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免疫学实验背景怎么写
这个具体的内容比较多,写起来比较麻烦,不过先发一篇以小鼠为动物模型的布氏菌病免疫学实验,里面有比较详细的实验过程,希望能对有你帮助: 《评价布病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布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布氏菌引起的能够在人和动物中传播的一类人兽共患病。
布氏菌具有侵袭力强、传染途径多、引起多器官损伤的特点。家畜感染后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可引发母畜流产和不育,人感染则主要引起波浪热和转化为慢性感染。
据调查,全球已有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布病发生和流行。而我国 28 个省市区的人、畜有布病存在和流行,每年造成近千万元损失。
疫苗接种是防治布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布氏疫苗主要包括灭活苗、减毒活疫苗、菌体组分疫苗以及现在热门研究的基因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等。
目前,我国采用的人用布氏菌活疫苗为牛种弱毒株 104M 菌株,接种方式为皮上划痕。该方法操作复杂、不能定量接种,人群接种阳转率低,保护效果有限,被接种者因划痕产生疼痛而不易被接受,从而影响疫苗的广泛使用。
鉴于布病疫情控制的需要,我们采用具有经济性好和安全性高的皮内注射接种方式替代传统的皮上划痕。本次研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采用皮内注射方式免疫,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保护力试验三个方面的结果全面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 1.1.1 动物 SPF 级 BALB/c 小鼠,6 ~ 8 周,白色雌性,共 30 只,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简称中检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09-0017,饲养于中检院清洁级动物室。 1.1.2 菌种 皮下注射用布氏菌活疫苗及羊布氏菌 M5 弱毒株均由中检院结核病疫苗室提供。
1.1.3 实验仪器 Bio-II-A 生物安全柜购自西班牙 Telstar 公司;Dragon-MK3 酶标仪购自芬兰Labsystems 公司;DH6000 AB 型恒温培养箱购自天津市泰斯特仪器公司;高速离心机购自德国Eppendorf 公司;酶联斑点分析仪购于美国 CTL公司;CO2培养箱购于美国 Napco 公司;加样枪购于 Gilson 公司。 1.1.4 试剂耗材 牛血清白蛋白和 ConA 购自美国 Sigma 公司;小鼠 IFN-γ 酶联免疫试剂盒购自美国 BD 公司;达优-淋巴细胞分离液、无血清培养基、IFN-γ 及 IL-4 ELISA 预包被试剂盒均购自达科为生物技术公司;碱性磷酸酶标记羊抗小鼠IgG、IgG1、IgG2a 购自美国 Bethyl 公司;pNPP 底物显色液购自美国 SurModics 公司。
1.2 方法 1.2.1 动物分组及免疫 将 30 只 BALB/c 小鼠随机分成 3 组,每组 10 只,分别为低剂量组(5 *107/只),高剂量组(2 * 10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3 组均为后肢皮下注射,剂量为 0.2 ml/只。 1.2.2 动物血清和脾脏淋巴细胞的制备 免疫4 周后,对每只小鼠进行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20 ℃ 保存,用于 ELISA 体液免疫检测。
将每只动物无菌取出的脾脏放在筛网上,滴加淋巴细胞分离液研磨,研磨液用巴氏管吸入到 15 ml 离心管中,滴加 200 ~ 500 μl 达优无血清培养基进行低速梯度离心,在 25 ℃ 条件下,800 * g 离心 30 min,吸出淋巴细胞层,加入 10 ml 无血清培养基,颠倒洗涤,室温、250 * g 离心收集细胞,用于 ELISPOT细胞免疫的检测。 1.2.3 体液免疫检测 1.2.3.1 抗菌体抗原总 IgG 抗体水平检测 用间接 ELISA 法检测小鼠血清 IgG 的效价。
