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书断千字文》是张旭写的吗
唐朝以后,《千字文》这种形式被人们广泛地加以采用和学习,出现了一大批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义净编纂了《梵语千字文》,宋人胡寅著有《叙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颂》,吕裁之有《吕氏千字文》,清人吴省兰有《恭庆皇上七旬万寿千字文》,太平天国有《御制千字诏》等等。
这些所谓的《千字文》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足见《千字文》影响之大。 ( v) `$ i; y: Z 《千字文》在古代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宋代真宗时,编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装在400 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顺序编号,起于“天地玄黄”的“天”字,终于“宫”字,所以人称这部《道藏》为《大宋天宫道藏》。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每一间用于考试的号房都用《千字文》来编号。
《儒林外史》第二回描写了一个屡试不中的周进到省城参观贡院时的情景:“到了龙门下,行主人指道:‘周客人,这是相公们进的门了。’进去两边号房门,行主人指道:‘这是天字号了,你自进去看看。
’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里一阵酸酸的。” 古代一些需要用较大数字编号的项目,多采用《千字文》,这是周兴嗣始料所不及的。
《千字文》作为一部有影响的作品,在很早就涉洋渡海,传播于世界各地。日本不仅有多种版本的《千字文》,而且出现了很多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
1583 年朝鲜出版了以朝语释义注音的《石峰千字文》。( k# D6 r/ L. c7 U2 q 1831 年《千字文》被译成英文。
此后数十年中,相继出现了《千字文》的法文本、拉丁文本、意大利文本。《千字文》的影响达到了海外。
是张旭写的。
2.带马字偏旁有什么名字
带马字旁的字清单如下:
总笔画数5:
驭
总笔画数6:
驯 驮 驰
总笔画数7:
驳 驴 驱 驲
总笔画数8:
驽 驹 驾 驸 骀 驶 驷 驼 驿 驵 驻 驺
总笔画数9:
骉 骇 骅 骄 骆 骂 骈 骁 骃
总笔画数10:
骋 骏 骊 骎 骍 验
总笔画数11:
骖 骒 骐 骑 骕 骓 骔
总笔画数12:
骙 骗 骚 骛 骘
总笔画数13:
骟 骞 骝 骜
总笔画数14:
骠 骢 骡
总笔画数15:
骣
总笔画数17:
骤
总笔画数19:
骥
总笔画数20:
骧 骦
以上,供参考!
3.帮忙做下古诗的资料
咏鹅体裁:唐诗朝代:唐代作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38~684)唐代诗人。
字观光,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写作背景: 这是骆宾王在7岁时写的一首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
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鉴赏: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浮水”、“红掌”、“清波”,相映成趣,扼要鲜明。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咏柳 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
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导读〕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
4.高一语文竞赛试题
第 Ⅰ 卷 (选择题、判断题)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每小题2分,共44分。)1、“汉字有七种字体:甲骨文、金书、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这句话所用字体是 A、隶书 B 、楷书 C、草书 D、行书 2、下面哪一句作为“梨花院落溶溶月”的对偶句最好 A、柳树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英国诗人雪莱的 A、《致云雀》 B、《西风颂》 C、《自由颂》 D、《自由树》4、与别号对应正确的一组作家是 六一居士 我佛山人 东亚病夫 四明狂客A、李清照 吴沃尧 曾朴 柳永 B、欧阳修 吴沃尧 曾朴 贺知章C、欧阳修 刘鹗 李宝嘉 贺知章 D、李清照 刘鹗 李宝嘉 柳永5、下列诗文集按其命名方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A、《魏郑公文集》 《王子安集》 《昌黎先生集》 《樊川文集》B、《嘉佑集》 《临川先生文集》 《欧阳文忠公集》 《震川文集》C、《王右丞集》 《杜工部集》 《高常侍集》 《宋学士集》D、《七录斋集》 《惜抱轩诗文集》 《白氏长庆集》 《柳河东集》 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首诗的作者是 A、苏轼 B、柳公权 C、颜真卿 D、怀素7、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A.圭表 B.日晷 C.漏刻 D.漏壶8、下列四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强调的重点却不同。
