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博物馆调查报告
原发布者:彬彬火原
博物馆调研报告如今的博物馆已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社会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并广泛的深入到现代生活中。与其他建筑不同,博物馆建筑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设计他的时候,既要考虑功能的复杂性,但更重要的是要宣扬他所呼唤的独创性,换句话说,他是一类有灵魂有主题有概念的建筑。我们主要调研了三个博物馆,一个是苏州博物馆,一个是去上海实习时参观的上海博物馆,还有一个就是长沙的简牍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所处位置独特,他紧邻拙政园还和忠王府相通,所以在建筑形式上采用中国建筑传统的风格,与拙政园、忠王府保持一致。这样一来,不仅对古建筑起到保护和尊重的作用,使苏州博物馆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还提升了苏州博物馆自身的文化气氛。苏州博物馆的功能分区十分明确,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肌理都恰到好处。
2.参观博物馆实践报告
为了加强同学们的爱国之情,09年4月29号在我班入党积极分子的号召,班级的组织下我们参观了西湖博物馆---一座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展馆。
从一楼到三楼分别是河姆渡遗址、良渚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抗战时期和土地革命,在这里蕴藏着人类的精神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支柱。
一楼的问姆渡遗址和良诸文化让我们重温了原始人类的生活,望着那些原始的文化,富有价值的展品,所有的人不禁一振,因为这一切就是我们幸福生活得前身,它让很多人明白了历史的意义,明白了远古的生活和经历,这是很多当代很多大学生所无法想象和体会的,这一切能让我们明白很多知道很多。
伴随着时代的前进,我们来到了第二楼,这里的文化更具有价值,那一件件精致的雕塑,一幅幅精美的壁画,那乐器,那铁器,铜器无不向我们讲述着他们的历史,他们伟大的功勋,它要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历史,记住伴随我们进步的文化。我们的祖先是伟大是他们让我们的脚步变的如此的矫捷。
随着沉重的脚步,三楼的气氛也变的更加的凝重,因为这里的展品是血的教训,让人铭记于心的历史。这里正是抗战,土地革命时期的缩影。那一个个橱窗里向我们述说着它们的历程,它们的所见所闻。那一幅幅感人的抗战画卷,一具具逼真而让人热血的战士模型,这一切都在向我们表明为保卫国土而战,他们不辱他们的使命,用一切向祖国和人民证明着他们的赤胆忠心。
站在窗边,吹来的是来自西湖的凉风和美景。但此刻无人去欣赏这一切,大家的眼神都是凝重而又久远。我们知道以后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以后我们的路会很长,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俯看坐落在西湖边的博物馆,渺小的一点,但又突然变的那么的耀眼。因为这正向世人展示着那些被世人所遗忘的历史。它要让我们所有的人都牢记这一历史阶段。
3.博物馆调查报告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彬彬火原 博物馆调研报告如今的博物馆已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社会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并广泛的深入到现代生活中。
与其他建筑不同,博物馆建筑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设计他的时候,既要考虑功能的复杂性,但更重要的是要宣扬他所呼唤的独创性,换句话说,他是一类有灵魂有主题有概念的建筑。
我们主要调研了三个博物馆,一个是苏州博物馆,一个是去上海实习时参观的上海博物馆,还有一个就是长沙的简牍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所处位置独特,他紧邻拙政园还和忠王府相通,所以在建筑形式上采用中国建筑传统的风格,与拙政园、忠王府保持一致。
这样一来,不仅对古建筑起到保护和尊重的作用,使苏州博物馆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还提升了苏州博物馆自身的文化气氛。苏州博物馆的功能分区十分明确,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
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肌理都恰到好处。
4.如何对一个博物馆进行调研,有哪些方面可以调研呢
北京自然博物馆现有四个大型基本陈列:古生物陈列(古爬行动物厅、古哺乳动物厅、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厅、无脊椎动物的繁荣厅)、植物陈列(绿色家园厅)、动物陈列(动物—人类的朋友厅,动物的奥秘厅)、人类陈列(人之由来厅)。
这四个陈列构筑起一个地球上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图,并以生物进化为主线,以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展示内容,向观众普及生命科学知识。 馆内还设有几个专题展馆,如“人体真奇妙”、“水生生物馆”、“恐龙世界”等,以及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新开辟的互动式探索自然奥秘的科普教育活动场所——探索角。
同时,本馆每年都会推出若干个临时性展览各种临时性专题展览,影响较大的包括“优生优育”、“人与生物圈”、“香港自然风光”、“人体真奇妙”以及连续12年推出的“动物生肖”展览等,其中青春期教育展览“男孩女孩”展览被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最佳活动” 奖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最佳活动创意” 奖。目前博物馆常年还保持1—2个优秀展览在全国各地巡回展出。
