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生肖的甲骨文怎么写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甲骨文如下图:
扩展资料: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骨文
2.禽这个字的甲骨文怎么写
部首笔画
部首:人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2
五笔86:WYBC 五笔98:WYRC 仓颉:OYUB
笔顺编号:344134522554 四角号码:802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9BD
基本字义
1. 鸟、兽的总称:五~戏。
2. 特指鸟类:家~。飞~走兽。
3. 古通“擒”:“不~二毛。”
4. 姓。
详细字义
〈名〉
1. (象形。本义:走兽总名)
2. 同本义 [beasts]
禽,走兽总名。——《说文》
禽者何?鸟兽之总名——《白虎通》
命主祠祭禽于四方。——《礼记·月令》。疏:“兽之通名也。”
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俯走,谓之禽兽。——《列子·黄帝》
六禽。——《周礼·庖人》。注:“宜为羔豚、犊、麝、雉、雁。凡鸟兽未孕曰禽。”
终日而不获一禽。——《孟子·滕文公下》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三国志·华陀传》
虎亦诸禽之雄也。——汉· 王充《论衡·遭虎》
3. 鸟类的总称 [birds]
二足而羽谓之禽。——《尔雅》
六禽。——《周礼·庖人》。司农注:“雁、鹑、鷃、雉、鸠、鸽也。”
田有禽虞。——《易·师》
执禽者左首。——《礼记·曲礼》。疏:“鸟也。”
越禽不恋 燕。—— 李白《左风五十九首》
4. 又如:鸣禽;禽言(鸟语。指鸟类啼鸣);禽语(鸟语;鸟鸣);禽卵(鸟卵);禽戏(禽鸟嬉戏);家禽
5. 鸟兽总称 [birds and beasts]。如:禽门(鸟兽的境界); 禽畜(禽兽牲畜);禽猎(当作鸟兽一样猎取);禽犊(指鸟兽疼爱幼仔,比喻父母溺爱子女)
〈动〉
1. 捕获鸟兽 [hunt]
之日狩,允禽。——《甲骨文合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战国策·燕策二》
2. 又如:禽色(田猎与女色);禽荒(沈迷于田猎)
3. 通“擒”。捕捉 [capture;seize]
外仆髡屯禽之以献。——《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一时收禽。——《后汉书·张衡传》
将军禽操。——《资治通鉴》
4. 又如:禽囚(被擒获的俘虏);禽夷(擒灭);禽制(捉拿制伏);禽殄(擒获歼灭);禽俘(擒获);禽疾(指需要迅速擒拿的人);禽剪(擒灭);禽虏(擒捉敌人)
5. 战胜 [defeat]
虞、虢共守之, 晋不能禽也。——《新序》
常用词组
1. 禽困覆车 qínkùn-fùchē
[Despair gives courage to a coward] 禽:走兽的总称。被困于笼中之兽,会拼命挣扎而使所载之车倾覆。比喻人陷于绝境也会作最后的挣扎
为公仲谓 向寿曰:“禽能覆车”。——《战国策·韩策一》
2. 禽鸟 qínniǎo
[birds]泛指鸟类
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禽鸟知山林之乐。
3. 禽兽 qínshòu
(1) [birds and beasts] 鸟类和兽类的统称,古代也专指兽类。
(2) 泛指飞禽走兽
人民少而禽兽众。——《韩非子·五蠹》
禽兽虫蛇。
(3) [beasts]偏义复词,指走兽
禽兽之皮。——《韩非子·五蠹》
君子之于禽兽。——《孟子·梁惠王上》
恩足以及禽兽。
禽兽之变。——《聊斋志异·狼三则》
(4) [impudent and wicked people]比喻行为卑鄙恶劣、卑劣无耻的人
衣冠禽兽
禽兽不如
隐藏更多释义
3.甲骨文 狗 字 怎么写
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
甲指乌龟的甲壳,骨指野兽的骨头。因为这种文字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所以人们便将它称为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1000余字。
因此,并不是每一个现代汉字都有甲骨文字体。你所说的“狗”,是人们开始摆脱单纯狩猎的局限后,才驯养的动物。
“狗”字在现在发现的甲骨文中是没有的。只有“犬”字。
(我不懂得打入电脑,你去"甲骨文在线转换器"键入“犬”字通过转换后看吧)。
4.牛字的甲骨文写法
牛字的甲骨文写法,如下图:
甲骨文介绍
甲骨文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时代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发现于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
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天文、历法、医药等各个方面内容,目前甲骨文已识别出的字大约为2500个。
5.甲骨文的字怎么写
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
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龟腹甲
一、雄伟期:
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
二、谨饬期:
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两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贤君,这一时期的书法仅饬,大抵承袭前期之风,恪守成规,新创极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劲豪放之气。
三、颓靡期:
自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此期可说是殷代文风凋敝之秋,虽然还有不少工整的书体,但篇段的错落参差,已不那么守规律,而有些幼稚、错乱,再加上错字数见不鲜。
四、劲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约十七年。文武丁锐意复古,力图恢复武丁时代之雄伟,书法风格转为劲峭有力,呈现中兴之气象。在较纤细的的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的风格。
五、严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无颓废之病,亦乏雄劲之姿。
甲骨上细瘦的笔迹,也受到刀刻的影响。占卜时常用“是”或“否”刻于龟甲中央纵线两侧,自此中线向左右书写,故两旁对称和谐,具有行款对称之美。且契刻后,大小字分别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艺术之意味,堪称书史奇迹。
6.魔字的甲骨文怎么写法
魔字的甲骨文写法如下图:
魔拼音:mó,注音:ㄇㄛˊ,简体部首:鬼部,部外笔画:11画,总笔画:20画
繁体部首:鬼部,部外笔画:11画,总笔画:21画
五笔86:YSSC,五笔98:OSSC,仓颉:ICHUI,郑码:TGFN
四角:00213,结构:左上包围,电码:7621,区位:3607
统一码:9B54,笔顺:丶一ノ一丨ノ丶一丨ノ丶ノ丨フ一一ノフフ丶
释义:
1、宗教或神话传说中指害人性命、迷惑人的恶鬼,喻邪恶的势力:魔王。魔爪。魔怪。魔鬼。魔掌。魔窟。恶魔。妖魔。病魔。
2、不平常,奇异的:魔力。魔术。魔怔(举动异常,像有精神病。“怔”读轻声)。魔法。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魔杖[mó zhàng]
魔术师所用的棍儿。
2、魔力[mó lì]
使人爱好、沉迷的吸引力。
3、魔手[mó shǒu]
魔掌。
4、魔法[mó fǎ]
妖魔的法术;妖术。
5、魔芋[mó yù]
多年生草本植物,掌状复叶,小叶羽状分裂,花轴上部棒形,淡黄色,下部紫红色,块茎扁圆形,可入药,生吃有毒,需加工后才可做食品。
6、魔窟[mó kū]
魔怪的巢穴,比喻邪恶势力盘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