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裴斯泰洛齐论文
裴斯泰洛齐论文
正 约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生于瑞士苏黎世,早年丧父,住在农村外祖父家,深切认识了农民的悲惨境遇,终身对人民的痛苦抱有深厚同情。他从人道主义出发,力图通过教育改变农民的生活。曾在新庄、斯坦兹创办孤儿院,后又在
本文通过对裴斯泰洛齐教育遗产的挖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阐述裴氏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历史渊源关系及现实意义。主要内容包括:裴氏“3H”思想与素质教育要义——“三全”;裴氏“直观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切入点——“现代活动教学”;裴氏“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教劳结合”;裴氏“穷人的救星”与素质教育的重点——农村
2.一个论《爱弥儿》的论文
论《爱弥儿》
卢梭《爱弥儿,或论教育》 ('EMILE OU DE L',EDUCATION,1762), 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该书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它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本书共分五卷。前四卷提出九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第一卷着重论述了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自然发展;第二卷着重论述了对2岁至12岁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论述了对12岁至15岁的少年进行智育教育;第四卷着重论述了对十五岁至20岁的青年进行德育教育;第五卷着重论述了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在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本书的主题思想是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它全方面的体现了卢梭的关于教育的观点,他心是要求摆脱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摧残和束缚,要求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合理要求。因此,尽管其中有一些偏激与片面的地方,但在抨击传统封建教育的斗争中的观点虽然是立足在法国18世纪的社会和教育教育环境,但是他的理论和观点在当今社会也不乏可取之处。
本书的主要特点和贡献在于:(1)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发挥了巨大的革命作用。(2)卢梭与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具有反封建的共同性质。但夸美纽斯运用类比法,把自然的普遍法则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这比封建教育把《圣经》和上帝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显然是革命性的进步。而卢梭则更进了一步,他从人道主义出发,要求热爱儿童、尊重儿童,把教育的对象──儿童直接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这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反封建性更为彻底,也反映了人类对教育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3)教育要遵循自然并非卢梭首创,古希腊罗马的教育思想家已经提出,到昆体良时已明确把自然(指儿童的天赋禀性)作为教育的原料。卢梭的贡献在于系统地叙述了儿童各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这种思想影响了以后几代教育家。人们追随卢梭的思路,研究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以此作为教育的理论依据,使教育学逐渐走上科学化的轨道。(4)《爱弥儿》是西方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教育论著,其中所论述的自然教育理论在教育思想上引起了伟大的革命。因此,《爱弥儿》问世以后,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并引起深刻的反响。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巴西多、康德、裴斯泰洛齐和杜威等都从不同方面受到卢梭的启发。
《爱弥儿》的主要缺陷在于:(1)对儿童的天性过于理想化。杜威曾批评“性善论”对儿童只是一味地顺从,容易弄成自私、自利、放纵的习惯。人的本性本无所谓善恶,只不过是教育的原料,关键的问题是看你怎么去利用他。良好的教育不是消极地去束缚本性,也不是一味地顺从本性,而是要积极地去利导本性。由此可见,杜威对人性的看法和对儿童的态度,比卢梭更全面、更合理。(2)对儿童的年龄分期是不科学的。分阶段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也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臆测性。(3)过份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而忽视了人类文化传统在教育中的作用;过高地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希望能帮到你
3.一个论《爱弥儿》的论文
论《爱弥儿》卢梭《爱弥儿,或论教育》 ('EMILE OU DE L',EDUCATION,1762), 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
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该书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
它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本书共分五卷。
前四卷提出九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第一卷着重论述了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自然发展;第二卷着重论述了对2岁至12岁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论述了对12岁至15岁的少年进行智育教育;第四卷着重论述了对十五岁至20岁的青年进行德育教育;第五卷着重论述了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在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本书的主题思想是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
它全方面的体现了卢梭的关于教育的观点,他心是要求摆脱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摧残和束缚,要求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合理要求。因此,尽管其中有一些偏激与片面的地方,但在抨击传统封建教育的斗争中的观点虽然是立足在法国18世纪的社会和教育教育环境,但是他的理论和观点在当今社会也不乏可取之处。
本书的主要特点和贡献在于:(1)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发挥了巨大的革命作用。(2)卢梭与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具有反封建的共同性质。
