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姜是姜吗
毛姜是姜,一般食用方法有:将姜片泡茶、姜片入药、姜片食用、口含姜片、姜片泡脚等来发挥姜的养生功效与作用。
毛姜(学名:Zingiber kawagoii Hayata)是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60厘米。因此毛姜是姜。一般的姜制品有:
1、调味姜乳
调味姜乳提取了生姜中的调味精华部分浓缩而成,外观如蛋黄色的奶油,呈膏状。使用非常方便,调味作用极强,可用于高档餐厅中。作为调味品,在调料汤中放入极少一点即可,尤其适合于海鲜宴中蘸食。
2、生姜淀粉与姜蓉辣酱
生姜淀粉与姜蓉辣酱为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所得产品,不属高附加值产品,只为降低成本和杜绝三废污染而开发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发国际上盛行的植物食用纤维,其前景更佳。
扩展资料
吃姜也要注意4个禁忌:
1、吃姜并非多多益善
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咽痛、烦渴、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原则,不宜多吃,适量即可。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
2、不要吃腐烂的生姜
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诱发肝癌、食道癌等。那种"烂姜不烂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3、阴虚体质的人不能多吃姜
阴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4、肝炎病人不宜吃姜
生姜是药食两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姜辣素、树脂和淀粉。变质的生姜还含有黄樟素。姜辣素和黄樟素,能使肝炎病人的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以及间质组织增生、炎症浸润,而使肝功能有所失常。因此,建议肝炎病人不吃或少吃生姜。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毛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吃生姜的4个好处 4大禁忌要牢记
2.毛姜是什么东西
毛姜是骨碎补 RhizomaDrynariae
(英) Fortune'SDrynariaRhizome
别名 毛姜、猴姜、石岩姜、申姜。
来源 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fortunei(Kze.)J.Sm. 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叶二型,营养叶枯黄色,革质,卵圆形,羽状浅裂,下面有短毛,无柄,覆瓦状叠生在孢子叶柄的基部;孢子叶绿色;长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 7~13对,宽2~3cm,基部裂片短缩成耳状;叶柄短,有翅。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内 藏小脉的交叉点,在中脉两侧各2~4列,无盖。孢子期夏季。
附生于树干、岩石上。主产湖北、浙江。
采制 全年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
性状 根茎扁平条状,常弯曲,有分枝,长5~15cm,宽1~1.5cm,厚0.2~0.5cm。表面密被棕色披针形小鳞片,边缘有睫毛,经火燎者鳞片焦灼并有脱落,呈棕竭色,两侧及上面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体轻,质脆,折断面红棕色,有17~25个维管束排列成环。味淡,微涩。
化学成分 含橙皮甙(hesperidin)、柑橘素(naringenin)等。
性味 性温,味苦。
功能主治 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肾虚久泻、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附注 同属植物中华槲蕨 D.baronii(Christ)Diels的干燥根茎同作骨碎补入药。
3.毛姜的功效及用量
毛姜的功效:
毛姜富含橙皮甙、柑橘素等。能治疗肾虚腰痛、足膝痿弱、耳聋、牙痛、久泄、遗尿、跌打骨折及斑秃,补肾、活血、止痛的效果好。毛姜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根茎。有补肾强骨;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肾虚腰痛、肾虚久泻、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别名:猴姜、猢狲姜、石毛姜、过山龙、石良姜、爬岩姜、石岩姜、碎补、树蜈蚣、地蜈蚣、黄爬山虎、麻鸡翅膀、搜山虎、肉碎补、猴掌姜、石连、石巴掌、骨碎补、申姜、岩姜。
毛姜的用量和用法:
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外用: 适量,捣烂敷或晒干研末敷;也可浸酒搽。
1、毛姜治腰脚疼痛不止:骨碎补一两,桂心一两半,牛膝三分(去苗),槟榔二两,补骨脂三两(微炒),安息香二两(入胡桃仁捣熟)。捣罗为末,炼蜜入安息香,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方》)
2、毛姜治斑秃:鲜槲蕨五钱,斑蝥五只,烧酒三两,浸十二天后,过滤擦患处,日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药》)。
3、毛姜治肾虚久泻:骨碎补适量,研为细末,每次6克,入猪肾内煨熟,食之。
4、毛姜治耳鸣,亦能止诸杂痛:骨碎补去毛细切后,用生蜜拌,蒸,从巳至亥,暴干,捣末,用炮猪肾空心吃。(《雷公炮炙论》)
5、毛姜治关节脱位,骨折:在关节复位或正骨手术后,取槲蕨(去毛)和榔榆皮捣烂,加面粉适量,捣成糊状,敷伤处,二至三日换药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6、毛姜治跌打损伤,腰背、关节酸痛:槲蕨(去毛)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7、毛姜治金疮,伤筋断骨,疼痛不可忍:骨碎补(去毛,麸炒微黄)、自然铜(细研)、虎胫骨(涂酥炙黄)、败龟(涂酥炙微黄)各半两,没药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胡桃仁半个,一处嚼烂,用温酒一中盏下之,日三、四服。(《圣惠方》骨碎补散)
8、毛姜治挫闪:骨碎补二两,杵烂,同生姜母、菜油、茹粉少许,炒敷患处。(《闽东本草》)
