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甲骨文怎么写
中字的甲骨文如下图:
中字的用法如下:
1,名词:指与两端等距离的位置,读作zhōng。组词如:中道,中途,中耳,中指,中缝,中介,中人,中翼,中游,中美洲。
2,名词:指时间点,读作 zhōng。组词如:中班,中饭,中伏,中秋,中午,中夏,中古,中断,中年,中期,中旬,中秋节。
3,名词:指与四周等距离的位置,读作 zhōng。组词如:中部,中间,中央,中东,中欧,中锋 ,中心人物,集中。
4,形容词:指居平均水平的,无倾向的,读作 zhōng。组词如:中饱,中流,中常,中和,中庸,中层,中等,中点,中农,中层干部,中产阶级,中庸之道。
5,动词:指合乎心意,合乎,读作zhòng。组词如:中看,中用,中肯,中意,中不中。
6,动词:指到位,达成目标,读作zhòng。组词如:中标,中的,中签,中彩,中奖,中举,中选,猜中,命中,击中。
7,动词:指遭受,受到,读作zhòng。组词如:中弹,中毒,中风,中计,中伤,中暑,中邪。
8,副词:指在一半位置,不偏不倚地,读作 zhōng。组词如:中挫,中休,中止,中立,中转。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
白话版《说文解字》:中,事物的内部。字形采用“口”作字根。中间的一竖丨,表示上下贯通。
组词解释:
1,集中,读音为 jí zhōng,指把分散人、物或事集合在一起集中精力。 巴金《家》七:“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她的身上。”
2,中止,读音为zhōng zhǐ,指(做事)中途停止;使中途停止。孙犁《澹定集·烬余书札》:“我忽然觉得废话太多,于是中止。”
3,看中,读音为 kàn zhòng,指经过观察,感觉合意。茅盾 《海南杂忆》:“大概从唐朝开始,这块地方被皇帝看中了。”
4,中奖,读音为 zhòng jiǎng,奖券等的号码跟抽签等所得号码相同,可以获得奖金或奖品,叫做中奖。通常都是指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可能是坏事,也可能是好事。不过通常都意 寓为发生好事。
5,中计,读音为 zhòng jì,中了他人的计谋;落入他人设下的圈套。《说岳全传》第三十回:余化龙情知中计,拨回马便走。
2.甲骨文是怎么来的
关于甲骨文的发现想必大家都已经熟悉了,那么甲骨文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文字呢? 自从十九世纪末发现甲骨文以来,共发现甲骨十六万余片,发现单字四千余,已辨识1752字.这些甲骨和青铜器一起成为我们了解商代宫廷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为什么这么说呢?还是要从甲骨文的产生说起. 《尚书?多士》里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商朝人写的“册”字,是细长的竹木被绳带编串的形象;“典”字是双手拱“册”的形象.但是商人的“典册”写于竹木之上,极易腐朽,到了春秋时期已经见不到多少了,所以孔子才发出:“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也.(《论语?八佾》)”《史记?殷本纪》虽然有个大致的轮廓,但全篇仅两千余字,仍显简略. 还好,商人给我们留下了另外两种东西,可以让我们对他们的生活有个大致的了解.这就是甲骨和金文.“金文”就是铸于铜器上的文字.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大多为商王占卜的记录,称“卜辞”,也有一些和占卜无关的东西,所以统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由来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这甲骨文是什么字
关于甲骨文的发现想必大家都已经熟悉了,那么甲骨文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文字呢?
自从十九世纪末发现甲骨文以来,共发现甲骨十六万余片,发现单字四千余,已辨识1752字。这些甲骨和青铜器一起成为我们了解商代宫廷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为什么这么说呢?还是要从甲骨文的产生说起。
《尚书?多士》里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商朝人写的“册”字,是细长的竹木被绳带编串的形象;“典”字是双手拱“册”的形象。但是商人的“典册”写于竹木之上,极易腐朽,到了春秋时期已经见不到多少了,所以孔子才发出:“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也。(《论语?八佾》)”《史记?殷本纪》虽然有个大致的轮廓,但全篇仅两千余字,仍显简略。
还好,商人给我们留下了另外两种东西,可以让我们对他们的生活有个大致的了解。这就是甲骨和金文。“金文”就是铸于铜器上的文字。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大多为商王占卜的记录,称“卜辞”,也有一些和占卜无关的东西,所以统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由来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4.自然的甲骨文是什么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多字。
5.甲骨文是如何出土的
1899年 古董商人携甲骨至京,王懿荣判定甲骨上所刻为古文字,重金收购,此为甲骨文发现之肇始。
王襄与孟定生也在天津开始收购甲骨文。 1900年 沙孟海生。
. 秋,王懿荣以身殉国(1845—),山东福山人,著名金石学家。《清史稿·王懿荣传》:“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翁同和、潘祖荫并称其学”。
殷墟甲骨文是他第一个认识并作为珍贵文物购藏的。* 1901年 王懿荣之子王翰甫为还旧债,出售家藏甲骨与古器物。
刘鹗(字铁云)开始收买有字甲骨。 唐兰生。
商承祚生。 1902年 刘鹗先后购得有字甲骨约5000片,开始选拓墨本。
罗振玉在刘鹗家中见其甲骨文拓本,叹为“汉以来若张(敬)、杜(林)、杨(雄)、许(慎)诸儒所不得见”之文字。 诸乐三生。
1903年 刘鹗《铁云藏龟》六册石印出版,共收甲骨拓片1058枚,为第一部甲骨著录。刘鹗第一个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
