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怀素.写字的非常认真,他到底怎样写的呢
《怀素写字》是一篇记事类文章,课文四个自然段,先写怀素从小就喜爱写字,好学上进,再写怀素写字时非常认真,然后写怀素练字时很刻苦,最后写他长大后成了有名的书法家。课文通过介绍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对激励学生发愤学习、苦练语文基本功有着积极意义。
文中有三对多音字“好学上进”、“日子一长、长大以后”、“当时、当纸用”,读准它们的字音是初读课文时的重点。第二自然段叙述了怀素写字怎样认真,这是他小时候写好字的经验,要在反复诵读中仔细体会。第三自然段讲怀素在木板上练字,木板竟被写穿的传说,要让学生体会怀素不停地写,写了无数次,感受写字的刻苦。
纵观这一单元的其他课文,如:《小河与青草》,主题都与励志有关,即通过一个故事,(或真实的,或童话)来激励学生学习或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怀素写字的认真和刻苦。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识字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好学上进”、“ 长大 日子一长”、“当时当纸用”这三组多音字;通过比较“写”与“字”的字形写好两个字;联系插图和生活实际理解“和尚”、“古时候”、“书法家”等新词。
2、通过自由读、赛读、引读等不同方式和不同目标层次的朗读训练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如“总是”“认真”“日子一长”,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体会怀素写字的刻苦、认真精神,懂得在学习时要发愤,要好学上进。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古时候”、“和尚”、“书法家”等词语,学写“写、字、古“三个生字。
3、精读课文第一、第四自然段,了解怀素就喜爱写字、好学上进,长大以后成了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教学过程:
一、吟《古诵》,识古人
1、背诵《《国学》之《莹八岁,能咏诗》
导入:在这篇古诵中,我们认识了两个古代的奇才,一个是八岁咏诗的莹,另一个是七岁赋棋的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个古人,他是谁呢?
2、观看怀素的图片,读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怀素写字的故事,怀素写字,(读题)
解题:黑板上写的是粉笔字,那怀素写的是什么字?
3、怀素是怎样练大字的呢?带着问号一起走进怀素的世界
【 发挥语文课堂与《国学经典》的联系,由学生对古诵中的已有认识出发,走近怀素,走进怀素练字的世界 。】
二、准字词,顺课文
1、范读课文,(学生把课本翻到126页,边指边听故事,
2.琴字怀素草书的写法
以上为写法
怀素简介:
唐代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怀素的书法特点:
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虽然如是疾速,但怀素却能於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与众多书家家草法混乱缺漏相比,实在高明得多。是知怀素的狂草,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这确实要归功他从极度苦修中得来。 其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到可分为三种:
1、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
2、他自成一家本领作风,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
3、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行云流水,心在笔端,意在笔先(这个对于草书特别是狂草尤为重要)。怀素狂草中锋运笔,转折之处毫无拖沓矫揉,前后呼应,笔断意连。
3.怀素写字 译文
白话译文如下:
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先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怀素写字》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也是小古文上册第八单元课文,作者为现代丁元林,后人根据怀素的经历而写,全文原文如下: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怀素(725~785年),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自幼出家,经禅之余,从事艺文,尤好草书。好饮酒,及其酒酣兴发,寺壁屏幛、衣裳器具,靡不书之,时人谓之“醉僧”。自言得草书三昧,有“狂僧”之称。
怀素书法初学欧阳询,后师从邬彤(怀素姨表兄弟)学草书。邬彤是张旭的学生,乃告以笔法。762年(宝应初年)自零陵出游,历衡阳,走广州,客居潭州,然后经岳州,进入长安。772年,怀素回乡,途经洛阳,适逢颜真卿,曾趋谒拜访,僧儒论书,遂为书坛盛事。
怀素以狂草著称于世,与张旭齐名,人称“颠张狂素”。传世墨迹有《论书帖》、《自叙帖》、《苦笋帖》等帖。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怀素 (唐代书法家)
4.怀素是怎样艰苦写字的
怀素(725—785)是唐朝有名的和尚.他从小入庙出家,可他始终坚持了对书法的爱好,并曾拜著名书法大师颜真卿为师.但他的书法主要成就却不是楷书,而是草书,尤其是狂草.他的代表作《自序帖》可谓草书史上的典范之作.成就的取得,是他长期坚持不懈地练习的结果.能有这样的“结果”,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僧人的本职是事佛、坐禅念经,要练字,就要把分分秒秒的休息时间全占满.这一点,怀素完全做到了.他的毅力是令人赞叹的.练字还需文房四宝俱全.寺庙中的生活本来就是清苦的,买笔买墨就得不少钱,还哪有钱去购买砚台、纸张呢?可这并未难住怀素.他想方设法自制了代用品.先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练字离不开笔,怀素对笔十分爱护,每写完字都把它洗得干干净净.他没有合适的盛水器皿,便就地取材;到屋外的一个小石头池子里洗笔,拿它当了“笔洗”.日久天长,池子里的水全都变成了黑水.人们就叫它“墨池”了.怀素就是这样努力创造条件,勤习苦练,终于练就一手用笔盘旋、狂放,变化繁多而又挥洒自如的狂草,由一个爱写字的小和尚成为一名值得效法、赞颂的书法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