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物通讯怎么写
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
(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见物、见人、见思想”。使之写得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2) 抓细节,抓特点。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往往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
(3)写先进人物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一是先进人物和党的领导的关系。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思想哺育,是我们时代先进人物成长的根本条件。二是先进人物与广大群众的关系,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是先进人物成长的深厚基础。
扩展资料: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 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 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第四种,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1.传记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2.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
3.群像式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物通讯
2.新闻导语怎样写
新闻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我是新闻系的学生,我们老师说最好的导语就是一件简单的消息,也就是说,你的导语一定要是你新闻最重要的内容,最主要的事件。新闻的结构比较传统的是倒金字塔形式,即导语最重要,接着是正文第一段,而新闻最后一段几乎是可有可无的。
新华社驻美国记者任毓骏王如君报道:9月11日上午9时48分,一架飞机撞到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飞机把大楼撞了个大洞,在大约距地面20层的地方冒出滚滚浓烟。就在楼内人员惊惶失措之际,18分钟后,又有一架飞机撞上了世贸大楼,这架飞机是从大楼的一侧撞入,由另一侧穿出,并引起巨大爆炸。
3.怎样写人物通讯和消息的
一、消息的写法 人们对“新闻”的理解,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体裁。
狭义的“新闻”通常指消息,是大众传播媒体上常见的一种文字体裁。(一)消息的特点 1、短小精练 消息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要想将消息写得短小精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善于抓问题和分析问题,写稿时主题一定要集中,材料要精选,结构要紧凑,语言要精确、简练。
写好后要精心修改,至少要阅读两遍,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做到精益求精。另外新闻要“一事一报”,这是使新闻短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事一报”顾名思义,就是一条新闻报道一件事。 2、语言生动简洁 消息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人读。
如1998年3月30日《中国小记者报》以《人大代表议国事,小记者采访展风采》为题在一版上刊登了一组小记者采访人大代表的文章和照片,每一篇文章都写得短小精练,语言生动、感人,很受广大小读者的欢迎。 3、“倒金字塔”结构 消息的写作是将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因此人们接触到一篇新闻稿时,只要看上一眼就能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什么。
读报时主要是想了解当天或新近国内外发生了什么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牵涉到什么人,结果又是怎样等等。如果不把这些主要内容开门见山地写在新闻的开头,就不大容易促使读者读完这篇新闻。
写消息往往是把事情的高潮或结果放在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地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资递减。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它是消息写作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二)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大家知道,任何精彩的文章,都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头,消息当然也不例外。
消息的开头部分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实中最重要的内容,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新闻学上称之为“导语”。 新闻导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
而有的短消息不分段,其导语便是开头的第一句话。有的消息开头部分的段落很简短,则导语可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段组成,是复合导语。
这时,它的第一段称为导语,第二段或第二段以后的导语段落,称为“次导语”或“准导语”。 有人认为写好导语,是写好新闻的一半。
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导语的写作方法。1、叙述方式导语的写作 为了使导语精彩醒目,发挥引人入胜的作用,应该根据不同稿件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写法。
多数情况下,新闻导语采取的是叙述即陈述的方式,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归纳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叙述方式导语写法比较容易掌握,运用起来方便,所以,它就成为导语最基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了。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 写导语除了用叙述方式外,还可以采用描写的方式。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
这种导语所描写的形象是客观事实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所以也有人把它叫做“见闻式导语”。这种导语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的感受。
比起叙述的方式的导语来,描写式导语运用时受到的限制要多一些,运用范围不如叙述式导语那样广泛,所以,要想写好描写式导语,就得花一番功夫,要抓往最主要的新闻事实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描写要切合新闻写作的要求。会议新闻报道很少采用这种写法,在现场目击式报道中,导语里进行描写的情况比较为多见。
所以,要以简洁的描写唤起读者的现场实感。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 新闻报道以客观叙事为主,但也不排除在叙事过程中画龙点睛式的说理。
议论式导语往往采用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唤起读者的注意。议论式导语有三种形式: (1)评论式 评论式导语往往在导语中直接点评或评价新闻事实。
评论要少而精,最好是一句话。 (2)引语式 引用要人、权威或群众的话来开篇。
采用引语式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所引的话,本身就是重要新闻;二是借他人之口,来评价、引带新闻事实。在使用引语式导语时应做到:所引的话应精彩、生动、富有新意,能牢牢抓住读者;所引的话要精练,要真实,符合原意,应和报道题目紧密相关。
(3)设问式 设问式导语是以设置疑问开头的导语,吸引读者的注意。 总之,写导语要注意简练,段落要短,导语不能长于四行,愈短愈有力量;导语要能点出文章的主题和思路;要讲求修辞。
千万记住,如果你的第一句话不能打动读者,也没必要写第二句话了。所以修辞极为重要;要灵活掌握导语,不断出新;写好导语要反复阅读,认真修改。
(三)学会恰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然而写进新闻稿件的却往往不光是事实,是新近变动的情况,同时也包括某些新闻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在不少新。
4.人物通讯怎么写
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 (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
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见物、见人、见思想”。
使之写得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2) 抓细节,抓特点。
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往往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
(3)写先进人物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一是先进人物和党的领导的关系。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思想哺育,是我们时代先进人物成长的根本条件。
二是先进人物与广大群众的关系,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是先进人物成长的深厚基础。 扩展资料: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新闻性。
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 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
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
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第四种,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1.传记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2.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
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 3.群像式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物通讯。
5.人物专访的新闻稿开头和结尾怎么写
人物专访的写作方法,是一个技巧问题。一般说来,人物专访(或者叫人物通讯),要高度而准确的概括一个人的最主要的亮点。譬如,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他,二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人生的春华秋实;
他,桃李满天下,被某某部门连续多年命名为先进工作者;
他,辛勤耕耘,被某某领导的亲切的誉为“某某某”,
他,就是某校特级教师某某某。
(然后引出正文。)
人物通讯的开头,要略微讲究一些文采,充分利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在写作方法上,可以描写,可以抒情。从写作角度上,可以写某一个侧面,然后引起读者兴趣。例如:
在某某地的表彰大会上,一位身材消瘦的年轻人从某某领导手中接过了某某奖章,这位年轻人恬淡而自信的微笑,让所有的现场的人为之折服。
他,就是某某某,某某单位某某(职务、工种)。
(引出正文)
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例如,可以这样写:
他的履历,渗透着他辛勤的汗水,是他人生中流畅的轨迹,某某年为某某工人,某某年入党,某某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某某年担任某某职务。他创造了一些列的深化,填补了某某空白,某项工作得到了最高奖励或者荣誉等等。
他就是某某某。
(引出正文)
关于人物通讯的结尾,可以是对某某人物的感叹类的语言、赞美类语言,或者寄托希望类的语言等等。
例如:他朴实无华的语言,实践着高尚者的情操,这难道,不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吗?等等。
根据个人采写经验的一点浅见,希望能帮助到您。
6.消息导语的写法有哪几种
9种,叙述式、评论式、提问式、描写式、谈话式、引语式、对话式、对比式、感叹式。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1、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
2、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
3、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4、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
5、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
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扩展资料:
导语的一些写作技巧:
1、一语道破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例如: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
3、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 “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