该书的出版扩大了甲骨文资料的流传范围,标志着甲骨文从学者书斋中的“古董时期”进入“金石时期”。 1904年 孙诒让著《契文举例》二卷第十章,为考释甲骨文第一部著作。
1906年 山之南生(—?),山东黄县人,1924年从叔外祖丁佛言学甲骨文、钟鼎文,其甲骨文书法曾参加上海“中国语文展览”、上海救济委员会主办的“救济古物书展”等,获得好评。 冯文凤生。
游寿生。 1908年 罗振玉获悉甲骨出土地点为河南安阳小屯殷墟。
孙诒让卒。 1909年 童雪鸿生。
1910年 罗振玉考订甲骨出土地点为河南安阳小屯殷墟。罗振玉《殷商贞卜文字考》玉简斋石印出版。
1911年 罗振玉、王国维赴日本京都。 胡厚宣生。
1912年 罗振玉撰《殷墟书契》。 1913年 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在日本出版。
1914年 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共考释并加以解说485字。 1916年 罗振玉《殷墟书契后编》默拓影印本出版。
1917年 罗振玉《殷文存》影印本出版。 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这两篇著名论文,把甲骨学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1919年 罗振玉回国寓天津。 1920年 王襄编第一部甲骨文辞典《秿室殷契类纂》收可识字873个。
1921年 罗振玉撰并书《集殷墟文字楹帖》一卷由贻安堂影印出版。 1922年 秦士蔚生。
1923年 商承祚编《殷墟文字类编》收入可识字789个。 1927年 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将考释文字增至今571字。
罗振玉、章玉、高德馨、王季烈《集殷墟文字楹帖汇编》由东方学会石印出版。 1928年 丁辅之《商卜文字集联》(附诗)石印本出版。
至1928年,各类甲骨著录共收甲骨9919片。 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安阳开始大规模科学发掘。
1930年 丁佛言卒(1878—),山东黄县人,其于古文字学精思博览,尤其精深甲骨和金文研究。甲骨文书法笔力沉厚,气息醇古。
1931年 5月,张守义《中国古代书契制度》发表于《金陵学报》第1卷第1期。 徐无闻生。
1932年 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发表,其中对五期书风的界定,对后世甲骨文书法创作影响甚大。 冯文凤书《赠春渠先生甲骨文书法轴》,刊于《当代名人书林》、《民国时期书法》。
冯文凤乃广东鹤山人,卒年不详,她以金文笔法写甲骨文书法,行笔沉着,线条丰存,结构工稳匀称。 1933年 郭沫若《卜辞通纂》在日本出版。
陈夕康《龟甲骨文字概论》由中华书局出版。 1934年` 孙海波《甲骨言语编》出版,已能辨识甲骨文五六百字。
1935年 戴异撰并书《集殷墟百联一卷》刻本问世。 1936年 安阳举行第十三次发掘,得甲骨17000余片。
此为殷墟甲骨文第一次重大发现。 1937年 简经伦《甲骨集古诗联》(上编),上海商务印书馆石印出版。
作者:shiyangde 2006-6-11 19:20 回复此发言 -------------------------------------------------------------------------------- 2 甲骨文百年历史1899-1999 丁辅之《观水游山集》墨缘堂石印本出版。 1939年 叶玉森卒(1878—),江苏镇江人,著有《殷契钩沉》、《说契、研契技谈》、《殷墟书契前后编集释》、《铁云藏龟考释》等。
其所写甲骨文,以毛笔作刀笔,颇得卜辞文字遗韵,曾撰联并书《天衣集》一卷。 1940年 罗振玉在旅顺卒(1866—),浙江上虞人,“甲骨四堂”之一,有甲骨学著作多种问世,后世誉他是“开甲骨文识字之始”。
考释之余,提笔挥写甲骨文,是近代以甲骨文入书的开创者,并以考释的几百甲骨文字编集楹联,其甲骨文书法秀润清丽。 1941年 易孺卒(1874—),广东鹤山人,擅甲骨文书法篆刻,气息高古。
1946年 王雪民卒(1882—),天津人,善以甲骨文入印。 1948年 董作宾《殷墟文字》甲编,其中收入甲骨文朱书、墨书9片。
1949年 董作宾《殷墟文字》乙编,其中收入甲骨文朱书、墨书27片。 丁辅之卒(1879—),浙江杭州人,精于甲骨文书法,他在前人基础上,用常识之契文集自撰联语、诗作,留下大量甲骨文书法作品。
1950年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安阳殷墟科学发掘。 董作宾与王怡合编《集契集》。
简经伦卒(1888—),广东番禺人,早年曾任国民政府参事,后游历南洋欧美。其甲骨文书法篆刻恬淡超远,自然天成。
著有《甲骨集古诗联》(上、下册)、《琴斋书画印全集》、《千石楼印。
6.甲骨文是怎么来的
关于甲骨文的发现想必大家都已经熟悉了,那么甲骨文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文字呢? 自从十九世纪末发现甲骨文以来,共发现甲骨十六万余片,发现单字四千余,已辨识1752字。
这些甲骨和青铜器一起成为我们了解商代宫廷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为什么这么说呢?还是要从甲骨文的产生说起。
《尚书?多士》里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商朝人写的“册”字,是细长的竹木被绳带编串的形象;“典”字是双手拱“册”的形象。
但是商人的“典册”写于竹木之上,极易腐朽,到了春秋时期已经见不到多少了,所以孔子才发出:“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徵之也。(《论语?八佾》)”《史记?殷本纪》虽然有个大致的轮廓,但全篇仅两千余字,仍显简略。
还好,商人给我们留下了另外两种东西,可以让我们对他们的生活有个大致的了解。这就是甲骨和金文。
“金文”就是铸于铜器上的文字。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大多为商王占卜的记录,称“卜辞”,也有一些和占卜无关的东西,所以统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由来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
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
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