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为: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
出处: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白话释义:
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和颜悦色,声音必须柔和。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孔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
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
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文章赏析: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分为五部分,各选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等。
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
2.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的意思是:
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城关人,国学注选县丞,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八十三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他的著作有《弟子规》、《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大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孟母断机是弟子规的一个典故: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3.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做子女的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去除。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之受到伤害,让父母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不可以做出有违道德的事情,让父母蒙羞。
语出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弟子规》,选段原文如下: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白话文释义: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做子女的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去除。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之受到伤害,让父母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不可以做出有违道德的事情,让父母蒙羞。
当父母喜爱我们时,孝顺不难做到;当父母不喜欢我们时,或者管教过于严厉时,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反省自己,体会父母心意,努力改过并做得更好,这样的孝顺才最为难能可贵。
父母有过错,应规劝使之改正。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需柔和,和颜悦色。如果父母不听规劝,寻适当时机再继续劝导;若父母仍不接受,我们要痛哭流涕,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到责打也不怨悔。父母生病时,子女应尽心照顾亲尝汤药,(一旦病情沉重)要昼夜服侍,不离病床。
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守孝期间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绝酒肉。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拜时要诚心诚意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的恭敬。
扩展资料
《弟子规》本名《训蒙文》,意思是启蒙、教育子弟尽人伦本分、忠厚生活的读物。基本为三字一句,每句押韵,十二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共九十行,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
《弟子规》内容浅显易懂,很快流传开来,且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李毓秀在书中所写的内容都是最简单、最根本的人生态度。有现代研究学者指出,《弟子规》的核心内容是倡导通过坚持修己爱人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人生第一规,是做人的根本。
《弟子规》共分为七个部分: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属于智育修养,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践行。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4.[山东省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声律启蒙》(节选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声律启蒙》(节选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
1、《声律启蒙》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2、寻找《声律启蒙》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续小儿语》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吕坤及其《续小儿语》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2、你还读过吕坤的哪些诗?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增广贤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⑹ 小结。
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增广贤文》(二) 教学内容: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不说自己桶索短,但怨人家箍井深。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老师讲故事。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请看——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
5.弟子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的教案怎么写
《弟子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6.中班下册《走亲戚》教案怎么写
活动目标:
1、在绘制人物正面像时,学习表现各个人物不同的面部特征;学习在物体的外围画封闭的圆,并能用线条的变化表示不同的路径。
2、体验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活动准备:水彩笔、幼儿用书《美术》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主题:
教师启发性提问:“最近,爸爸妈妈带你去亲戚家玩过吗?都去过哪几位亲戚的家?”
幼儿自由交流。
2、演示重点部分:
教师讲解绘画方法:
“你从自己家出发,应该先将自己的脸画好,再画亲戚们的脸。不同年龄的亲戚脸上的皱纹是不一样的,亲戚们各自的长相也不一样。”
教师演示重点部分的画法:
“你没有到亲戚家时,他们家的门是关闭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画一个封闭的圆)
“每户人家都相距很远,要走一段路才能到。”(教师示意幼儿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示不同的路径。)
3、幼儿操作:
幼儿作画,教师提示幼儿画圆时速度要慢一些,尽量使之闭合,这样“门”才能关得牢。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亲所为力为具的教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