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追求完美敏感期对其成长有何重要意义
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从对完整性的审美发展到对事物完美的追求,这个发展的过程使孩子在审美上有了更大的范围。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着手一起走来。三到四岁,这是一个在成人眼里不可理喻的年龄。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长怀里摔倒了,但是谁抱他都不肯起来,他会一直哭着,到楼上找到平时经常带他的老师,再把老师带到他刚才摔倒的地方,重新摔倒一次,让这位老师把他抱起来。这时,他的哭声才会停住。对此你能理解吗?其实,孩子在这个时候所表现出的,正是强烈的使用自我的意识。
2.幼儿爱美敏感期读后感
初读孙瑞雪老师的书,总感觉难以理解,因为它讲的是人的最本质的东西,而我们现在所思考的、理解的都是一些表象的东西,已经忘了我们自己内心的需求。
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我认为孙老师的基本主张是;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家长、老师要少干预,多理解,使其有充分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书中大量的案例和孙瑞雪老师对案例的深入点评,使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想起了以前在与学生接触时发生的一些和书中案例相似的事情,那时都会错误地理解孩子的一些做法,甚至扼杀了孩子的某个敏感期。
书的第八章“孩子应该怎样学习”中讲到“如何学语文概念”。书中讲到要想让孩子建立某个概念,不能用概念去解释概念,而要让孩子去看实物、去感受、去体会。就像书中所说,成人的东西无所谓对错,但只要他一教育儿童,那肯定是错的,因为儿童拥有一套独特的跟这个世界联系的系统。反思自己的数学课,有时由于觉得麻烦、课堂不好组织、浪费时间,一些本该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发现算理的过程就由老师代替,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自然有了偏差。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做法太残忍了。如今阅读了《捕捉儿童敏感期》,便知道了一些正确的做法,那就是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给他充分的自由思考的时间。
班上有两个孩子,最近几次测验考得总不理想,每每提到他们,我的心中没有生气、没有抱怨有的只是同情。一个孩子一二年级时身体不好,多次在家养病,功课落了不少,在健康和学习间,家长自然
地选择了健康;另一个孩子,学习的内容对他来说要比其他孩子困难,计算速度慢,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困难,两个孩子也非常努力,也有进步,但不足以支撑起他们的成就感,在学习中没有成就感,找不到快乐,我想面对学习他们是无奈的吧!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带给他们的只是痛苦。成绩否定了他们所有的努力。在这里,爱能给,自由却给不了。
有时我们会抱怨说某某儿童难管难教。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儿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师们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解决不到实际的问题。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儿童充分的爱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够在我们老师的教育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除了爱和自由,“等待”是教育方法的又一“绝招”。敏感期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靠有意的促进和引导而来,它是不期而至的。而成人的忽视、强制则使儿童敏感期消解、打破和推迟。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
有幸阅读了《捕捉儿童敏感期》,我感到非常幸福。这本书会让我更爱我的孩子,我也会把我的爱传递给我遇到的每个孩子。在与家
3.对儿童敏感期的认识作文
从2岁起孩子开始进入空间敏感期。
儿童通过物体的位置探索空间,通过物体的运动探索空间,还通过弯曲的视界探索空间。通过不在视界中的物体探索空间,他们由此得到空间感,通过不在视界中的物体探索空间,他们由此得到空间感,形成空间概念。
这些都是空间的要素:直观的位置,直观外的位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这就是科学逻辑的起始点。
弹力球是幼儿最初的探索空间的最好的东西。仍东西的动作虽然简单,但却非常重要。
(3~4岁) 从对完整性的审美发展到对事物完美的追求,这个发展的过程使孩子在审美上有了更大的范围。第一反抗期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着手一起走来。
三到四岁,这是一个在成人眼里不可理喻的年龄。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长怀里摔倒了,但是谁抱他都不肯起来,他会一直哭着,到楼上找到平时经常带他的老师,再把老师带到他刚才摔倒的地方,重新摔倒一次,让这位老师把他抱起来。
这时,他的哭声才会停住。对此你能理解吗?其实,孩子在这个时候所表现出的,正是强烈的使用自我的意识。
(6~9岁) 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
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怀。
4.孙瑞雪《模仿敏感期》读后感
《模仿敏感期》读后感
关于“模仿敏感期”的各种表现形态,更重要的是想要告诉广大的妈妈们在这一敏感期当中,是开启孩子语言天赋的最佳时机,大家千万不要错过!
