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知道蒙古语的我爱你怎么说
我——bi 必
爱——hai ra tai
你——qi ma du
i是中性元音,可以出如今任何阳性和阴性的词中。如今的蒙古国语方言元音和谐的基本原则不完全相同。舌根/小舌辅音也受到元音属性的影响:在阳性的词中,出现的是小舌音的变体/q/与/γ/(浊擦音),而在阴性的词中,出现的是舌根塞音/k/与/g/。
因此*aka、*eqe之类的词不符合蒙古国语语音系统的规则,不可能存在。由此可见,舌根辅音(k g)和小舌辅音(q γ)处于互补分布,没有分辨音位的价值:实际上,k-q和g-γ分别是同一个音位(只有清浊对立,没有舌根-小舌的对立)。
扩展资料
蒙古国以蒙古语为唯一官方语言。在中国境内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俄罗斯境内布里亚特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图瓦共和国作为国家官方语言外的第二个官方语言。
蒙古国的标准音为乌兰巴托方言为主的喀尔喀蒙古语,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内蒙古察哈尔蒙古语为标准音,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的标准音为卫拉特蒙古语,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的标准音为布里亚特蒙古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语
2.彝族语 我爱你怎么写
我爱你的彝文写法是这样的:ꉢꆏꉂ(nga ne mgu)。
彝族文字为表意文字,又称音节文字,史书中称“爨文”、“韪书” ,或“罗罗文”、“倮文”,通称老彝文。
该文字大约形成于13世纪,据估计,仍存的老彝文大约有一万多个字,经常使用的有一千多个。每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没有偏旁和部首,同一字形有多种不同的书写格式,主要为由左向右直书或横书。
扩展资料:
彝语的特点:
1、塞音、塞擦音、擦音分清浊两套。许多地区的塞音、塞擦音还有带与不带鼻冠音的区别。
2、除少数方言外,元音一般分松紧,但只在某些声调的音节里构成对立,如北部方言只在33、44两调的音节里对立。
3、韵母一般由单元音构成,没有塞辅音韵尾,但泰国碧粟彝语有-p、-t、-k 韵尾。云南、贵州部分地区有少数复元音、鼻化韵和鼻尾韵。
4、有3~5个声调,调型简单。
5、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
6、名词、动词、人称代词作定语时,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词后。有些副词修饰双音节中心词时,在中心词的两个音节之间。
7、量词丰富,有些方言的量词能直接修饰中心词,起后置冠词的作用。如北部方言量词起不定冠词的作用,东部方言部分地区量词起定冠词的作用。
8、有的方言有标志各种句子成分(包括主语、宾语)的结构助词。
9、一部分动词的自动态和使动态,用辅音清浊交替表示,如威宁彝语ɡu55(穿衣)、ku55(使穿)。
10、有些方言以谓语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变调表示疑问, 如凉山彝语 dz噜33(吃)、dz噜44dz噜33(吃吗?)?单音的词和词根占优势;构词后缀多,前缀少;复合词多,单纯词少。四音格联绵词较丰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彝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