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葫芦丝培训班命名
葫芦丝培训班学费多少 成都学葫芦丝 葫芦丝老师
葫芦丝是用超吹的方法发音的,超吹是比葫芦丝上原有的基因高八度,主要是通过
吹奏者的呼吸力度和唇部肌肉控制力的加强,呼吸速度加快,以及腹部肌肉的控制
力来实现的。气息与手指的配合也是初学者要注意的,首先要注意手指要按住指孔
不能漏气,气息要平稳,这一点非常重要,当手指变化时,气息应用不应受到影响
葫芦丝上最容易吹出的音是“ 1 ”,最不容易吹出的是高音“ 5 、6 ”和低音
“ 5 、6 ”所以,当初学者拿起葫芦丝吹奏时,先吹 1 音,然后可以按指法表和
练习曲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如果掌握了这些,你就可以根据教学区或交流区
的方法经验继续学习下去了。葫芦丝的十大名曲:《 月光下的凤尾竹》 《葫芦丝曲》 《多情的巴乌》 《月夜
》 《侗乡之夜 》 《竹楼情歌 》《 婚誓》 《傣寨情歌》《 美丽的金孔雀》 《
渔歌》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在职教师均是从教多年的专业古筝教师,在成都地区葫芦丝教育界颇具影响力,中
心学员过级率100%。中心同时还开设古琴,二胡,琵琶,古筝等民族器乐,给你更
多的学习选择。
这些不正确的姿势直接决定着学习者的演奏水平,舞台上动作表情不优美。 而这些
问题,和老师的教学方式有着一定的关系。
东方琴韵葫芦丝艺术中心有丰富的教师团队和管理理念
摆脱传统的单枪匹马的教学模式。
完善的教学大纲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正确的学习这门乐器,既然选择学葫芦丝,就
要选择最好的。
2.给葫芦丝培训班命名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
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中文名:葫芦丝
外文名:cucurbit flute ; bottle gourd silk
别名:葫芦箫,筚郎叨(傣语)
起源:先秦时代
葫芦丝(或葫芦萧)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滇西傣族地区,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用竹筒制作的土火箭),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动人的乐声。
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
传统葫芦丝属簧管类乐器,其结构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组成,葫芦上端为吹嘴,下端与葫芦连接的三根竹管为音管,其中,中间一根较粗较长的竹管为主音管,主音管正面有六个音孔(按音孔),背面上端有一个音孔为第七按音孔,下端有一个泛音孔(出音孔)和两个穿绳孔.主音管顶端装有金属簧片,插入葫芦,其尾端装有软塞子。
副主音管无按音孔,因此装有簧片的副音管一端插入葫芦主音管左或右两侧,在葫芦丝吹奏时,如将副音管底端软塞取出,装有簧片的副管音就与主管音一同响起,但副管音只能发一个音.现常用的葫芦丝有C调、小F调小D调、降B调、A调、F调、G调、E调、大D调等几种。
3.学葫芦丝200字的日记怎么写
学葫芦丝作文:
我刚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和我就商量要学一样乐器,最后我决定学葫芦丝。
一开始我要先学习吹音阶,就是do、re、mi、fa、so、la、xi、do,每个不同的音都有不同的按法,有的是全按,有的是按两个孔,有的全放开,有的放开一个孔。一个小小的音阶就让我经常手忙脚乱。
吹葫芦丝还有一个敌人,那就是怪音。以下的任何一种情况都会产生怪音:1。空没有按严,漏气了就会发出半音;2。换气的时候嘴里还含着吹嘴就会发出“咕”音;3。用气不足,音就会变高或变低,并发出“嗞……”的声音。
为了能吹好葫芦丝,我每天都要练习,练多了就会感到脸很酸、头很胀、嘴很麻……爸爸妈妈经常鼓励我,只要我一有进步就会得到大家的表扬。慢慢的,我学会了吹难的曲子,还拿到了考级证书,这些都给了我无限的动力,因为我知道,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够成功!
4.帮忙写一篇关于学葫芦丝的作文
学葫芦丝
“作乐崇德,乐已教和”。自学校举行“器乐进课堂”活动以来,下课时,我们的校园里少了吵闹声,多了悠扬的乐曲声;放学时,几乎每个同学身上都带着一种乐器:葫芦丝、巴乌、二胡……
“作乐崇德,乐已教和”。自学校举行“器乐进课堂”活动以来,下课时,我们的校园里少了吵闹声,多了悠扬的乐曲声;放学时,几乎每个同学身上都带着一种乐器:葫芦丝、巴乌、二胡……
每当听到葫芦丝动听的声音,我就想起了我们班同学学吹葫芦丝的过程。
那时,同学们第一次见到葫芦丝,第一次听到葫芦丝那美妙的声音。老师先教我们吹音阶,大家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使劲吹,可是怪怪,那葫芦里发出的全是“哆”。哈,这时的教室可热闹了,各种调调的声音都有。同学们的样子更可爱,有的鼓着腮帮,涨红脸,有的吹葫芦丝的同时也在吹口水泡泡。
老师告诉我们说:“手指要把孔摁紧,用气不要太使劲。气流不匀,没关系,你们再试试。”面对这些问题,有些同学气馁了,太难了。有些同学不怕难,继续不断地练习。我也认真地学着老师的样子一次一次地吹。终于我听见一些笨拙的音符从我的葫芦丝里跳了出来。一节课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下课时,老师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学习葫芦丝要多练习,才能吹出好听的曲子。” 在这节课中,有些同学已经学会了音阶,而有的却依旧什么也不会。
吹着葫芦丝,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会碰到困难,但我们不要被困难吓倒,要想办法克服它,再坚持不懈去做,就一定会成功的!现在,通过努力的同学已经吹出了《瑶族舞曲》、《希望》、《映山红》等一些名曲,并参加区市了表演。
每当我写完作业,无所事事的时候,我就会吹葫芦丝。吹它时,都会想起刚开始练的困难与坚持。每当我疲劳的时候,我也会吹葫芦丝。吹它时,会让我一天的劳累顿时一扫而光。吹葫芦丝,真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