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艺术素养怎么写
科学课的语言艺术 浙江省平湖市艺术小学蒋明 科学课力求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磨练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
科学课要上成科学样,既要有科学课的结构、科学课的层次、科学课的活动设计,更要有科学课的语言。即科学课的语言也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导入的语言艺术 采用创设情景来导入课题,学生立刻被课堂内容所吸引,从而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例《了解空气》一课的导入: 师:(用神秘的语气说)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专注细听,继而争先恐后地说是风声。
师:(用舒缓的语气朗诵)有一首诗这样描写风:谁见过风?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树枝摇曳时,风正从我身边走过。
谁见过风?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树叶飘落时,风正与我擦肩而过。
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风是怎样形成的? 生:空气流动形成风。 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今天把这个客人请到教室来,好不好? 生:好呀!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把这个客人请来? 优美的文字描述,让学生欣赏和体会文字的韵律美,再加上老师要把这个客人请进来,使学生一下子对研究空气产生了兴趣。
二、教学的语言艺术 1、“你知道哪些事?还有什么问题?” 当今,学生置身的是一个信息社会,通过电影、电视、书刊、特别是网络等信息渠道,使他们已经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一些课文的部分内容学生已经了解,或许比老师了解的还要多,还要深。 因此,教师在新授前必须了解学生既有的认知水平,“你知道哪些事?还有什么问题?”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的情况,了解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而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走,真正达到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目的。 2、“你想研究什么?你打算怎样研究?需要什么器材?”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和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结论。
如《纸的研究》一课,教师只出示各种各样的纸,“你想研究什么?你打算怎样研究?需要什么器材?”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问题、自己确定研究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相反,传统的教学观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按教材规定的内容和顺序教,手把手地演示实验,得出结论,再由学生按老师做的也做一遍,再次验证了结论,一节课也就ok了。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需要。传统的教学的结果可能是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而创新意识不够。
科学课创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如《淀粉的观察》一课中,发给学生两包淀粉,“你们打算看样做呢?还需要什么?”又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而形状迥异的物体,一般是这样提问的:“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它们哪个大一点?哪个小一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实际上,教师可提一个简单、模糊的一个问题:“看了这两个杯子,你能告诉同学们什么吗?”不给学生一个框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为学生思维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3、“这些问题,你们说说先研究哪个?” “好,大家想法差不多,那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先来研究吧!” 在科学课中要注意找准“聚焦”,聚焦就是学生都对这一个问题感兴趣,只要一提出,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就有了探究的兴趣。
因此,对于教学内容,不能照本宣科,泛泛然“讲教材”。 “这些问题,你们说说先研究哪个?”“那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先来研究吧!”这样的提问,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
学生去研究自己选择的问题,兴趣更大,也显得更轻松、愉快!当然,课堂教学中来不及解决的问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用学到的方法自己去研究。 4、“谁还有什么好的发现(意见、建议、方法)?” 笔者在教学《了解空气》一课时,就纸的奇遇作了一个延伸实验。
怎样让纸湿?目的也为下一个“换空气”实验作铺垫。 师:谁有什么好办法让纸湿? 生争先恐后地、用手比划着抢着说斜过来,斜过来…… 师:谁还有什么好方法? 一个学生举手说:还可以用针在杯子底上扎个洞。
用针在杯子底上扎个洞,不可以吗?当然可以。然而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一步一问,牵着学生的鼻子,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赶紧“启发”,一听到正确答案就“万事大吉”,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教学,“用针扎个洞”这个答案也许早就封杀了。
在科学课中,特别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即使有个别学生学对了,教师仍然要“磨”他们说出理由;即使大部分都同意了,教师还是要问“有没有不同意见”,鼓励他们创新。 5、“你能对自己和小组的同学在这节课的学习作一个评价吗?” “你怎样评价我们今天做的这个活动?” 《科学课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团体合作精神,在评价上要体现多元化,强调评价的促进功能。
一节课结束了,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过程,将他们在探究中那种妙不可言的感受和灵光突显的感触表。
2.小学艺术素质自我评价怎么写
本人自入学以来,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各方面表现优秀。
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 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在校期间,本人一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由于有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曾获得"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得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在课余时间,本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参加了校文学社和书法协会,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本人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毕生的力量。
这就只有优点了,可能还包含了你没有的优点的,你好好看看,呵呵。
3.高中生艺术素养自我评价怎么写
可以从思想方面,社会工作方面以及学习方面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对自己的评价进行结尾即可。
范文如下:
在思想方面:我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助人,关心同学,与同学相处融洽。
在社会工作方面:我曾任班长管等职务,长期为同学们服务,参与组织了各项有益活动,培养了较强的策划、组织、协调、管理和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学习方面:我以“勤奋务实、永争第一”作为自己的座佑铭。现实生活中我也以此来鞭策自己,学习态度严肃认真,学习目的明确。每个学期,我都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周密地安排时间,从不偏科。因此,我在上初中以来的每次考试中都能取得骄人成绩。
