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跑步200米一般多少秒
男子:19秒19~35秒(不排除本身能力有限的人),女子:21秒34~40秒(不排除本身能力有限的人)。
两百米跑步的话,后半程基本处于无氧状态,所以不管是速度还是力量方面都不如前一百米,机能处于极限状态,所以但从速度说这个一般在24到21秒之间。
拓展资料:
200米赛跑是一个短跑项目。在室外400米跑道上,弯道处起跑,在终点直道结束。因此需要选手有综合的技术才能赢得比赛。对于大多数受过训练的运动员来说,这是一个纯力量型的比赛。一个在直道上稍短一些的项目则是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最早的有记录的赛跑项目。
由于加速过程在时间上只占很小的比例,所以一些运动员在200米项目上会得到比100米更快的平均速度。
200米,弯道起跑,主要就是起跑要好,为了方便于弯道起跑后能有一段直线距离进行加速,就在弯道右侧安装起跑器,没有起跑器应该在这个地方做起跑姿势,方向对着弯道的切线方向弯道、起跑后,前几步应沿着内侧分道线的切线跑进。
参考:百度百科“200米赛跑”
2.小学生50米跑步多少秒
按照男女生和年级划分,小学生50米跑步可以划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档次。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提高短跑速度训练手段:
1. 高速 大幅度摆动腿前后摆动联系,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
2. 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练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
3. 快速摆臂 摆腿练习,要求腿 臂动作协调进行。
4. 发展步长: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 ,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
3.50米跑步多少秒才算快
不同的年龄跑的时间的长短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详见下表
50米跑(50m跑),是一个能体现快速跑能力和反应能力的体育项目。初三男生50m跑的优秀成绩为7.0s以下,女生50m跑的优秀成绩为8.2s以下。
世界记录是加拿大的诺万贝利创造的5秒52,
由于50米的距离太短,还没有加速到全速就已经过终点了,主要是比起跑和加速的能力,所以高水平运动员的差距并不大,在世界的比赛中是不设这个项目的。
4.中考体育跑步满分多少秒
体育中考,考生只需测试3项:1000米(男)、800米(女),1分钟跳绳和坐位体前屈,3项测试满分均为5分。由于肢残丧失运动能力的考生,可申请免考,与平时体育成绩一同按30分计分。因伤、病长期免修体育课,但未丧失运动能力的考生,经审核批准后,按总分的50%计分。因生理原因或突发事故暂不能参加考试的考生,可申请缓考。
据介绍,新的体育中考评分标准显示:男生“千米跑”3分50秒以内拿5分,女生“800米跑”3分38秒以内拿5分;男生“1分钟跳绳”140个拿5分,女生“1分钟跳绳”130个拿5分;男生“坐位体前屈”14厘米拿5分,女生“坐位体前屈”14.5厘米拿5分。
5.怎么去写一个跑步的瞬间,要多用细节描写
跑步的要领
跑步的动作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只要身体各部位动作能协调、顺畅,不会造成紧张的动作,大抵就是有效的跑步动作了。
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姿势(Posture);而良好身体姿势的先决条件是具备适当的肌肉力量。一些可以强化肌肉力量的运动如:仰卧起坐、伏地挺身、交互蹲跳、引体向上等都对维持良好的身体姿势以及获得有效的跑步动作有益。
标准的跑步姿势是,头部与躯干保持正直,身体相当放松,抬头,眼睛正视前方,手臂自然下垂,手指轻握微向身体中线。脚跨步向前踩时刚好是在身体重心的正下方。
初学跑步的人都犯有步幅太大(Over-striding)的错误;也就是当脚跨步向前踩时,脚著地瞬间的位置是在身体重心的前方。不论体型如何,每个人都有他适宜的步幅长度。其方法是靠经常的练习与尝试修正。
其他一些常犯的错误动作包:脚踩地时,脚尖向内或向外;身体弹跃的动作过分明显;手臂摆振太大或成左右方向摆动。跑步动作,应该是力求顺畅自然,并且将所有过分强调的动作减至最低程度。
千万不要用脚尖跑,这是一般初学者常患的毛病。这种跑法,当脚尖每次接触地面时,小腿肌肉和脚跟键承受相当大的负荷,长时间下来,小腿会有疼痛现象。以耐力型的长跑来说,以脚跟或全脚掌著地的方式跑才是合理。
呼吸的搭配对跑者的速度控制相当重要,以笔者的经验,用步数搭配呼吸是不错的做法。维持均速时,以4步吐气、2步吸气、加速时以3步吐气、3步吸气,耗氧量大时以2吐2吸为原则。
强度的控制:
控制的关键在於确定最适宜的运度强度(Workload Intensity),也就是所消的配速(Running Pace)。先了解跑步的心跳反应,在予以调整跑步的速度。反覆尝试,就不难找出适当的速度了。
其公式为:(220-年龄)- 休息时每分钟心跳 * 75%+ 休息时每分钟心跳
例:年龄40岁,休息时每分钟心跳为80次
则(220-40) - 80 * 75% + 80 =100 * 75%+80 =155
即此人最适当的训练心跳数为155次/分钟
没有经验的跑者,在开始跑步时前段时间因跑得太快,很快的心跳反应状态超过了其理想心跳数,以至於后半段跑得很辛苦。
