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字在什么情况下读轻声
在普通话中,遇到下列情况应读轻声: 1.助词。
如结构助词:的、地、得;动态助词(过去叫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吗、呢、吧、啊、罢了、而已等。 2.名词、代词的后缀。
如:椅子、木头、这儿、哥们、爷们、我们等。 3.某些量词。
如:一个、一些、捎一封信、请来一下等。 4.部分方位词和方位词素。
如:里边、外面、操场上、教室里、上头、底下等。 5.趋向动词。
如:写上、撕下、回来、站起来、坐下去等。 6.单音节动词重叠式的后一个章节。
如:看看、想想、走走等。双音节动词重叠为ABAB后,第二个AB应读轻声。
如:打听打听、讨论讨论。如果中间嵌有“不”字,则连同“不”字一起读轻声。
如:打听不打听、讨论不讨论。 7.表示称谓的叠音词和单音节名词重叠式的后一个音节。
如:姐姐、姥姥、叔叔、舅舅、爷爷、爸爸、哥哥、弟弟、妹妹等。 8.大多数联绵词的后一个章节。
如:萝卜、葡萄、玻璃、喇叭、吩咐、模糊、伶俐、犹豫、唠叨、哆嗦、糊涂、马虎、苗条等。
2.读音是轻声的字有哪些
读音是轻声的字有:头、着、了、啊、吗
一、头拼音:tou
释义:
1、名词后缀。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
2、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二、着拼音:zhe
释义:
1、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着。开着会。
2、助词,表示程度深:好着呢!
3、助词,表示祈使:你听着!
4、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着。照着办。
三、了拼音:le
释义:
1、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了。
2、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了。
四、啊拼音:a
释义:助词,在句末,表示惊叹的语气(常因前面字音不同而发生变音,可用不同的字来表示):你好啊(哇)!真新鲜啊(哪)!
五、吗拼音:ma
释义:
1、助词,表疑问,用在一般直陈句尾:昨天布置的事办了吗?
2、助词,表示含蓄的语气,用在句中停顿处,点出话题:这辆汽车吗,早该报废了。
3.汉字在什么时候读轻声
轻声并不是单纯的语音现象,它和语法有密切关系,而且有比较强的规律性。下列7种语法成分都读轻声:
1.语气词“吧、吗、呢、啊”等。例如:吃吧、走吗、去呢、跑啊。
2.结构助词“的、地、得”。例如:我的书、慢慢地走、跑得很快。
3.动态助词“了、着、过”。例如:走了、看着、去过。
4.名词的后缀“们、子、头”。例如:你们、房子、石头。
5.名词后面表示方位的“上、下、里”。例如:桌上、地下、院里。
6.单音节动词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例如:看看、说说、问问。
7.作宾语的人称代词“我、你、他”。例如:找我、请你、麻烦他。
4.汉字何时读轻声
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八种读轻声的情况 1.语气词“吧,吗,啊,阿,呢”等读轻声; 2.助词着,了,过,地,得,们等读轻声; 3.名词后缀“头,子”等读轻声; 4.重叠词,或重叠双音节动词读轻声。如“走走” 5.表趋向的动词做补语时读轻声.如“太阳升起来了。”
中的“来”读轻声。 6.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等读轻声; 7.量词,如那个,那次,那盘等读轻声; 8.作宾语的代词,如“有人找你。”
中的“你”读轻声。 如:地道(di第四声dao第四声)——《地道战》是一部反映我抗日军民抗日故事的电影,电影中与日本鬼子的斗争在地道是展开。
地道(di第四声dao平舌) ——不错啊!北京土话说的还挺地道! 照应(zhao第四声ying第四声)——文中这两段是相互照应的关系。 照应(zhao第四声ying平舌)——两人一块出门,相互好有个照应。
东西(xi 一声,指方向)——在野外,看日出日落是辨别东西方向最基本的方法。 东西(xi 轻声,指物品)——人家在医院里躺着,好歹也该买点东西去看看啊! 兄弟(di 第四声)——好兄弟!咱人穷志可不能短啊! 兄弟(di 轻声)——我说兄弟,你这样的带这么多钱出门可得注意着点。
对头(tou 二声)——对头!你这个答案和我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对头(tou 轻声)——他两个是对头,早年两家有过矛盾。
5.汉语拼音里什么声调是轻声
什么时候要读轻声
1.语气词“吧,吗,啊,阿,呢”等读轻声;
2.助词着,了,过,地,得,们等读轻声;
3.名词后缀“头,子”等读轻声;
4.重叠词,或重叠双音节动词读轻声。如“走走”
5.表趋向的动词做补语时读轻声.如“太阳升起来了。”中的“来”读轻声。
6.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等读轻声;
7.量词,如那个,那次,那盘等读轻声;
8.作宾语的代词,如“有人找你。”中的“你”读轻声。
6."子" 这个字, 什么时候念轻声, 什么时候念重音. 谢谢
"子",读作zǐ或zi。
作助词时读轻声,用法有构词后缀;加在名词后。如:房子、车子;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如:胖子、瘦子、垫子;个别量词后缀。
作名词时读重音,意思有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植物的果实、种子;动物的卵;幼小的,小的;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与“母”相对;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地支的第一位,属鼠。
相关组词有鼻子、蛟子、国子、稻子、秸子、盌子、毡子、埯子、辱子、撒子、冒子、子个、养子、梳子、兔子、橱子、楔子、嬖子、的子、蚁子、磙子、媚子、厨子等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词语解析
1、梳子[shū zi]
梳理头发的工具。
2、儿子[ér zi]
指赤子、婴儿;孩童;称谓,指父母所生的孩子。
3、橱子[chú zǐ]
意思为放置衣物的柜子。
4、楔子[xiē zǐ]
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工具。是填充器物的空隙使其牢固的木橛、木片等。
5、嬖子[bì zǐ]
犹庶子。姬妾所生之子。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