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地域文化论文1000字谁会写谢谢
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
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
2.中国文化概论的论文怎么写 = =
序号 文献标题 来源 年期 来源数据库
1 中国文化概论课教学改革探讨 教育探索 2008/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中国文化的双赢把握——评欧阳友权主编的《文化产业概论》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一部以多元文化视角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佳作——评王耀华主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人民音乐 200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 中国文化概论 河北自学考试 2007/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 《中国文化概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序 中国陶瓷 200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浅谈《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和特征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两种教法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4/1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从文化看税收——《中国现代税收文化概论》读后 湖北社会科学 2004/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现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现象”一论文怎么写
1、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 越来越会看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 传统文化精致、典雅、高贵,有它自身内在的境界之类,不一定要“古为今用”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积淀,应是我们每一个现代的中国人的心灵深处的寄托与归宿,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是极其深远的。
◆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吸收青年人来参与,才能永葆青春。 ◆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深深浸入中华儿女的血脉,现代社会中要继承发扬,光大。
◆ 传统文化是改变现代人价值取向、引人向善、净化社会风气的良方。 ◆ 我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及其重要,当前社会缺乏道德,为了使下一代的孩子们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必须尽快宣扬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如果处理好的话,就是文化财富,反之,就是文化包袱。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必能振兴中华。
◆ 只有学习外国的长处,才能立于不败;只有发扬本国的长处,才可占得先机。 ◆ 我觉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存在的一种标志和形式。
◆ 是打造社会转型期中华民族新的精神支柱的核心内容,没有对中国自己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没有中华民族。 ◆ 不可或缺。
◆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的精神家园。 ◆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根本。
她为现代社会提供精神资源和智慧支持! ◆ 传统文化有其自身的魅力。这与现代社会并不是完全不相容的。
现代社会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以比喻来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根与叶的关系。
叶与根不同,但叶永远无法离开根。 ◆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寄托。
◆ 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得以发展的根基。 ◆ 传统文化并不是过时的,老掉牙的东西,反而,这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所在,如果失掉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支撑作用,任何的事情都会失掉前进的动力。
◆ 社会风气的净化正需要传统文化的振兴。 ◆ 立新并不需要破旧。
◆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让个人修身养性,不为浑浊的价值观所腐蚀,保持人格的相对独立。 ◆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 没有传统就没有现代。传统文化的价值需要一批有识之士的努力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特别在现在学习西方已经成为正统的当今中国,学习永远是一种思潮,是一种运动,运动需要人以及人群的力量。
◆ 很有价值。中国现代社会没有一种精神寄托。
这种寄托恐怖还要从传统文化中找。 ◆ 在现代社会,我国传统文化应该大力弘扬。
◆ 应该大力发扬! ◆ 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社会。 ◆ 丢失了传统文化几近于丢失你自己前进的方向 ◆ 简单来说,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我认为文化是一个历史积淀的过程,因此,现代文化本身很大一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积淀。
从这里角度来看,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是现代文明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的基石。
◆ 传统文化是我们重要精神财富,现代社会更需要我们重塑传统文化。 ◆ 待进一步思考。
◆ 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精神力量和修养底蕴,现代社会对此越来越淡漠,道德水平一直下降,有必要再次大力弘扬。 ◆ 我觉得: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也是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构成。
每个民族都有构成本民族精神凝聚力的文化传统,它影响着国民心理。 ◆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把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是“天人合一”、“天人合德”观念的体现。
◆ 在现代社会的各种危机,人们发出了“可持续发展”“回归自然” “救救地球”等呼喊,而且为了对付这些危机,人们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些危机继续恶化的势头。要想彻底地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必须高扬中华传统文化所拥有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的思想,也即:“天人合一”精义。
我想这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价值所在。 ◆ 我认为,传统与现代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是相互包容的。
现代是相对传统来说的,而传统这个概念的出现却恰恰是在现代社会中。因此,传统文化中必定有一些东西对现代社会是有用的,但是也不能排除某些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束缚和桎梏。
我们必须正确引导传统文化的走向,使之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 ◆ 传统文化无疑是一个民族得以凝聚的最强有力的黏合剂。
文化滋生出道德和文明。在现代国际化日趋加强的社会,更需要一种本土化的东西用以证明自己民族的存在,以及规范和统一人们的价值观念。
◆ 传统文化过去有用,现在有用,将来也有用。其价值大小不在文化本身,关键是掌握和运用文化的人如何去充分发挥,怎样去加以利用。
◆ 现代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秩序在混乱纷杂中重建的时代。面对纷繁芜杂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
面对中西文化的碰撞。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找到精神上的立足点,吸取智慧,让我们知道怎样正确地思考,正确地说话,正确地做事。
◆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在现代这样的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精。
4.怎么形容安徽,还有安徽的历史文化
安徽是老庄故里,黄梅之乡,名人荟萃。
安徽历史著名人物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庄子。《庄子》主要寓示的哲学思想为: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以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解释宇庙万物的产生。现在的淮南市还有庄墓.
