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丧事死者各怎么称呼
丧事专用称呼 白事(丧事专用称呼) 基本知识: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 烧袱子火单写法 自称 九代:称鼻祖 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孙 八代:称远祖 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云孙 七代:称太祖 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孙 六代:称烈祖 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孙 五代:称天祖 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来孙 四代:称高祖 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孙 三代:称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孙 二代:称祖父 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孙 一代:称父亲 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 父之兄:称伯伯 故伯考0 公00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000叩 父之弟:称叔叔 故叔考0 公00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000叩 父之堂兄:称伯伯 故堂伯0 公00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000叩 父之侄:称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000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000叩 母之父:称外祖父 故外祖考0 公讳00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孙000叩 母之兄或弟:称舅 故舅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 故姑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内侄 具 父之姐妹:称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 父之姑爷: 称故姑公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内侄孙 叩 父之姑娘:称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孙 叩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内弟 叩 母之姐夫:称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叩 母之姐妹:称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叩 妻之父:称岳父 故岳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叩 妻之伯爷:称伯岳父 故伯岳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 母讳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祖父: 故内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孙婿 叩 妻之姐夫: 故襟兄 收用 襟弟 叩 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叩 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爷 公讳 老大人收用 表侄 叩 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 内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 妻之表兄: 内表兄 收用 表妹弟 乾爹: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叩 乾爹之父亲: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孙男 叩 乾爹之岳父: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孙 乾爹之子: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叩 妻之保爷: 故寄岳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 