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隶书的王字怎么写
王字的隶书写法种类较多,隶书字体是五体书体之一,现列举三种经典样式,图片如下:
王的拼音:
wáng
王的注释:
(1)(名)君主;最高的爵位:~子|~侯。
(2)(形)〈书〉大:~父(祖父)|~母(祖母)。
(3)姓。
2.篆体字王字怎写
“王”的篆体如上图所示。
王 wáng
1、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
2、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3、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一种姓。
3.王字一共有几种写法
传统书法是:篆隶楷行草五种:
篆
隶
楷
行
草
五种书体:
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1] ,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如《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入《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汉永寿二年(156年)刻,隶书。纵227.2厘米,横102.4厘米。藏山东曲阜孔庙。 无额。四面刻,均为隶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碑阴及两侧皆题名。
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
行书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4.王字怎么写才好看
1、王字华文新魏体好看。如:
2、华文新魏体威严大方,庄重美丽,气势澎湃,同时又充满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华文新魏体被许多媒体和机构和网站应用为商标或logo或图片中的注明。华文新魏体将字体和美丽融为一体,展现了艺术与文化的高度统一。 特点华文新魏体给人以稳重庄严的感觉,同时又美观大方,看起来很有力。
5.篆书王字怎么写
拼音:wáng wàng 部首:王
释义:[ wáng ]1.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国。~法。公子~ 孙。~朝
2.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公。~侯。
3.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蜂~。~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 人物或手段)。
4.大:~父(祖父)。~母(祖母)。
5.姓。
[ wàng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天下。~此大邦。
6.王字怎么写啊
王添加义项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1.汉语汉字2.网络小说 1.汉语汉字编辑本义项求助编辑王目录基本信息文字释义王氏各支起源王氏发展王氏族谱王氏名人常用词组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王 田字格中的“王”字拼音:wáng wàng 注音:ㄨㄤˊ ㄨㄤˋ 部首:王 部外笔画:0 总笔画:4 五笔86&98:GGGG 仓颉:MG 郑码:CA 笔顺编号:1121 四角编码:10104 电报码:3769 汉字区位码:4585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38B[1]编辑本段文字释义基本字义 (一)王wáng 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 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 姓:王姓。
[1] (二)王wàng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王天下。王此大邦。
[1]详细解释 (一)王wáng 〈名词〉 1造字法:(主)会意字,从一从土。. 象形字。
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本义:天子,君主。
2. 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诗·小雅·北土》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王,天下所归往也。
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东汉·许慎《说文》 王,天子也。——东汉·刘熙《释名》 王,有天下曰王。
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自王。
秦有天下,遂自尊为皇帝。 汉有天下,因秦制称帝,封同姓为王,名始乱矣。
——《六书故》 故百王之法不同。——《荀子·王霸》 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
——北宋·柳宗元《封建论》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王公(天子与诸侯;泛指达官贵人);王土(天子的土地);王士(天子的士民);王宇(天子的宫殿);王志(天子的意向);王车(王之车乘)。
4. 春秋时,楚、吴、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称“王”,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国语·越语上》 请勾践女女于王。 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王人(国君);王女(古时封王者之女);王吏(天子或国君的官吏);王使(天子或王侯的使者);王政(国君的政令);王妃(侯王、太子之配偶;帝王之妾,位次于皇后)。 6. 从秦代开始,天子改称“皇帝”,“王”便成了对贵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即诸侯王。
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王侯以下。
——《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西汉初,刘濞被封为吴王;韩信先被封为齐王,后改为楚王。 8. 朝廷。
如:王庭,王廷(朝廷);王役,王徭(朝廷的徭役);王务(朝廷的公事);王机(朝廷的政事);王体(朝廷的大政方针)。 9. 王朝。
如:王轨(王朝的秩序、制度);王制(王朝的制度);王灵(王朝的威德)。 10. 首领;同类中最突出者。
王久不至。——唐· 李朝威《柳毅传》 11. 又如:擒贼先擒王;乐器之王;拜他为王。
12. 中国古代对祖父母的尊称。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
——《尔雅》 13. 统治者;主宰者。如:王化(以仁义治天下的教化);王官(宗藩王府的小职官)。
14. 冠军。如:拳王。
[2] (二)王wàng 〈动词〉 1.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诗·大雅》 欲王关中。
——《史记·项羽本纪》 秦地可尽王。 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史记·留侯世家》 2. 作皇帝,称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公孙丑上》 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商君书》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史记·陈涉世家》 3. 胜过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庄子》[2]。
7.王字在田字格写法
王字在田字格的写法如下抄: 王拼音:袭wáng,注音:ㄨㄤˊ ,简体部首:王部,部外笔画:0画,总笔画:4画 繁体部首:玉部,五笔:GGGG,仓颉:MG,郑码:CA,四角:10104,结构:单一 电码:3769,区位:4585,统一码:738B,笔顺:一一丨一 释义: 1、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
王bai法。公子王孙。
王朝du(cháo )。 2、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
王侯。 3、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zhi。
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姓。 扩展dao资料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女王[nǚ wáng] 女性国王。
2、帝王[dì wáng] 泛指君主国的最高 统治者。 3、王朝[wáng cháo] 朝代或朝廷。
4、国王[guó wáng] 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5、虫王[chóng wáng] 传说中的蚁王。
8.王字的甲骨文怎么写
中国人很早就对“王”有了敬畏和崇高的认识,在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现了“王”字,而且使用的频率很高。
王”字原是一把斧头的轮廓。那时的大斧是两面双刃的,显示了它的无所不能。
于是它的斧口部分,就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两横,斧柄则形成“王”字中部的一横。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王”就成为古代隶书和今天楷书时的样子。
“王”字的原义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开路的工具,也是征战杀戮的兵器,谁掌握大斧.谁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就是 “王”,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的原因。
王字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管的”王”的不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