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素养怎么写
(一)、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
泛指一般知识、礼仪、习俗。它包括知识、科学、品德、情感、方式、方法、作风、文风、学风、纪律、机构、制度、传统、习 俗、生活、饮食、娱乐、休闲等。
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包括意识形态: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包括国家和社会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包括人际关系、国际关系以及各种交往、交换、交流关系,还有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人的文性、理性、修养、本质、形象等;包括人的文化品味。(二)、什么是素养?素养是平时经常有意识的学习、实践和修养,以及社会舆论、环境暗示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知识、能力、作风、品德、胸怀、境界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素养的养成,是在素质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不断理解和深悟的过程,不断提高和丰富的过程,不断完善和完美的过程。素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积极的素养,是综合性的,既是知识,又是能力,还是品德作风,又是胸怀境界。(三)、什么是文化素养?一、文化品味 (1)、一身正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终一贯、实事求是,有智者的纯真;(2)、对人真诚、讲诚信、讲原则、无虚伪、无欺诈、有时尚之新风;(3)、创造性强,有新鲜味;(4)、思维方式奇特,有哲理味;(5)、人品正直廉洁,无腐败味;(6)、讲朴素、讲简洁、讲清淡、讲透明,无贵族味;(7)、有文学艺术修养、举止高雅,言谈能励志壮行,有新儒之风;(8) 心理健康、形象得体、方式灵活、谨慎;气质自然、性格稳健,得不狂,迁变不惊,见难不怕,临险无畏,决策果敢干练,对人有礼有节,凡而不凡,有光有色。
保持平常心,只求社会功利,不求个人功利,有高境界的坦荡之志。(9) 情真、心善、爱美、好学,有人气、有骨气、有志气,无气、恶阔气、忌俗气,形象清晰;(10) 风格成熟,有情与才的结合,朴实与高雅的结合,自然与修养的结合。
能强化自己的长处,能转化自己的短处。敢于直面问题,敢于追求完美。
风度从容,格调高雅,趣味高雅,追求净化,爱好时尚,倾向净化,敢斗困难,敢闯禁区,热爱自然,人生淡澄。能把物质利益、经济关系,人格化、高雅化,形象不俗。
二、知识视野 (1)、基本知识丰富;涉猎领域多、宽、新;(2)、有系统知识;有规律性知识;(3)、能解释常见的现象;能从常见现象中看出问题的症结;(4)、生活误区少;不是井底蛙。三、情感态度、人文情怀、生命观:情感的表现形式是感受和体验。
通过感受和体验,如果符合自己的需要,就会产生积极倾向和态度;如果不符合自己的需要,就会产生消极倾向和态度。其灵魂虽是心理,实是文化素养。
人文情怀,是对人报以充满人性人道的情意。符合情理的生命观:任何生命,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都有生存、遗传、发展的要求和权利;都是人类的伙伴;人类有责任保护他们;人类的文化,不容加害他们;人类的觉悟,要善待他们与他们和谐共处。
也就是说:(1)、对先进事务和先进文化,要抱以满腔热情。(2)、自己能内化情绪,控制欲求,适应社会需要和限制。
(3)、力求自己的情感是德、智、体、美的完善结合,泛化、净化、单纯化,深刻稳定,对自己的追求,能天天坚持,终身不懈。(4)、识美丑,明是非,辨,知荣辱;有责任感、义务感和牺牲精神;爱真理、学英雄、争先进。
(5)、不被浪漫、低级、肤浅、粗糙、贫乏、庸俗的纵情所左右。四、审美情趣 (1)、追求真、善、美,反感假、恶、丑;(2)、对诗、书、画有基本修养;(3)、实践哲理与人生的结合;(4)、不求物趣,爱而无欲,只求理解与沟通,树立无私有光的形象;(5)情审理胜;不粗、不俗、不迷、不狂;(6)、崇敬英雄、羡慕义举、见贤思齐、造福创美。
五、思想观念 (1)、头脑清醒、冷静、理智;(2)、概念明确、准确、正确,认识符合客观实际;(3)、意识净化、现代化、有限进行;(4)、追求理想,关注社会;(5)、价值观净化,有社会性;(6)、尊土爱乡,保家卫国,尽心尽力,不辱使命;(7)、讲学习,讲劳动,讲实践,讲服务,讲创造,讲奉献;不比地位,不比财富,不比享受。六、道德修养,规则意识,诚信做人 道德修养,是知识文化的淀积。
社会是复杂的,必须要有一定的规范。为了立足社会,为了做一个符合自己理想的人,必须要有修养。
当今,规则意识,游戏规则特别热,这是道德的发展。人,无诚不真,无信不立。
人,要真诚可信和诚实守信,要推诚树信和竭诚置信,要开诚见信和坦诚取信。这既是传统美德,又是时尚规范,还受法律约束。
诚信能创造友谊,创造声誉,创造资本,创造成功,创造人生。无论你有多能、多强,只要无诚信,以票就否决了,就不再受欢迎了。
七、胸怀境界 (1)胸怀狭窄,境界低俗,必然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抒展的胸怀,上升的境界——变小为大,敢负历史使命,有限生命可争无限风光;(2)、变求存为奉献,敢负社会责任,平凡人生能创非凡价值;(3)、识大体,顾大局,顺大势,求大同。
(4)**怀、高境。
2.中国传统文化作文怎么写
中国传统文化
这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中国传统的资料:有对联、十二生肖、剪纸,还有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图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欢传统节日的资料,因为我对传统节日很感兴趣。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外面有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又有“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愉。
这一天放学,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元宵,猜了灯谜,还到公园里观了灯。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清明、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