自我评价: 为人诚恳,乐观开朗,富拼搏精神,能吃苦耐劳。 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踏实,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有较强的学习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求知欲望强烈; 进取心强,乐于助人,爱交际,人际关系好。
扩展资料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项。
1、学业水平
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2、艺术素养
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朗诵、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3、思想品德
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
4、身心健康
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5、社会实践
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4.小学生成长手册中的身心健康和艺术素养怎么写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独特的、既耐读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用爱心、耐心和理性去细细品读。
如果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就会在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感受到真正的快乐。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独特的兴趣、爱好,有发展的强项和弱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看世界的独特眼光„„每个孩子还拥有一份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他们不仅能感受亲人和老师的爱,还渴望用自己稚嫩的小手,帮爸爸妈妈擦去额头上的汗水,帮老师拂去身上的粉尘„„愿记录能带您走进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您会发现,呈现在您面前的,是一颗无比纯净而又美好的心灵。
写给爸爸妈妈的话幼儿在园情况:小朋友乖巧、懂事、聪明好学,观察力比较强,平常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在园与小朋友能做到友好谦让,情绪一直积极稳定,继续加油!给爸爸妈妈的建议:多与孩子沟通交流,适当的带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性活动,培养其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注意锻炼孩子的胆量,让其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良好的性格。额,多多写鼓励孩子的话,爸爸妈妈看了会喜欢的。
嘿嘿。
5.小学生艺术素养测评手册里的学生自评怎样写
本学期,我取得了许多收获,在各方面都有所进步。在课堂纪律方面,我没有违反课堂纪律,也没有违反大课间的纪律。在卫生方面,我在学期中有几次地面不干净和板凳没摆好,我要争取在下一个学期做得更好。在学习方面,在测试中,我出现过因为没认真读题而出现,完全可以避免的错误,在下学期的测试中,我要更认真,让这个错误不再出现;在作业方面,我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在课堂上,我应该积极举手发言。在课外,我应做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品德方面,我做的不错。在体育方面,我应该认真锻炼身体。我应该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下一个学期,我要完善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在下学期做得更好。
可以改人称。希望采纳
6.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
任何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
首先要多读、多听、多看,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只有在博览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辨别真伪优劣,培养出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
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都存在有机的联系,对各种艺术形式培养起一定的兴趣,会有助于艺术修养的提高。各种艺术流派之间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广泛通晓各种艺术流派,才可能有比较有鉴别,才可能采各家之精华,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趣。
1、提高艺术修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同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心理状态、道德观、艺术趣味、审美能力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欣赏者就不可能领会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不可能接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水平。要想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要想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他们、欣赏他们,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3、要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引导自身的审美趣味,还需要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在欣赏方面以指导、帮助。
往往专家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自身的兴趣和观点。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4、深刻认识现实社会生活。艺术具有认识价值。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会历史,能成功地再现生活。提高艺术修养,有助于全面的欣赏艺术作品,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
5、增加生活情趣,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
注意艺术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这样,在群体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情味,更能够和群体融合在一起。
6、更好地吸收人类文化的一切精华,吸取一切进步的思想营养。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反映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信念。
注意艺术修养,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一部优秀艺术作品进步的思想倾向,从中汲取向上的力量。艺术作品是通过人物形象来感染读者和观众的,因而对思想的熏陶作用也是更富有效果的。
7、培养道德情操。艺术具有道德的价值。
一部优秀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自己道德观念和人生选择方面的重大影响。注重艺术修养,可以通过进步的艺术形象,吸收进步的道德观念,逐步培养道德情操。
在做为学生的时候,还谈不上什么艺术修养,因为这个阶段还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所谓的艺术修养,是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要提高艺术修养,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尽可能多的了解世界艺术。 其次要有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先进的世界观,决定着正确的创作目的和创作动机,影响着创作的品位。
而审美关是你正确把握艺术审美的标准。还有有丰富的生活积累,这样才能让你从最普通的事物中提取出最精华的东西。
要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去创作出各种可能的意境。
