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实践
要过年了,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超市买年货。
到了超市,我刚想跑到零食专柜就被妈妈抓住了,妈妈揪着我的衣服说:“上次已经买了零食了,这次不能再买零食了。”我知道妈妈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所以只好跟着妈妈来到卖对联和年画的柜子。
到了那里,妈妈给我和爸爸分配任务,妈妈负责找竖联,我负责找横联,爸爸则负责找“福”字。很快,我就找出了一个最漂亮的横联,是两条小蛇拉着一张纸,纸上写着"恭喜发财”四个字。妈妈也找到了一副很漂亮的对联。爸爸也找到了一个用毛做的福字。买完东西,我们就去结账了。因为是过年,所以很多人,我们排在了第15个。
这时,妈妈说:“维维,还没到我们,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吧!”“好呀。”我说,“假如我们买了X对15元的对联和4幅21元的福字,一共297元。问:一副对联多少元。这个问题用方程解答应该怎么解?”妈妈问我,并给了我一支笔和一张纸,“嗯。。让我想一想。列方程应该是这样:
15x+4*21=297 解: 15x+84=297
15x=297-84
15x=213
x=213/15
x=14.2
答:一副对联14.2元。
2.我去卖对联的相关作文
在过年的前两天,我和妈妈去买过年吃的东西,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许多卖对联的人,正好我家也还没有买,我便过去看了看。
哇!琳琅满目的东西,福字,老鼠……一个比一个好看,这是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了一个想法,自己进一些卖,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的好朋友魏金晨,她也说不错,我们便开始准备了。我们到了市场,精心挑选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可爱的,便做上车去公园了,我们卖上报纸,铺在地上然后又小心的把东西放上去,可是,每当我们再去拿的时候,风又把东西吹走了。
怎么办呢,还没开业就吃了一个闭门羹,正当我们两个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看见旁边有一些小雪块,于是我们拿起雪块放在那里,,刚开始卖的时候根本没人看我们的东西,我便想了一个办法,买对联或任何物品,均送花炮几支,可牌子也摆上了,还是没人理我们,顶多看看字,没办法只好向旁边的姐姐求助,问后才知道1.应该把东西往前移。2.应该向顾客推荐买什么东西,等。
我们两个人听了以后,终于知道了这件事是多么不容易的,一天下来一口水也没喝,饭也吃不上一口,一天才赚了10元,但我们只站了1天,那些叔叔阿姨要站好多天呢。我终于知道了,钱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所以大家要好好学习呀。
3.卖对联怎么卖
民间一般从腊月二十四开始贴对子,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夜晚,最迟大年初一一早,意味着辞旧迎新。现在卖对联,时间早了点儿,顾客不会太踊跃,最好卖的日子应该是小年(2月3号)以后。
卖对联时,可搭配1元1卷的窄条透明胶带,1元钱一瓶的浆糊,方便买主回去张贴。对抢生意绝对是必杀技!
同时,可搭配女人的头花、工艺绢花、祭祖烧的香、灯笼、福字、窗花、剪纸、吊钱、体型粗装的红蜡烛、风车等等。以品种、色彩吸引顾客形成搭售。条件允许可播放《步步高》、《常回家看看》等音乐渲染气氛、吸引过往行人。
不用写什么招牌。货摊用竿子插地,或钢网衣架,或架起渔网(布单),或拉起多条纤维绳子,将对联样子别在上面,纸片写好价格用曲别针别在上面,直观好看,性格内向的顾客一目了然,有助于成交。
希望我的意见对你有用。
4.社会实践报告600字卖对联
社会实践报告600字卖对联,参考资料:
对联是我国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民族文化形式,在人民群众遇到婚丧喜庆、节假、寿辰等重要事件或时刻,都喜欢用它来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这种对联在春节时期应用最广,称之为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传统春联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现在亦有机器印制的春联。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每幅春联都有横批。