后父: 故继父 老大人收用 继男 叩 后母: 故继母 老孺人收用 继男 叩 大妈的儿子与小妈: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 小妈的儿子与大妈: 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 奶妈: 故乳母 府 氏 收用 孝奶男 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荆室 叩 妻: 故贤妻 收用 为夫 具 朋友: 故彦兄 收用 世弟 叩 老庚: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叩 后夫与前夫: 故同绿 收用 同绿弟 公讳: 老大人收用 世侄 叩 手艺与师父: 故恩师 老大人收用 孝门徒 叩 拜把弟兄: 故血兄 收用 血弟 道士与老师: 金羽化法师 大真人收用 门徒 异族化纸: 故异族 收用 异族 叩 伯或叔与侄: 故贤侄 收用 愚伯或叔 亲家: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叩 未婚夫与妻: 故结发 府 断弦妹收用 断弦兄 未婚妻与夫: 故淑配 府 无缘兄 无缘妹 父亲与儿: 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 翁父与媳妇: 故幻化亡女媳 反念翁父 父亲与女: 故夭命亡女 反念父 岳父与女婿: 故贤门亡婿 反念岳 与亲家父母: 故姻尊 姻侄 叩 与亲家之祖: 故太姻尊 姻内侄孙 乞丐与施主: 故施主 丐人 叩。
2.丧事帐子咋写
挽幛挽联
(一)挽幛
1.挽幛
挽幛是为悼念逝者而送的一种哀悼礼品,也称礼幛。大多是独立成幅,通常用整幅布或绸布做成,也有人用床单或毛毯代替。挽幛悬挂于祭奠逝者的灵堂、追悼会或遗体告别场所,为了便于悬挂,挽幛通常竖幅,上面的文字多为竖写,也有用横写,文字常先用纸写好,然后用大头针或线缝在上面。
2.挽幛的格式及内容
挽幛大多竖挂直写,文字从右向左分三部分书写。
第一部分(上款):面向挽幛为准,右边顶格写依次写对逝者的称呼、姓名及颂词。如“尊岳母XXX千古”、“好男儿XXX烈士”。
第二部分:正中间写祭悼语,字体要大些,但不可超过上款与下款,也可用一个“奠”字替代祭悼语。如“慈范永存”、“为国捐躯名垂千古”。
第三部分(下款):面向挽幛为准,左边依次写上送挽幛人的身份、称呼、姓名。如
“愚婿XXX敬挽”、“XXX村全体肃挽”。
3.挽幛的要求
(1)挽幛的题词不拘一格,不限字数,但通常以四字句为多。
(2)撰写挽幛的纸张大小不一,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挽幛的字体要端正,采用白纸黑字或黑纸白字。
(4)挽幛的所用的词汇能涵盖逝者一生的功德、品行及挽者的心情、愿望等。
(二)挽联
1.挽联
挽联是集体或个人哀悼逝者,治丧和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也可写在长幅白纸上。通常贴在追悼会会场两侧、门口、骨灰盒两侧。
2.挽联的格式与内容
挽联一般分上下联,表示逝者的生平、成绩和美德,以及他的死亡对后人的影响等。
竖直书写,以面对挽联为准,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3.撰写挽联的要求
(1)上下联之间讲求对仗,讲求平仄,辞意相对相辅,句式仍要对偶,字数相等。如“一生俭朴留嘉范 半世勤劳传美风”、“满目芳华应能笑慰 毕生勤劳堪称楷模”“良操美德千古在 亮节高风万古存”等。
(2)白底黑字,书写挽联的常用字体是正楷、行书、行草,也有人用隶书和篆书,但左右字体必须统一。
(三)花圈挽带
1.花圈
花圈、花篮是现代追悼会用以哀挽逝者的一种手段,用纸花或鲜花扎成的花圈,正中写一个大大的“奠”或“悼”字,两边各系上挽带,实际上是挽幛简化后的一种形式,不仅简便,而且更为文明和文雅。
2.花圈挽带的格式与内容
花圈或花篮上的挽条的书写,以面向花圈和花篮为准,右边挽带上写逝者的名字和哀挽词句,左边的挽带写落款,即送花圈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名字。署名后,写上“哀挽”、“敬挽”、“泣挽”、“叩拜”、“泣拜”、“哀献”等词。如上联常用“悼念XXX”,“沉痛悼念XXX”,或“某某某千古”;下联常用“XXX敬挽”、“XXX泣挽”、“XXX拜挽”。在书写格式上,一般左边挽带的第一个字要比右边的第一个字低一至两个字的位置。
3.书写花圈挽的注意事项
(1)哀挽词因人而异。
(2)挽带的长短、宽窄要礼花圈、花篮的大小而定。
(3)挽带的下端可剪出二个尖角,呈八字型挂在花圈、花篮上。 (3)白底黑字,字体可以是行书,也可以是正楷,但左右字体必须一致。
3.丧事谢帖中的称谓
旧时丧葬柬帖分六大类 (1)报丧条 (人死后丧家立即通知亲友所用者) (2)讣闻 (3)送礼帖 (4)公祭通知 (5)告窆(ㄅㄧㄢˇ) (安葬死者时,通知亲友之讣告) (6)谢帖丧葬柬帖 现今丧葬柬帖分为四类:简介 (1) 讣(ㄈㄨˋ)闻 1.死者之姓名字号 4.开吊日期及地点 2.死者生卒之年月日时 5.安葬地点 3.死者享年○○岁或享寿○○岁 6.主丧者具名 (2)送礼帖 致送丧家礼品如: 花圈、挽联、挽幛所用之柬帖,其格式与喜庆柬帖 相同,但纸需用素色,计物不拘成双字样。
(3)公祭通知 凡机关、学校,社团向死者致祭,谓之公祭。 由主办单位将公祭时间、地点通知各与祭人以便准时参加,谓之公祭通知或公祭启示。