近年来,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专业展览曾多次走出国门,如“中国恐龙展”曾先后在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瑞典、芬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展出。从1977年开始,还先后引进过“澳大利亚特有动物”、法国“性的自然史”、台湾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的“鲸的故事”等展览,1997年还与香港海洋公园联合举办过“白鳍豚” 展览。
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展厅 在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展厅中,蓝色的装饰暗示着大海是生命的摇篮。在距今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海洋中突然出现了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本展厅复原了当时海洋的繁荣景象,讲述了生命起源的理论,并以丰富的化石供观众欣赏和分辨,介绍了生物由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发展的复杂演化历程。展览详尽记述了世界上著名的澄江动物群、埃迪卡拉动物群、凯里动物群、瓮安动物群,还介绍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和所面临的理论挑战以及生物进化历史上的动物绝灭事件。
古无脊椎动物展厅 古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门类。硕大的鸮头贝矗立在本展厅门口,象征着无脊椎动物的繁盛历史。
展厅展示了一亿多年前地球上的繁荣景象,详尽讲述了古无脊椎动物兴盛衰亡的发展历史。大量热河生物群的古生物化石、特别是辽宁西部的带毛恐龙化石都会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
动物-人类的朋友展厅 动物基本陈列包括:序(生物多样性)、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保护动物、昆虫世界等6个主题单元。 昆虫世界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庞大的一个类群。
全世界已知昆虫100多万种,它们的分布极为广泛,种群数量十分惊人。昆虫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它们是生物多样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构成了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昆虫世界》从“什么是昆虫”、“昆虫与环境”、“昆虫的特化”、“昆虫的一生”、“昆虫的行为”、“昆虫与人类”几个方面展现了多彩多姿的昆虫世界。 动物之美展厅 “动物之美——贝林捐赠世界动物标本展”以美国肯尼斯·贝林先生捐赠的世界各地的珍贵动物标本为基础,还原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生境,并结合中英文图板和各种新奇的现代化展示技术手段,准确、科学地将非洲、北美洲、欧亚大陆等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动物栩栩如生地再现于观众面前,充分地展现了动物之美。
展示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狂野奔放的非洲原野、深邃迷离的北美洲丛林以及自然野性的欧亚大陆北部冰雪世界。展览采用了超薄渐变式和卷动式展箱,在文字上也首次采用了完整的中英文双语说明。
该展览通过把握空间、色彩和造型等设计要素,利用自然还原、艺术概括、互动启发等现代展示手法,充分展示了纷繁多样的具地域特点的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体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展示思路。展览在10余种互动式展示项目中增加了许多新奇的展示手法,特别是各种声、光、电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运用加强了展览的科技含量,丰富了展示手段并增加了观众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如利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能在空中飞舞的蝴蝶、用三维技术制作的动物声音世界、动物脚印的认知、动物毛皮的触摸……这些都能让观众在参与中感受动物王国,在欢乐中亲近动物世界。
肯尼斯·贝林(Kenneth E. Behring),世界轮椅基金会创始人、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1928年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幼年家境贫寒,但凭借坚韧不拔的努力,从汽车行业白手起家,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和投资家。贝林先生是一位有爱心的慈善家,他于2000年成立了世界轮椅基金会,致力于改善全世界弱势群体的生活,为其慈善事业翻开了新篇章。
贝林先生在世界各地收集和制作了很多动物标本,并在年事已高之时决定将众多动物标本无偿捐赠给北京自然博物馆进行收藏和展示,这些制作工艺先进。
5.调查报告怎么写
杭州市各博物馆、科技馆中小学生观众的情况调查报告 杭州高级中学杭州市 杭教师 杭州高级中学 导师:郑燕娜 小组成员:李涵 葛慧玲 俞芳 董文佳 傅元曦 组长:李涵 研究范畴:人文艺术 调查报告撰写:李涵 葛慧玲 成果形式:调查报告 【目的】杭州市作为国家首批认定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各博物馆、科技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宣传窗口,无疑对启迪中小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拓展视野、了解社会、热爱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杭州市中小学生到博物馆、科技馆参观的情况究竟如何?博物馆、科技馆的利用率到底有多高?博物馆、科技馆资源的等级、层次、规模、票价如何?我们从平时的观察了解发现,当前博物馆、科技馆中小学生参观情况并非乐观,为此,开展了一次调查,以寻找多方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引起社会、专家、学校、家长以及中小学生对此问题的重视。 【方法】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250名中小学生(其中50名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各100名)进行问卷调查。收回资料完整的问卷246份,有效问卷率达98.4%。