关于老子,安徽人同河南人对于他的原籍问题争执比较激烈。但学界还是倾向于认同老子出自安徽!因为老子庄子文化的核心区是淮河流域。另有南宋湖南历史名人朱熹,他的主要著作为《资治通鉴纲目》。另外他对于儒家的中庸之学给予充实的完善。其次为东汉末年的曹操父子也是安徽人。创造的建安文学对后世影响很大。
安徽人爱唱黄梅戏。京剧也是来自一安徽的徽剧。徽商称雄商界300年,胡雪岩等,对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影响还胜于晋商.安徽的男人淳朴少言,文武兼备,才思敏捷。安徽的女人朦朦胧胧,皮肤白净,当地人说是“水色好”。
安徽为中国文化之都,桐城散文代表了中国文学之最高水平。曾国藩(曾剃头)就公开写文章说湘文化源自安徽桐城派散文。徽文化为中国仅有两个地方文化体系之一。
安徽人爱造反,所以出了个朱元璋;安徽人又趋于中庸实用,所以出了个主宰中国半过多世纪内政外交的李鸿章,以及后来的段祺瑞。但安徽实为人杰地灵之地。《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医学家华佗,以及什么周瑜,包青天,还有陈独秀,胡适之,陶行知,还有最先获得诺贝尔奖的那杨振宁、李正道等等都为地道的安徽人。
安徽人自古就是民族的中坚,历史上的无数民族交锋战争都以安徽为主阵地,东晋淝水之战,8万江淮兵击溃了鲜卑100万军队,朱元璋的起 义更是恢复了民族主体文化。淮军、北洋军队、新四军、国军的孙立人、戴安澜带领中国军队血染缅甸战场,卫立煌、张治中、冯玉祥等巢湖三大将则为抗日立下了历史功勋。安徽大别山区则出了王明、李克龙、洪学智等200多个红军将军以上人物,六安与湖北黄安并称中国的两安将军县!