有些地区“春联”也是各种春贴的统称,而有些地区又把条状、不成对的春贴称为春条、春挥。朝鲜则有立春榜、立春书、立春贴等名称,简称春榜、春贴等。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即今春联)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5.寒假见闻写买对联的作文
终于让我盼来了寒假,终于可以无拘无束地玩了,我心里满怀着对寒假的憧憬开始了我的寒假生活。
寒假期间,大家都沉浸在准备过春节的气氛中:超市里,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货架上的商品被无数的双手拿进自己的购物车;人们的吵闹声,有的在争吵唯一一件物品该属于谁,有的在讨论买些什么好,还有的因为太闷太挤在抱怨,我喜欢这种气氛,它让人觉得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很激动。南大桥下,卖主将一盆盆盛开的橘子、花、植物摆好,大家都纷纷来买,那一盆盆橘子、花、植物每个都不管顾客会不会选到自己,个个张开笑脸,以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我们一下选了五盆,放在花园里,再粘上红包,这样会更增加喜庆的气氛。
博爱路、解放路更是热闹,大家都在各家店里买对联“福“字等装饰品来装扮自己的家园,利用传统习俗希望自己的亲人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身体健康等,以及鞭炮,大家特别是小朋友买好多来放,使春节里更添喜庆的生机。斋菜、年糕也是习俗食品,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到一家店里买年糕,里边什么年糕都有,颜色不一,形状各异,左挑右选都不合心意,最后还是妈妈的朋友给妈买了合心意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约除夕那天,路上冷清清的,回家的到家了,回老家的也到了,人们在一起安详吃着团圆饭,桌上的菜比平时多了很多,热气腾腾的。一些久别重逢的抱在一起,诉说经历,一些原本在一起的,比平时也亲热了几分。
最难忘的要数元宵节的夜晚,元宵节阿姨带我去假日广场看别人放烟花,今年的烟花和去年的完全不同,首先,天气好了,放的人也多了。我们站在花丛、草坪上观看一个个不停的向上跳跃,好似一群孩子欢乐的蹦跳着,他们又像一群群孔雀在跳跃的最大极限时打开它们漂亮的尾巴;它们还像一把雨伞,“轰“的一声打开;又像雨点一样落在半空中。
人们不停地放,把黑暗的天空一下子照亮了,看的你眼花缭乱,形状、颜色各不相同,各有风采。 寒假很快就要结束了,在开学之前,我要专心学习了,收收心,准备开始紧张的学业。
这是我的寒假见闻,这个寒假,五味俱全,很充实,很难忘。
6.贴春联的作文怎么写
过年了,过年了,新年的脚步声终于近了,新年老人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这可乐坏了我们小孩子那颗渴望的心。
大街上,人来人往,喜气洋洋,大家都忙着准备过年的年货。我家春联的上联是“九州瑞气迎财到”,下联是“阳春祥云降幅来”,横批是“新年吉祥”。我开始贴春联了,我先把春联放在门上,用左手摁住,右手拉出透明胶,在用剪刀剪断,然后贴在春联的上方,我依次把春联给贴完了。就在贴横批时,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横批要贴在门顶上,我没那么高。我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我从家里搬出来一张椅子,踩了上去,不一会儿就贴好了。
我看着我的“杰作”,高兴的笑了。热闹的除夕夜,焰火映红了人们的张张笑脸,它带着幸福,带着欢乐,带着吉祥向新的一年迈进,它展现着我们的祖国将会更加繁荣,更加昌盛!
7.小学生作文春联怎么写
贴春联是我国的民族习俗。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都要贴上各种各样的春联,有的地方是二十八贴春联,有的地方是大年三十贴春联,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倒着贴,因为“倒”和“到”同音,也就是福到的意思。
据妈妈讲,农村还有一个关于贴对子的讲究呢。每到大年三十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到祖坟去请老祖宗回家过年,挎上一个竹篮,里面装上煮熟的肉,馒头和纸,在祖宗坟前摆上肉和馒头,烧烧纸,嘴里说:“老祖宗,回家过年吧。”他们就跟着你回家了。他们回家以后,才能贴上对联,因为如果先贴上对联,他们就不敢回家了。春联也称“门神”,门神,即把门的神,有神把门,祖宗当然不敢进门了。、门神一般是关公,张飞等好汉来看门,他们能驱邪避鬼,保佑全家平安。
春联真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有的春联贴在门上,代表愿望和祝福,有的贴在车上,代表平安。
愿每家每户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快快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