但为简便起见,有张贴於公告栏者,亦有刊登於报纸者。 (4)谢帖分两种: 一、领受礼物:如花圈礼金之属所用之谢帖, 上书『领 谢』(谢字须抬头),切不可用 『璧谢』,礼物应全部收下。
旗下具名悉与讣闻同,为『孤子』或 『孤哀子』须改为『棘人』。 二、向亲友道谢之谢启,可分别邮寄给亲友, 亦可刊登报纸。
丧 葬 用 语 解 释 1.先祖考(妣): 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祖父母, 如同显祖考(妣)。 2.先考(妣)、先严(慈)、先父(母)、显考(妣): 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父母。
3.先夫: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丈夫。 4.先荆(室)、德配: 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 妻子。
5.亡儿(女)、故宠儿(爱女): 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儿女。 6.故媳 :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媳妇。
7.享寿:卒年六十岁以上。 8.享年:卒年三十岁以上。
9.得年:亦用存年,卒年三十岁以下。 10.小敛:以衣衿加於死者之户。
11.大敛:死者入棺。 12.孤子:父死,母亲健在。
13.哀子:母死,父亲健在。 14.孤哀子:父母皆亡,父先母而逝者称之。
15.成服:大殓次日,在服之人各依服制,分别成服,亦有在殓前成服者。 16.反服:儿死,无孙,父在堂,父反为儿丧持服。
17.稽(ㄑㄧˇ)颡(ㄙㄤˇ):遭三年之丧者,居丧拜宾客时,双膝跪下,头额触地。 18.稽首:叩头之敬礼。
19.护丧:治丧之家,以知礼能干之家长或兄弟一人,主持丧事· 20.权厝(措):暂时停放灵柩以待葬。 21. 讳(ㄏㄨㄟˋ):称已死尊长之名。
22.棘人:父母亡,新丧其(百日)内,孝子自称 (父或母丧时,子自称「棘人」) 23.杖期生(夫):妻入门后,曾服翁姑或太翁姑之丧,现妻亡夫称。 24.期年:对兄弟及伯叔等之丧。
25.不杖期生(夫):妻未入门前,夫之父母已亡,妻入门后,自未及成服,现妻死夫自称,又夫之父母健在,妻亡夫亦自称之。 26.承重孙:本身及父亲均属 嫡长子,父先死,承担服祖父母之丧及主持宗庙祭祀之重任者称之。
27.告窆(ㄅㄧㄢˇ):丧家先觅吉地,旋营圹穴,择 期移柩下葬,并定期告知亲友曰告。 28.发引:出殡时灵柩出发。
引为引布,亦称绋(福) 29.合窆(ㄅㄧㄢˇ):将已死父母同葬一墓穴之中。 30.用代楮(ㄔㄨˇ)敬:以金钱代冥纸。
31.寿终正(内)寝:男丧用「正」寝,女丧用「内」 寝。如死於非常,只能用「终」或「卒」。
32.含殓(ㄌㄧㄢˋ):含为含玉於口。殓,入殓,纳死者於棺。
33.敬使:付送礼人之小费。 【五服】: 1.斩衰(ㄘㄨㄟ):为父母服三年之丧。
(以最粗之生麻布制成,不逢边者为斩衰)。 2.齐(ㄗ) 衰(ㄘㄨㄟ)期(ㄐㄧ)年:对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 在室姑姊妹,夫为妻,已嫁女为父母之丧,服一年。
*齐衰五月:为曾祖父母服用。 *齐衰三月:为高祖父母服用。
3.大功:对出嫁姊妹及堂兄弟之丧,服九月。 4.小功︰ 对堂伯叔父母之丧,服五月.大功、小功合称功服。
*大功、小功,合称功服。 5.缌(ㄙ)麻:用细麻布制成的丧服。
用在已出嫁的姑母、堂姊妹及族兄弟,以及表兄弟、岳父母、婿、外孙等之丧时所穿,为期三个月,为五服中最轻的一种。 *丧亡借代用语: 1.失怙(ㄏㄨˋ)→父亡 2.失恃→母亡 3.风木之思(悲)、风树之思(悲)→父母亡 4.琴断朱弦→夫亡 5.断弦之悲、鼓盆之戚→妻亡 6.丧明之痛、西河之痛→子亡 7.雁行折翼、雁行失序、折翼之痛→兄弟亡。
4.农村丧事礼金簿怎样写
丧事礼金簿的写法格式如下:
最右侧:公元-----年 月 日
今逢______(什么日子,比如年祭,或者活祭 ,活祭就是死者生日,等等)谨记冥洋 谨封。
中间写死者称呼,是什么时间去世的,一年内的写新逝,过一年的写故逝,然后你怎么称呼他,写实际的称呼,后面紧跟逝者性别,难得写显考,女的写显妣,后面跟姓(逝者)最后面写之灵位 收用。
例:故逝祖父刘氏显考之灵位 收用。
左侧 : 署名,加入是自己的曾祖父辈的,写曾孙XXX,假如兄弟众多,则在前面写上姓氏,后面一一署名、
例:
曾孙刘 一一
曾孙刘 二二
曾孙刘 三三
玄孙:
刘小 一
刘小 二
叩送(就是磕头送上的意思)。
注意:一定要竖着写,这是轩辕黄帝故里的习俗,适用于京城及全国大多数的地域。里面装的纸钱多少并不讲究,多少随意。
5.丧事礼簿封面如何写
竖着写 最右侧:公元-----年 月 日 今逢______(什么日子,比如年祭,或者活祭 ,活祭就是死者生日,等等)谨记冥洋 谨封 中间写死者称呼,是什么时间去世的,一年内的写新逝,过一年的写故逝,然后你怎么称呼他,写实际的称呼,后面紧跟逝者性别,难得写显考,女的写显妣,后面跟姓(逝者)最后面写之灵位 收用。
例:故逝祖父显考刘氏之灵位 收用 左侧:署名,加入是自己的曾祖父辈的,写曾孙XXX,假如兄弟众多,则在前面写上姓氏,后面一一署名,例:曾孙刘 一一 二二 三三 玄孙:刘 小一 小二 叩送(就是磕头送上的意思) 一定要竖着写,这是轩辕黄帝故里的习俗,适用于京城及全国大多数的地域。里面装的纸钱多少你就随意了,这个不讲究。