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3.如何写文化底蕴作文
文化底蕴作文写作技巧 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东高考满分作文) 自从伊拉克被美英联军占领以后,全世界都很震惊,住在天庭的各位古代名上也不闲着,频频召开座谈会。
这不,今天又由孔子主持了一个讨论会。讨论的话题是: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什么会灭亡。
话题一提出,坐在首席的贾谊就坐不住了,十分激动又十分自信地说:“秦亡之根本,陈涉造反也。孰不知陈涉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大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于是山东诸国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由此观之,秦亡,因此子反也。”
“太傅此言差矣。”下首的杜牧胸有成竹地说,“吾读遍史诗,得到秦亡的灭因。
岂不闻秦爱纷奢,然士人亦念其家,而秦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于是建阿房,修皇陵,致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怨。
才导致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局。吾之观比您深思数层,服否?” “慢来!”未等不服气的贾谊答语,文学大师苏洵厉声喝住,然后拍着胸脯说,“公之言也未必就对。
六国破灭之时,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略秦也。略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因此有人说:不赂者以略者丧。
故曰:弊在略秦。由此观之,秦在五国并存之时就懂得如何行贿、收贿。
到秦统一宇内,平定八方以后,有赵高这等行贿高手,又有李斯这等收贿的高官,秦能至万世么?几千年以后的凡人陈希同,王宝森,王怀忠诸子,不也因为‘贿赂’二字而败吗?所以我认为‘贿赂’是秦灭之因。” “非也,非也。”
魏征轻轻摇着头说:“吾坚信,秦亡之因是因始皇未得吾鉴太宗十思疏。若始皇得此疏,必不会受小人蒙蔽,则会选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秦国上下必会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孝其忠,则天下就可垂拱而治,又岂能亡乎!呜呼!秦亡,因无治世能臣也。”
(他很自信地说) 亚圣孟子问:“公乘过时间机器乎?”魏征一愕,“没有”。孟子于是微闭双目,成竹在胸地说:“吾乘时间机器到秦帝国游了一回,看见狗豕贪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秦贵族视之竟说,非我也,岁也。
呜呼,秦国方统—四海,平定八方,未固根本。暴政施行,天皆怨,才至于亡,勿施仁政之国必灭也……” “子勿多言!”西楚霸王项羽怒目而立,“‘胜者王,败者寇’,自然之理也,何来这么多言论。”
诸公混乱,怨怒,场面混乱。 “静一静!静一静!”孔子发言了,“诸公岂不闻苏轼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诸公之言都是有理有据的,但大家又都太自信,只站在一个位置看问题,因此,对问题认识得不够全面,我希望大家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那样,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好了,会议到此为止,下回再议,望诸公都有所提高。
散会!” 文化底蕴作文写作技巧 第一讲 文化作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一、引言 “文化作文”风靡全国 近几年高考作文战场上,一支异军突起。以古典的方阵,闪烁的诗句,熟悉的名人,精致的文言,高扬着文化的大旗。
这是一支特别的军队,从历史的隧道、文学的天空、民间的集市、语言的栈道、诗词的意境中直袭一个个话题。 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瞬间席卷神州大地。
这,就是文化作文。 文化的芳香蔚然成一朵朵绚丽斑斓的祥云,升起在满分作文的天空。
溯流而上,在时间的两岸,我们看到“文化作文”的花朵枝枝傲然、绰约生香。 2005年四川省五篇高考满分作文均为文化作文,分别是:《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烟随风逝,名随史流》、《那阵风吹过》、《永远的苏武》,其中《永远的谭嗣同》成为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中最夺目的佳作。
2004年重庆市高考六篇满分作文,除《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外,其余五篇均为文化作文,其中《菊花飘香时节》被老师们公认为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的压轴之作。 200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高考作文《儒兵辨》,以浑厚的古文功底,技压群雄,以满分获得殊荣。
2002年甘肃高考作文《吊屈原赋》,北京高考作文《转折》等以古文底蕴被竞相传颂。 从2001年全国高考压轴之作《赤兔之死》开始,富有文化底蕴的作文逐渐成为新宠。
2002年以后,在高考作文中,文化作文比例大幅上升,且得分明显高于一般文章,这从满分、高分作文的比例上就可窥见一般。 其实这类“文化作文”是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意蕴丰美话题,用文化的笔法写作话题,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话题,早在几年前就以其扑面而来的文化的芬芳与鲜妍,在考场频取高分,风靡全国,成为一种时尚文风。
那么什么是文化作文?它有何特点?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呢? 二、文化作文的特点 富有文化色彩与浑厚的文化底蕴的作文叫做“文化作文”,这并不是说其它作文就没有文化,而是因为这类作文有太强的传统文化气息。 文化作文要体现民族的文化精神,展示厚重的文化底蕴。
