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笔字(正楷字)怎么写的好
1.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
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
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
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
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
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
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
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
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
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
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
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
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第五要练笔画。
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
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
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厾成圆点。 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
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③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
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④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⑤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这样写出来的字,如用圆珠笔写,就是类似火柴棍的幼圆体美术字;如用钢笔书写,就是标准的黑体字。虽然笔画单调,但只要结构准确,照样美观好看。
就像蹲马步是练武术的基本功一样,横平竖直是写汉字的基本功。许多人写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横不平竖不直、结构不准确。
如果结构不对,笔画的变化再丰富也写不出好字来。 3.练字的一般步骤 在练习黑体字,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练习。
选定字体的过程叫选帖,在选帖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
2.毛笔书法怎样写好
这看似简单 其实 为滴水穿石 的 功夫!
急不来的!
你先了解一下看看在书法字体里的楷书、行书、隶书、篆书。。。.
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将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因为你说的是如何写好毛笔字,一下子很难讲清楚,简单的说就是临摹
临摹----照葫芦画瓢,没有其它办法!但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起步选择在所有书法字体理你喜欢的风格开始练起,买一本对应风格的书法字帖,最好笔画、步骤注解详细的才可以。
通常练习毛笔从楷体入手,照字帖上的笔画一步步临摹,开始不仅仅是遵循字帖上的运笔、动作要求,而且要心态平静如水,
否则你屁股坐不下去,这字就自然些不成了。。..
开始照着写笔画,点、横、竖、撇、捺、竖弯钩。。。.
(此时不要急于求成马上练习过多的笔画整个字或者复杂的字,要有耐心、信心)
之后系统练习每一个汉字,研究每一个汉字的笔画结构,这个很关键--------结构
当你写出和字帖上的子一样差距不大时,
丢下字帖开始--------默写
默写每一个汉字达到一定程度时你将发现
单个字体很美,可是无法写出一幅完整的书法
你将发现字体大小不均匀,横着竖着看不在一条直线或整体歪斜。。。
这时候你再买一些石刻碑文的拓片来照着临摹全文
之后你将发现自己的书法小有成就,可以像那些大师追求各异的风格活自己的风格。。..
正规的书法顺序
楷书练习--行书练习--行草---章草----草书----狂草
隶书、篆书。。。..
到新华书店买书去开始练吧,写一阵子再说
3.怎样把毛笔字写好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有:一 是使用柔软的毛笔,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
因此,其有两义:一指毛笔字书写的法则,主要包括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等方法;一指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就是借助于精湛的技法、生 动的造型来表达出作者的性格、趣味、学养、气质等精神因素,其为侧重于“心画”。
二者相融合,便构 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以从书法构成的要素来说,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 还握正确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用墨法等技巧;二是笔势。
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三是笔意。要求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出书者的气质、情趣、学素 和人品。
从书体、风格上说,更是多姿多态,美不胜收。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 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关系密切 有关。
其文字以象构思、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而方块构形,灿然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 法艺术的形式基础。其工具,“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 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
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 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韵味无穷。
书法不仅成为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 书法在中国不仅举世同好,千古一风,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友谊的媒介,在东方世界颇有影响, 也倍受西方世界的瞩目。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 白”。
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
故云:‘一点 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 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 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 所以为神品也。”
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 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 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 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 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 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
曲直等方法,称为“笔法”。唐张怀 瓘道《玉堂禁经·用笔祛》云: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故元赵孟頫于《兰亭跋》中云: “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墨法】亦称“血法”。
一曰:用墨之法。前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
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墨过淡则 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
