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已被世人所认同,亦被教育教学实践所证实。
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宏观上说,是要建立平等和谐、宽松融洽的师生关系;从微观上说,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淡薄名利乐于奉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当前,经济大潮席卷全球,不少知识分子纷纷下海淘金,成了百万富翁,而教师一族仍站在三尺讲台,辛苦耕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必须具有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乐于奉献的无私精神,宽宏豁达的胸怀大度,才能做到爱岗敬业、与世无争。
如果教师为名利而患得患失、耿耿于怀,心态就会失衡,就会对教学三心两意、马马虎虎,那怎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让学生去“亲其师信其道”?有道是,名利是身外之物,人生有限,工作无限,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淡薄名利,乐于奉献,把有限的一生投身到无限的工作之中,不可把教师工作当作追求名利的渡船或拐棍,否则,人就会活得疲惫不堪,工作就会无声无色,失去光彩,生活就会惨淡无光,失去信心。教师是清贫的,但他的劳动收获却是丰硕的、无价的、多重性的。
2.亲其师 信其道 什么意思
亲其师信其道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有渊博知识,擅言谈技巧,秉高尚人格,富工作热情的教师,会有更多追随者追随。
亲其师信其道:【qīn qí shī xìn qí dào 】
亲其师信其道出自《礼记.学记》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古训,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拓展资料: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3.我怎样看“亲其师而信其道”
关于师生关系,古今中外,阐述的理论有很多。教学实践中,提炼自己实际经验的也不在少数。然而,有多少只是为了提炼而提炼,为了阐述而阐述呢?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教师,最能检验其师生关系的恐怕就是看学生是否能“亲其师而信其道”了。
亲字,意为密切之至。一个学生,能和老师达到密切的程度,双方都必须付诸于情感。如果教师只注重于传授学科知识,而忽视和学生的情感交融,那么他的课上得再好,他在学生心目中也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他的课堂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我曾记得小时候很喜欢的一个语文老师。其实她上课的内容几乎已经记不得了。但是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都是在她温柔的一颦一笑中渐渐形成的。我们喜欢跟着她身后,看她纤细而端庄的背影,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模仿她捏着一方绣花的手帕,野丫头的举止也会变得文雅起来。被她轻轻点名批评我会难受得忍不住掉泪。我在她的影响下,喜欢看书,喜欢写作,喜欢各种语文竞赛,甚至,一篇作文《我的理想》也真的因她而得以实现——我想做老师。。而事实上,那个年代我的小学老师们几乎都不是专业人才,都是知青中文化水准稍高一些的人罢了,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学习。所以,如果我们只重视自己的学历水平、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忽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形成,忽略学生的情感要求,那么,和在贫瘠的沙漠里浇水育种的无用功,有什么区别呢?学生写错一个字,喝令重写的确可以见效,但是,换一种方式用他们喜欢的语言讲故事般的把字拆开来分析,是不是也有一样的效果呢?许多年后,他们或许已经忘记了怎么会学会这个字的,但是,一定还会记得,有个善于讲故事的老师。
因了这份亲近、亲昵、亲善,才会抵消部分师生间先天的隔阂。这种隔阂,是对立的领导与被领导、组织与被组织、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所形成的。这里面唯独缺少喜欢和互相喜欢、相信和互相相信、亲近和互相亲近、成长和互相成长的关系。而一旦学生潜意识中觉得你是引导者而不是领导者,你是成长的伙伴而不是真理的标杆,他们自然会喜欢上你的课,喜欢上你所执教的学科,甚至喜欢上你。
亲、信亦要有度。有的老师课堂上热闹异常,幽默笑话不断,师生之间嬉笑无拘,乍一看,师生关系良好。其实,在我看来,不过是把学生当做小孩子来哄。没有建立相应的秩序,自然也不会有原则。事实上,也没有把学生当做一个真正发展的个体来看。还有极少数的老师,由于自己本身的喜好,喜欢灌输一些思想试图影响学生,以为这是一种超越时代的进步,殊不知由于自身认识的有限和学生发展的无限,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幼稚行为。我中学时代,有位理科教师,虽然一口蹩脚的普通话,但却得到我们一致的崇拜。课后的小树林里,草地上,他会仰躺着,和我们一起聊文学。如果小学老师引发了我对语文的兴趣,那么,这位被下放的有着非凡经历的右派,启迪了我怎样认识世界。我从他那里得知了很多书的名字,很多人的故事,但是,唯独没有听到过他愤世嫉俗的言论。因为他知道,我们只是学生,会有自己的判断和认识,会有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所以有人会说,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
4.“亲其师信其道”是什么意思
“亲其师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有渊博知识,擅言谈技巧,秉高尚人格,富工作热情的教师,会有更多追随者追随。
1. 出处:此句出自于《礼记》中的《学记》,具体原文如下: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2. 译文:能够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亲敬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
3. 礼记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2]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4. 学记简介:
《学记》,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中国的教育经验。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5.“亲其师则信其道.” 出自哪里
亲其师则信其道出自《学记》,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原文如下:
《学记》
作者:乐正克
朝代:先秦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译文:
大学施教是讲究方法的,是顺着时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
学习要有方法,如果不从操这些小曲学起,指法不纯熟,琴、瑟就弹不好;不从通晓鸟兽草木,天时人事学会譬喻,诗就作不好;不学会洒扫应对,礼节就行不恰当,对于六艺等技艺没有兴致,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能够这样,才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能够这样虽然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
扩展资料: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师就必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成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实践者和示范者。
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如若像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像醉心学术、潜心科研的薛其坤,像爱生如子、亲切贴心的曲建武,那么学生自然也会受其感染,将他们视为榜样。
反之,如果教师满嘴正义,却一肚子杂念,那么学生就可能在不经意间受到影响,走偏人生的道路。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师风校风建设同样如此。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作为肩负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只有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才能构建起风清气正、清清爽爽的校园生态,也方能实现“风以动之,教以化之”的育人理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记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6.“写给老师的信”如何写
敬爱的郝老师:
您好!
您是我心目中最敬重的好老师,您虽然十分严厉,但是您把一颗心扑在我们身上。您起早贪黑,琢磨着更好的教学方法。您就像蜡烛一样,让我感到前途无限的光明,却燃烧了自己。
树木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只有他们无私的施舍,才会有生机勃勃。花朵的生活,离不开大地,有了大地提供的营养,才会有花儿的艳丽动人。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老师,有了您的热情帮助,有了您的谆谆教诲,才会有我们的健康成长……老师,太谢谢您了!师恩如鱼得水,在这短暂的半年以来,您苦口婆心的教育我们,您的每一句金石良言,我至今还历历在目,由此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
老师,我想对您说:“您真伟大!您是我最好的老师!我喜欢您!”
正因为有您的教育,我们才能有今天的见识,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才学,正因为您的呵护,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才能健康的成长,正因为您的点滴教诲,才使我们明白做人的道花饥羔渴薏韭割血公摩理。您好比大树,我们在您的树荫下茁壮成长。您给了我们像妈妈一样的关怀,让我觉得无比幸福,让我有了学习的兴趣,让我觉得您给了无穷无尽的力量,让我觉得您是我的依靠,让我觉得离不开您了。老师,我们的好成绩离不开您的辛苦教育,我们的好成绩更少不了您的细心培养。我们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您洒下的辛勤汗水。
是的,您有时对我们很严厉,也经常严格要求我们,也经常教训我们,对我们认真负责,哪怕我们有一点点的过错,您也会发现。但我知道,您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更深入的学习,使我们将来能有伟大的成就。
老师,谢谢您对我们认真负责的教育,谢谢您对我们的关心,谢谢您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谢谢您对我们无私的奉献,一千声一万声“谢谢”都无法回报您对我们的教导。
敬祝郝老师
身体健康!快乐幸福!工作顺利!一帆风顺!一切都好!
您的学生:侯翔
2010年1月10日
7.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什么意思
”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意为:只有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出自:先秦至西汉:七十子后学《学记》
原文(节选):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释义:
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唯其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
《兑命》篇中说:“只有专心致志谦逊恭敬,时时刻刻敏捷地求学,在学业上就能有所成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扩展资料:
《学记》是“七十子后学”编篡的《礼记》里的一篇。西汉初年,《礼记》尚存一百三十一篇。宣帝时,戴德、戴圣叔侄,各传《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
《大戴礼记》八十五篇,《小戴礼记》四十六篇。到了东汉,马融在《小戴礼记》的基础上,增入《月令》、《明堂位》、《乐记》三篇,共计四十九篇,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礼记》一书。
“亲其师,信其道” 这句出自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古训《学记》,原话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即: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能够这样学习,即使离开了师长、同学,也不会背信弃义。
这句话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影响,即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对待成长。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学记 (中国古代教育论著)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亲其师信毛笔字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