,其结构已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家谱的格式大致 排列如下: 1、谱序:有自序和他序的区别,其内容为叙述修撰缘起,修谱目的,本谱 的修撰历史、过程与内容大要,修谱的人员构成,修订年月,家族的渊源传承和 迁徙经过,郡望,以往历次修谱情况以及对谱学理论的认识等,作用是宣扬本谱 主旨,颂扬祖德,使子孙读后能敬祖向善。
如果本谱是续修之作,那么,除收载 新写的序外,以往历次修谱的旧序也一并收入,对于续修次数多的家谱,有时新 旧序能多达数十篇。此外,为了增光族望,还会专请当代名人作序,并将以往名 人为列谱所作的序也依时代先后排列收载。
谱序在有些家谱中亦有别称为 “引”、“谱说”、“谱铭”、“谱券”等。 2、题辞:不是每部家谱都有,大多是前代皇帝或名人为本家族或家谱的题 辞,放在显著位置,目的是以此炫耀家世。
3、凡例:也有称谱例,主要是介绍本谱的纂修原则与编写体例,收录范 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