文化作文在构思上把话题放到一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审视、对比、碰撞,或以文化的眼光打量事物;或以文化的心态叙述或议论自然社会之哲理;或以文化的理性批判时代的假丑。
4.企业价值观怎么写
原发布者:417028037
企业价值观中国移动---“正德厚生、臻于至善”。迪斯尼——健康而富有创造力;吉百利——竞争力、质量,明确的目标,朴实,开放,责任感;美林——客户为本,尊重个人,团队精神,负责的公民感,正直诚实;惠普——尊重个人;宜家——创新,人性化,朴实,追求大多数客户利益和意志力;路透社——准确,独立,可靠和开放,及时,创新和以客户为本;美国军队——忠诚,负责,尊严,无私服务,荣誉感,正直诚实,个人精神。摩托罗拉公司——保持高尚的操守,对人永远地尊重IBM公司——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Intel——客户服务、员工满意、遵守纪律、质量至上、尝试风险和结果导向。Yintl——因为执着,所以专业。联想公司——成就客户、创业创新、精准求实、诚信正直。万科——创造健康丰盛的人生。阿里巴巴——客户第一:关注客户的关注点,为客户提供建议和资讯,帮助客户成长。企业理念1.诚信经营、优质服务2.专业进取、尊爱至诚、锲而不舍3.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4.沟通从心开始5.永远战战业业、永远如履薄冰6.不学习的人、就是在选择落后7.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8.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9.资源是会枯竭的、惟有文化生生不息10.胜任工作就是人才、开拓创新就是人才11.以人为本、以德为先12.海纳百川、厚积薄发13.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企业标语1、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资产。2、迎接变化,勇于
5.公司企业文化怎么写
公司企业包含了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
1、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是指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经营方向、外部环境、企业的社会形象、与外界的联系等方面。它往往决定企业的行为。
2、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企业内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3、英雄人物
英雄人物是指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其作用在于作为一种活的样板,给企业中其他员工提供可供学习的榜样,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文化仪式
文化仪式是指企业内的各种表彰、奖励活动、聚会以及文娱活动等,它可以把企业中发生的某些事情戏剧化和形象化,来生动地宣传和体现企业的价值观,使人们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来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寓教于乐”之中。
5、文化网络
文化网络是指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是传播文化信息。它是由某种非正式的组织和人群所组成,它所传递出的信息往往能反映出职工的愿望和心态。
公司企业文化例子
诚信正直,合作创新,积极求胜,健康丰盛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升员工的生产技能和文化素质,通过培育员工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热情。
公司建立了以创新、求胜为荣的企业价值观,成功地实现了企业文化管理。在帝沃力和帝沃力,领导们不是控制者和监督者,而是谆谆善诱的教师、教练员和热心的朋友,让企业员工有更多的民主,更多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和必胜的信念。
公司始终保持着向往美好的真挚情感“人品,产品,企品”三品合一,尊重个人,尊重合作伙伴,持续发展,共享发展目标。以引领定制潮流,成就家居典范为企业使命,以科技驱动厨房生活方式的革新,致力于提供员工成长的最佳平台,公司正向着“成为受人尊敬的一流企业”宏伟愿景大步迈进。
6.怎样写文化随笔
“随笔”“随笔”,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不必拘泥!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位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
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与平易近人。
生活随笔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 “五四”新文学时代,现代随笔的创作繁荣一时,但“随笔”的命名与内涵尚未及统一,随笔这一文体便被左翼文学排斥至文学边缘。
这给当代随笔的文体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从现代随笔的滥觞、朱自清的“散文观”、周作人和鲁迅的“随笔观”等角度入手,在现代散文众多的命名中寻找随笔的源头,以期为当代随笔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随笔内容方面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人的生命形态主要由许许多多细小的琐事组成,惊险奇特,英烈悲壮,可遇而不可求,是生活的非常态。平平凡凡,寻寻常常,随处皆是,是生活的常态。
只有那些注目寻常琐事,并在其中能感发出无尽趣味来的人,他的心境必不至枯涩,他的心泉必不至干涸,而一旦弄笔写作便自然容易找到感觉,坠入境界,放任自由。对琐事不大放在心上的人,在平常生活中发现不了诗意的人,其人必定干枯无趣,其心必定顽劣粗糙,自然极难与笔墨有缘。
2、于今世界红尘滚滚,物欲汹汹,人心越来越浮躁,时尚越来越火爆,而写作恰恰需要细腻的心灵,素材偏偏多在生活的幽微平常之处。所以,身处现代,你选择写作,其实写作也在选择你。