但夸美纽斯运用类比法,把自然的普遍法则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这比封建教育把《圣经》和上帝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显然是革命性的进步。而卢梭则更进了一步,他从人道主义出发,要求热爱儿童、尊重儿童,把教育的对象──儿童直接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反封建性更为彻底,也反映了人类对教育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3)教育要遵循自然并非卢梭首创,古希腊罗马的教育思想家已经提出,到昆体良时已明确把自然(指儿童的天赋禀性)作为教育的原料。
卢梭的贡献在于系统地叙述了儿童各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这种思想影响了以后几代教育家。
人们追随卢梭的思路,研究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以此作为教育的理论依据,使教育学逐渐走上科学化的轨道。(4)《爱弥儿》是西方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教育论著,其中所论述的自然教育理论在教育思想上引起了伟大的革命。
因此,《爱弥儿》问世以后,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并引起深刻的反响。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巴西多、康德、裴斯泰洛齐和杜威等都从不同方面受到卢梭的启发。
《爱弥儿》的主要缺陷在于:(1)对儿童的天性过于理想化。杜威曾批评“性善论”对儿童只是一味地顺从,容易弄成自私、自利、放纵的习惯。
人的本性本无所谓善恶,只不过是教育的原料,关键的问题是看你怎么去利用他。良好的教育不是消极地去束缚本性,也不是一味地顺从本性,而是要积极地去利导本性。
由此可见,杜威对人性的看法和对儿童的态度,比卢梭更全面、更合理。(2)对儿童的年龄分期是不科学的。
分阶段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也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臆测性。(3)过份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而忽视了人类文化传统在教育中的作用;过高地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
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作法是不可取的。希望能帮到你。
4.德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Titel(封面上写的)
Einleitung
Zusammenfassung(chinesisch Deutsch)
Inhaltsverzeichnis
Hauptteil(包括Einleitung和你的论文内容)
Schlussfolgerung
Dankeswort
Literaturverzeichnis
每个学校都会有论文模板!你去下!前面的什么任务书就照着写!跟写中文论文的一样的!后面的就像上面那样写就OK啦!
5.美学论文怎么写
哎~帮忙写论文啊?跟我去年一样腻,
我去年毕业也是为了顺利通过不用那么麻烦,
所以我同学给我介绍了个网站,叫燕子期刊网,写的真挺不错,速度还快,
几乎都没怎么用老师改,
我觉得你要是现在找同学帮忙写的话,
现在都在忙着自己的事谁有时间帮你好好写啊,我觉得你还是去那个网站问问雷燕吧,他们还帮助代发论文,
以后在岗位上要是有什么职称评定说不定还有帮助呐~~
她给你讲的还特耐心,我觉得找他们写挺值的。
要不你也试试吧
在百度上查一下燕子期刊网就行啦
祝你成功哦
嘻嘻
6.王尔德童话的唯美主义论文如何写
唯美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
它最初起于诗坛,后来渐及小说、戏剧,主要流行于英国。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
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唯美主义思潮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
他说:"美的东西就是永久的欢乐。"法国作家戈蒂耶是由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过渡的作家。
他反对艺术的功利主义,主张纯艺术,追求形式美,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戈蒂耶成了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
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
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
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 唯美主义的真正代表是奥斯卡·王尔德(1856-1900),他是唯美主义创作的实践者,又是唯美主义理论的鼓吹者。
就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说,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超脱现实,游离人生。"现实的事件都是艺术之敌。
一切艺术的坏处都是从实感产生。自然就是明白,明白就不是艺术。
"一切拙劣的艺术都是从复归自然的描写和客观地描述人生而产生的。因此,认为凡是"回到生活和自然"的艺术都是坏的,艺术越远离现实、超脱现实越妙?quot;唯一美的事物,就是与我们无关的事物"。
就艺术对生活的作用而言,王尔德认为,不是艺术再现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镜子,生活仅仅是艺术的学生,艺术是至高无上的。
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的客观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这一唯物主义的观点,陷入了本末倒置的认识论。 从文艺创作的目的性上说,他鼓吹"为艺术而艺术"。
认为"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别的东西。艺术有独立的生命,正如思想有独立的生活一样"。
不言而喻,王尔德散布的这些文艺思想是极其荒谬的。他颠倒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搞乱了人们的认识路线,企图诱导作家钻进资产阶级艺术"象牙之塔",以挽救资产阶级必然没落的命运。
小说《杜莲格莱的画像》是王尔德的代表作,也是唯美主义的旨在说明人生是艺术的模仿,破坏了艺术,人的生命就不存在了。 唯美主义思潮对我国文坛颇有影响。
本世纪三十年代,它曾流入我国,"新月派"文人徐志摩的诗,就明显地存在美唯美主义色彩,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所严厉痛斥。 有关童话文学的知识到这里看: /admin1/ziliao/2004102094683.doc。
7.中外美术史的论文怎么写啊
先百度下论文格式,这个就不用详细说了吧
内容可以这样来叙述:
1、为读者介绍什么是美术
2、先为读者介绍中国的美术发展进程,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然后再介绍外国美术发展进程,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当然可以将两者杂糅在一起比较
3、最后也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是比较更崇尚于哪种美术形式,并说明原因。
注:具体的美术内容可以参考相关书籍,也可以上百度查阅。
其实论文如果想要写好,主要是自己反复思考琢磨修改,不懂的就要查阅书籍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裴斯泰洛齐的论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