以灭活布氏菌体 5 * 108/ml 的浓度包被 96 孔酶标板,4 ℃ 过夜;以 TBS-T 300 μl 洗板 5 次,用 1% 的BSA 封闭(200 μl/孔),37 ℃ 静置 1 h;每孔加入100 μl 的 50 * 开始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37 ℃静置 1 h;按 1:1000 倍稀释碱性磷酸酶标记山羊抗小鼠 IgG,洗板后 100 μl/孔加入,37 ℃ 静置1 h;洗板,加入 100 μl/孔的 pNPP 底物显色液,室温避光 30 min 后加入 100 μl/孔终止液(3 mol/LNaOH)终止反应;在波长为 405 nm 处检测吸光值 A405。 1.2.3.2 抗菌体抗原 IgG 抗体亚类检测 以灭活布氏菌体 5 * 108/ml 的浓度包被 96 孔酶标板,小鼠免疫 4 周后血清为一抗,碱性磷酸酶标记山羊抗小鼠 IgG1、IgG2a 为二抗,其余操作步骤同1.2.3.1。
1.2.4 细胞免疫检测 1.2.4.1 分泌 IFN-γ、IL-4 的脾脏淋巴细胞的数目检测 小鼠免疫 4 周后,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取 96 孔细胞培养板,每孔中加混有 2.0 *106个/ml 浓度细胞 100 μl,每孔分别加入 100 μl布氏 PPD 抗原(终浓度为 5 μg/ml 和 10 μg/ml)和灭活菌体抗原(终浓度为 1 * 108/ml 和 1 *107/ml)。每种抗原刺激物做复孔,另用细胞培养液作阴性对照,一孔加 ConA 作阳性对照(终浓度为5 μg/ml)。
共同孵育 16 h 后,按 ELISPOT 操作依次加入检测抗体等试剂,洗板,显色,计数斑点数。 1.2.4.2 体外再刺激免疫小鼠脾细胞因子产生水平检测 取 48 孔细胞培养板,每孔中加 2.0 *106个/ml 浓度细胞 400 μl,每孔分别加入 50 μl 布氏 PPD 抗原(终浓度为 5 μg/ml 和 10 μg/ml)和灭活菌体抗原(终浓度为 1 * 108/ml 和 1 *107/ml)。
分别以 ConA(终浓度为 5 μg/ml)和培养基为阳性和阴性对照。37 ℃,5% CO2培养箱中孵育 18 h,孵育完毕对培养物进行离心,取各孔细胞培养液上清,用小鼠 IFN-γ、IL-4 ELISA 试剂盒检测体。
2.大学生可以做的免疫学实验有哪些
免疫学实验设计课题
1.试述参与Th细胞与B细胞相互激活的分子及各自的功能 。
2.何谓黏附分子?简述黏附分子的分类及其在免疫中的作用 。
3.简述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4.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的机制是什么?
5.比较CTL和NK杀伤靶细胞时识别和杀伤机制的特点 。
6.简述移植排斥反应中受者T细胞对同种异体抗原的识别机制。通过直接识别激活的受者Th细胞和Tc细胞分别在辅助受者B细胞和杀伤移植物方面与间接识别激活的Th和Tc有何差异?为什么?
7.结合你的专业试述细胞因子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你将采取哪些策略针对这些靶点治疗疾病?
8.何为基因工程抗体?目前国内外在基因工程抗体研究中有哪些主要进展?
3.免疫学实验设计课题有哪些
免疫学实验设计课题
1.试述参与Th细胞与B细胞相互激活的分子及各自的功能 。
2.何谓黏附分子?简述黏附分子的分类及其在免疫中的作用 。
3.简述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4.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的机制是什么?
5.比较CTL和NK杀伤靶细胞时识别和杀伤机制的特点 。
6.简述移植排斥反应中受者T细胞对同种异体抗原的识别机制。通过直接识别激活的受者Th细胞和Tc细胞分别在辅助受者B细胞和杀伤移植物方面与间接识别激活的Th和Tc有何差异?为什么?
7.结合你的专业试述细胞因子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你将采取哪些策略针对这些靶点治疗疾病?
8.何为基因工程抗体?目前国内外在基因工程抗体研究中有哪些主要进展?