因此,对配速控制较差者,可以在开始跑后5分钟时,测量其心跳反应,再调整其跑步速度,依此方法练习,很快地就可以将配速控制得很好。一般青少年理想的运动心跳数可於每分钟150-180次之间。
跑步的运动伤害:
常见的跑步运动伤害有:胫骨骨膜发炎、膝痛、肌肉拉伤甚或断裂、肌键发炎或骨折等。发生的最大原因在於运度过度-太多、太急,因此,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强运动功能。
开始时的肌肉酸痛属於正常现象,原因是肌肉受到新的刺激的缘故,只需跑步方法正确,酸痛现象会逐渐消除。
跑步前后的暖身运动和伸展运动绝不可省略,它除了可预防伤害的发生,也可减低运动后的疲劳感及酸痛。
6.100米一般人可以跑多少秒
100米的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是11秒5(手记)电子表是11秒4。
截止2009年为止,男子100米短跑的世界纪录为博尔特在2009年柏林田径锦标赛上创造的9秒58的纪录,博尔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人。
女子100米短跑奥运会纪录10秒62,是美国短跑运动员格利非斯·乔。
100米短跑-发展历史
100米短跑根据记载,公元前七七六年,在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有了短跑比赛项目。当时跑的姿势是躯干前倾较大,大腿抬得很高,脚落地离重心较近,步幅较小的“踏步式”跑法。起跑是采用“站立式”姿势,并把大石块置于脚后,借推蹬巨石之力来加快起跑的速度。
短跑古称“场地跑”,它是人类历史上开展最早的一项田径运动。据史料记载,公元前776年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上,唯一进行的竞技项目就是短跑。
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男子短跑被列为比赛项目,设100米及400米跑两项,标志着现代短跑运动的正式确立。第二届奥运会上增设了200米跑项目。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女子短跑也被正式列入。最初的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采取任意的姿势起跑,现在盛行的蹲踞式起跑姿势是1887年出现的,1927年又出现了起跑器。随着短跑技术和运动器材的发展,比赛成绩随之迅速提高。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首次规定选手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并使用助跑器,此外还划分了跑道,一套较为健全的比赛规则被确立下来。近年来,国际田联为了增加短跑比赛的激烈度和观赏性,再次对比赛规则作了部分修改。新规则规定,选手有一次抢跑犯规即失去比赛资格。
一八八七年,开始采用“蹲踞式”起跑,一九二七年有了起跑器,但到一九三六年第十一届奥运会上才被正式采用。在这个阶段中,短跑技术有了很大的演变,由脚跟先着地改进为前脚掌着地,并形成了一种“摆动式”的跑法。由于短跑技术的改进,推动了短跑成绩的迅速提高。
一八九四年,创造了第一个100米的世界纪录,成绩为11”2。以后经过七十四年时间,于一九六八年创造了9”9的世界纪录(电动计时的纪录是9”95)。200米被列入比赛项目是在一九零零年的第二届奥运全,当时成绩为22”2。到一九六八年,经过六十八年,创造了19”83的世界纪录(电动计时)。一八九六年第一届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所创造的400米纪录是54”2,经过七十二年,到一九六八年创造出43”86的世界纪录(电动计时)。
女子参加短跑比赛是从一九二八年第九届奥运会开始的,当时100米纪录是12”2。 经过四十九年,到一九七七年创造了10”88的世界纪录(电动计时)。女子200米比赛直到一九四八年第十四届奥运会才开始,经过了三十年,即到一九七八年提高到目前的22”06的成绩(电动计时)。由于短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促进了其他田径运动项目的发展。
自从一九五八年“八一”田径队短跑运动员以10”6的成绩打破了保持二十五之久的10”7的旧纪录之后,中国男子短跑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短短几年内,四川选手又以10”整的优异成绩(手记时)平了当时的100米世界纪录,轰动了世界体坛,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得了荣誉。而目前的100米世界纪录9秒77,全国纪录为10秒17。
短跑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完规定的距离。比赛项目有100米、200米、400米,少年还有60米。短跑是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条件下完成最大强度的工作,属于极限强度的运动。短跑能有效地发展速度素质,因此,它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而且在其他运动项目的训练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短跑技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为了便于分析,可把它分为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终点跑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