必须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 乾,然不可太燥。
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
清 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沉, 笔飘则墨浮。
…… ”用墨作风,一方面往往因时因人而异。如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刘墉喜用浓 墨,梦楼专尚淡墨。
另一方面,又常因书体风格、纸张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二曰:磨墨之法。
宋苏易 简《文房四谱·墨谱》云:“研墨如病,盖重其调匀而不泥也。”研墨要凉,凉则生光。
墨不宜热,热则生 沫。盖忌其研急而墨热。
又李阳冰曰:“用者旋研,无今停久,久时尘埃相污,胶力隳亡。如此泥钝不任下 笔矣。”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肉法》云:“磨墨之法,重按轻推,运行近折。”“凡磨墨不得用砚池水, 令墨滞笔冱,须以水滴汲新水临时斟酌之”,“凡书不得自磨墨,令手颤、筋骨大强,是大忌也。”
【结体】亦称“结字”、“间架”“结构”。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
汉字尚形,书法又是 “形学”(清康有为)故结体尤显重要。元赵盂頫《兰亭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
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划联结,搭配而成。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得体、匀美,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
正 如清冯班在《纯吟书要》中所云:“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 用笔非真迹不可。
结字,晋人用理,。
4.怎么学习写毛笔字
《书法学习要学会什么?》书法学习要学会什么?听起来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就是要学如何写字吗?对啊!没错!其实要怎么学?学什么?这里边也有学问。
我认为在学会用笔和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之后,首先要学会练功,其次还要学会观察、学会欣赏、学会感悟。一.学会练功书法学习要学会练功。
这如同走路一样,学会了走路,才能达到心中的目标,想到那儿就能到那儿。在书法学习上,也要学会练功,这对书法技术的提高和表现力的增强,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技术不同于思想,技术是表现思想的武器。故“武器”一定要精良、要准确,才能把先进的思想表现得丰富、完善。
技术是什么?技术就是技巧、是方法。练功的目的就是通过熟练的技术,形成良好的习惯,表现丰富的思想内涵。
这如同行走,不用考虑先迈那只脚,步伐自然、流畅、矫健,这是熟练的缘故。在书法的学习中,行笔要达到像走路一样地利索、流畅、潇洒、自如。
故我想说:“你想在书法上有成就开始练功吧!你想成为书法家就开始练功吧!你想在书法上走的更远就开始练功吧!你想在书法上有造诣就开始练功吧!”不过练功也是“双刃剑”,合理的练功能不断地提高技能,不断地熟练、完善技法,并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达到学习书法的目的。不合理的练功则相反,不但不能提高技能,反而可以形成很多毛病,也就达不到学习书法的目的,更不可能成为书法家。
原因很简单,本来目标是向东走,而你却朝着西方走去,岂不是离目标越来越远吗?就拿锻炼身体来说,我们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健康。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合理的运动是属于有氧的运动,有助于健康;不合理的运动(过量)是属于无氧的运动,有害于健康。
同样是运动,方法不对,效果则相反,有的能使人们健康长寿,有的不但不能使人健康,反而带来很大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在书法艺术的学习中也是如此,技法正确,就能事半功倍,技法不正确,结果也是相反的。
所以针对这个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在书法的行笔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要学会用笔锋。因为笔锋具有弹性,写出的线条自然也有弹性。
用笔不可用过,用过则如同人“蹲”着走路,慢而费力,既影响行走的速度,又影响行走的美感。用笔也不可侧、不可过,侧则“歪斜”、“左右摇摆”,如同“醉汉”;过则没有弹性,影响使转,这都是不可取的。
古人云:“心正则笔正。”就是强调用笔要正,只有笔正才能八面出锋、万毫齐力,也就说一定是要走正道。
(二)、要学会行笔。行笔要有“起伏”,有“起伏”就有弹性,有弹性就“活拨”,有“活拨”就“潇洒”。
如人们的行走时,步伐一起一伏、前后交替,轻松自如。是那么和谐、自然。
故在行笔时,要有“起伏”、有“节奏”;要“潇洒”、要“自如”,不可有拖泥带水的现象,更不可忧郁、滞笔的毛病。一个好的用笔是在节奏下进行的,这对书法艺术走向更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学会观察书法学习要学会观察。要学会用眼去看,只有眼界高了,看的才能更远。
其实美就在你的身边,关键是你看到了没有。如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就出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水壶的蒸汽把盖子顶起来,就发明了蒸汽机。
当我们观察到天,就会被蓝天、白云所吸引,就会想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观察到地,就会被麦田、微风所吸引,会想到“绿油油的麦田在微风吹动下,翻起层层波浪”;观察到了小溪,就会被鱼儿、水声所吸引,会想到“清澈的小溪,弹奏出优美的“琴声”,在这优美的“琴声”中,鱼儿欢快地在中水中穿梭”。这是多么富有诗意啊!多么美好啊!这一切都是观察的结果。
在书法学习中,我们面对的是字帖、作品,在学习中不难发现,今天临帖时观察到了一种美,明天临帖又发现了另一种美,只要认真观察,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这是经常出现的。有了观察就有了发现,有了进步。
只有不停地观察,不停地发现,才能不停地进步。同时,我们的观察是有层次的、是立体的,站的高度不同、位置不同、学识不同、修养不同等等,通过观察得到的美感也不同。
正是这些不同,观察到的美也是不同的,有的观察到的是外在的美,有的观察到的是内在的美。不管怎样,只有不断的观察、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探索,美才会不断地被发现;只有这样不断地吸引、不断地刺激,才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才会有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进步。
还有一种现象,在临帖、学习中,在不断地追求、进步中,也常常会出现“停滞”、学习没有长进的现象,出现苦闷、懊恼,有“山重水覆疑无路”的感觉。在此时有的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忠贞不逾,爱她个死去活来。
有的相反,不行就“跳槽”,“移情”、寻找新欢,以求新的刺激。这样的选择,很难说是对还是错。
究其原因,就是发现自已寻找不到美的东西和新的追求了,因此才移情别恋。我认为一件真正美的艺术作品,它的美是在各个方面的,它可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再发现新的美,我认为这可能是眼界跟不上了,思想落后了,解决的办法是应该马上去“充电”。
5.我学会了毛笔字这篇作文怎么写三百字
我从小就喜欢写毛笔字,这也许是因为妈妈的缘故吧。妈妈没有学过毛笔字,可她却自学成才,毛笔字写得相当不错。小时候,不知是我没有妈妈的天赋,还是我年龄太小,一拿起毛笔就乱涂乱画,还因此闹出了一个笑话。
记得有一次,快吃晚饭了,可我还坐在饭桌旁画图。妈妈见此情形,怕我肚子饿坏了,偷偷地拿走了饭桌上的墨水,把萝卜汤放在那个位置上。没想到我画图画得太投入了,把笔往刚才放墨水的地方一沾,连看都不看一下,又开始埋头苦干了。“咦,墨水坏了吗,怎么不黑了呢?”傻傻的我以为真的是墨水有问题呢,大喊起来:“妈妈,妈妈,快点儿过来,这墨水的质量太差了,全都变白了。”妈妈信以为真,丢下手中的活,想看个究竟。当妈妈走到我身旁时,一下子镇住了,简直哭笑不得,这么好的一碗萝卜汤就这样泡汤了。我看了看妈妈的神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便问:“妈妈,你怎么了?”妈妈见我还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笑得肚子都疼了,完全无法说话,只是指了指桌子上的萝卜汤。我一看,捧腹大笑起来……
现在,我的毛笔字进步了许多,在各种类型的赛事中,曾多次获奖。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在一次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不过,我不因此而骄傲,今后还要加倍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