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康熙年间“于”怎么写
清朝的诏书,是用三种文字写的:汉文、满文、蒙古文。能改一种文字,能同时改三种吗?所以雍正夺位只是民间谣言。康熙传位的诏书事实上已经在故宫找到了。
我给你看它的正文原件:
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临御至二十年时,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难得故也。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孙百五十余人,天下安乐,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酒色所致也,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净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以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尽瘁,诚谓此也。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城,诸大臣咸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朝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国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剪灭闯寇入承大统,稽查典礼,安葬崇祯。昔汉高祖系泗上亭长,明太祖一皇觉寺僧,项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归于汉;元末陈友谅等蜂起,而天下卒归于明。我朝承袭先烈,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也。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又年力盛时,能弯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汉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皆小民膏脂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及百分之一。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预知其子炀帝之恶,卒致不克令终,皆由辨之不早也。朕之子孙百有余人,朕年已七十,诸王大臣官员军民与蒙古人等无不爱惜。朕年迈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 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睿亲?)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卯
2.清朝的“徐门三进士”分别是哪三个人
和平县下车镇兴隆村徐氏一门三进士
和平县下车镇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兴隆村徐氏一门就出了三个进士,他们是徐延芳、徐延泰、徐旭曾。
徐廷芳是清朝乾隆壬戌年进士,这一年,他已63岁了。徐廷芳一生好学不倦,曾九赴乡试,六赴会试,在63岁这年终于考取进士。 徐廷芳的父亲徐俊甲得知儿子考取进士后,便在自家大门上加上“进士”两个字。在徐廷芳上任陕西扶风县知县时,徐俊甲告诫徐廷芳:“做官不贪钱,可升青天,为民做好事,可益寿延年。”徐廷芳在扶风县连任20年知县,离任时百姓欢送10余里。
徐廷芳第二个孙子徐延泰头有点偏,一只脚有点跛,他是清朝乾隆丙戌年殿试进士。在殿试时,考官问:“你躯干歪歪,头项偏偏,能有何为?”徐延泰答:“躯干歪歪,腰正骨直可申张正义,头项偏偏五官端正,正朝天子。”考官说:“你足残跳跳,进三步看看。”徐延泰随即退三步。”考官又说:“你退三步看看。”徐延泰说:“朝廷万岁,有进无退矣。”考后朝议,此人非凡,不可贬,按文章取之。此故事在徐延泰所著《通雅草堂》文集中有记载
徐廷芳的第三个曾孙徐旭曾是清朝嘉庆己未年全国第67名进士,后官至户部主政。著有《丰湖杂记》。在客家学研究中,徐旭曾常常被学界提起。徐著《丰湖杂记》被学界视为“客家宣言”。
徐氏一门三进士都出自徐俊甲在兴隆开办的“逢源书斋”。 徐俊甲请来教师为徐姓人和邻近的贫苦学子传授知识。现在废墟上看到“伊志学颜”的字样,徐俊甲要求书斋的学子要学习孔子的学生颜回的好学精神。
3.清朝康熙年间有个三藩,三藩的来历是什么啊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至二十年(1681年)清军平定三藩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
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分别镇守云南、广东及福建,史称三藩。三藩均握重兵,各据一方,对清廷的中央集权已构成潜在威胁。