4.科学研究实验实施方案标准是怎样的
揭示、证实 CR、cGVHR发生机制的动物模型实验方案;概述 1. 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动物模型实验组、对照组:应用3种不同物种多胎生实验动物繁殖生产,移植学病理/生理排斥反应发生机制和病理进程与治疗机制相对一致的同胞实验动群体,实施亲属器官移植配型检测选出,3种不同物种多胎生动物中的各自几十组供者、受者MHC遗传基因型不相同的多胎生同胞实验动物。
按照动物体表面积计算,给予同目前临床人体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HAL检测配型拥有多个位点不同的、常规应用联合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能够有效对抗异体移植物导致ACR、AR、或aGVHR相同剂量用药,设计、实施:多胎生同胞实验动物异体心脏移植、肾脏移植、肝脏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各种动物模型实验组,供者、受者MHC遗传基因型不相同的动物模型实验;与其相对照,设计、实施:给予过量的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对抗异体移植物导致ACR、AR、或aGVHR加倍剂量用药的,多胎生同胞实验动物异体心脏移植、肾脏移植、肝脏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受者MHC遗传基因型不相同的各种动物模型实验对照组。 2. 实验与检测:①实施各个实验组多胎生同胞实验动物异体心脏移植、肾脏移植、肝脏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各个对照实验组多胎生同胞实验动物异体心脏移植、肾脏移植、肝脏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②手术后每4d~7d一次定期采血做生化检测、血清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检测-监测应用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应用影像学手段对移植器官组织做影像病理学检测;对发生cGVHR的宿主器官组织做影像病理学检测。
③采集发生CR的移植器官组织做Mφ细胞、NK细胞免疫损伤病理检测;采集发生cGVHR的宿主器官组织做Mφ细胞、NK细胞免疫损伤病理检测。④监测-观察各个异体心脏移植、肾脏移植、肝脏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各种动物模型实验组-对照实验组发生CR、或cGVHR的,最短时间、最长时间、远期存活率,与(过量)应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的直接相关性。
⑤揭示、证实:(过量)应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特异针对性抑制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功能、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功能、或清除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免疫损伤机制降低宿主体内T淋巴细胞代偿增殖、B淋巴细胞代偿增殖、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与表达细胞因子功能、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与表达细胞因子功能、T淋巴细胞表达MHC-Ⅰ受体等,相应降低了获得性免疫T、B淋巴细胞应答网络,对自然免疫Mφ细胞、NK细胞应答功能的生物调控-抑制,使Mφ细胞、NK细胞针对异体移植物抗原或宿主抗原自然免疫应答功能增强,是导致(加速-加重发生)CR、或cGVHR与药物毒性和感染,难以再进一步提高异体器官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的远期存活率的直接关键因素;提供足够充分的异体心脏移植、肾脏移植、肝脏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动物模型实验科学依据。 讨论 移植学科学研究所依赖的实验生物学(还原论)简单科学认识(逻辑判断)思维、方法论、方法,不能揭示导致CR、cGVHR的病理发生机制,不能抑制/延缓CR、cGVHR发生,减轻CR、cGVHR损伤;是移植学实验-实验科学研究,不能再进一步提高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远期存活率,所不可逾越的科学障碍!必须实施(实现)移植学现代综合科学研究思维-理论的开拓创新变革、移植学现代综合科学研究方法论-方法的开拓创新变革! 开拓移植学的现代理论生物学(整体观)综合科学研究认识思维、方法论、方法,综合与移植学相关的各个不同生物科学研究领域——各个不同相关生物学科基础免疫学、分子生物遗传学、现代医学等的现代生物科学认识思维、方法论、方法;已经被科学界公认的生物科学理论,科学结论,细胞生物机制、免疫学机制,分子生物机制、免疫学机制,生物遗传进化、免疫系统遗传进化;移植学与相关生物学科在基础科学研究、实验-试验科学研究、临床科学研究等,各个不同方面已经取得的既有科学研究结果,为科学依据:针对导致CR、cGVHR的病理发生机制,做总体相关多生物学科的全面缜密综合科学分析、论证;按照被科学界公认的循证医学科学研究实验方法,设计、实施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动物模型实验,揭示、证实:(过量)应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是导致(加速-加重发生)CR、或cGVHR与药物毒性和感染,难以再进一步提高异体器官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的远期存活率的直接关键因素。
寻找有效检测异体移植物导致排斥反应,敏感而具有特异性生物标志物(surrogate biomarkers);作为检测-预测异体移植物导致排斥反应、与受者建立耐受、应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病理进程与治疗机制的准确诊断科学依据:指导临床治疗合理应用适量的-最少的联合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能够有效对抗异体移植物导致ACR、AR、或aGVHR,延缓发生CR、或cGVHR,减轻CR、或cGVHR损伤与药物毒性和感染,将能够再进一步提高异体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的远期存活率。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免疫学实验方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