其中分别强调“受话人”和“打电话”这件事的一组是 ①他上午在家里是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②他上午是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③他是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④他上午在家里给我是打了一次电话。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9、下边四句诗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雨暗苍江晚未晴 ②月在浮云浅处明 ③井梧翻叶动秋声 ④楼头夜半风吹断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D、①③④②10、曾使洛阳纸贵的是 A、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B、曹植的《洛神赋》C、左思的《三都赋》 D、张衡的《归田赋》1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语出 A、魏征 B、陆游 C、顾炎武 D、魏源12、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正确的一组是 A、关汉卿的《窦娥冤》 马志远的《汉宫秋》 白朴的《墙头马上》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B、关汉卿的《窦娥冤》 王实甫的《西厢记》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白朴的《梧桐雨》C、关汉卿的《窦娥冤》 马志远的《汉宫秋》 白朴的《梧桐雨》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D、关汉卿的《窦娥冤》 王实甫的《西厢记》 白朴的《墙头马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13、我国第一部新诗集是 A、郭沫若的《女神》 B、胡适的《尝试集》C、徐志摩的《志摩的诗》 D、艾青的《大堰河》1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出 A、托尔斯泰 B、培根 C、高尔基 D、莎士比亚15、我国民间艺术家阿柄有一首描写“金兀术被岳飞打得走投无路,狼狈逃到无锡惠泉山下,躺在石头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的声音”的二胡曲是 A、十面埋伏 B、听松 C、赛马 D、二泉映月16、被誉为“史学双壁”的两部史书是 A、《春秋》《史记》 B、《左传》《史记》C、《史记》《国语》 D、《史记》《资治通鉴》17、古代女子15岁的别称为A、垂髫 B、及笄 C、豆蔻 D、弱冠18、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A、达芬奇 B、但丁 C、歌德 D、莎士比亚 19、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东方作家是A、川端康成 B、泰戈尔 C、阿格农 D、大江健三郎20、元杂剧中写唐玄宗与杨贵妃故事的是A、《牡丹亭》 B、《倩女离魂》 C、《汉宫秋》 D、《梧桐雨》21、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A、《楚辞》 B、《论语》 C、《诗经》 D、《乐府诗集》22、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有:波兰的哥白尼、意大利的但丁、英国的 和中国的 。
A、雪莱 鲁迅 B 、雪莱 屈原 C、莎士比亚 鲁迅 D 、莎士比亚 屈原23、“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最早是指哪“三不知”?A. 天、地、人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爷爷、爸爸、哥哥 B. D.邻里、亲朋、好友 E.儒、释、道三教24、在明清科举考试中“大比”是指:A.乡试 B.院试 C.会试 D.殿试25、电影术语“蒙太奇”的意思是:A.镜头组合技巧 B.镜头设置的悬念 C.特写镜头26、“五四”初期的白话文中,男人、女人、物品都称“他”,后来谁创造了“她”和“它”?A.鲁迅 B.钱玄同 C.刘半农 27、“丑小鸭”这个形象来自:A.格林童话 B.伊索寓言 C.安徒生童话28、我国最早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说文解字》 C.《尔雅》29、低于多少岁的公民禁止进入营业性网吧?A.低于14岁 B.低于16岁 C.低于18岁 D.低于20岁30、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A.《阿Q正传》 B.《狂人日记》 C.《孔乙已》 D.《药》31、我国第一部词典是:A.辞海 B.说文解字 C.尔雅 D.字通32、哪部不是凡尔纳的科幻作品A.《海底两万里》 B.《电话线路》 C.《环游地球八十天》 D.《神秘岛》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每题2分,共40分)1、“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咏的是杜甫。
( )2、“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句中,“王”指唐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