同时,我们还对杭州市的六家博物馆(科技馆)进行实地调查,就问卷调查和访问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 科技馆 中小学生 一 中小学生篇 1.中小学生是否去博物馆、科技馆参观的情况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246名学生中,经常去博物馆、科技馆(一年2次以上)的中小学生平均占30.89%,而很少去的人数平均为63.01%,从未去过的人数平均达6.1%;去博物馆、科技馆参观的情况,中学生与小学生存在很大差异。
在195名中学生中,经常去博物馆、科技馆参观的只有38人,仅占19.49%,很少去的多达143人,占73.33%;而51名小学生中,经常去博物馆、科技馆参观的有38人,占74.51%,很少去的为12人,占23.53%。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中小学生去博物馆、科技馆参观的情况不容乐观,中学生的问题尤为突出。
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中学生要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课业负担高于小学生。另据调查结果显示,学校不同,学生去博物馆、科技馆参观的情况也有差异。
杭州高级中学50名学生中,经常去博物馆、科技馆参观的有15人,占30%;而杭州某高中某班43名学生中,经常去博物馆、科技馆参观的仅1人,占2.3%。我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各个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所差异,对于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所致。
⒉.中小学不经常去博物馆、科技馆的原因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不经常去博物馆、科技馆参观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分别是“功课忙、没时间”、“没兴趣”、“场馆内容吸引力不够”,其中,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都把“功课忙、没时间”放在首位。在13名不经常去博物馆、科技馆参观的小学生中,选择“功课忙、没时间”为主要原因的有7人,占53.85%;在181名中学生中,选择此项的有87人,占48.07%。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功课忙、没时间”是中小学生不经常去博物馆、科技馆参观的最主要原因。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造成的,学校为了实现高升学率,家长为了追求高分数,而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变得十分沉重。
由于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依然操纵着所有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因此便注定不论是课余时间还是节假日,学生都要把相当多的精力投入到与考题相仿的题海中去。我们相信,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这方面问题会逐渐得到改善。
此外,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场馆内容吸引力不够”是主要原因的,13名小学生中仅1人,而181名中学生中有48人。我们认为,这是因为中学生的知识面较小学生更为宽广,眼光更高,对场馆内涵建设和内容的要求也更高,因此中学生与小学生在这点认识上有差异。
3.中小学生了解博物馆、科技馆的途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通过“报刊”“电视媒体”“他人介绍”这三个途径了解博物馆、科技馆的比例分别为36.18%,40.24%,30.49%中学生与小学生的情况基本相同。 二 学校、家长篇 1.家长对学生去博物馆、科技馆的支持情况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家长对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参观的支持率有所不同。
51名小学生中,家长支持的有42人,占82.35%,一般性(即不十分支持也不反对)的有9人,占17.65%;而195名中学生中,家长支持的有86人,占44.1%,一般性的有103人,占52.82%,还有3.08%的家长不支持。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小学课业负担较轻,家长也愿意孩子在空余时间多学习一些课外知识;到了中学,考试压力大且时间紧,家长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而淡化了课外知识。
另据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的学校,家长的支持率也不同。杭州某中学43名学生中,家长支持的为12人,占27.91%;杭州高级中学50名学生中,家长支持的有29人,占58%,是前者的两倍之多。
我们认为,一是因为各学校的教学模式、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不同,而对家长的教育观念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二是因为学生处在不同的学校,学习情况各不相同,家长对孩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博物馆调研报告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