7.小学生成长手册中的身心健康和艺术素养怎么写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独特的、既耐读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用爱心、耐心和理性去细细品读。
如果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就会在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感受到真正的快乐。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独特的兴趣、爱好,有发展的强项和弱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看世界的独特眼光„„每个孩子还拥有一份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他们不仅能感受亲人和老师的爱,还渴望用自己稚嫩的小手,帮爸爸妈妈擦去额头上的汗水,帮老师拂去身上的粉尘„„愿记录能带您走进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您会发现,呈现在您面前的,是一颗无比纯净而又美好的心灵。
写给爸爸妈妈的话幼儿在园情况:小朋友乖巧、懂事、聪明好学,观察力比较强,平常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在园与小朋友能做到友好谦让,情绪一直积极稳定,继续加油!给爸爸妈妈的建议:多与孩子沟通交流,适当的带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性活动,培养其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注意锻炼孩子的胆量,让其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良好的性格。
8.小学生艺术素养评语
科学课的语言艺术 浙江省平湖市艺术小学蒋明 科学课力求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磨练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
科学课要上成科学样,既要有科学课的结构、科学课的层次、科学课的活动设计,更要有科学课的语言。即科学课的语言也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导入的语言艺术 采用创设情景来导入课题,学生立刻被课堂内容所吸引,从而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例《了解空气》一课的导入: 师:(用神秘的语气说)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专注细听,继而争先恐后地说是风声。
师:(用舒缓的语气朗诵)有一首诗这样描写风:谁见过风?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树枝摇曳时,风正从我身边走过。
谁见过风?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树叶飘落时,风正与我擦肩而过。
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风是怎样形成的? 生:空气流动形成风。 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今天把这个客人请到教室来,好不好? 生:好呀!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把这个客人请来? 优美的文字描述,让学生欣赏和体会文字的韵律美,再加上老师要把这个客人请进来,使学生一下子对研究空气产生了兴趣。
二、教学的语言艺术 1、“你知道哪些事?还有什么问题?” 当今,学生置身的是一个信息社会,通过电影、电视、书刊、特别是网络等信息渠道,使他们已经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一些课文的部分内容学生已经了解,或许比老师了解的还要多,还要深。 因此,教师在新授前必须了解学生既有的认知水平,“你知道哪些事?还有什么问题?”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的情况,了解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而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走,真正达到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目的。 2、“你想研究什么?你打算怎样研究?需要什么器材?”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和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结论。
如《纸的研究》一课,教师只出示各种各样的纸,“你想研究什么?你打算怎样研究?需要什么器材?”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问题、自己确定研究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相反,传统的教学观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按教材规定的内容和顺序教,手把手地演示实验,得出结论,再由学生按老师做的也做一遍,再次验证了结论,一节课也就ok了。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需要。传统的教学的结果可能是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而创新意识不够。
科学课创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如《淀粉的观察》一课中,发给学生两包淀粉,“你们打算看样做呢?还需要什么?”又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而形状迥异的物体,一般是这样提问的:“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它们哪个大一点?哪个小一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实际上,教师可提一个简单、模糊的一个问题:“看了这两个杯子,你能告诉同学们什么吗?”不给学生一个框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为学生思维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3、“这些问题,你们说说先研究哪个?” “好,大家想法差不多,那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先来研究吧!” 在科学课中要注意找准“聚焦”,聚焦就是学生都对这一个问题感兴趣,只要一提出,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就有了探究的兴趣。
因此,对于教学内容,不能照本宣科,泛泛然“讲教材”。 “这些问题,你们说说先研究哪个?”“那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先来研究吧!”这样的提问,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
学生去研究自己选择的问题,兴趣更大,也显得更轻松、愉快!当然,课堂教学中来不及解决的问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用学到的方法自己去研究。 4、“谁还有什么好的发现(意见、建议、方法)?” 笔者在教学《了解空气》一课时,就纸的奇遇作了一个延伸实验。
怎样让纸湿?目的也为下一个“换空气”实验作铺垫。 师:谁有什么好办法让纸湿? 生争先恐后地、用手比划着抢着说斜过来,斜过来…… 师:谁还有什么好方法? 一个学生举手说:还可以用针在杯子底上扎个洞。
用针在杯子底上扎个洞,不可以吗?当然可以。然而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一步一问,牵着学生的鼻子,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赶紧“启发”,一听到正确答案就“万事大吉”,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教学,“用针扎个洞”这个答案也许早就封杀了。
在科学课中,特别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即使有个别学生学对了,教师仍然要“磨”他们说出理由;即使大部分都同意了,教师还是要问“有没有不同意见”,鼓励他们创新。 5、“你能对自己和小组的同学在这节课的学习作一个评价吗?” “你怎样评价我们今天做的这个活动?” 《科学课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团体合作精神,在评价上要体现多元化,强调评价的促进功能。
一节课结束了,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过程,将他们在探究中那种妙不可言的感受和灵光突显的感触表达出来,既是对自我。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小学生艺术素养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