康熙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控制,于十二年先后下令撤去三藩。实力最强的吴三桂首先发难,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改明年为周王始武元年,以复兴明室为幌子,起兵反清。
贵州巡抚曹吉申及提督李本深等立即响应。吴三桂遂部署叛军经贵州向湖南进攻。
康熙帝为将叛军遏阻于云、贵、湘地区,令前锋都统硕岱率一部兵力急驰荆州,令都统巴尔布及珠满各率精骑3000,分由荆州、武昌南进,抢占常德及岳州两战略要点;令西安将军瓦尔喀率军入四川,扼守云南入川要隘;令抚蛮将军孙延龄坚守广西,威胁叛军侧背。二十四日,又命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率京师八旗劲旅1.1万余骑进讨叛军。
为孤立吴三桂,还下令停撤耿、尚二藩。十三年正月,吴军连破沅州、常德、衡阳等地,湖南清军节节败退,四川提督郑蛟龙及副将黄正卿等,以所部叛应吴军。
二三月间,孙延龄、耿精忠亦先后反,于是云、贵、川、湘、闽五省尽为吴三桂所有。由于吴三桂的战略企图仅欲割据江南,故下令所属各将,毋得过江。
南下清军进抵江北后,见吴军势盛,亦不敢渡江,于是形成隔江对峙态势。五月,吴三桂开始向两翼扩展:一路由湖南进攻江西,一路由四川进攻陕西,开辟东、西新战场,企图分散清军兵力,扩大势力范围及影响,从而迫使清廷同意划江而治。
六月至九月间,康熙帝又出兵5路增援前方。东南财富之区,系清廷主要赋税基地,为保证其不为叛军占领,派3支大军增援东战场:命安亲王岳乐为定远平寇大将军,率军入江西迎击吴军;命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军入福建进击耿精忠;命简亲王喇布为扬威将军,率军进屯江宁(今南京),准备随时接应、支援江西及福建清军。
同时令尚可喜与两广总督金光祖进攻广西孙延龄。派贝勒洞鄂为定西大将军,率军增援西战场,由陕西进攻四川。
派贝勒尚善为安远靖寇大将军,率军增援中战场,与勒尔锦协同进攻湖南。这一部署的重点在东战场,西战场兵力显然不足。
十二月,陕西提督王辅臣反,吴三桂急派其得力大将左都督王屏藩出汉中支援;西战场形势趋于严峻。当时京师已无八旗主力可调,康熙帝遂打破常规,重用汉籍将领为主将,并派刚刚平定内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汗叛乱的大学士图海为抚远大将军,统一指挥西战场各部清军。
当甘肃提督张勇、西宁总兵王进宝等切断王辅臣与吴军联系,在兰州、西河等地连战连捷,西战场形势好转时,东战场方面,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在吴三桂诱使下,将其父囚禁,于十五年二月与金光祖起兵反。康熙帝为能集中兵力消灭叛军主力吴三桂部,决定先翦除两翼,再合击中间,对东、西战场方面的叛将,采取“剿抚兼施”的方针。
在武力打击的同时,利用其内部矛盾,加强政治争取工作。至十六年五月,东西两战场的主要叛将尚之信、耿精忠、王辅臣相继投降(参见清平耿精忠之战、清平王辅臣之战、清平尚之信之战)。
应耿精忠之约由台湾进占福建漳、泉等地区的郑经军,亦被杰书部击败,退至厦门,战争集中至湖南正面战场。康熙帝认为吴三桂是主要敌人,湖南是主要战场,“必速灭吴三桂,底定湖南”,其他叛军,“自当瓦解”。
因而早在十四年,即命岳乐“将江西要地进行整理,稍有就绪进取湖南”,“由袁州直取长沙”,同时令喇布进入江西支援岳乐。清军与吴军在江西、湖南激战两年,岳乐部一度进攻长沙,勒尔锦部亦曾渡江南下,进入湖南,但在吴军有力反击下,均未成功。
长沙、岳州等各战略要地,仍在吴军手中。吴三桂为减轻湖南战场的压力,分散清军兵力,十六年四月间转移至衡州,并派军由宜章进攻广东韶州,并分兵进攻南安,以牵制江西清军。
康熙帝令将军莽依图、觉罗舒恕分守韶州、南安,同时令征南将军穆占与喇布部会合,集中兵力进攻衡州、永兴等湘南各地。至十七年初,清军已攻占攸县、茶陵、永兴、郴州、宜章等12城。
吴三桂危急之中,于三月在衡州称帝,改元绍武。永兴为衡州门户,距衡州仅百余里,双方势在必争。
吴三桂调回其得力将领马宝、胡国柱等各部,集中力量于七月间围攻永兴。清都统伊里布、护军统领哈克山先后战死,永兴即将失守。
因吴三桂于八月十七日病死,吴军撤围退走。吴三桂死后,马宝等迎其孙吴世瑶至衡州继位,改元洪化,尔后扶柩返回云南。
此时吴军部众涣散,军心不稳。康熙帝乘机令大将军察尼水陆并进,攻取岳州。
他认为“岳州为湖南咽喉要地,必此地恢复,则长沙、荆州之兵始能前进”,“规定湖南,在此一举”。十八年正月,清军攻占岳州,湖南局势急转直下,常德、衡州等地,相继为清军攻占,湖南全境基本平定,吴军退据武岗及辰州之辰龙关,扼守入黔要隘。
岳乐、喇布等于八月间攻破武岗,十九年三月攻破辰龙关,打开了入黔门户。此时,图海所属绿营将领勇略将军、宁夏提督赵良栋、奋威将军平凉提督王进宝等已攻占汉中、兴安、。
4.清朝乾清宫上的牌匾“正大光明”四个字是谁写的
正大光明匾:
正大光明是顺治帝所书,康熙摹勒上石,原迹藏于故宫御书处,乾清宫悬挂的是乾隆摹拓的,后来嘉庆朝失火,匾额被烧毁,嘉庆皇帝命人重新摹拓。
秘密立储: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帝四子宝亲王弘历成为清代第一个以秘密建储制继位的皇帝,是为乾隆皇帝。