“模仿,是儿童对自己身体行为上的一种确认”,孩子通过对于某一系列的模仿然后将动作重复下来,最终形成自己的能力。所谓“模仿敏感期”,顾名思义就是孩子在某个阶段会特别喜欢模仿,这一敏感期会先从动作模仿开始,之后就会过渡到对更为抽象事物的模仿上,比如语言、个人气质、风格的模仿等等。而“成人后,模仿也是启动与模仿者心智相接近的某种智能和生命内在需求,最终超出模仿者,形成自己的特质”,基本上等同于我们说的“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各自独特鲜明的个性和气质,但这些都是后话,因为最开始的时候无一不是从模仿开始的。
5.错过了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怎么补救
0 -3岁孩子敏感期汇总表 孩子生命的头6年,他都在反复做一件事,就是寻找自己的精神胚胎。
这个精神胚胎就是孩子成长的自我建构,是心理的自我破译。而我们怎么去发现和了解孩子的精神胚胎和成长法则呢?这些都只有一个外在表现,就是--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孩子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 0-3岁孩子的敏感期汇总如下: 敏感期 出现月龄 外 在 特 征 视觉的 敏感期 0-6个月 喜欢看光线,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注视或追视会移动的物体。
听觉的 敏感期 2-9个月 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当听到声音时会停止所有动作并寻找声音。此敏感期在1岁以后会上升为音乐的敏感期。
口腔的 敏感期 3-12个月 喜欢吃手、吃玩具,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嘴,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的过程。 手的 敏感期 10个月 -6岁 喜欢抓、拿、捏、敲、扯、抠任何东西,包括头发、香蕉、便便等,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
空间的 敏感期 10个月 -6岁 最早表现为扔、摔、搬、摆、推、垒、钻、移动物体,稍大一点则喜欢触摸不同的容器,跳、爬高、旋转或长时间待在一个空间里(如衣柜里或桌子底)。 细小事物的敏感期 10个月 -3岁 对极小的东西感兴趣,包括:头发丝、小纸片、小铁钉等等,开始感受微观的世界。
走的 敏感期 1岁-2岁 喜欢长时间行走,包括上下坡、上下楼梯。 模仿的 敏感期 1.3岁-6岁 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稍大一点就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包括一举一动。
语言的 敏感期 1.5岁-6岁 开始对语句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4岁以后喜欢诅咒,并学习用语言进行交流或解决问题。
音乐的 敏感期 1.5岁-6岁 喜欢听音乐并喜欢伴随着音乐节奏舞动肢体,2岁以后喜欢听歌、听音乐、唱歌或随着音乐舞蹈。 秩序的 敏感期 21个月 -3岁 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包括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惯。
当孩子3岁以后这个敏感期会上升为执拗的敏感期。 审美的 敏感期 21个月 -4岁 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开始选择衣着和服饰。
到了孩子4岁以后审美的敏感期会上升为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自我意识的敏感期 21个月 -12岁 表现为咬人、推人、打人、说“不”,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明“这是我的”。
此敏感期会上升为独立的敏感期。 玩水、玩沙的敏感期 出生-12岁 水、沙对孩子的吸引力可长达12年,在生命的头6年表现最强烈。
假如孩子进入一个敏感期时被制止或阻止,那么这个敏感期就要相对延长或滞后。敏感期错过是否还能补救?回答是肯定的。
绝大部分敏感期在受到压制后,一旦环境使孩子放松,敏感期会再次出现,弥补成长的损失。2岁弥补2岁以前的,4岁弥补4岁以前的,6岁弥补6岁以前的。
年龄越大越难补偿,6岁之后补偿的难度相当大,这主要是某些敏感期过了6岁表现形式也变了,这同6岁以前的生命体验截然不同。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审美敏感期感想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