5.河南文化论文怎么写
河南文化 河南,一个历史悠久地让无法理解时间源头的地方。
不知何时,却成了世界眼里的旧中国,中国人眼里穷乡下,三十一个省份眼里的穷亲戚。 不知何时,河南,站在中国的省份兄弟中,需要蜷缩着身子,低垂下头颅。
在大家庭的夹缝里低三下四。 不为别的,就因为你的名字叫河南。
河南啊,你该心碎,不为别人的,就为了自己默默忍受的屈辱和不解。你永远闭紧的嘴巴里,谁能知道隐藏着多少辩解。
但是,你默默的忍受着,如同中国人五千年的性格。你相信着,清者自清。
你秉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道德,让你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像怪物一样受人奚落。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河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十万年以前,南召云阳镇发现的猿人臼齿化石,年代大致与北京猿人相当。自远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中原大地上,创造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令世人赞叹的史前文化。
相传伏羲女娲就是在中原一带奠定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基础,至今淮阳仍保存着规模庞大的太昊陵。被称为“中华第一大帝”的轩辕黄帝,据说就诞生在今天郑州的新郑市,并在这里建立都城。
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偃师,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历史中,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长达3000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曾几度达到鼎盛,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有3个,即: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大地上孕育的千古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和军事家李斯、刘秀、岳飞,科学家和医学家张衡、张仲景,文学家和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吴道子,以及近现代的李季、冯友兰、姚雪垠、李准等。河南还是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堪称中国功夫的故乡。
(摘自历史书) 为什么河南拥有着这么悠久的历史,而如今却会成为现在这般田地呢?是因为我们没有发挥出河南文化的特色吗?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太悠久了?还是因为在这个繁荣的社会里不需要博大精深的文化?我想都不会是吧。河南的文化那么悠久为什么学生还都跑外面去上大学;那么多的古都建立在河南为什么这儿的经济还这么落后;有那么多的高等修养的文人学士河南的整体素质还这么低下。
我想都是因为河南的文化没有有效的传播和利用!~ 河南,你是一个历史悠久得让人无法追溯时间源头的地方。你让中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汇聚,进而更加丰盈。
河南,你如一个美丽的女郎,与我们相伴而行。但如今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却泛起了种种浮躁的人心。
他们用那些自己所谓的先进、文明的思想来玷辱河南文化,来诋毁河南形象。可是,他们却忘记了自己也是系在你这个文化的大结之上;忘记了无论任何人事都会有缺点和不足,但他又总会在发展中不断剔除不足而走向完美;忘记了以看自己长处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所以你被世人罩上了一团浑浊的雾,而不能被更多的人所容、所接受。
我,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却始终坚守你在我心中的美丽形象。尽管我的文笔拙朴,但是,我依然愿意用这拙朴的笔揭开世俗的浊雾,把你千古的文韵酿成一坛醇香的酒,香飘至未来;把你异彩的绚烂调和成一幅如诗的画卷,养眼于世人。
神秘的史前文化 当整个世界仍处于孤寂而缓慢发展的状态时,你已经诞生并养育了斐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这些绚烂的史前文化,原始社会晚期的繁荣,让你显得更加神秘。远古时期那号称“中华第一大帝”的轩辕黄帝在你这里诞生;能够先后吸引20多个朝代建都、迁都的地方也是您——河南;而你竟能集中国七大古都中的三个——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于一身。
正是因为你土地的富饶,你浓厚而和谐的人文气息,才吸引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开创了一代又一代的精华文明。 千古风流人物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你奇异的土地,让多少文人墨客,奇才异士点燃了自己人生的烽火,又创造了多少异彩纷呈的文化盛世!老子、庄子、墨子以他们的哲学思想浸润着后代的追随者;文学家杜甫、李白、李商隐走在诗歌队伍的前列,让唐诗走上了诗坛的颠峰;政治、军事中的杰出人物李斯、岳飞,让自己的治国、治军的思想影响了后人;科学家有张衡,医学家有张仲景:各个领域的前人都创造出了种种的奇迹,促进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我还知道,中国功夫的故乡是你的少林寺,陈氏太极拳更增添了你无限的美丽。
你既有如西子湖般少女的清纯宁静,同样有成熟女子的优雅与深邃,而那站在风口浪尖处的巨人的刚毅情怀又何尝不是你展现的完美呢? 今天的河南人同样在谱写着壮丽篇章:你有受人民拥戴的公安局长任长霞,感动登封人民;有穷而有志的洪战辉,震撼了一代年轻人;有大勇大义的魏青刚,让多少为利而动的人汗颜!新一代的河南人正在以自己的奋斗继承和发扬着历史留给我们的传统…… 独特的饮食文化 处于中原这块宝地上,连上天也颇是眷顾。山灵水秀的你,或许是仙界一不小心掉下来的一颗明珠幻化而成。
不过你确。
6.“文化与管理”论文怎么写,急
我刚写好一篇论文
给你个模板吧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见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宜超过三百字。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和主题词:关键词是论文中的提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计算机系统表音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
(2)论文正文: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和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照着格式写就好了 再填充点资料什么的
