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能教我写好颜体字
习字不能只一味低头临写,不单是颜体,这个方法使用任何字体,你要了解这个书家所处的时代以及风格,颜真卿,中唐时期,处于唐朝比较强盛开始转衰的时期,人刚直不阿。为盛唐书法树立一面旗帜。颜真卿自幼学书,又得到张旭亲授,并师法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融会贯通,加以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只有了解了书家的风格,才能在临帖中把握字的风格,然后是工具的选择,颜体雄壮浑厚,要用相对大一点的笔,初学用狼毫或者兼毫容易写出刚劲有力的线条。
然后是选择一本自己适合的字帖,颜体传世碑帖较多,如《颜家庙碑》《勤礼碑》以及《自书告身》其中以前两种碑为颜体成型的代表作,而《自书告身贴》是传世的墨迹,更容易看出一些笔法的东西
再然后就是读贴,读贴不是读书,不是认字,草草一看是什么字就上笔写的方法万万不可取一定要仔仔细细的看,分析每一个点画的形态,字的结构特点等,可以尝试将碑帖放大,更易观察对比,甚至先进行双钩填墨。
至于技巧,不知您可否写过篆书,古人曾评颜真卿之书具有“篆籀气”颜体的线条,基本都是中锋用笔的圆线,也就是篆书的线,所以一定要中锋用笔,求线的圆劲,这个就是日复一日的功夫练出来的,但是首先方法要对,经常偏锋肯定写不好,如果写过篆书,就用篆书的线去写,没有写过就要多注意线的圆劲。
最后说··正如您所说,没人指点会难学很多,的确,网上只能教给你技巧性的理论知识,没人指点做示范还是很难理解,所以还是建议您去投师,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学术经验,如有意见不同的欢迎讨论。也希望您在学书之路上能够成功
2.谁能教我写好颜体字
习字不能只一味低头临写,不单是颜体,这个方法使用任何字体,你要了解这个书家所处的时代以及风格,颜真卿,中唐时期,处于唐朝比较强盛开始转衰的时期,人刚直不阿。
为盛唐书法树立一面旗帜。颜真卿自幼学书,又得到张旭亲授,并师法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融会贯通,加以发展,形成独特风格。
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只有了解了书家的风格,才能在临帖中把握字的风格,然后是工具的选择,颜体雄壮浑厚,要用相对大一点的笔,初学用狼毫或者兼毫容易写出刚劲有力的线条。 然后是选择一本自己适合的字帖,颜体传世碑帖较多,如《颜家庙碑》《勤礼碑》以及《自书告身》其中以前两种碑为颜体成型的代表作,而《自书告身贴》是传世的墨迹,更容易看出一些笔法的东西 再然后就是读贴,读贴不是读书,不是认字,草草一看是什么字就上笔写的方法万万不可取一定要仔仔细细的看,分析每一个点画的形态,字的结构特点等,可以尝试将碑帖放大,更易观察对比,甚至先进行双钩填墨。
至于技巧,不知您可否写过篆书,古人曾评颜真卿之书具有“篆籀气”颜体的线条,基本都是中锋用笔的圆线,也就是篆书的线,所以一定要中锋用笔,求线的圆劲,这个就是日复一日的功夫练出来的,但是首先方法要对,经常偏锋肯定写不好,如果写过篆书,就用篆书的线去写,没有写过就要多注意线的圆劲。 最后说··正如您所说,没人指点会难学很多,的确,网上只能教给你技巧性的理论知识,没人指点做示范还是很难理解,所以还是建议您去投师,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学术经验,如有意见不同的欢迎讨论。也希望您在学书之路上能够成功。
3.艺术常识:肥字,瘦字应当如何写
北宋黄庭坚《论书》曰:“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古人学书,学其二处;今人学书,肥瘦皆病。又常偏得其人丑恶处,如今人作颜体,乃其可慨然者。”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缀法第二十一》曰广陈绎曾曰:‘字一寸,蹲七厘,提五厘,捺九厘,画一分,清劲者减三,初学提活,蹲轻则肉圆,老成提紧,蹲重则肉攰趋。’然此只就常法言之,令学者有下手处,然如《始平公》等碑,岂可复泥此邪!唐后人作书,只能用轻笔,不能用肥笔。山谷谓瘦硬易作难得。东坡谓李国主不为瘦硬,便不成书,益以见魏人笔力之柯及也。”
按语:小小雀好找,白头小小雀不好寻,盖世间物以稀为贵也。肥劲难得,痩硬亦不好作。综观历代法书,似宋徽宗痩硬者却不多见。何不为之宝邪?
4.颜体书法的特点
从特点上论,颜体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幽为后世立则。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体一出,唐斗坛所铸新体成为盛唐气象鲜明柄志之一。
颜真卿拜师张旭,学得其书法,又吸取了初唐四家各自的特点,创立了雄浑、气势磅礴的"颜体",策划能够为后世书写的模版,"颜体"区别于唐朝初期的书法风格,借助篆书的入笔方式,体现刚劲的写法,在雄浑中体现妖娆,结构方正圆润,气势恢宏,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傲气,端庄雄伟。
颜体楷书中宫宽绰,四周紧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一如体型丰满的大汉正襟危坐。因此,颜体非常适合写榜书大字。
颜真卿的行草书具有既凝练浑厚,又有纵横跌宕的特色。他用笔气势充沛,巧妙自然,并有篆籀气息,但他的行草书仍不失魏、晋的准绳。颜真卿的书法理论,流传有《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横轻竖重、端庄匀称的结体特征也使颜真卿楷书成为“宋体字”的萌芽。
苏轼《东坡题跋》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能让书法宋代“尚意”书风的“肇始者和旗手”,名列“宋四家”之首的苏轼,说出如此推崇的话来,说明颜真卿的书法、人品都已经让其佩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扩展资料:
书法-境界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
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
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