只有当你在生活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时候,你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感发出具有共鸣效应的整体情感,生发出启迪人智的哲理思考,也便有可能与写作结下一份良缘。应该说,绮语清词,嘉言华章是天地间早就有了的,它在随笔式的自由写作中最易被呈现出来,只是它需要凝神遐思,用心体味方能妙手偶得。
3、人总说永恒,期盼永恒,其实哪会有什么真正的永恒。人易朽,文字也易朽。
如前所述,写作和其它种类的艺术一样,只是人的一种生命享受与精神自救。写作之初就心存“文章千古事”的觉悟与抱负的人,十有八九成不了写作的好手。
用一颗善良之心,真诚之心去贴近平常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触摸时代的脉搏,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并忠实地将其诉诸笔端,这才是我们生活随笔写作的正途。 随笔的分类 常见的现代随笔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
1、记叙性随笔 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作者的偶然经历,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随笔的主旨是写情见性,它的抒写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有时直截了当说出,有时是隐藏在文字背后;它描写的往往是人人类似经历的平凡小事,但经过你仔细体味后,会使你察觉世俗风情、感悟人生道理。
2、议论性随笔 这类随笔又叫“随感”或“杂感”。所谓“随”,有随手记下而非刻意为文之义;所谓“杂”,是指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身边琐事,风花雪月,鸟虫宠物,校园风情,学习心得,书籍品评,亲人友人,无可不写。
但随笔的重点还是个“感‘字,作者要有感而发,哪怕是一点思考、一点感受、一点闪光的意念都可带到文章中去,不摆做文章的架子,保持一种随意漫谈的风格。 3、说明性随笔 黎先耀写人和自然关系的随笔《天之骄子》,着笔于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表达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着力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
因此,说明性随笔不同于纯粹的说明文,它看重的是事物中的意趣,带有鉴赏的性质,有时则借物抒怀,另有寄托。模山范水,往往以片断的文字,把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准确形象地描绘出来。
练习这类随笔,要以精细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事物特色的生命,笔调轻灵,不刻意为文。正如王国维所说的那样:“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7.关于2017年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论文怎么写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开始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及其保守性。
黑格尔把理念看作是历史发展的主体, 以下就是为您提供的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历史逻辑。马克思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过程中,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马克思认为,家庭和市民社会才是真正的活动者、原动力、国家的前提,国家产生于市民社会又反转过来支配市民社会,两者之间产生了异化关系。在这里,马克思还提出了现代国家是家庭生活和市民社会的自我异化的产物的观点。
而异化的原因是私有财产的存在,是市民社会内部的等级之间斗争的结果以国家形式表现出来。 关于什么是“市民社会”? 马克思当时和黑格尔一样是在物质生活关系体系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的,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就包含着物质生活关系决定国家的思想。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指出:“市民社会阶级”是“市民社会的一部分”。马克思虽然沿用了这一术语,但他对这一概念的使用并不是随意的,他力图逐渐廓清它的外延和内涵以求对它的含义进行科学的规定。
经过1843 年从法哲学方面、1844 年从政治经济学方面对这一概念的分析,“市民社会”实质上与马克思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阐明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结构”概念是一样的。更可贵的是他在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上与黑格尔截然相反,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观点,也就是物质生活关系——交往形式的总和决定国家,而国家又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可见,马克思这一观点的提出同后来他的“生产关系决定国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显然是一致的。另一方面, 马克思又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 把民主制看成是理想的国家制度, 是其他一切国家制度的理性实质, 主张通过民主制来消除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对立, 消除人的本质的异化。
总之,马克思从怀疑黑格尔的国家观转向了对它进行批判,这种批判把他引向通往历史唯物主义之路,在此过程中,马克思提出了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以及私有财产决定政治国家的重要思想,它们在唯物史观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