7.安徽地域文化作业2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2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1、到春秋战国时期,安徽的农业发展水平由一项水利灌溉工程得到见证,这就是芍陂 的开凿与修建。2、东汉时期安徽出现了两个堪与大天文学家张衡比肩的人物桓谭 和 王蕃 。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徽商对数学的重视,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徽商编了不少应用商业数学书籍,如《铜陵算法》、《算林拔萃》、《庸章算法》、《算法纂要》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为的《算法统宗》。
4、清代安徽的天文学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梅文鼎更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5、朱载堉为明皇室子孙,他自幼爱好音律、数学,专心攻读,一生著书立说,主要著作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解惑》、《嘉量算经》等,这些著作涉及物理学、数学、天文学、以及音律、舞蹈等领域。
6、朱熹 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以“理”为最高哲学范畴的哲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理气论 、心性论、格物致知说 和知行并进说等各方面内容。7、清末,废科举,行新学,安徽的文化教育仍位于全国前列。
早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安庆就曾办有 尚文小学堂 ;安徽第一所高等学堂——安徽省求是学堂 ,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85),比清政府正式颁布学堂章程还早4年。8、魏晋时期的嵇康曾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 ”的哲学人生观,并有“内和外见”的音乐见解,其中包涵了丰富而杰出的教育思想。
嵇康还著有中国历史上一篇重要的音乐美学论文,即著名的《声无哀乐论 》。在这篇论著中,他首先提出“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被触动以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9、朱熹继承发展了先秦的教育目的论,提出“明人伦 ”、“ 为圣贤 ”的教育目标。10、中国文学史上的“三曹”指汉魏时期的曹操 、曹丕 与 曹植 父子。
他们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11、曹丕 《典论·论文》是中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论文,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先河的作用。
12、南齐著名诗人谢眺 于明帝建武年间出任宣城太守,其间创作了数十首诗篇,如《宣城郡内登望》、《高斋视事》、《祀敬亭山庙》、《游敬亭山》、《始之宣城郡》、《往敬亭路中》等等。这些作品既描摹出安徽宣城的风光与人情,又促进了当地文学的兴盛。
因为他的诗歌而使得敬亭山名扬天下,诸多诗人慕名而来,纷纷唱和。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十二平均律:明代的朱载堉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余年来的旧律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史的一项杰出贡献。朱载堉实质上是在八度音之间分成12个音程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12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都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比法国音乐理论家梅尔塞恩于1636年发表的十二平均律要早52年。《物理小识》:明代方以智所著的《物理小识》,内容十分广泛,内分天、历、风雷雨阳、地、占候、人身、医药、饮食、衣服、金石、器用、草木、鸟兽、鬼神方术、异事等15类,共12卷,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有光学、电学、磁学、声学、力学诸多方面。它不仅总结了我国古代许多科学成就,批判地吸收了当时西欧传入的科学知识,而且对其中不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尤其是在光学方面的成就更是突出。
书院: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独立于官学制度之外,的学校制度,又是与教育密切结合的学术研究机构。它发轫于唐,至宋形成制度,南宋时大盛,迄明、清发达完备,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制度。
书院制度对于传递我国古代文化,传播学术思想,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学术人才,丰富教育理论与经验。五禽戏: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据说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
华佗提倡体育锻炼的方法防治疾病,吸取先秦以来导引术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姿态,创“五禽之戏”,是我国医疗体育史上的创举。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圩田?试述它在安徽的产生和发展的情况。答:圩田,也叫围田,沿江、濒海或滨湖地区筑堤围垦成的农田。
地势低洼,地面低于汛期水位,甚或低于常年水位。 圩田的出现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安徽农田水利建设的突出成就,而到了唐宋时期,安徽的圩田有了重大发展并迅速走向高峰期。
唐宋两代特别是宋代,安徽兴建的圩田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形成了相当丰富的兴建圩田的理论,对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唐宋时期,随着南方人口的增加,劳动力的充实,加上先进农具的推广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大江南北已大量修筑圩田并日趋完善。
如宣城,早在孙吴割据江东时就在其境内修建了最大的圩田金宝圩,至宋,宣城化成圩更是“水陆地八百八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