乾隆帝在对历朝历代的建储法详加比较剖析后,认定秘密建储实为美善,进一步将秘密建储确定为神圣不可更改的建储家法。
乾隆以后,自嘉庆到咸丰,都是按秘密建储制继承皇位的。秘密建储与公开建储相比较,避免了皇子之间为夺取皇位而发生的残酷争斗,对稳定政局具有一定作用。
扩展资料:
从康熙五十一年第二次废皇太子后,康熙皇帝再没有公开建储,致使康熙死后雍正帝即位成为一大历史疑案。
一说雍正帝遵遗诏即位,即康熙帝临终前,遗诏雍亲王皇四子胤禛克承大统,一说雍正帝矫诏篡位,即康熙帝临终前遗诏皇位传十四子胤祯。
皇四子胤禛将十改为于,将祯改为禛,于是康熙帝遗诏就成为皇位传于四子胤禛。无论历史真相如何,雍正帝虽是康熙朝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中的胜利者。
然而争夺战的严重后果给予雍正的教训是深刻的,因而在即位后,他断然废弃了公开建储制,宣布实行秘密建储。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正大光明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秘密立储
5.清朝圣旨怎么写的
给楼主举例一条
董鄂氏死后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福临(也就是顺治帝)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
清代圣旨文书则分为两种,用汉文和满文合璧书写,汉文行款从右至左,满文行款从左至右,然后合于中幅而书日期,并钤盖“制诰之宝”或“敕命之宝”。
真实的皇帝圣旨并没有奉天成运,皇帝诏曰和钦此的这些套话,这主要是古代戏文中是这么唱的,现在的电视也这么演,大家就认为是这样的。一般古代圣旨分两种:圣旨开头是昭曰是由皇帝口述旁人代写的 而开头为制曰是由皇帝亲手所写的
6.清朝的辛者库是个什么地方
“辛者库”,是满文“sin jeku”的音译,含义乃包衣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八旗之下的一个旗人组织——管领,这是一种包衣组织,而绝不是专门监管罪奴的机构。辛者库人分原有的辛者库人和缘罪入辛者库的,不能一概认定辛者库人皆是罪籍。内务府、王公府第、陵寝、行宫、庄屯皆有辛者库人服劳役。绝非如小说家言,发往辛者库,即是发往浣衣局洗衣服的。
乾隆年间所修的《大清会典则例》中,便直接做出这样的诠释:“辛者库,即内管领”,“管领,即辛者库”,王公府邸之辛者库,即府属管领。这里明确说明,辛者库就是“管领”,是一种包衣组织。又有“浑托和”即“半个佐领”之称。
宗室奕赓在其《寄楮备谈》中即清楚地说明:“半个佐领,今名浑托和,汉语为管领”,又说“辛者库(人),乃半个佐领下食口粮人也”。管领下人按扣每月领取一金斗或半金斗粮为生。
可见管领下人是包衣的一种,和包衣佐领下人一样,为皇室、王公世仆。
扩展资料:
“辛者库”,是满文“sin jeku”的音译,又有译作“身者库”、“新者库”或“薪者库”。辛(sin)汉意为斤斗或金斗,(金斗,量粮食之器,一斗八升为一金斗);者库(jeku)汉意为粮米。辛者库则为斗粮之意。
辛者库是满语“辛者库者特勒阿哈牛录”(sin jeku jetele aha niru)的简称,汉义为食斤斗粮之奴仆的佐领。
辛者库乃管领下食口粮人也。管领,满语称“浑托和”(hontoho),一个珲托和为半个佐领,因而又可称辛者库为“半个佐领下食口粮人也”。
辛者库又名浑托和,浑托和是半个佐领的意思;浑托和即辛者库的满语称谓,而管领即辛者库汉语称谓。
杜家骥:《八旗与清朝政治论稿》,王道瑞:《清代辛者库》;(清)奕赓:《寄楮备谈》
辛者库分为内务府辛者库,即上三旗辛者库(内管领);王公府第之辛者库,即下五旗辛者库(府属管领)。
辛者库人绝大多数并非罪奴,正因为有些论著把辛者库说成是专门监管罪奴的机关或收管罪奴的“刑外执法机构”,所以也就自然得出“辛者库人是被管束的罪奴”的结论。辛者库人是否就是”罪奴“?进一步说,史籍及档案中出现的大量的”辛者库人“,是否全是罪奴?
让我们先看官方典籍的记述。嘉庆《大清会典》在解释管领下人口粮的给发标准时说:”凡管领下俱为辛者库人,其无官地者,十岁以上为一口,月给粮三斗六升;十岁以下为半口,月给粮一斗八升……至从前缘罪入辛者库人,其口粮一体支给。“
这段记载告诉我们,所有管领下人都是辛者库人,其中分为管领下原有的组成成员辛者库人和”缘罪入辛者库人“两种。显然,如果把辛者库人都算作罪奴是不正确的……档案中提供的辛者库人的数字还表明,原管领下辛者库人是管领成员的主体,因罪罚入辛者库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这些辛者库人绝大多数都是原管领下人,他们并非罪奴。而因罪打入管领下的辛者库人,只是其中的小部分。傅克东先生曾论述:”辛者库人分为内在和外入。“这种分析是确当的,我们认为,因罪罚入管领下的辛者库人,只是少数”外入“者。所以,对辛者库人的身份地位,也应分而论之。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辛者库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清朝江茂盛这三个怎么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