9、毛姜治打扑伤损:胡狲姜不以多少,生姜半之。上同捣烂,以罨损处,用片帛包,干即易之。(《百一选方》)
10、毛姜接骨续筋:骨碎补四两,浸酒一厅,分十次内服,每日二次;另晒干研末外敷。(《泉州本草》)
11、毛姜治阑尾炎:鲜槲蕨(去毛)八两,切碎,加大血藤五钱,红枣四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2、毛姜治肾虚耳鸣耳聋,并齿牙浮动,疼痛难忍:骨碎补四两,怀熟地、山茱
萸、茯苓各二两,牡丹皮一两五钱(俱酒炒),泽泻八钱(盐水炒)。共为末,炼蜜丸。每服五钱,食前白汤送下。(《本草汇言》)
13、毛姜治牙痛:鲜槲蕨一至二两(去毛)。打碎,加水蒸服。勿用铁器打煮。(《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毛姜用药禁忌:
阴虚内热及无瘀血者慎服。不宜与风燥药同用。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毛姜忌羊肉、羊血、芸薹菜。
4.毛姜是姜吗
毛姜是姜,一般食用方法有:将姜片泡茶、姜片入药、姜片食用、口含姜片、姜片泡脚等来发挥姜的养生功效与作用。
毛姜(学名:Zingiber kawagoii Hayata)是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60厘米。因此毛姜是姜。
一般的姜制品有:1、调味姜乳调味姜乳提取了生姜中的调味精华部分浓缩而成,外观如蛋黄色的奶油,呈膏状。使用非常方便,调味作用极强,可用于高档餐厅中。
作为调味品,在调料汤中放入极少一点即可,尤其适合于海鲜宴中蘸食。2、生姜淀粉与姜蓉辣酱生姜淀粉与姜蓉辣酱为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所得产品,不属高附加值产品,只为降低成本和杜绝三废污染而开发的。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发国际上盛行的植物食用纤维,其前景更佳。扩展资料吃姜也要注意4个禁忌:1、吃姜并非多多益善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咽痛、烦渴、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原则,不宜多吃,适量即可。
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2、不要吃腐烂的生姜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诱发肝癌、食道癌等。
那种"烂姜不烂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3、阴虚体质的人不能多吃姜阴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4、肝炎病人不宜吃姜生姜是药食两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姜辣素、树脂和淀粉。变质的生姜还含有黄樟素。
姜辣素和黄樟素,能使肝炎病人的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以及间质组织增生、炎症浸润,而使肝功能有所失常。因此,建议肝炎病人不吃或少吃生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姜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吃生姜的4个好处 4大禁忌要牢记。
5.毛姜的功效及用量
毛姜的功效:毛姜富含橙皮甙、柑橘素等。
能治疗肾虚腰痛、足膝痿弱、耳聋、牙痛、久泄、遗尿、跌打骨折及斑秃,补肾、活血、止痛的效果好。毛姜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根茎。
有补肾强骨;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肾虚腰痛、肾虚久泻、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别名:猴姜、猢狲姜、石毛姜、过山龙、石良姜、爬岩姜、石岩姜、碎补、树蜈蚣、地蜈蚣、黄爬山虎、麻鸡翅膀、搜山虎、肉碎补、猴掌姜、石连、石巴掌、骨碎补、申姜、岩姜。 毛姜的用量和用法: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
外用: 适量,捣烂敷或晒干研末敷;也可浸酒搽。1、毛姜治腰脚疼痛不止:骨碎补一两,桂心一两半,牛膝三分(去苗),槟榔二两,补骨脂三两(微炒),安息香二两(入胡桃仁捣熟)。
捣罗为末,炼蜜入安息香,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
(《圣惠方》) 2、毛姜治斑秃:鲜槲蕨五钱,斑蝥五只,烧酒三两,浸十二天后,过滤擦患处,日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药》)。
3、毛姜治肾虚久泻:骨碎补适量,研为细末,每次6克,入猪肾内煨熟,食之。 4、毛姜治耳鸣,亦能止诸杂痛:骨碎补去毛细切后,用生蜜拌,蒸,从巳至亥,暴干,捣末,用炮猪肾空心吃。
(《雷公炮炙论》) 5、毛姜治关节脱位,骨折:在关节复位或正骨手术后,取槲蕨(去毛)和榔榆皮捣烂,加面粉适量,捣成糊状,敷伤处,二至三日换药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6、毛姜治跌打损伤,腰背、关节酸痛:槲蕨(去毛)五钱至一两。
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7、毛姜治金疮,伤筋断骨,疼痛不可忍:骨碎补(去毛,麸炒微黄)、自然铜(细研)、虎胫骨(涂酥炙黄)、败龟(涂酥炙微黄)各半两,没药一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胡桃仁半个,一处嚼烂,用温酒一中盏下之,日三、四服。
(《圣惠方》骨碎补散) 8、毛姜治挫闪:骨碎补二两,杵烂,同生姜母、菜油、茹粉少许,炒敷患处。(《闽东本草》) 9、毛姜治打扑伤损:胡狲姜不以多少,生姜半之。
上同捣烂,以罨损处,用片帛包,干即易之。(《百一选方》) 10、毛姜接骨续筋:骨碎补四两,浸酒一厅,分十次内服,每日二次;另晒干研末外敷。
(《泉州本草》) 11、毛姜治阑尾炎:鲜槲蕨(去毛)八两,切碎,加大血藤五钱,红枣四两。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2、毛姜治肾虚耳鸣耳聋,并齿牙浮动,疼痛难忍:骨碎补四两,怀熟地、山茱萸、茯苓各二两,牡丹皮一两五钱(俱酒炒),泽泻八钱(盐水炒)。共为末,炼蜜丸。
每服五钱,食前白汤送下。(《本草汇言》) 13、毛姜治牙痛:鲜槲蕨一至二两(去毛)。
打碎,加水蒸服。勿用铁器打煮。
(《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毛姜用药禁忌: 阴虚内热及无瘀血者慎服。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毛姜忌羊肉、羊血、芸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